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咖啡2】星巴克的全球定价差异、关于日本韩国高杯量的误区、中国咖啡市场/瑞幸潜在空间测算、库迪成本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回复:58喜欢:115

$星巴克(SBUX)$ $瑞幸粉单(LKNCY)$

上次研究了一下台湾咖啡市场,关于台湾咖啡市场研究。这次来看看日本、韩国的咖啡市场。

1,星巴克全球定价差异?——中国实际定价是日本、韩国的3倍,美国的4.5倍

感觉下面第二张图美国的价格有点不准,可能没考虑消费税。但大差不差,中国的定价几乎全球最高。如果再考虑GDP的差距,那中国星巴克的定价可以说冠绝全球。

我们看到日本、韩国星巴克的价格低于中国,但要知道日本和韩国的GDP可是中国人均的2.5倍以上。

如果考虑GDP倍数简单换算,中国星巴克的定价实际是日本韩国的3倍、美国的4.5倍。妥妥的暴利,确实应该有人修理一下。

2,中国有多少潜在咖啡人口?购买力相比日韩如何?——达到日韩收入60-70%水平的中国人口也就是1.2亿人上下

按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看,日本韩国人均GDP都是33000美元上下,而中国是12700美元。

我们达到日本韩国平均水平60-70%的人口数是多少呢?把北上广深杭苏州无锡南京宁波等等,加起来也就是1.2亿人左右。这1.2亿人可以认为是比较有购买力的人群,尽管平均收入也就是日韩的60%-70%。

3,日本、韩国星巴克市场:

(1)日本、韩国星巴克销售额分别是多少?中国呢?

日本的星巴克1901家,销售额多少呢?20亿美金。平均每家店750万RMB销售额。

韩国的星巴克1893家,销售额多少呢?也是20亿美金。平均每家店750万RMB销售额。

中国的星巴克23年平均6600家,销售额多少?32亿美金,220亿RMB。平均每家店350万RMB销售额。

注意:日本人口是1.25亿;韩国人口是5100万。

(2)日韩咖啡消费从杯数角度到底多少?中国呢?

根据上面的图和星巴克在各国销售额可知:如果ASP价格我们都算4美金一杯,那么星巴克中国一年卖出8亿杯,日本5亿杯,韩国5亿杯。

瑞幸23年平均12500家店,流水大概300亿RMB,均价14,一年大概卖出20亿杯。

也就是说星巴克+瑞幸一年在中国就卖出28亿杯。假设他们市占率50%,意味着中国一年咖啡消费量在60亿杯,按6亿人算,人均10杯;如果按4亿人算,人均15杯。

如果市占率70%,那总杯量更少一点,是40亿杯。人均在7-10杯的范围。

(注:

1,6亿已经是往大了算,也就是说人均杯量尽量往低了算,尽量高估未来潜在杯量提升空间。毕竟其余8亿我感觉永远不会喝咖啡,收入也较日韩差的太远。

2,瑞幸披露过累计会员人数2.3亿,假设50%的中国咖啡消费者是瑞幸会员,那中国咖啡总人群也就是4.6亿。)

(3)关于日本、韩国高杯量的巨大误区?

假设星巴克杯量市占率20%,意味着日本、韩国一年的消费量在25亿杯,日本人均20杯,韩国人均50杯。当然,星巴克杯量市占率这个数字我没有。如果是10%,则日本人均40杯,韩国100杯。

(上期我们算到台湾咖啡馆一年大概卖出4亿杯,对应2000万人,大概人均每年20杯。这个数字和日本差不多。)

网上有大量文章写日本人均每周消费咖啡11杯,一年消费500-600杯,实际上这是个巨大的误区。如果仔细看数据说明,这11杯里面只有0.33杯是在咖啡馆消费的,而0.33*50周 = 16杯,也就是人均每年在咖啡馆消费16杯。在家喝的基本是速溶咖啡。

16杯*1.25亿人 = 日本每年咖啡馆卖出20亿杯。结合日本星巴克卖出5亿杯,算出市占率25%+,这个是能对的上,比较靠谱的。

如果日本人真是每年在咖啡馆消费500杯,那1.25亿人就要600亿+杯。星巴克只卖出5亿杯,只有1%不到市占率,这个是不可能的。好了,我们解决了一个巨大的误区,就是不能用什么500-600杯去算咖啡馆的潜在空间。

当然这里也看到,其实速溶咖啡或者说RTD那种咖啡市场潜力还是挺大。

4,中国咖啡馆市场、瑞幸销售额潜在空间?

