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ee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0喜欢:30
周迅,您需要多打开脑洞。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当然伟大,最终形态就是人类更普遍地使用机械,哪怕吹上天,也只能和猿人发明了火,或猿人开始使用工具相比较。AI革命的最终形态是数字智能体将和现在的碳基智能体融合,或者在社会上共存,或者在一个生命体内共存(暂且假设数字智能体不会消灭碳基智能体)。这个意义的类比,我认为要上溯到某个原核细胞吞噬了线粒体细胞,两者共存,地球上出现了携带线粒体的真核细胞。

热门回复

有点夸大了,最近看了很多论文,有一部分学者已经认为目前的AI是黑盒模型,只是在既有人类知识基础上做的模拟,无法产生真正的智能。真正的智能是要能创造新的东西,发现新的理论,有一些学者认为目前的神经网络从模型上是做不到的。

06-18 23:15

您关心吃不饱饭的碳基人类,是非常了不起的,也非常符合您作为碳基人的具有共情能力的进化特征。但是也要想到,数字智能体不要吃饭,数十亿的数字智能体都可以不要吃饭…

再说大一些,为了宇宙的共荣,为了那无边无际的梦想窒息吧。[大笑]
可是现实是,全球仍然有数十亿人吃不饱饭。
工作中有句话叫,脚踏实地才能展望未来,所以不考虑现实基础的未来都是虚妄罢了。

人吃不吃的饱饭现在已经不是技术上的问题了,按照现在的技术,全世界人都可以吃饱饭,主要是各种莫名其妙的规则在限制,这个短期内无法用人工智能解决。长期或许可以,毕竟人工智能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平

您是对的
从能源和粮食的角度,由于技术和能力的进步,对全人类来说,第一产业供给能力是冗余的。要说问题是结构性的,碳水化合物的供给是过剩的,而蛋白质的供给略有不足。从能源来说,煤炭供给是多的,而绿色的天然气就有些不足。如果核能安全性和性价比的问题彻底解决,那能源的供给就彻底解决了。
现在的问题是,粮食和能源的供给国家分布是不均衡的,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紧平衡,特别是蛋白质(大豆)和天然气高度需要依靠进口。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人工智能能让世界变得更平” 的意思是 “人工智能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那前提是 “人工智能” 和 “人工智能”是一样的,进一步推论“人工智能” 要能脱离人类独立做价值判断?[想一下]

人工智能能够让世界更平?说反了吧,芯片卡脖子不就是为了让你不智能只有我智能,想把原本某些领域的效率差距拉的更大,国与国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更甚。
就算智能工具平等了,经济能源等等因素也会导致算力不平等,就算是算力也平等了,在大部分领域里也只会把个体原本智力学识之间的差距放大或加速体现,就像历史上每次科技进阶。
你说的人吃不饱饭现在不是技术问题,恰恰也印证了这些。

06-19 09:01

炒股和AI革命正好是反过来的。通用型数字智能体普及化的那一天,也就是所谓这一次AI革命成功的那一天,必然代表所有AI硬件极大丰富,特定硬件公司没有任何护城河。就好像自来水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水务公司不可能三万亿市值。$英伟达(NVDA)$ 跌到三千亿,甚至破产退市那一天,AI革命应该就成功了。

06-19 09:11

确实还有很大缺陷。而且我同意你的看法,在大量特定领域,比如分子模拟,甚至就是算个加法吧,它都不可能取代或者超过现有工具。我年初写的一篇就有讲这个专门和通用之争。网页链接
但是,不能小觑它能和普通人用自然语言交流的这个能力,不能小觑这个通过图灵测试带来的影响。最基本来说,目前微软openai和谷歌展示的情况,实时智能助手在技术上已经实现,只是在费用和基础设施可用度上还需要建设,这就是人机融合的第一步,其他专有模型可以通过这个数字智能体去调用。
另外,辛顿认为现有架构通过继续变大,不需要新的理论突破,其实已经可以达到通用型数字智能,我还比较相信这位老人的判断。从我个人体验上,我感觉如果目前大模型不顾及伦理和费用的话,哪怕现在的规模,就可以极大提高其能力。我去年用到的claude和GPT4的能力,在我的应用里,就比现在的能力要强。

06-18 23:12

关于AI不能创新,杨乐昆是这么认为的,辛顿不是这么认为的。哪怕AI真的不能真的创新也不是那么重要,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里都只需要能正确取出一个现有理论或者现有的应对方案来应对即可。另外1%的情况里还有百分之九十能做几个方案的内插拟合就能解决,这些情况数字智能体都会发展到做得更好。加上其他的数字智能的显著优越性,比如知识空间大,反应速度快,合作交流速度快,多体融合简便,不休眠等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