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虎研2】2021 vs 2007,历史研究,泡沫之巅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30回复:266喜欢:355

 


【2007年】

2007年6月,片仔癀突破65倍PE。2008年10月,下跌50%+,PE20倍。由于利润快速增长,2010年9月股价回升突破07年高点。用时3年消化泡沫。

2007年8月,伊利突破50倍PE。2008年10月,股价下跌80%,当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由于利润快速增长,2010年1月股价创新高,用时2.5年消化泡沫。

2007年10月,腾讯突破100倍PE。2008年11月,下跌30%,PE 26倍。由于利润快速增长,2009年4月股价创新高。用时2年消化泡沫。

2007年10月,招商银行突破60倍PE。2008年11月,下跌70%,PE 7倍。直至2017年6月,股价才创出新高。用时10年消化泡沫。

2007年10月,港交所突破70倍PE。2008年11月,下跌80%,PE10倍。直至2015年4月股价才突破07年高点,用时7.5年消化泡沫。

2007年11月,万科突破100倍PE。2008年9月,万科距高点下跌80%,PE 11倍。直至2016年8月,股价才突破07年高点,15倍PE。用时9年消化泡沫。

2007年12月,茅台突破100倍PE。2008年11月,股价腰斩,PE 18倍。随后PE在30-35倍徘徊。2012年三公反腐,PE跌至10倍以下。2014年底,股价回升至07年高点。用时7年消化泡沫。

2007年12月,恒瑞医药突破80倍PE。2008年11月,股价下跌30%,PE 37倍。由于利润快速增长,2009年9月股价新高。用时2年不到消化泡沫。

2008年1月,苏泊尔突破80倍PE。2008年10月,股价下跌60%,PE 19倍。由于利润快速增长,2010年6月股价创出新高。用时2.5年消化泡沫。随后增速下滑,2012年PE跌至13倍。再次突破08年高点,是2014年11月,相比08年高点用时近7年。

2008年2月,格力电器突破50倍PE。2008年9月,股价腰斩,PE 9倍。由于利润快速增长,2009年11月突破08年股价。用时2年不到消化泡沫。

~~~~~~~~~~~~~~~~~~~~~~~~~~~~~~~~~~~~

【2021年】

茅台接近60倍PE。

宁德时代200倍PE。

金山办公超过200倍PE。

海天、千禾味业超过100倍PE。

恒瑞医药100倍PE。

迈瑞医疗87倍PE。

通策医疗超过200倍PE。

爱尔眼科接近200倍PE。

欧普康视接近200倍PE。

片仔癀超过100倍PE。

港交所超过60倍PE。

腾讯47倍PE。

海底捞颐海国际农夫山泉超过120倍PE。

泡泡玛特超过100倍PE。

~~~~~~~~~~~~~~~~~~~~~~~~~~~~~~~~~~~~


怎么看完了有种触目惊心、反复观看事故现场的感觉。

腾讯反而是最便宜的。

留作记录吧。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被解放的mogwai2021-03-02 15:17

年轻的朋友们,你们没经历过历史。

吴邪超神了2021-01-24 10:25

很多股的增速还不如以前,估值反而很高了

守正静心2021-02-18 13:11

评论区真的好笑,一堆堆说看PE没水平的,还老爱拿亚马逊出来讲,亚马逊当初PE虽然高,可是现金流远高于利润,真实的当期PE远没有看起来那么高,当然讲这个恐怕这些人也听不懂。等着看看跌的时候有几个能坚持的,往往那些真的长期持股穿越波动的人恰恰不会出来这样大放厥词。

戴大西虎吃海喝2021-02-18 13:01

看看多少人能坚持抱团股3年不涨。

-暴富之人-2021-01-24 11:55

这次又不一样了

全部讨论

2021-02-26 08:29

现在只有一首歌可以形容:达拉崩吧。

2021-02-24 08:47

以史为鉴,这次不一样从来结局都一样,没有例外,坐等看戏

2021-02-23 22:39

某大师说:怕高的都是苦命人。这次不一样?

2021-01-24 17:05

收藏下来, 一年后再回头看看这个记录,应该就不一样了。长期保持在高位是危险的,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结果是什么,只是没人知道哪一天到来。

2021-01-24 11:29

谁能忍受消化泡沫的漫长过程,谁就能享受现在的超级泡沫,但谁能这样做得到?要么都在盲目乐观看行情,要么都在高估自己的承担风险能力。今年要是达到我第三个目标,我就立马撤退了,我只是普通人,运气钱$药明生物(02269)$ $海天味业(SH603288)$ $爱尔眼科(SZ300015)$

2021-01-24 11:26

只看pe炒股吗

2021-01-24 11:25

所以说好股只要不割肉就一定会回来

2021-01-24 11:16

主要是放水太多了,严重推升了绩优股的估值

2021-01-24 10:23

投资者结构变了,高估值将会是常态,但多高合适不知道

2022-10-13 12:21

从这段历史看,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是缺技巧吗,缺研究深度吗,不是的,缺的只是一颗平常心而已。当下又到了这样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