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7回复:389喜欢:84
$特斯拉(TSLA)$ 极氪2023年亏了83亿人民币,蔚来亏了200亿人民币,小鹏亏了100亿,长安汽车的深蓝和阿维塔亏了66亿,北汽蓝谷54亿,零跑亏了42亿,这是拥有诸如免购置税,绿牌 m,地方补贴等各种政策下中国纯电车企的亏损,欧美诸如大众,福特等企业的电动车业务也是巨额亏损,特斯拉尽管盈利,但是一季度交出了灾难性的财报。
首先希望各位不要武断的认为纯电车就是未来,或者电车就是个玩具,我的观点是人民也就是普通大众,汽车消费的绝对主力,需要的既不是电车也不是油车,而是一辆可靠,经济实惠,维修便宜,使用成本低的家用车。
我本科是学造车的,我不看好电车的原因就是因为电车的那块大电池,目前100度电池的电车续航里程不过五六百公里,而且冬季续航还得打折,极端情况下还会有大麻烦参考湖南暴雪,而且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已经降无可降,100度电池包成本至少也得四五万,而燃油车小排量发动机加cvt变速箱成本也就一万多,哪怕奔驰c宝马3系这种成本也就两三万,电动车还需要大功率电机和更多的芯片,成本注定了电动车的昂贵,而且电动车除了省油以外,也就动力强这一个优点,但动力永远不是家用车选择原因,电动车无论是使用寿命,保险,维修上也非常昂贵。
我认为未来汽车的格局是燃油车,油电混动车(代表丰田),插电混动车(代表比亚迪理想)三分天下的格局,纯电车注定只是小众。
先说丰田,丰田在2020年之后才坐稳了日系销量冠军,在这之前不一定卖的过本田和日产,并且丰田在新能源浪潮一下子降价幅度不如其他传统车企,但销量反而在2023年达到了巅峰,虽然今年有些下降的,丰田之所以能站的住脚跟,是因为丰田全面转向了混动化,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丰田的混动车已经把成本压下来了,和油车一个价,混动车已经占到了丰田中国销量的一半,丰田实际上也可以做插电混动,但是丰田知道自己插电混动面对比亚迪没有优势,而且成本压不下来赚不到钱,丰田在国内的策略就是两个字,苟和稳,先苟住,在稳步推进混动,丰田的混动实际上在国内很有优势,能把凯美瑞卡罗拉做到城市百公里4升的油耗,suv做到百公里5升,丰田只要苟住等国内政策退坡,油价回到合理的区间,就能抢占属于大众之类油车企业的市场。
再说比亚迪,比亚迪去年的虽然利润300亿美元但是利润率只有5%,一季度利润率也只有4%不到,即使比亚迪是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实际上比亚迪的纯电业务估计也是不赚钱的,顶多不亏,赚钱的实际上还是dmi车型,比亚迪的插电混动有这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优势,以及插电混动能够满足市区纯电通行,同时也能避免纯电车的续航问题,而且因为电池不需要太大,成本上虽然会比油电混动高,但是远比纯电低,而且比亚迪自己就生产动力电池和电动机所以成本能够进一步压缩,而且比亚迪是中国企业,国家也会扶持。
在欧美纯电车已经快被混动车打败了,在北美两田的混动车已经把特斯拉打的抬不起头,特斯拉在北美拿着巨额补贴,丰田还要加价提车,在欧洲混动销量远高于纯电,德国纯电车一取消补贴立马卖不动,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非常惨,4月只有14000,而混动车销量却大幅增长,即便在中国,纯电增长也大幅放缓,混动销量已经追上了纯电,基础设施并不是借口。
所以中国和世界汽车未来的趋势我认为是燃油车 hev phev三分天下,纯电车终究只会是小众,中国汽车未来的主导者第一应该是比亚迪,第二应该是丰田,比亚迪有着电池等产业链的优势,插电混动丰田没办法和比亚迪竞争,而丰田的油电混动适合城市里不能安装充电桩的家庭,而且丰田的车可靠性没话说,连陆巡系列也开始用混动了,比亚迪和丰田会取代目前燃油车和纯电车的生态位,大众肯定要完,大众才是在中国割韭菜的,和丰田不懂,中国市场是大众的半条命,大众在中国的销量较巅峰赛少了一百万了,而丰田2023年新高,丰田能拿出ths,大众什么都没有,而其他纯电车企,目前的亏损情况看,除了特斯拉,没有一个能活的。

精彩讨论

廿年磨一剑05-13 21:09

你的格局太小了,还盯着芝麻大的眼前利益。人类必须淘汰不可再生能源,才能拥有环保的家园。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顺势而为A05-13 22:11

我在火力发电厂工作了30年,火力发电厂依然是发电的主力。电动车充的电大部分是烧煤发出来的,烧煤比烧汽油柴油环保?报废电池怎么处理?报废电池不污染环境?很环保?

历城先知05-14 06:40

说这话的都是油车刚买没几年,又不想换的。
屁股支配脑子走。
开上电车很难回去开油车。
无振动,响应快,低噪音,驾驶体验比油车好太多。

淘金多多05-13 22:47

一个城市代步工具,七八百公里的续航,各种充电站都在建设,普通家庭谁天天跑长途出去旅游?续航里程的焦虑问题已经解决,多观察,多思考,投资源于生活和常识,而不是一厢情愿

快速的回报小温暖05-13 20:26

1000公里航程的半固态电池已经量产装车开售了,价格不比液态电池贵到哪里去,大型上量以后成本还要更便宜,充电0-80%13分钟,夏天不爆炸,冬天航程不打折,你可以关注一下;不是实验机,是已经量产装车的,只不过不是大电池厂做的,买了宁德时代的股民看不了这个,只要你没有买宁德时代,可以不带偏见的了解一下

全部讨论

你的格局太小了,还盯着芝麻大的眼前利益。人类必须淘汰不可再生能源,才能拥有环保的家园。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000公里航程的半固态电池已经量产装车开售了,价格不比液态电池贵到哪里去,大型上量以后成本还要更便宜,充电0-80%13分钟,夏天不爆炸,冬天航程不打折,你可以关注一下;不是实验机,是已经量产装车的,只不过不是大电池厂做的,买了宁德时代的股民看不了这个,只要你没有买宁德时代,可以不带偏见的了解一下

说这话的都是油车刚买没几年,又不想换的。
屁股支配脑子走。
开上电车很难回去开油车。
无振动,响应快,低噪音,驾驶体验比油车好太多。

一个城市代步工具,七八百公里的续航,各种充电站都在建设,普通家庭谁天天跑长途出去旅游?续航里程的焦虑问题已经解决,多观察,多思考,投资源于生活和常识,而不是一厢情愿

睁眼看世界

调整一下,油车以后是小众。混合动力是大头67%,纯电是小头(30%)

眼光不够长远,没考虑科技改变生活的新时代证券,总结完毕,目测你的年纪45以上

05-13 20:52

第一,100度电池当然对标奔驰,怎么能比较小排量呢?第二,电车除了省油只剩下动力一个有点?重心更低,稳定性更好,同样车长内部空间更大,安静,动力强,全是燃油豪车的追求。绝不可能共存,10月你就知道你有多可笑了,因为10月渗透率过70%毫无困难。而且今年基本已经没有燃油车退出新车了。

人类要有理想。内燃机利用石化燃料是最浪费有限资源的方式,纯电是否最终形态可以讨论,但是油车需要被替代。这不是什么情怀,而是现实需求。

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是政策推动型 政策没了 估计都要死翘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