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_CLANNAD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0喜欢:41
未来,中国天然气可能是最稳健且确定性最高的商品,超过铜、黄金、煤等。AI和减碳这两个未来趋势都离不开天然气。随着现在混动和ev占比越来越高,未来液体石油迟早有一天会逐步需求削弱,主角迟早要给天然气。中海油2030天然气占比达一半的战略非常符合这个趋势。减煤增气是减少co2排放最简单的方式。而且天然气天生具备本地供应护城河,跨海运输成本高,不容易受到国际价格干扰。另由于中国海域外资进不来,尤其南海天然气探明率极低,大量地区未被勘探,因为之前重心在渤海,天然气区之前基本都不重视,因为液体石油利润高,并不是中海油缺天然气,而是液体太暴利,被优先开发。所以中海油只要稍微加大力度就有不少天然气发现,不像西方巨头很多涉足的海域都已经被大量探明。我估计中海油未来最终可能天然气会占到产量70%左右,成为代替神华的下一代稳健的分红机器。$中国海洋石油(00883)$

热门回复

这逻辑值得学习
@中国海油600938

供给上升快是因为要守住50%依存度红线。

这个眼光足够长远

我觉得国内天然气会是最惨的品种,供给上升太快

电池参数在进步,ai大数据帮助调度技术进步,电池储能系统的时间在变长,从2小时到4小时到6小时以上,日内调节足够,况且如果够便宜,可以多装一些多建几个独立储能电站,靠量来补。另外,中国有大量抽蓄在建,现在的规划里以后做到四五百GW的装机毫无问题,如果放宽范围到度电成本4毛,还能多很多

这是纯粹经济性问题,欧美平均上网电价和峰值上网电价远高于国内,且高辅助服务费用高,美国气还便宜,用气电就是很有经济性。中国这个4毛多的气电上网电价,辅助服务费用也不多,气电算不过来。况且国内电化学调峰的度电成本低于4毛,未来会低于3毛,进一步压缩高价气电的生存空间。结论就是,不管新能源调峰需求如何增大,要么降气价,要么提高电价和调峰服务费,不然气电无法推广,可见的未来还会面临电池储能的强大竞争。传统制造业如果没法给产品涨价,气代煤也只有降气价一条路。

维持现在或者23年的气价,强推煤代气就是让传统制造业去死,制造业推进煤改气需要终端气价降到3块以下,而气电的气价不降到2块以下,也没法推广代煤电,如果降到1.5或者更低,才能看到气电大发

为啥是天然气?电价足够低的时候氨气就是主要化工原料了吧

随着绿电占比提升,以后不是这么算的了,大部分火电都要改造灵活能源作为调峰电源,而不是持续出力。现在还不明显。

[献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