好了,上面我们基本搞清楚了以下数据——

1,日本人均一年咖啡馆消费大概是20杯,台湾也差不多。而韩国人是真爱咖啡,一年能有40杯。

2,中国目前(有消费能力和习惯的)人均大概在7-15杯这个范围。

那么,这么看,如果中国这些人的咖啡消费习惯能提升到日本、台湾的水平,那意味着中国咖啡馆市场潜在的杯量空间还有1倍。当然,似乎也只有1倍了。

要知道,日本、韩国星巴克的收入都是20亿美金,也就是140亿RMB。如果中国咖啡人口是日本的4-5倍,1.25*4 = 5亿,相对靠谱,那么中国星巴克销售额理论上应该是140*4 = 560亿。星巴克在日本韩国都是第一名,但现在中国的第一名是瑞幸,所以毛估估瑞幸潜在收入天花板在560亿-600亿。现在是多少呢?300亿,从这个角度,瑞幸也只有1倍空间。

有数据说上海人均每年咖啡消费20杯,考虑到上海星巴克已经超过1000家,我认为这个是靠谱的,也就是说上海人的咖啡消费水平已经达到了日本、台湾的水平。

5,日本第二名咖啡连锁销售额多少?

DOUTOR是日本咖啡连锁的第二名,仅次于星巴克,1273家店,也是本土品牌,走平价路线。其2024年收入为70亿RMB。毛利率60%,经营利润率5%。

所以我们看到了,日本第一名的星巴克,销售额140亿RMB,第二名的DOUTOR,销售额70亿RMB。

6,库迪一杯咖啡成本?这里我引用一下,做记录使用。

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

对于库迪咖啡来说,单杯咖啡的咖啡豆成本是2-2.5元,再加牛奶、糖浆、包装,原材料成本大致为5.5元。

因为我们已经把大店模式转换成小店模式,所以房租和人工的成本都随之下降了,现在库迪是以面积在二三十平方米的快取店为主,每日销售咖啡约400杯,以此平摊,单杯咖啡的房租成本约1.25元。技术化手段使得人工成本进一步下降,降至2元以下。同理平摊后,单杯咖啡的杂费成本约0.2元。

这样算下来,一杯咖啡的成本是在9元以下,当然,这属于规模化成本,而库迪咖啡已经具备了这个规模。所以,售价9.9元,联营商依然有利润,而且,并非所有消费者都会只买9.9元的产品。在我们看来,单杯咖啡的售价应该在10元到15元之间,这属于合理价位。

精彩讨论

我無形05-04 12:43

指出几点问题:
1.日本杯量最大的咖啡店是711,在10-11亿杯,而711本土2.1万家店占全日本5.6万家店推算,光是便利店的咖啡杯量就在25-30亿杯。711在2013年推出100日元的咖啡后(美式,现在最便宜大概110),很快就过5亿杯了,而且那段时间的总杯量是上升的,是增量而非存量,价格和需求是相关的,如果供给成本够低,需求会增加。用星巴克的杯量去推算日本的杯量是不妥的,事实上全家和罗森的杯量都很大。
2.日本的咖啡还有一部分是罐装咖啡,这部分是自动贩卖机渠道贡献的。但如果从场景来划分,在家在公司和在外,自动贩卖机属于在外的场景,如果这个渠道不发达,实际需求也是被咖啡店拿走了。特别当现磨咖啡和罐装咖啡价格差较小的时候。另外,咖啡产品和茶饮、功能饮料是有重叠的,日本无糖茶饮料和咖啡也有竞争关系。日本蓝领也是喝咖啡的,而中国很大一部分蓝领用户是被红牛等功能饮料的。而茶饮和功能饮料主要是罐装的,通过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渠道贩卖,711已经开始推现泡红茶了。所以咖啡杯量跟茶饮和功能饮料是要一起考虑的,包括场景和渠道。最后物理的限制是每人每天摄入咖啡因的总量(一般说300-400mg,而一份浓缩的咖啡因在50-200mg,按平均100mg就是最多3-4份浓缩)和所需的睡眠时间(韩国人平均睡眠时间少,可以说全球最低,所以总体越卷的地方咖啡因需求应该更大)。
3.DOUTOR的70亿收入是集团收入,咖啡分部几个品牌的总收入是40亿。不确定日本麦当劳的杯量,但大概率DOUTOR按杯量只能排到第六名或以后了。
4.单杯咖啡应该定义清楚是什么概念,还是以espresso的份数为好。我自己在家机制的大概成本也就1元,连锁店成本显然要更低。但瑞幸一般的都是3份espresso的量,加浓是4份,而星巴克美式不同杯型在2-4份浓缩。711最便宜的美式我理解就是1份浓缩。所以不换算成浓缩的杯量没法直接比较。

郭荆璞05-04 22:13

我个人的感受,瑞幸的拿铁比星巴克的澳白都猛。。。

草帽路飞05-03 06:31

“网上有大量文章写日本人均每周消费咖啡11杯,一年消费500-600杯,实际上这是个巨大的误区。如果仔细看数据说明,这11杯里面只有0.33杯是在咖啡馆消费的,而0.33*50周 = 16杯,也就是人均每年在咖啡馆消费16杯。在家喝的基本是速溶咖啡。”
这个消费习惯跟我们国人消费习惯差异巨大啊。假设国人有一半的咖啡消费是在咖啡店消费,那想象空间是不是一下子就打开了?

