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ills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29喜欢:80
我抛砖引玉说几个,有的我自己也没买:
山神重仓行业外的:
中国宏桥:几内亚的铝土矿+铁矿石就足够支撑估值,电解铝一体化的利润按照行业边际成本来算也是赚大钱。
中石化冠德、青岛港H、招港B、上港集团:港口股性价比我认为强于目前的高速公路。
藏格矿业:风险点在于民营实控人和项目落地节奏(采矿证不一定能如期下发)。百分百投产的巨龙铜矿2期可以支撑当前估值,如果盐湖+巨龙三期都能落地,潜力巨大。
格力电器:争议很大,有翻倍潜力。
新城控股/新城发展、华润置地:行业风险最大的偏风投个股,逻辑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开发业务没有剩者为王的赢家,但商业地产可能会有。
云天化:我认为对26年后磷矿石供给的担心是过度的。长江环保大逻辑下,以膏定产会锁死供给格局。
山神重仓行业内的个股:
中煤H:确实问题比神华大,但确实便宜
金川国际:偏风投,港股有色里,中国有色、中国黄金国际之外,唯一当下还能捡便宜的,有点像盈利以前的中国黄金国际。
新奥股份:这个山神有,提出来主要是希望山神能再多说几句它的逻辑[笑哭]
中远海控:我认为和海油一样,属于翻倍后还是一眼觉得低估。

热门回复

不要再等盈利逻辑清晰了。等你2012之后再看清商业模式,腾讯已经不可能4000万美元买40%股份了。你现在把握不住这些70—80分的女孩,等你35—40岁,连50分女孩也娶不起了。下一轮大通胀很快就要来了,所有有价值的长期稳定分红资产,在下一轮大通胀期间,都将涨的让你更不敢买。

这个行业中有更进取心的标的时,还是选择更有进取心的标的

老实说我对新奥也没有把握,能理解逻辑但同时也认为当前市场的担忧(给了低估值)是有道理的,所以帖子里说了希望山神多说一说。
新奥最大的逻辑就是它从事着一个有进入壁垒的行业,天然气这个行业是一个需要客户渠道+基础设施的行业,客户关系确立后可变动性小。同时国内未来的天然气用量、进口及自产的天然气量都确定性上升,对于掌握全国性的客户渠道+基础设施+国内外资源池的新奥来说,营收增长是极其确定的。山神说过一个逻辑:新奥在一个足够大、能够形成壁垒的行业里,具备全国性扩张的野心和能力。
但我对它最大的困惑是在利润端,因为新奥的利润无非就是气源价差*客户渠道,上述说的壁垒让新奥不存在客户渠道问题,但气源价差我现在算不清楚。26年后lng进口的中美价差、欧美价差一定会缩小(美国lng出口能力上升),同时中国国内的管道气又有国内增产+俄罗斯管道气的放量,这又会压制新奥国内的销售气价。
新奥股份相比新奥能源的差异在于lng接收站、直销气。lng接收站在国内接收站大投产、中美价差缩小后,利用率我目前存疑;直销气层面,从国内获取的气源肯定可以获取正常价差利润,气价下降还有助于渗透率上升。我最没把握的是新奥手里的Henry hub长协气,这是卖方推荐新奥的最大逻辑,但我不确定在26年后,中美价差是否能让新奥签的这么多长协气赚到钱,如果赚不到,新奥的逻辑就是存疑的。如果能赚到,新奥就是低估的。这就是我目前的看法。山神如果有兴趣解答的话,把话筒交给他[笑哭]@山行

中远海控,觉得翻倍后仍低估,如果年初没有满仓,那是不是自己有问题了?

大佬看过昆仑能源吗

[笑哭]我个人的思考习惯是,只有符合第一性原则+一眼低估的公司,我才会给一个高于观察仓的仓位;但后续如果不能把它的壁垒、盈利模式、长期格局思考清楚,我不会给他绝对的重仓,直到我思考清楚或者市场给我答案。新奥我目前的仓位不算很低,但该思考的问题还是一定要慎重思考。

我觉得是好公司,但没深入了解了。

恩,我理解您说的意思,美国和其他进口区域的价差肯定会存在,否则贸易无法形成。但这个价差究竟能让新奥赚到多少钱,我对这个没有把握。如果把新奥做一个简单拆分,国内部分就是依托新奥能源和基础设施去卖气,国外部分就是1000万吨长协+一个中转接收站。我认为国内这部分有壁垒,但国外这部分我目前不知道怎么拍利润中枢。现在的新奥估值不贵,但上限取决于国外部分利润中枢的可见度,我觉得市场现在给低估值的一个原因也是想等待商业模式验证。

你说的价差问题,如果连山东寿光白菜都要一块钱,北京不可能卖1块钱的。一个70—80%油气依赖进口的国家是不可能像美国100%油气自给自足这种国家成为全球油气价格低点的。而且签订的长协,国际贸易LNG,不一定非要卖到中国,欧洲,还有地球其他地方的。哪里贵,哪里有更好价差,新奥就会把LNG船拉到哪里。

港股便宜资产太多[捂脸]昆仑能源不算低估得离谱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