【原油科普贴八】原油是如何形成的?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7喜欢:22

一、原油是如何形成的?

学术界对原油的成因曾经存在分歧,根据其来源与成因,基本分成“无机学派”和“有机学派”,目前“有机说”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无机生成说认为石油来源于无机物的合成,是由碳化无机物反应形成的,即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氢气等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浆中合成石油

有机生成论的观点依据是:几乎所有的油田都是在沉积岩中发现的,而沉积岩中可以见到丰富的生物遗迹,如化石等。通过实验,生物体中三大组成部分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与石油中碳氢化合物类似的物质,在石油中发现的血红素和叶绿素等有机物质,前者来自动物的血液,后者来自植物的叶绿素。早在10多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生物,各种动物,植物(特别是藻类、细菌、蚌类、鱼类等低等的动植物)埋藏于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湖泊、三角洲等沉积岩中,在地质变迁、地心热力和地壳压力等适宜环境内,经历着生物化学、热催化、热裂解、高温变质等许多物理化学阶段,有机物质被陆续分解、转化,最终逐渐形成石油,并运移、积聚和富集于具有圈闭条件的储层;以气体状态存在的则是天然气,以液体存在的即是原油,因此两者常常伴生(见图1-2~图1-5)。

有机生成学论提出的观点理由非常多且较为充分,使有机生成学说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因此现在油气生成的研究方法和内容都建立在有机生成观点的基础上。

二、石油会枯竭吗?世界上的原油还能开采多少年?

世界原油能开采多少年,一般用储采比(R/P)来衡量,即当年的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与当年产量的比值,每年都会动态变化。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最新发布的2019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截至2018年底,全球探明石油储量增加了22亿桶(0.13%)至1.730万亿桶,储产比为50年,而欧佩克国家现在掌握了71.8%的全球探明储量(见图1-6)。

图1-6 全国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原油储产比,资料来源:2019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注释:North America 北美洲;S. &Cent. America中南美洲;Europe欧洲及欧亚大陆;CIS独联体国家;Middle East中东;Africa非洲;Asia Pacific亚太地区;World全世界)

当然,世界原油到底还能开采多少年,取决于每年新发现的经济可采储量,如果新发现的储量大于年开采量,储采比还会增加。事实上,近30年来,世界原油的可采年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增加。

石油会不会被开采完曾经是很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不过从目前技术和经济两个层面来看,虽然可采储量可能存在上限,但石油是很难被开采完的。

从技术上讲,每一个油田开发的时候都会面临采收率的问题。采收率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中能采出的石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率数。虽然目前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已经被石油工业广泛应用,但由于开发末期往往储层压强不足,一个油田的采收率极限水平在5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一个油田进入到开发末期,还有将近一半的石油被留在地下。

从经济上看,假设石油资源储量是有限的,那么在石油逐渐开采的过程中,价格也会越来越高,从而抑制消费,刺激替代能源的开发,这就好比早期的石油和鲸油之间的关系。在石油广泛利用之前,人们使用鲸油作为照明工具,人们捕猎鲸鱼的速度远大于鲸鱼繁殖的速度,一度导致鲸类数量大幅下降,但是鲸油价格的高企也刺激了新能源石油的开发和利用。随着石油的广泛开采,人类捕猎鲸鱼的速度逐步下降,鲸鱼也并没有被赶尽杀绝。这对于石油同样适用,随着油价的高企,未来一定会有其他的替代能源取代石油,而最后一桶原油一定由于开采成本过高而被留在地下。

总的来看,石油可开采年限基本取决于三个因素:全球供需的变化,可替代能源和价格。

未来10年内,世界能源需求将以接近每年2%的速度增长。新兴国家在能源需求增长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需求增长占到全球80%的份额。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量将趋于平稳,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等起到遏制需求的作用。

供给方面,石油勘探朝着深海、极地、非常规等方向发展。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将目标瞄准了蕴藏于页岩中的油气资源,预计将极大地增加美国未来几个世纪的可开采油气资源总量。

此外,煤炭、天然气、风电、水力等替代能源的利用也将影响原油的消耗速度。

最后是价格因素。高油价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原油消费,激励新能源开发;相反,低油价则可能加速原油储量消耗。

