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过去,重新开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15回复:173喜欢:591

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本来应该是今年初,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到现在,拖了这么久也是有好处的,很多东西想的更清楚一点。这篇文章是对我个人工作过去的梳理,同时也有一些对未来的展望,文章重点还是在雪球分享过的投资体系。

首先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对于每一个生活在中国的人应该都是幸运的,我们经历了一次国家财富的快速增长,虽然蛋糕目前来说分的不够平均,但是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相比二三十年前都有着巨大的进步。就我个人来讲算是低开高走再低走到现在的未可知状态。儿时的我生活在湖北的一座山城,一个普通的家庭,算是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这里当然要感谢高考制度的恢复,能够进入北京邮电大学学习,可惜的是在就读期间我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先不说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也没有任何进入社会该做点什么的想法,就这样在大学混了四年,拿了个毕业证书,我们学校那会进入互联网或者华为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果努力应该是可以抓住这二十年来的互联网大潮,很遗憾这当中并没有我,一直到2020年以前我的薪水都谈不上多好,这已经是在我毕业十多年以后,但好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的我仍然保持着足够的危机感,在2014年公司业务没有进展的情况下我已经在思考未来的退路了,当时我的也并不年轻,经过多种尝试后我选择进入了资本市场,开启了自己真正的投资之路,运气还算不错,时至今日多多少少赚了点小钱,不仅如此这六年时间让我在投资方面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最终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从业。2021年我曾经到一个朋友公司当合伙人,很遗憾由于一些个人原因在2022年我会离开,并对自己的职业做新的规划,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最后我还是很感激能够从事投资这个行业,不过也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我并不觉得自己为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对我来说不过是从市场讨饭吃,靠着中国快速的增长从中赚点钱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已,如果没有实体产业的支持,我们这个行业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从事投资的朋友在生活中尽量不要对其他行业的人冷嘲热讽,善待每个行业辛勤劳动的人,没有他们哪来的我们,是不是?

投资体系形成:

我最早的投资体系是来自彼得林奇,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那六种分类方法是很适合基础投资者去学习的,我建议大家好好看看他的两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从彼得林奇向巴菲特芒格式转型的主要原因是,如果只管理自己的钱确实不太需要去每天关注市场和寻找机会,只需要慢慢等待机会的来临,相对林奇的方式可以更加轻松自由一些,可以远离市场噪音。

但是如果想要从事私募行业那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对于个人投资者想买的时候买,不想买的时候可以拿着现金等待,但私募产品很难,想买的时候没资金,有资金的时候企业大多高估,持有方式的收益取决于企业ROE,理论最大年化收益率a股是茅台,港股是腾讯。而由于两个原因大多数私募的收益率要远低于两者(年化30%多)。

首先,摩擦成本,资金由于摩擦成本的存在实际收益率会低很多,包括买入的价格,交易成本等等。

其次,时间成本,很多人忽略了这个,大多数投资人是否具备段永平,巴菲特芒格等人的深度研究和分析能力,采用持有方式的最大问题是需要时间去验证结果,而且这个周期极长,少则3年,多则5年,纠错成本很高。

除了以上两点影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私募的大多数投资人不可能像基金管理人一样长期持有私募,他们的要求是最好每年都可以赚些钱,而不是一个10年收益率最高的方式,巴菲特芒格方式的最大问题在于投入的第一年很可能是亏损的,想一想是不是净值最好的时候认购的人最多?同时巴菲特芒格投资方式的能力圈较窄,导致资金进入以后要么被迫高位加仓,要么被迫持有现金导致收益率降低,由于私募净值的计算方式这些都是不利因素。非常有意思的是巴菲特早期恰恰用的是另外一套方法,而后期用的是现在大家熟知的买入持有。

那么究竟什么方法是适合私募的?

巴菲特实际上说过,1966年股东信有这么一段内容“按照我们的目标,对于这样的投资机会,我的要求是拥有领先道指至少
 10 
个百分点的数学期望值。这样的机会能找到的就不多,找到的机会里,每个的数学期望值又存在巨大差异。我们总要回答这个问题:“按照相对收益的数学期望值,排名第一的要分配多少仓位?排名第八的要分配多少仓位?”这主要取决于第一和第八的数学期望值相差多少,还要考虑第一有多大的概率会出现极其糟糕的相对收益。两只股票的数学期望值可能相同,但是其中一只有
 5% 的概率落后道指 15 个百分点以上,另一只出现这个情况的概率只有 
1%。前者的数学期望值范围较大,这就会降低我集中投资这只股票的意愿。上面的论述把投资说得好像是非常精确的操作。其实不然。我们做投资就是确定事实,然后用经验和理智分析事实,得出数学期望值。这个过程不精确,受情绪影响,但这就是投资。一位投资者,无论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估算,他在股市摸爬滚打很多年,对许多股票做过决策,”

可以看出来巴菲特早期的投资方式可能更符合私募方式,而后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更像是个人投资者的方式,因为基本不存在资金进出的问题、

价值投资者独孤求败,各个都是巴菲特,言必称价值投资,我觉得我没有这个能力,需要根据对手研究战术,换到股市就是要去思考市场其他人的思考,然后去做出应对,我没有一击毙命的本领。我觉得我没有巴菲特的视野,所以我需要靠其他的项目来增加自己的存活率。换到高考来说,巴菲特芒格模式像是偏科,数学,物理都是满分,语文,英语不太好,最终拿到500分,我们每科很平均可以拿到400分,但是能偏科拿到500分的始终太少。

巴菲特芒格多次表示过如果资金量较小可以取得50%的年化收益率,大家可以去思考这会是什么方式?

