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五年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33回复:274喜欢:540

        最早萌生做私募的想法是2014年,当时分级基金套利和可转债套利赚的盆满钵满,我就想如果发一个私募专门搞套利应该很不错,后来联系了券商,当时只能通过信托通道做私募,而基于信托通道的私募基本只能买股票,分级套利、可转债套利都没法做。

        2015年一平和梁宏都成立了契约型私募,而契约型私募的账户基本和个人账户权限没有太多区别,于是我又开始琢磨起开私募的事情,其实这个时候成立私募管理公司非常方便,但是我当时的计划是我老婆辞职后,我们暑假一家三口要周游中国,所以就把成立私募的计划安排到了出游后回来再做。

        后来A股闪电熊股灾给套利者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分级A低折套利和后面的大折价赎回套利,让我在上证指数下跌1500点的情况下反而盈利不少,如果我在2015年上半年把私募搞起来,那么这一仗就能获得相对沪深300大约50%的超额收益,那么我的私募长期绝对收益率和相对收益率都会变得非常好看,但这年也就没机会一家三口周游中国83天,很多事情有得必有失。

        旅游回来后,雪球开始推契约型私募,这和我的需求一拍即合,于是我清退了所有代理的账户,这些老朋友也成了我私募的第一批合伙人。

        因为我一方面不希望做私募压力太大,另一方面也是和最初代人理财的业绩报酬标准尽量一致,所以我的私募在业绩报酬的提取上差不多在当时是对投资人最友好的,这也为我带来了不错的回报,第一次做私募就募集到1.2亿资金,这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时候肯让利才能够多盈利。

        自由之路私募2016年3月3日成立,后面备案开户又折腾了一段时间,全部账户都好用已经是4月1日,其实这又错过2016年前三个月期指贴水肉最肥的时期,2016年2月的时候期指远月年化折价率超过20%,但是到4月已经收敛了许多,不过依然还有不少。

       2016年我的私募依靠期指较大贴水跑赢沪深300指数不少,而这一年恰好其他几个私募做的都不太理想,耐力投资、一平、梁宏都遭遇较大回撤,显得我这个私募新人的业绩好不错,所以这年雪球平台对我整体上是过誉的,甚至我随便发一些不相干的帖子也有大量的人点赞叫好,而到了2017年3月第二次募集的时候,规模更是冲破6亿,我自己都有些飘飘然,私募就真的这么好做?

        其实这段时间有不少人吐槽私募难做。一次在饭局上微光对我说,做私募太难了,募资太难了,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能募集到几百万资金。还有一次上雪球嘉年华,老私募经理张可兴和我前后脚上台,我和他简单聊了几句,他的经验,做私募业绩稍微不理想,投资人马上会赎回50%的份额甚至更多。   

        二期募集结束后,市场风格悄然出现了变化。从2008年开始一直是小盘股更受青睐,经常一些股票看各种指标都很优秀,但就因为盘子大而被否决,所以那几年要么小盘股走的强,要么大盘和小盘同步,即使短暂出现大强小弱行情,通常也非常短命,所以当时有一种量化投资的方法,就是多个股空沪深300股指期货,这种策略居然维持很多年不败,且回撤极佳。但是2017年5月开始,大盘股开始走强,并且出现板块分化,强者恒强,并且一直持续到今日。

        市场风格变换带来对我的私募带来两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跑赢沪深300开始变难,因为我的相对收益策略的前提是股票整体是均衡的,也就是我会不断跑赢股票平均涨幅,但是当沪深300涨幅远高于所有股票平均涨幅的时候,那么我就会跑输沪深300,所以2017年下半年第一次耻辱的跑输了沪深300。第二个挑战是个股极端分化造成私募业绩两级分化明显,以前班级平均分70分,大家成绩分化不明显,我考了80分可能就是第一名,现在班级平均分还是70分,大家成绩分化明显,我考80分可能第十名都拿不到。

        于是我做私募的压力也开始变大,客户群里有些人开始不满意,尤其是二期进来的一些投资人,他们的直观感受是我刚买你的基金就跑输沪深300,这个我能理解。同时私募同行的业绩也开始出现较大的分化,业绩分化就会出现比较,2017年很多雪球私募的成绩出现一飞冲天,虽然我的私募业绩仍然排名靠前,但早已不是明星而成为路人甲。当然踩错市场节拍的私募也很多清盘了,或者净值腰斩。以前大家的业绩都还是通涨同跌,但这几年则是涨几倍和跌清盘的基金同时大量出现。

        私募经理在雪球发言,如果业绩好胡说八道都是有理,如果业绩不好有理都是胡说八道,所以我那段时间我也不太喜欢聊投资,更多是闲聊生活方面的事情。当然即使我不聊投资,也会有人跑过来聊你的业绩,所以做私募经理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2017年下半年虽然业绩做的很差,但是赎回的还是很少,因为满1年赎回费为0,第一期的老客户对我还是比较信任,新客户一方面还在观察我的业绩,另一方面我猜也是等满一年赎回费为0再离开。等到2018年3月二期满1年,赎回的金额陡然增多,差不多每个月都是1000万左右,走的基本都是二期来的新客户。