小贴士:石油峰值论

“石油峰值(Peak Oil)”源于1949年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Hubert)发现的矿物资源“钟形曲线”规律。哈伯特认为,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高点;达到峰值后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这是石油峰值理论的核心。

1956年,哈伯特大胆预言美国石油产量将在1967~1971年达到峰值,以后便会下降。当时美国的石油工业蒸蒸日上,他的这一言论引来很多批判和嘲笑,但后来美国的确于1970年达到石油峰值,历史证明了他预测的正确性。

爱尔兰地质学家坎贝尔发展了石油峰值研究。坎贝尔曾在BP、壳牌、菲纳财团、埃克森和雪佛龙等大石油公司担任首席地质学家和副总裁。他继承了哈伯特的理论,继续研究石油峰值,并成立了石油峰值研究会(ASPO)。

1998年,他与法国石油地质学家Jean发表了《廉价石油时代的终结》,在油价还十分低迷的时候得出廉价石油时代必将终结的结论。2000~2008年,油价不断上涨,似乎验证了其结论,这也使其成为另一个经典的预测。随后,关于石油峰值的研究在全球扩展开来。“石油峰值论”甚至成为油价上涨期间多头炒作的主要噱头,不过2010年之后,随着页岩革命成功,美国本土油气产量大幅攀升,迎来了新一轮的“油气大繁荣”,并在2014年再一次进入“廉价石油时代”,因此,业内也有人称这是石油峰值论者的“黄昏”。

三、为什么用“桶”作为原油的计量单位?

世界上最早两处打出工业油流的地方都盛产葡萄酒,而且在本国都很有名气。打出工业油流的人们不约而同地用葡萄酒桶盛放刚打出来的原油。

1870年,洛克菲勒成立标准石油公司,他们使用自己家族盛产的葡萄酒木桶作为盛放原油的容器,并且自立交货规格,1桶为42加仑。之后美国政府采取了英国商人和美国商人能共同接受的标准,即沿用洛克菲勒家族标准石油公司自行制定的标准,规定42加仑为1桶。这个标准的原油计量单位“桶”(1桶约159升)就成为全世界至今都采用的原油交易单位。“桶”作为欧佩克组织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常用的计量单位,是以体积计量的。在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则是以重量计量的,使用“吨”作为原油计量单位。因为各地出产的原油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原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在128~142公斤。1吨原油等于7.0~7.8桶。某种原油的桶吨比=6.29/p(该种原油的密度)(见表1-1)。

--------------------------

更多干货:

【原油科普贴一】解密全球石油定价体系

【原油科普贴二】深度解析WTI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关系

【原油科普贴三】从开采、储运到炼制 原油上中下游带你一文走遍

【原油科普贴四】原油期货60问(上)

【原油科普贴五】原油期货60问(下)

【原油科普贴六】OPEC、EIA、API、IEA这些搅动油市的东东是什么?

【原油科普贴七】为什么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原油科普贴八】原油是如何形成的?

【油气全解析一】华宝油气、XOP、SPSIOP,傻傻分不清楚?

【油气全解析二】华宝油气场内外申赎买卖效率、费率全PK

【油气全解析三】华宝油气的买卖/申赎费率怎么算?

【油气全解析四】油气姐手把手教你如何投资美元资产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免责声明:本文综合整理自中期协,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ETF拯救世界@飘仙的个人日记@wdctll@坚信价值@东边的石头@小兵突围 @投资人生 @物不足智不明@hackerneo@woody1234 @大熊宝宝--林某人@天天静心课@坚持de简单@开心南宫仇@thanous@认知狗@yJenny@随遇而安的挨踢@安仔滚雪球@黄家礼炮 @铁公鸡金融 @etf未来式@上善山水@大彤哥跑跳碰@复导@梦夕林@投基行动派 @徒步投资笔记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华宝油气(SZ162411)$ $华宝油气(F162411)$ $油气开采ETF-SPDR(XOP)$

全部讨论

2019-07-09 13:39

干货,很干

2019-07-09 16:54

跟着油气姐,就是涨学问~~$华宝油气(SZ162411)$

2019-07-10 12:15

华宝油气。。。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