仓又加错-刘成岗05-04 19:04

咖啡专家啊,学习。

戴大西虎吃海喝05-03 23:43

KCoffee:23年全年销售1.9亿杯。24Q1整体杯量同比+30%。

全部讨论

指出几点问题:
1.日本杯量最大的咖啡店是711,在10-11亿杯,而711本土2.1万家店占全日本5.6万家店推算,光是便利店的咖啡杯量就在25-30亿杯。711在2013年推出100日元的咖啡后(美式,现在最便宜大概110),很快就过5亿杯了,而且那段时间的总杯量是上升的,是增量而非存量,价格和需求是相关的,如果供给成本够低,需求会增加。用星巴克的杯量去推算日本的杯量是不妥的,事实上全家和罗森的杯量都很大。
2.日本的咖啡还有一部分是罐装咖啡,这部分是自动贩卖机渠道贡献的。但如果从场景来划分,在家在公司和在外,自动贩卖机属于在外的场景,如果这个渠道不发达,实际需求也是被咖啡店拿走了。特别当现磨咖啡和罐装咖啡价格差较小的时候。另外,咖啡产品和茶饮、功能饮料是有重叠的,日本无糖茶饮料和咖啡也有竞争关系。日本蓝领也是喝咖啡的,而中国很大一部分蓝领用户是被红牛等功能饮料的。而茶饮和功能饮料主要是罐装的,通过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渠道贩卖,711已经开始推现泡红茶了。所以咖啡杯量跟茶饮和功能饮料是要一起考虑的,包括场景和渠道。最后物理的限制是每人每天摄入咖啡因的总量(一般说300-400mg,而一份浓缩的咖啡因在50-200mg,按平均100mg就是最多3-4份浓缩)和所需的睡眠时间(韩国人平均睡眠时间少,可以说全球最低,所以总体越卷的地方咖啡因需求应该更大)。
3.DOUTOR的70亿收入是集团收入,咖啡分部几个品牌的总收入是40亿。不确定日本麦当劳的杯量,但大概率DOUTOR按杯量只能排到第六名或以后了。
4.单杯咖啡应该定义清楚是什么概念,还是以espresso的份数为好。我自己在家机制的大概成本也就1元,连锁店成本显然要更低。但瑞幸一般的都是3份espresso的量,加浓是4份,而星巴克美式不同杯型在2-4份浓缩。711最便宜的美式我理解就是1份浓缩。所以不换算成浓缩的杯量没法直接比较。

05-03 06:31

“网上有大量文章写日本人均每周消费咖啡11杯,一年消费500-600杯,实际上这是个巨大的误区。如果仔细看数据说明,这11杯里面只有0.33杯是在咖啡馆消费的,而0.33*50周 = 16杯,也就是人均每年在咖啡馆消费16杯。在家喝的基本是速溶咖啡。”
这个消费习惯跟我们国人消费习惯差异巨大啊。假设国人有一半的咖啡消费是在咖啡店消费,那想象空间是不是一下子就打开了?

弱弱请教一个问题,在用欧美数据测算中国乳制品市场空间时,有个乳糖不耐受问题,很多中国人就是喝不了牛奶,那么在咖啡这个品类,亚洲人体质和欧美人体质对咖啡因的耐受度(接受度?)上有没有什么差别,导致在经济原因和文化原因之外,终极受众有一个折扣……

KCoffee:23年全年销售1.9亿杯。24Q1整体杯量同比+30%。

05-04 21:24

瑞幸和星巴克中国占星巴克+瑞幸全球总营收18% 以中国人口占比 和 gdp占比 这都是很合理的一个数字。
对瑞幸来说,1 走性价比路线的711咖啡,也即日韩咖啡更高渗透率路线,或2 同样的瑞幸模型出海,全球范围内分50%的星巴克营收,才有可能改变现在的市值长期是星巴克10%不到的模式。以瑞幸的调性,我觉得后者可能性很小。
前者能不能赚到钱呢?其实很难说,711低价咖啡到底卖的是咖啡还是便利店本身?

05-03 01:18

最后一段之前我也研究到类似结论,所以我认为价格会降到 7-8 块

05-03 09:13

谢谢分享

05-04 07:10

如果DOUTOR长年5%净利率,这个行业就不知道投资。

05-03 05:52

库底咖啡,又能继续跟瑞幸干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