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真相的群众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13喜欢:207
讨论这个问题有一个简单的前提,那就是无论“善”还是“恶”,都是一种充满主观色彩的意识形态。人,人生,在有“善”与“恶”之前很久很久就存在了。
我们只能知道,人本来只是一种动物,动物的主要意志是生存。从这个角度,人为了自己的生存,用暴力优势剥夺他人的生命、财产,用智力优势骗取他人的资源、机会,都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所谓人性恶。
但人面临的复杂性在于,人不是永远的独行者,人活在一个“社会”里,人需要跟他人协作。
比如最简单的,男女如果不合作,基因繁衍就无法完成,更说不上组建家庭抚育后代。如果需要协作,可能就需要:人在没有收益或者没有确定收益的情况下主动付出,人遵守约定以提高成交的可能性。
人与动物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除了交配和抚育后代,还有很多社会事务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即使这些任务的最终目的或者结局,充分展现了人性的恶,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也还是需要善意和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因为有助于协作,有利于整个社会,所以人类社会, 对这种善意,进行了持续的褒扬,以至成为了不需要争议的共识,这叫做意识形态。
比如,基于求偶、婚姻、家庭有关的善意,被人升华为爱情、亲情。
而和社会协作有关的善意,则被升华为道德层面的公序良俗、法律层面的契约精神、宗教层面的惩恶扬善因果报应。
剥开善恶的外衣,我们会发现善恶虽形同水火,其实生自同根。人性从古到今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可以说人心很古。这固然让人心寒,但可以预期的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与人协作越来越多,善一定会持续扩大和升华,所以,世风日上。

热门回复

人性无所谓善恶。协作使人向善。

2022-08-26 09:31

进一步地说,人与人协作的重要性,正是在市场经济中才真正提高到了举足轻重的程度。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唯一一种具有下列特点的制度安排:一个人如果不能使他人受益,那么自己的利益也无法实现。群体性的善,正是从市场经济中孕育出来。

2022-08-26 13:14

靠人的思想觉悟不如靠制度,好制度惩恶扬善是正反馈激励,坏制度劣币驱逐良币是负反馈直到整个体系崩溃。所以制度的先进才能国富民安,与此相比个人的贤德不值一提。

2022-08-26 12:34

不要随便揣测婴儿的想法[狗头]

2022-08-26 13:21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都没达到方丈这个水平。

进一步理解了您经常说的对个体悲观,对群体乐观。

因为意识形态对人的行为有逆向塑造功能,简而言之就是“洗脑”(不含褒贬)。
比如,作为一个群体而言,个体的“利他”行为,有助于提高整体群体的协作水平,所以群体会对“利他”行为进行持续的褒扬。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激励之下,人从事利他行为刺激的多巴胺可能会超过利己,所以人可能会自愿这样做。

2022-08-25 23:44

方丈说得真好。当生存条件受到威迫时,人性是无下限的,这时的人性显露的底色是生物性。人性有时也是无上限的,如恻隐之心,舍己为人等,这时候的人性显露的是意识独有的光辉。

2022-08-26 12:43

“人从事利他行为刺激的多巴胺可能会超过利己”这种情况下他的行为其实已经不是利他了,是利己了。

2022-08-25 22:37

方丈这段不就是93大专辩论赛反方论述的中翻中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