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3喜欢:0
回复@歇斯底里的帅: 其实各自持有各自心仪的资产真挺好的,没必要说服谁。关于恒隆如果把上海两个物业卖了还债会怎样,能不能发得起股息?以及能不能支持长期的股息增加?我还真有想过(投资$恒隆集团(00010)$ 亏损太多难免时常检讨买入股票的资产情况):恒隆100亿的租赁收入上海占40% 国内非上海占30% 香港占30% 如若把上海卖掉,目前的收入约60亿出头,是可以维持派息的。那留下来的物业能不能支撑业绩增长,过去大家对无锡、大连、昆明、济南、以及快开业的杭州收入增长分析已经挺多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歇斯底里的帅:回复@阿董大侠:我知道,你又按自由现金流倍数来算估值,你这种算法是不准确的。首先,HK的商场地契是永久的,和内地不同。你看太古出售港岛东中心的物业,是有流动性的,恒隆的资产除了上海两家商场,有流动性吗?如果恒隆把上海两家商场卖了,还剩点啥?还分的起红吗?这种涉及永续经营的基本假设都不同,怎么用统一的现金流倍数估值?
简单来说,恒隆过去十年股息零增长,太古5%增长,长期来看,估值应该有多少差异?这里还没有考虑恒隆两家主力商场未来面临竞争加剧的情况。恒隆在其他城市被万象城压着打,太古的商场除了兴业太古汇,做一个火一个。兴业太古汇也在大调了,张园+兴业的组合对恒隆也有冲击。
引用:
2024-05-09 11:59
$恒生指数ETF(SH513600)$ 都开始走牛市了,$太古地产(01972)$ 又跌到了7%的股息率。
老实说,搞不懂。为啥高负债率的地产都能涨,资产质量好、负债率低的反而不能涨,都搞不明白空头是啥逻辑。
整个市场都走牛市,就是确定活下去的地产股没走牛市,这个板块反而应该是最受益的啊。

全部讨论

05-09 19:38

上海两个商城能买500亿吗?

如果集团考虑不增持地产,子公司分派的利息除了一半派息外剩下的一半都留存在集团账上,恒隆集团现价值博率高。可惜的是,本来母子公司的结构是为了分割风险,但母公司把钱分出去后不断地增持地产,使得风险又绑在一块了。港股给它低估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也能理解陈家增持,毕竟已经多次通过地产低价集团增持,地产高价集团賣旧股来玩财技。
如果不增持地产,这些年留在集团账上扣除分红的钱怎么也有几十亿,大环境再差集团也不会这个估值。当然这是站在小股东的角度,从大股东陈家的利益角度看,留在账上还不如增持地产。华资太多这样玩的了,最后在港股这个流动性出问题的市场,再来一招私有化,华资通病。

05-09 13:47

另外的兴业太古汇在竞争中劣势也是事实,却也并不影响太古的优秀。只是对于兴太+张园这个组合不能寄望过高。您去张园看看就能知道现在人气还是品牌展示也都空了很多。

股息的分派,除了考虑租金收入,还有运营费用、财务费用等,还有新投入项目的现金流消耗。如果资产没有流动性,在财务上的应对就捉襟见肘。
换句话说,如果股价过低,如何保障股东的权益?如果资产具备流动性,把资产卖掉回购分红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即,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多了很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