投资体系介绍:

一句话总结“构建数学期望值最大的组合”。数学期望实际是来自概率和赔率的组合。而这个数学期望按照时间长度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短期:套利(比如要约收购,分拆等等);中期:企业周期和行业周期;长期:必须极好的资产,足够低估,长期为什么要来自极好的资产,足够的低估?因为长期是复杂且多变的。就好比一个人可能知道未来1年自己的工作内容,但是有几个人可以知道自己未来五年,十年的工作内容?

体系底层的三要素:价值,人性,变化。因为这三者在较长时期是不变的。

价值其实不用说太多,这是资本市场大家都认可的东西。

人性往往是超额收益的来源,超额收益来源不是对公司的深度认知,而是要抓住市场上有人干蠢事馈赠给你的礼物。

变化是我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要素,有什么是不变的?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个要素如此重要,2020年巴菲特股东大会发布的两个图分别是1989年全球前20名单和2020年全球前20名单,差别很大,如果这个图表再往前延伸30年,到1965年差别将更大。

变化我的理解有两重含义,第一种是一些突发性事件对于行业产生的中短期影响,比如这次疫情,中美贸易战等等;第二种是大家认为未来不变的东西,你要去理解未来什么会变才能知道什么不会变,后一种需要超出常人的天赋,需要极具穿透力。因为关注变化我对于不变的东西会保持高度的警惕,更多的参与中短期机会是由于事件和周期纠错成本低,并且出现的频率更高,而长期较好的机会我能参与的可能并不多。

体系具体实践的三种方式:事件,周期,成长。只要地球运转每天就会有事情发生,只要经济有起伏就一定会有周期,只要有好公司好行业就一定会有成长。

而我的这个排序是有意义的,事件最简单,一般事件都是二元结果,举个例子,某公司遭遇了巨大的官司,被索要巨额赔偿,那么最终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公司破产,要么达成某种和解,也就是说事件一旦发生公司的股价就会从随机性变成二元性,那么我们只要基于价值去判断这个事件带来的结果进行下注。大多数人低估了事件的力量,最近看银的故事这本书感触很深,不管是法案,经济还是某些少数集团的一些重大事件节点都对白银后来的走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人理解事件就是博弈,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并不是利用事件去投机,而是利用事件创造的机会去买入相对优质的公司,底层还是建立在价值的基础上,如果事件就是博弈,那么塑化剂以后买入白酒股票的人是不是都在博弈?巴菲特在色拉油事件之后买入运通是否是博弈?在可口可乐遭遇配方事件以后买入又是不是博弈?

周期难易适中,周期有两个问题比较难把握,第一,股价和经营周期可能不同步,第二,周期可能会有滞后和提前。但周期有一个巨大的好处是可以判断当前位置和大概的方向。

成长是三者中最难的,因为成长需要判断非常多的东西,大家会研究竞争,成本,护城河,行业成长性,加入的因素和考量越多对于未来的预测偏离度可能会越大。

这三者很多时候会互相交叉甚至是产生相同或者相反的影响,因此对我来说可能同时遇到其中的两种或者三种叠加。因为我参与的大多数机会具有非对称性这个特点,且覆盖的行业面非常大,整个体系会更加灵活,且可能具备持续进化的能力。

结合以上三点举一些过去投资的例子来做解释:

事件+成长:2017年血制品公司的投资,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实际这是一次事件型投资,血制品板块暴跌的原因是两票制带来的影响;两票制的推行使得小型经销商失去资质,开始出售渠道囤货,与血制品公司形成了竞争关系,影响公司产品的正常销售,我当时判断这个可能是短期影响。并通过查看国外一些血制品公司的发展,发现无论从人均还是总量我们都远没有到达拐点,判断血制品行业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事件+周期+成长:2018年的猪瘟大家应该都有印象,这个事情很搞笑,非洲猪瘟刚刚开始的时候基本看法都是大型养猪场也会出现较大问题,整体看法是非常负面的,但是到了后期大家又觉得大型养猪场会受益,我最初的看法是中国每年吃掉6-7亿头猪,这个缺口通过进口是无法弥补的,如果连大型养猪场都出现较大问题,那么大家很可能会无猪肉可吃,我认为大型养猪场对于疾病防控的水平一定是要好于散户的,并且会有比较好的应对手段,而当时正好又是养猪行业处在低谷的时候,并且有可能正在开始复苏,我买入的这家养猪公司刚好还具有很强的成长性,三者叠加后来的涨幅非常巨大。

