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45回复:65喜欢:79
【转发并整理于@李想 老师】

《节奏把控对于创业的重要性》从0-1和从1-10的阶段:

这个节奏当然不是带节奏,而是不同阶段的规律和把控。我们大致可以把创业分成三个大的阶段:一、从0-1的验证期;二、从1-10的成长期;三、从10-100的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对于能力和资源的要求都是完全不同的,能力、资源与阶段错配,往往是企业失败的根源,节奏把控好是对于创业者和一号位最核心的一个能力要求。

从0-1的验证期
验证期标志性的特征是,从零开始到你能够吃到你所在的细分领域3%以上的市场分额,你具备一个显著的特长,能够成为行业的天花板。
在这个阶段,企业是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的,主要是和自身的成长速度在竞争,因为领先者根本不会把你放在视野里。比如我们三家2021年都做到9万多辆,其实在中国乘用车行业领先者那里这个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阶段,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个特长容易被原有的领先者忽视,但是对于用户是有价值的。比如特斯拉早期的三电系统能力,比如蔚来汽车的用户服务能力,比如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比如理想汽车面对家庭用户群体的产品能力,比如汽车之家早期的汽车产品库能力。虽然很小,但是有巨大的用户价值,而且可以做到在这个特长下的行业天花板。

这个阶段,对于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同样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尤其是专家型的能力特长,每一个管理者必须深入到业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抓大不放小。这个阶段,企业的综合管理者越少越好,每一个管理者最好都是自己领域的技术专家或业务专家。

无论是企业还是管理者,特长并不是打开什么任督二脉,而是扎扎实实的投入,集中一个火力点,十倍于他人的人才和资源的投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如果你的兜里有一分钱,你的招聘里能多一个人,就把这些钱和人投入到企业的特长和对应的专家上去。你的钱、你的人、你的特长必须是诚实一致的,脑子里想的,嘴巴里说的,实际在干的,金钱投入的,都是一致的。千万不要搞什么试一试,要么全力以赴做成,要么早点去死。

我个人认为我们造车三傻是2021年完成了从0-1的验证期,大家各自在自己细分市场吃到了3%左右的市场份额,比如理想汽车在25-50万的乘用车里吃到了3%,也成为了家庭用户特点最鲜明的中大型SUV销量的第一名,验证了面向这个用户群的产品力。$特斯拉(TSLA)$是通过Model S和Model X验证了从0-1阶段(Roadster是0.1的三电验证阶段),并用Model 3和Model Y迈向从1-10的阶段。特斯拉的从0-1阶段创立了三电系统的行业天花板,并把电动车和特斯拉几乎画上了等号。从1-10阶段才开始搞自动驾驶的,Elon作为连续创业者,节奏把控能力几乎无敌。

中国过去的六七年,智能电动车的创业者很多,300多家剩下不到10家,三个互联网的外行成为了新势力里销量跑在前面的,而不是那些汽车行业的高管创业者,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何小鹏、李想作为连续创业者,对于节奏的把控和心力。这一轮失败的最惨的创业者往往是跨国汽车企业的高管,他们大多上来就想做从10-100的阶段,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苹果的命(人和资源),得了$苹果(AAPL)$的病(胡乱招人和花钱)。

很多行业领先者在行业转型和技术转型的时候之所以不成功,也是因为不愿意再干从0-1的阶段,这是大企业转型失败的根源所在,也是后来者和新势力们的机会所在,任何企业面向一个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不可能跳过从0-1的阶段。

总结一下:从0-1这个阶段企业的特长是最重要的,管理者的专业特长是最重要的,并以3%细分市场的获取为目标去快速成长和验证。

从0-1也是最难的一个阶段,据统计96%以上的创业企业都会在从0-1的阶段就结束了,最近几年这个失败比率我认为会更高。

对于创业一号位而言,如何抵挡住各种诱惑,如何不被竞争、舆论、股东等外部因素带偏节奏,包括面对巨大压力和企业生死的时刻,仍然能够坚持和不放弃,心力强大是很关键的。哪个完成了从0-1的企业不是多次从ICU里爬出来的?这就是对于创业者最核心的考验,更是千金难买的成长。

