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1喜欢:6

最近华为给我的震动很大,试着粗浅的梳理一下:

华为是一个加速器,把L2++的工程进度又推进一步,事实上所有基于L2++的方案都已经到顶了;明年也许华为做的更好,小鹏也可以,再给一段时间,头部或者胸部的企业都能达到。做出这样的判断,一方面是技术框架的原因,上限在这里,越接近L3的越慢,日拱一卒,但怎么供也到不了L3;另一方面,L2++单独的商业价值几乎是不存在的,他只有高级配置的价值。

$特斯拉(TSLA)$ $小鹏汽车(XPEV)$ $理想汽车(LI)$

全部讨论

2023-12-02 19:22

这水平除了吹就是忽悠!

2023-12-02 11:28

是的,再怎么做都是L2++++……,目前只有特斯拉有L4潜质,而且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就是等着更多的算力去训练,等着收集更多的数据去训练。

2023-12-02 11:26

带头大哥没发话,后面跟随的就不知道咋走,跟随战略就是如此

2023-12-06 21:48

不管是L4路线还是L2+路线,目前似乎遇到了同样的瓶颈:无法保证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完全不出现问题,而这正是所谓L3最重要的界限。大多数玩家们都还在尝试在规控端用更多的规则大力出奇迹,但Cruise的事故似乎说明,规控端依赖规则而缺乏理解导致会车辆在一些难以被语言预先描述,而是用常识来解决的案例上做出非常反直觉的决策,这部分可能在事故发生前完全没法预料到。Tesla尝试让模型“理解”道路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大模型自带的Hallucination问题在chatgpt上一直没得到解决,而chatgpt的出错成本和驾驶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因此把完全e2e的算法上车似乎更是遥遥无期了。不过,到不到“L3”,对于车企们来说真的有这么重要吗?目前的使用体验上来讲,城市NOA和高速NOA均达到了较好的使用体验了。可能他们还没办法单独用软件收费,但打包硬件收费的模式已经可以卖的很好了。以小鹏的2万元到Max模式为例,长期的边际硬件成本可能不到1万,剩下1万就是纯软件带来的利润。就算一辆车能开10年(现在的技术进步速度下大概率是开不到的),平均一年为智驾付费也达到1000元。以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和订阅习惯,1000元/年的付费似乎已经是非常高了。这么看,到不到所谓的L3对于车企可能也没那么重要。只要用户体验上城市NOA带来了足够的便捷性,并且用户认为是值得为之付费的,则智驾大幅加速渗透并进一步加速电动化的趋势就是可以期待的。

2023-12-03 16:52

就是说国内现在的技术跑偏了呗

2023-12-02 21:21

看谁的L3先落地吧,让时间说话

2023-12-02 12:44

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到达L3呢

2023-12-02 12:05

现在作为卖点让用户买单就是商业价值,问界智驾版超过一半销量就证明了

2023-12-02 11:22

变数太大,都在等FSD V12。

2023-12-02 11:05

很难量化又变量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