周期+成长:2019年底某白酒公司相对其他白酒公司走势非常疲软,主要的原因是公司之前为了快速成长,连续多年采取了较为激进的策略,问题终于在最近两年爆发,最终导致终端库存激增,企业为了进行调整,只好暂时放缓发展的步伐,其实我们去看白酒的历史不算前三,真正能够从小到大变成全国性酒企的就两家公司,而这家白酒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那么剩下的那些公司在过去十多年都没有占到领先的位置,在经济开始放缓以后,凭什么能够突然爆发超速增长?白酒行业中高端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具有成长性,头部的公司是受益最大的,果然等到这家公司库存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后,很快开始了新一轮的成长。

事件+成长:2020年某手机公司股价从底部稍微涨了一些,估值处于合理范围内,7月和8月份美国对华为进行了制裁,手机芯片不再提供给华为公司,这个消息公布一段时间后,虽然关注这家手机公司的人也比较多,但它的股价在一周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资本市场对于手机市场即将空缺出来的巨大份额没有进行新的思考,当然大多数时间市场还是有效的,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判断这家公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具有较好的成长性,接下来的半年内公司股票价格涨了1倍。一个事件导致大家对于一家公司会如何成长的观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事件+成长:2020年疫情爆发,新冠疫苗新技术公司迎来了巨大的涨幅,一个事件使得一家公司的成长路径发生了巨大改变,很明显公司的成长速度发生了巨变,2年内股价涨了10倍,这个案例很有意思,通常我们遇到事件去做出反应是需要认知的积累,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我们学到的知识很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才能用到,不管用什么方法进行投资,持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在新冠病毒爆发以前我们有了开发疫苗新技术公司的知识储备,那么在新冠爆发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更加高效的决策。芒格读一本杂志十多年才从中找到了一个机会赚了好多倍。

通过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到以后我的股票分类方式不会按照传统私募基金公司的方式,而是更倾向于林奇,和早期巴菲特的方式,按照逻辑去分类,比如事件类,周期类,成长类,但由于三者经常交叉,我可能会选择其中最主要的逻辑去进行归类。

最近看到两个说法,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句:大卫斯文森,worldly
 wisdom teaches that it is better forreputation to fail conventionally
than it succeed unconventionally。大概的意思是世俗的智慧教导说,用传统的方法失败比用非常规的方法成功要好。

大多数基金都在做巴菲特芒格式的投资,那么我想试试其他的方法行不行,这个方法也许离经叛道,不被大家认可。

第二句:索罗斯说过的“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虽然这句话我不完全赞同,但是这个世界到底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假象我们很难分辨,时间是证明真相假相的最好办法,一些被认为绝对真理随着时间不断的被打破。

全部讨论

2021-12-14 14:42

事件作为一个信号,对投资效率是及其重要的,这点深表认同。19年四季度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识别出这个信号,最近两年收益岂止10倍?但从众多噪音中识别出信号极其考验投资人的功力,这种能力是股市挣大钱或者避免大亏的重要因素。

2021-12-14 14:23

好年轻啊。祝2022年事业发达。
一直在林奇老弟后面认真学习,就这么深度的文章,我是万万学不出来的,我在A股折腾了十几年,如果谈投资,估计写不出1000字。
湖北人聪明,雪球中还有云蒙和黄建平

2021-12-14 23:07

周期分散轮动投资,这里面很重要一点,只有反复去思考巴菲特的“道”,才能走到彼得林奇“术”这一步,如果一开始就是上彼得林奇的“术”,往往会理解为“投机操作”而无法“得道”,而索罗斯的这个逻辑就是一个股价缓冲过程享受泡沫,这个我有非常详细剖析过泡沫过程,但很可惜,我们很多人是去接泡沫,而不是享受吹泡沫的过程,而要享受这一过程,一定是在“价值”萌芽期就要进场了,这样才能感知过程……

2021-12-14 19:45

祝福一切顺利,未来更好,也欢迎随时回来。君厚资本永远给你留着位置。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6.00,也推荐给你。

2021-12-14 14:34

写的真好,平和淡定。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2021-12-14 19:27

非常好的一个总结。

推荐看看光环效应这本书,很多人将一家公司团队氛围好,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公司业绩出色的原因,但可能因果关系正好搞颠倒了。

一个大家非常不愿意相信的一个现实是,无论一家公司过去多么优秀,现在多么拼,多么积极进取,可能业绩增长也会停滞,衰退不可避免。

这些批判性的思考,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周期性和优秀商业模式的可贵性。

2021-12-15 01:20

牛,事件驱动加成长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总结得很好。
去年猪瘟爆发前我本持有养猪股,但朋友的小猪场猪被全部灭杀影响了我的判断,我认为病猪有可能流入市场造成老百姓在一段时间不吃猪肉,猪股会被砸到更低的价位,把方向完全判错。而且从非洲俄罗斯经验看,非洲猪瘟需要几年时间才能遏制,但中国的效率超出了以往的经验,而且老百姓也没有出现对猪肉的恐慌,这次错判确实是意外。

2021-12-14 15:02

不是看的特别明白,不过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祝一路顺风。

2021-12-15 21:01

很棒的文章。不过第一句话不是swensen说的,是凯恩斯说,他quote的哈

2021-12-14 22:38

能将操作提炼成方法论的水平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