从1-10的成长期
完成了从0-1的验证,从1-10也很容易让很多活下来的企业仍然走向失败。我很幸运,在创办汽车之家的时候,我带领团队完成了从0-1的阶段,2007年秦致加入后,用两年时间构建了从1-10的各种基础条件,带领汽车之家成功的完成了从1-10的成长期,到2016年用户和收入规模都增长了上百倍。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过程,也让我大致看懂了从1-10的各种关键要素。2007-2008年的时候,我们真的是在只有小几千万收入的时候,就坚定的相信汽车之家可以做到100倍以上的增长,实现几十亿的收入规模,并最终做到了。

成长期标志性的特质是,这个阶段你的规模会增长10-100倍(根据行业而定),你会面对各种竞争,因为你开始侵入领先者和既得利益者们的领土。
有两点基本上决定了生死:1、你必须继续保持你从0-1验证期所建立的优势,这一点的疏忽是大多数企业从1-10快速死亡的根本原因。从1-10的最核心的业务动作是把之前建立的优势持续放大,而不是从零开始构建新的优势,放弃原有的优势。汽车之家最初的产品库和网站产品优势绝对不可能放弃,特斯拉的三电系统优势绝对不能放弃,理想汽车面向家庭用户的产品优势也绝不能放弃,而是要持续放大这个优势,可做的东西还很多很多。2、在坚持放大优势的前提下,必须考虑竞争的要素,也就是必须面对竞争做更多必要性的工作,记住,是必要性,而不是选择题。比如管理和系统,技术的研发,供应链的培养,商业化的能力等等。从1-10的竞争,是保持特色前提下的综合竞赛,持续保持特色和补足综合能力,缺一不可。

在从1-10阶段失败的企业,可以确凿地说就是这两个问题:1、没有延续自己的特长;2、没有补上竞争的短板。只要有一个没做到就结束了。

这个阶段,对于管理者而言也是一样的。首先你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其次,你还必须快速提升自己的职业性,我说的职业性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心智,是一种可以理解别人,并给出自己解决方案帮助对方的心智模式。就和我2008年最大的改变类似,也就是理解别人和坚持自己是同样的重要。记住,要想带领更大规模的团队,理解别人是第一重要的训练。去观察和理解身边的人的优势和问题,以及背后的驱动力和原理,理解他们的驱动力和历史原因,让对方有安全感和信任(被理解),我们才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帮助团队获得成长,和不同的团队高效的协作。

作为管理者,从0-1比拼的是对自己的理解,从1-10则是提升对于别人的理解。

我认为$理想汽车(LI)$是从2022年进入从1-10的阶段,但是由于之前和秦致一起经营汽车之家的经历,理想汽车从2019年就开始为从1-10的阶段构建基础建设,学习那些万亿收入规模的企业是怎么走过来的,以及背后的为什么,在战略、组织、系统层面构建基础能力。理想汽车从0-1做了一款产品,从1-10如何管理十款产品,如何确保每款产品的产品价值是持续领先的?产品和研发管理体系肯定要做巨大的升级,而且最好提前准备。在技术研发上,能不能把应用、技术、系统垂直打透,能不能拿到进入决赛圈的门票?在商业模式上,能不能支撑万亿收入规模,且经营效率和用户体验还持续提升?在供应链和制造产能上,能不能跟上销量的爆发式增长,能不能让每亩地产生更多的JPH?在组织上,能不能规模做大但是公司不复杂,人才不油腻,不内卷,能不能持续让人才效益健康提升?在财务上,能不能持续保持健康的现金流和造血能力,不再单纯依赖融资推动研发投入和规模增长?

这都是过去三年时间,我们每天都在问自己的问题,并耐心的去寻找答案。

这是我对从1-10成长期的个人认知,汽车之家从1-10的成功经验对理想汽车具备参考性,但是问题和解题方式也都是不同的。理想汽车去年只有不到300亿的收入,我认为超过1万亿的收入规模,对于一个智能电动车企业而言是一个完成从1-10交作业的时间点。

总结】从1-10的成长期,企业最重要的是坚持和放大你从0-1的特长,并补上竞争和快速增长会出现的致命短板。对于参与者个人而言,仍然是持续增强自己专业的特长,但是必须补上自己的职业素养,即理解别人并给出解决方的心智模式。
纵观整个创业,能够完成从1-10的企业,应该是千分之一的比率。总之,能做到的就活下去,做不到的就自然淘汰。
牢记】1、持续扩大企业和自己的长板;2、补足短板,这是必要性,而不是选择题。

