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合适”的仓位水平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16回复:323喜欢:247

如果发现自己总是一厢情愿盼着股市大涨(或者别跌),一般就是仓位过高了。

如果总是一厢情愿盼着股市大跌(或者别涨),一般就是仓位过低了。

如果晚上睡不安稳,关心各种国家大事,担心股市大跌或大涨,就是仓位过高或过低。

这跟调水龙头的水温差不多,水是太冷还是太热,手其实是知道的,要做的调整也是很简单的。

只是,试水温时大家都懂该怎么做,投资时则是贪念主导。

全部讨论

个人现金流入这个因素对投资并没有多大实践意义。

在个人现金流增长很快的时候,本来就不应该放精力在投资上,而是应该放在人力资本上。
而到了应该做投资的财富水平,未来现金流入其实占财富比例很小了,投资的效果主要是存量财富驱动了。

如果说股息收入,我相信没有多少人比我更关心股息现金流的了。
但是,我依然觉得,以每年5%左右股息贡献的现金流来抄底,只能说是聊胜于无,有帮助,但是并不显著。
股息要对现金流产生显著贡献,我期望股息率能到20%。
符合这种标准的投资其实很多。典型的PE基金其实就是20%的股息率。
几个期限错开的PE基金搭配一下((假设投入资金是平均2年左右CALL的,股息派发平均是7年左右回来的,资金平均占用5年),那每年大概就能通过派息回笼20%左右的资金。
这种量级的派息,如果碰到不好的环境时,就有很充足的现金流可以投入,可以有很显著的效果。5%的股息率还是算了吧。

只有一个人能够判断哪里是“低位”该加仓,哪里是高位该“减仓”,思考“合适”的仓位水平才有意义。

但这个问题显然不是用手摸水温那样摸得出来的。一个人如果有,为了仓位问题睡不着觉的习惯,不管怎么摸也不会有多大帮助~估计他多半会始终都睡不着。

贪是一种带有隐敝性的东西。表面上买入有5%分红的高收益资产(5%究竟高不高是另一回事,但既然你之前愿意买,那一定是在评估了收益稳定性之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高组合回报),不留现金仓位,在资产价格向下大幅波动的时候会带来懊悔:我当初要是不那么贪,少买一半仓位。。。

事实上,这种懊悔才是真正的贪~如果愿意承认自己不能预测波动的话。

如果有些生意能赚到的钱与分红,是独立于股市波动的。那从买入那一刻开始,我们复利再投之前的收益就已经定了,不贪的话,就不会老想着再在此基础上利用波动去赌赢别人,靠赌博再赚一部份更多的钱。不贪就完全可以在任何情况下睡得很好。

如果真实情况是下跌,那只是让复利再投的回报变得更高~哪怕只是高一个百分点,长期看也会相当不错,因此作为投资人,哪怕是自己买了之后也盼跌,才是正常逻辑。

当然我们也可以沿着马可维兹的古老思路出发,把资产组合成不同波动的部份,但依然是为了取得不同部份的自身的收益,而不在针对股票的波动去凭感觉该加仓还是减仓。。。

害怕仓位的真正来源,其实不是瑾慎,它就是贪。

2019-05-10 19:14

入市十多年来一直满仓,每月有剩钱就买一些,这几年来股市升与跌都没多少感觉了,就是等分红派息,盼望一年比一年多。

2019-05-10 22:34

只要是你立足于挣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利润的钱,哪会担心什么的仓位和涨跌?如果你是想挣市场波动的钱,就是很担心了。

有没有可能,在一天之内,一会觉得仓位低了,一会又觉得仓位高了,一会又觉得仓位低了,比如今天

2019-05-10 22:32

合适的仓位不重要,合适的安全边际才重要。

2019-05-10 22:15

以前通过各种方式来控制仓位,主动/被动、波浪周期、布林线、股债收益率,以及现金交老婆。结果发现啥用都没有,徒然把自己搞得很忙碌。后来把各种原则删删光,只剩下“此心不动,随机而行”,倒也很安心。
不见兔子不撒鹰,看准之后下重注。感觉很好多捂捂,感觉不对赶紧跑。

2020-01-30 01:49

十分赞同,仓位很大程度影响心态,心态绝对不能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