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修行TMTF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2喜欢:2
考虑下商业模式: 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高额的管理费用+天量的市场推广教育费用,然而却面临集采和拥挤的内卷竞争无法保证足量的利润。这种商业模式是不差到家了。
相对其他高端器材,和心脉医疗等其他相比,tavr 有超高的市场费用、研发费用 真的是一个好赛道吗?
坡确实很长(深度老龄化 微创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趋势 瓣膜寿命新材料研究 未来智能化器械 新方向二三尖瓣 微创新中国无敌天下 器械产业出海)空间远大稳定发展20-30年都没有问题 超长滑道。
但是雪厚吗????我觉得这是最关键本质的问题@大耳朵有福 @派欣生 @极端下注 @远方的天空David
请问大佬们怎么看待行业雪厚不厚的问题,如果薄薄一层 那真的是价值毁灭了

热门回复

TAVR和主动脉大支架的赛道成熟度不同,心脉医疗的覆膜支架最早在2011年就获证了,比启明TAVR早6年。相对而言,TAVR还处于市场培育期,主动脉已进入成熟期。个人认为,启明最厚的雪在Cardiovalve的海外市场,肺瓣体量太小,Vitae很难抢到太多份额。整体来看,启明如果把现有海外临床的证拿全,5-10年有机会看到200-300亿市值。

2023-12-13 18:55

启明终期临床数据不还没出来啊,阶段性的临床数据,相比下来不差啊,只不过跟踪时间没那么长,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如果偏要看长期,一个是很确定的,就是五年后看,国内一集采,心通很多头部以下的渠道大部分工作是白做的,凭低价就能抢占市场了,这也是启明为什么急着出海而不是往国内下沉做的原因之一。

2023-12-13 22:08

目前指南共识对于tavr的推荐主要是75岁以上,对应1949-1954这几年,每年约1500万出生人口,陆续进入75+,而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死亡人口统计,目前大约1/4死于各类心脏病,约370万,主动脉瓣膜疾病死亡又占心脏病总数的1/4左右,对应90万左右。所以理论上每年只看75岁以上,接下来5年,每年就有约90万的潜在病人,且这部分病人是必须接受诊治的,之后随婴儿潮爆发还将增长至120万人/年。对于这样一个方便、简单的手术,只要医保纳入,医生积极性提高,渗透率达到10,并不难的。10万台手术对应100亿的市场规模,足够几家继续做大规模,提高渗透率的。即使集采后降价至5万,病人报销后自付仅1-2万,渗透率提高至20%以上太简单了,仍然是100亿以上的生意规模。

目前临床上多用心通产品超适应症治疗反流,后续有几款在临床中。国内医生说 AR 体量要大于 AS,这个和国外差异很大,个人认为国内真实市场容量还有待检验。

2023-12-13 19:21

半年前看也感觉有超额收益,但跌了半年,对于在较长时间内都是流动性缺乏的市场,介入时机才是关键

之前觉得国内太卷,而国外渠道、技术基本固化,行业格局很稳定。器械都只是微创新,医生凭什么要放弃临床数据良好安全的爱德华美敦力 而去选择启明呢?
从增量的角度这样看,启明的出海战略无疑是有希望的。感觉市场过于消极,目前把消耗掉巨量启明现金且将不断滴血的二三尖瓣资产当做了累赘。如果在抓住国际二三尖瓣这个战略机遇之间和等自己造血成功再逐步布局之间选择,我觉得勇立潮头而非心通这样稳扎稳打才是正确的。

2023-12-13 20:28

就不讲坡长雪厚的故事了,就讲假设tavr手术到了10万例以上开展集采,启明占3.5万例,对应启明的营收至少40多亿,市值至少得200亿港币。就不画国际化、进军欧美、赶上牛市的饼吧;200多亿港币市值,很多人至少也是500%+的收益,获利了结出货了吧。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全国上10万例呢?今年大概率是1.3万例,10万例要几年,目测2028-2029吧;假设2022年建仓启明,2029年卖出,7年收益500%,年复合收益28%,至少我是非常满意的。

确实 有点太好高骛远了 。那换个思路,启明创造了什么价值?对于行业 对于病人 对于医生??是不是在远大格局观的訾总带领下源源不断的创造价值?这套时间的朋友把我深深套牢了[吐血]

2023-12-13 19:00

这次单单管理层层面问题的出清,对估值的提升就是极大的,反面例子看近期的微创,李宁,港股对于管理层侵犯股东利益的股票就是零容忍的,不然启明也不至于跌到这个份上

2023-12-13 18:03

启明价值就是供给端的产品力对比和需求端的增量问题,前者主要看几款产品对比临床进度和临床效果,可以去看另几位的分析,后者需求增量不用说了(增量太大),启明产品到位了,都不用去抢之前的龙头的市场,单从每年增量中拿一块,也够吃了。如已被证明的肺动脉瓣,放量速度就非常快,哪怕市场小。
一个善意提醒,在一个流动性极度缺乏的市场,时间不会是你的朋友的,因为这个市场只有人卖没人买,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