精彩讨论

Beat_TheMarket2022-01-23 22:27

其他人在系鞋带也许没错,但要说特斯拉在21英里的话,我就担心这场马拉松不是26英里,是260英里。。

仓又加错-刘成岗2022-01-23 21:55

评论很到位。啥时候其他车厂也做model 3毛利率能干到25%才算跑到第15英里处了,再海外收入占比超过1/3才算到了20英里处。

汪雨jel2022-01-17 13:39

这也许就是创业之艰难的真实心路历程吧,一级市场投资,我觉得除了行业,人也是核心关键。而我们韭菜在二级市场中,虽然少了超额收益,也少了非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了。

仓又加错-刘成岗2022-01-17 12:19

我可能有点明白理想此前的出招了,0-1阶段就在为1-10做准备了(“理想汽车从2019年就开始为从1-10的阶段构建基础建设”),可能因此走慢了,也可能因此走稳了,让时间给我们答案。

全部讨论

2022-01-17 13:39

这也许就是创业之艰难的真实心路历程吧,一级市场投资,我觉得除了行业,人也是核心关键。而我们韭菜在二级市场中,虽然少了超额收益,也少了非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了。

我可能有点明白理想此前的出招了,0-1阶段就在为1-10做准备了(“理想汽车从2019年就开始为从1-10的阶段构建基础建设”),可能因此走慢了,也可能因此走稳了,让时间给我们答案。

2022-01-17 15:51

当你被问起这个问题时,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交通工具的本质是将人从a点运送到b点。我想从a到b点,你为什么给我弄辆车。(就像当年T型车的创造者老福特说的,我要一双手为什么来了一个人)。而追溯一下,车自诞生就是贵族的奢侈品。即使今天一辆车的价格也不是能全民普及的。

然而就是有些人把梳子卖给了秃子。“预算不够?没关系我给您申请购车贷款”“您有购车资格啦,简直是天上掉金块砸到您了,现在一个指标就值几万,您只买辆十多万的车,都对不起您的指标。”不仅是销售,还有“教育”。“上班的同事都有车,自己没车总觉得比人矮半头。”“刚发了年终奖,一家人凑凑正好能买辆。”“上班那么远,等公交时间没谱,地铁能把人挤成相片。”“辛苦奋斗那么多年,总该学会心疼自己。”“一个人最好的年华就该有一辆爱车陪伴。”

价格也是无缝衔接。“20万您嫌贵,这有一款同级别的,只是车载屏幕小了点,比刚才那款便宜2000。”“什么您就差2块,没关系,这还有一款同级别的,就比刚才那款少了根螺丝。”

但你一旦上了道,被教育后就有了更多“虚求”。品牌,车型,大小,长短,动力,舒适性,越野性,承载能力。各种分类各种型号各种款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您想要更舒适的座椅,其实就是换个沙发嘛,但不是价格换个沙发的价格哦,这叫舒适型轿车,价格比普通车至少翻个倍。

您想要多坐俩人儿,就是把椅子的事儿,但不是加把椅子的价格哦,这叫MPV。价格是普通车四倍。

您想要驾驶乐趣体验推背感。就是给发动机加几个气缸嘛,但不是加个气缸的价格哦,这叫超跑。您要花普通车十倍的价格。您嫌贵没关系,我们还有电动款,电车提速就是靠输电功率,说白了就是改个变压器的事儿,价格也更亲民。但也不是变压器的价格哦,这叫纯电动超跑,价格至少是普通车3倍。

您想要更好的越野能力,就是换四个大轮子嘛,但不是换个轮子的价格哦。这叫SUV,价格至少要比普通车翻两番。什么您还想着大沙发,没关系大轮子加大沙发,这叫豪华SUV,价格又比普通SUV再翻一番。就像玩儿麻将,多一个叫法就能加一番,就能多要点钱。

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套餐或者说套路,“您新提车,给您全车贴膜,能便宜2万。”“在我们这上全险,可以给您免费申请贷款。”“您想加装运动款轮毂啊,要不再加个全车包围,我给您送两次保养。”经过多轮论战,占了无数“便宜”,刷卡刷码喜提爱车时,才知道到底掏出去多少钱。

车这个本该是奢侈品的物种就这样连哄带骗地驶入寻常百姓家,它可以不是交通工具——远的地方还是坐高铁,因为省钱,速度快,不用承受驾驶疲惫。近的地方堵车严重,关键时刻赶时间还是不敢依赖汽车。

