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74回复:257喜欢:69
@不明真相的群众 方丈晚上好,您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吗?还是说“人之初,性本恶”,只是“恶”从小被家长教导什么好什么不好,长大后被法律和道德约束住了?

精彩讨论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2-08-25 22:13

讨论这个问题有一个简单的前提,那就是无论“善”还是“恶”,都是一种充满主观色彩的意识形态。人,人生,在有“善”与“恶”之前很久很久就存在了。
我们只能知道,人本来只是一种动物,动物的主要意志是生存。从这个角度,人为了自己的生存,用暴力优势剥夺他人的生命、财产,用智力优势骗取他人的资源、机会,都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所谓人性恶。
但人面临的复杂性在于,人不是永远的独行者,人活在一个“社会”里,人需要跟他人协作。
比如最简单的,男女如果不合作,基因繁衍就无法完成,更说不上组建家庭抚育后代。如果需要协作,可能就需要:人在没有收益或者没有确定收益的情况下主动付出,人遵守约定以提高成交的可能性。
人与动物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除了交配和抚育后代,还有很多社会事务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即使这些任务的最终目的或者结局,充分展现了人性的恶,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也还是需要善意和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因为有助于协作,有利于整个社会,所以人类社会, 对这种善意,进行了持续的褒扬,以至成为了不需要争议的共识,这叫做意识形态。
比如,基于求偶、婚姻、家庭有关的善意,被人升华为爱情、亲情。
而和社会协作有关的善意,则被升华为道德层面的公序良俗、法律层面的契约精神、宗教层面的惩恶扬善因果报应。
剥开善恶的外衣,我们会发现善恶虽形同水火,其实生自同根。人性从古到今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可以说人心很古。这固然让人心寒,但可以预期的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与人协作越来越多,善一定会持续扩大和升华,所以,世风日上。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2-08-25 22:19

人性无所谓善恶。协作使人向善。

荒唐人2022-08-26 09:31

进一步地说,人与人协作的重要性,正是在市场经济中才真正提高到了举足轻重的程度。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唯一一种具有下列特点的制度安排:一个人如果不能使他人受益,那么自己的利益也无法实现。群体性的善,正是从市场经济中孕育出来。

阳羡骆驼2022-08-26 13:14

靠人的思想觉悟不如靠制度,好制度惩恶扬善是正反馈激励,坏制度劣币驱逐良币是负反馈直到整个体系崩溃。所以制度的先进才能国富民安,与此相比个人的贤德不值一提。

沐熙2022-08-26 12:34

不要随便揣测婴儿的想法

全部讨论

讨论这个问题有一个简单的前提,那就是无论“善”还是“恶”,都是一种充满主观色彩的意识形态。人,人生,在有“善”与“恶”之前很久很久就存在了。
我们只能知道,人本来只是一种动物,动物的主要意志是生存。从这个角度,人为了自己的生存,用暴力优势剥夺他人的生命、财产,用智力优势骗取他人的资源、机会,都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所谓人性恶。
但人面临的复杂性在于,人不是永远的独行者,人活在一个“社会”里,人需要跟他人协作。
比如最简单的,男女如果不合作,基因繁衍就无法完成,更说不上组建家庭抚育后代。如果需要协作,可能就需要:人在没有收益或者没有确定收益的情况下主动付出,人遵守约定以提高成交的可能性。
人与动物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除了交配和抚育后代,还有很多社会事务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即使这些任务的最终目的或者结局,充分展现了人性的恶,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也还是需要善意和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因为有助于协作,有利于整个社会,所以人类社会, 对这种善意,进行了持续的褒扬,以至成为了不需要争议的共识,这叫做意识形态。
比如,基于求偶、婚姻、家庭有关的善意,被人升华为爱情、亲情。
而和社会协作有关的善意,则被升华为道德层面的公序良俗、法律层面的契约精神、宗教层面的惩恶扬善因果报应。
剥开善恶的外衣,我们会发现善恶虽形同水火,其实生自同根。人性从古到今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可以说人心很古。这固然让人心寒,但可以预期的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与人协作越来越多,善一定会持续扩大和升华,所以,世风日上。

2022-08-25 23:13

中国人丢掉了中国文化,才会纠结什么性善性恶一说。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智慧是这样的:人是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所以把心分成了人心和道心,人心就是人性本来的欲望,比如贪痴嗔。道心就是儒释道共通的提倡的修心法,比如明明德的明德,比如浩然正气,比如致良知的良知。人要一生不停的修心法,修道心来压制人心,取得平衡,即中庸,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比如炒股,2800的时候觉得是系统性风险,3400了就牛市起点,这都是人心压过了道心,所谓利令智昏。

2022-08-25 22:40

人性本私,趋利避害。

2022-08-26 16:12

学习了

2022-08-26 15:46

自然现象后面的道德规律

2022-08-26 12:35

动物只为吃饱才杀戮,人呢?

正所谓圣魔同源,八圣道分。

2022-08-25 23:44

孟子说“性本善”,荀子说“性本恶”,本是人性(心)的不同层次之说,一上一下,都是说的人性(动物性+神性)。孟子云: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就是孟子说的四端之心,孔子说的仁,阳明先生说的良知。例如“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就是人跟动物的区别。但是人又有动物的特点,主要为了生存和繁衍。 为了应对某个地区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遭遇,这个地区的百姓会形成了一些做事风格和思想方法,逐渐演变成了民族性格。通常这些民族性格在当时一般是有利于百姓生活和国家稳定,于是圣贤也反复念叨提倡,从小接受熏习,希望后辈少走弯路,最终逐渐形成民族文化。今天中西接轨,很多理念与当初的场景不同,部分民族性格不适合时代和现在的土壤,但是人性(动物性+神性)深层次的没有变。

2022-08-25 22:27

无善无恶心之体。

2022-08-28 21:45

点赞世风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