        2018年其实做的还可以,因为大盘下跌较多,二期也跑赢沪深300了,但也因为股市下跌,二期净值出现了亏损,最低接近0.9元,有些投资人坐不住了,你不是说低风险么,怎么也会亏钱?当然净值接近0.9元的时候倒是没有人赎回了,但是等后来净值做回到1,又是大量的赎回,投资人这个心情我也能理解,都投资一年多时间了,你还出现亏损,现在不赚不亏赶紧出来,万一出来晚了又亏钱。

        所以2019年自由之路依然是赎回较多,尤其是二期净值在1到1.1附近的时候赎回很多,过了1.1后赎回的就变少,而到了2020年申购和赎回的数量基本上平衡,到了年底开始出现净申购。

        我后来算了下,自由之路基金最多的时候还真的赎回了50%的份额,张可兴前辈诚不欺我也,其中90%的赎回是二期的投资人,这个我也理解,因为一期开始做了25%的安全垫,即使最困难的时候仍然是盈利的,而且一期的投资人很多都是老朋友。而二期投资人很多是因为一期业绩做的好过来的,没有做出安全垫又承受各种回撤跑输,赎回也是非常理性的选择,其实我的投资人都是非常理性的,最近看到中欧曹长名60多亿赎回的只剩下4亿,这才叫蜂拥而来蜂拥而去。

        看起来做私募很难很波折,但做私募也有一点好非常好,那就是长期还是看净值而不是其他虚头八脑的事情,另外大浪淘沙以后,基金经理和投资人也变得越来越默契,现在投资人群大家经常插科打诨逗乐,而基金总的资金规模相比2017年3月也创了新高。 

        最近有个自由之路投资人问我,“你干嘛发一些有争议的言论?比如看空房价,你的潜在投资人肯有和你观点不同的啊?”我一想还确实如此,大部分私募经理并不类似我一样爱发生活中的观点,毕竟网络上说什么都可能不讨喜,八面玲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有投资人因为不认同我生活中的观点不选择我的私募,其实对我也有好处,因为对我生活上观点不宽容的人对我的私募业绩和策略也会不宽容,也算是一种双向筛选吧,毕竟评价基金是看长期净值而不是规模,而钱到了一定数量,可能再增加100倍也不能多增加20%的幸福感,所以在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我还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怎么爽怎么来吧,毕竟愉快的心情也有助于长期的净值走势。

        感谢这五年一路陪伴的持有人,我们一起前行。

 $至同自由之路1号(P000258)$   

 $至同自由之路2号(P000364)$   

全部讨论

2021-02-09 14:46

私募经理在雪球发言,如果业绩好胡说八道都是有理

2021-02-09 14:50

大卫的产品还是很有个人特色,也是比较优秀的私募产品,资管行业很大,路很长,加油,共勉。

2021-02-09 15:13

所以,普通投资者,还是用股票账户购买沪深300指数ETF吧,手续费低(把证券账户佣金调到万3以下),例如$沪深300ETF(SH510300)$

并且能跑赢60%的基金经理。

这样就节省了选股的时间和精力。只剩下择时。
如果连选择时间也省了,就定投指数基金ETF吧。
---- 龙道凯,2021-02-09

2021-02-09 15:19

很诚恳的分享,但偏套利,而不是投研,路容易走窄;只享受了资金复利,而相对少认知复利,在市场有效性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是不太有利的;当然DAVID兄已经很成功,看追求什么吧,能有80多天的环游经历让人羡慕,而且很有可能这更有价值。

按我自己的理解,估计大卫长期费后水平应该是5年+翻倍,因为他的投资框架是低风险的。除非在某个阶段出现绝佳的机会。
大卫虽然经常说一些奇怪的看法,但是最起码还是比较真实的。也不怕人喷。
雪球有一些人发的私募我观察过,业绩不怎么样,说话还不让人评论。
然后在那边卖什么书,开什么球,乌烟瘴气的。

2021-02-09 14:54

作为私募基金经理,深知一路走来的不容易,知易行难,大卫,宏哥,共勉。

2021-02-09 19:29

不错,比黄建平那个骗子强多了

没发私募,没发商业互吹。看完就一个感受:如果我发了私募的话,就死在2018年了。2018年,打算做大左侧,但是择时出错。自己的账户从1.35的净值开始,搞成了9毛多。然后各种折腾钱补仓。如果发私募,那时候只有赎回的,没有愿意继续认购的,必死无疑了。
也有发了产品的朋友说,能活十年,才敢说在私募圈站稳了,以前觉得夸张,现在看来,是对的。

2021-02-09 15:05

私募非常不错,平均年化16%以上,关键的还是最大回撤小于20%。卖房搞私募很成功。

2021-02-09 17:03

大卫是个客观、坦诚、豁达的人,祝愿私募基金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