所以汽车真的不是普通百姓出行首选。但是确实是普通百姓的必须品。因为别人有,你没有就别扭。所以普通人还是需要一台车。当你喜提爱车,不是消费的终结,而是消费的开始。当你买了车,后续的消费很多就由不得自己,就像你撒了一个谎,就要用无穷无尽的谎去圆。

油费。当然如果放停车场永远不开,油费会节省。虽然他们也知道市区堵车停车不方便,外地开车又累又不划算。但他们还是会开,因为厂商会告诉你,如果车年久不用,对发动机、各种线路、轮胎都是更大的损耗。车越开才越好。开就得烧油,油的价格也与车成正比,厂商会教育你,好车就得用好的油品。其实你不知道的是油品就像人品,其实各国各地的标准也都是不一样。所以你自以为为爱车加高标号的油品,其实也就是图个自我安慰。

保养。不管你开不开保养都是少不了的,开就有里程数提醒你保养,不开就会有年限提醒你保养,总之保养这个坑你也是躲不开。同样好车就要更好的保养耗材,价格也更贵。

修车。车是由零件构成的,所以一辆车所有的零件加在一起应该是这辆车的价格。然而现实可不是这样,如果一辆车的零件加在一起通常价格是原车的几十倍。而且越贵的车,他的零件整车比就越大。也就是说,当你为车换了某个零件,这个零件赚了你三部分钱,第一是这个零件作为车的一部分的利润,第二零件零整比所叠加的利润,第三工时费的利润。当然还是老规矩越贵的车收费越贵。

保险。其实如果老老实实遵守交通规则,只需上个几百块的交强险。但为了体现对爱车的爱,人们会把能保的都保上,美其名曰全险。保的全了价也贵了,当然爱车越贵,保险也就越贵。有意思的是当爱车遭遇划蹭,需要出险,修理厂会告诉你,这点小伤还是别走保险,因为一旦有出险记录,第二年的保费就会提高。修车这点钱还没有保费提高的多,所以还是自费修吧。花重金买的保险,真出了事,却要自己买单。更荒谬的是这些人会欣然接受修理厂的意见,而下一年也会毫不犹豫地续险。

还有停车、高速等,经常短途就意味着停车费高。经常长途就意味着高速费高。

最可悲的是爱车一旦购入就进入倒计时,一般来说车的使用年限是十年(现在很少有人能把车开到十年的)。也就是说每年的折旧是10%。时限一到,爱车就会瞬间变成一堆废铁,而你还不能把它卖给收破烂的,因为就算卖废铁也价值不菲呢。为了吸尽你的最后一滴血,你的废铁会被强制要求报废解体,废铁折了价,还要除去解体费、垃圾处理费等,最终到手的就剩包烟钱了。

我们暂且估算一辆车平均的使用年限是十年,折旧是10%,由于占大头的油费,保险,保养,修车费用都是与车价成正比,算起来每年上述的各种费用平均要占车价的10%。当你喜提爱车,它就像一只蚊子趴在你身上,吸你的血,而当这蚊子吸了十年终于吸不动了,就变成一堆比废铁还要廉价的东西,价值瞬间归零。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一面镜子,镜子外是高息股,每年增长10%左右,股息率10%左右。镜子里是车子,每年折旧10%左右,花费10%左右。当你喜提爱车所放弃的机会成本就是高息股。而十年后当你的爱车寿终正寝时,它所花掉的钱,正是这支股票所挣到的!网页链接

2022-01-17 12:43

长见识了

2022-01-17 08:06

@李想 :“$理想汽车(LI)$去年只有不到300亿的收入,我认为超过1万亿的收入规模,对于一个智能电动车企业而言是一个完成从1-10交作业的时间点。”
【评论】
收入1万亿,相当于超300万辆年销量+超30万客单价

2022-01-24 08:09

大潮退去,最后只会剩下特斯拉和比亚迪

2022-01-23 23:57

电动车不过是又一个VCD罢了

2022-01-23 23:10

有趣。

2022-01-23 22:58

文案写的不错,可能是创始人的心声

摩根士丹利著名分析师Adam Jonas:“把电动汽车比赛想象成一场马拉松。$特斯拉(TSLA)$在领跑,处在第21英里处,其他人都在第2英里处或仍在系鞋带。”
【评论】非常高兴华尔街主流分析师对国内即将崛起的新势力$理想汽车(LI)$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