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上涨阶段,再谈一次猪周期!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35喜欢:11

笔者在二季度初曾撰写过一篇关于《猪股投资逻辑变化》的文章网页链接,核心观点如下:过往流行着产能去化、猪价上涨、业绩兑现等炒作逻辑。对于不易找到自身优势的猪企而言,就怕把量放在了低谷,钱没赚到,还把自个都搭了进去;抑或是有限的高度,白忙活一场;养猪业的竞争,早已不是从前那般模样,单论弹性的时代已经愈发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成本和安全已成为参与者们需要着重把握的点,在此基础上的弹性才不会像水中月镜中花。当猪价超预期上涨/出现高猪价时,出栏放量者会确定地显著受益,同时阶段性脱离崩盘风险,因此高负债扩张型猪企可能迎来突破。当然,一切都需待市场来演绎。

1/3 产能去化

不少观点认为,一旦猪价回到盈亏平衡点之上,产能去化将立马停止,这属于过于理想化的设想。在极端情形下,可能会因产能惯性呈现“超调现象”,即便猪价到了反转时刻,去化动作仍将持续一段,随后才会朝反转方向移动,这种“超调”主要源自参与者情绪驱动,即“过度谨慎或过度乐观”在边界区域导致人们延后做出反应;

在生猪市场,对未来行情出现分歧时对产能而言更可能是利好,因为产能上升压力较小。

本轮猪周期走到当前,长时期亏损叠加融资环境收紧,养殖主体扩张能力及意愿已经实质性下降,其先从大型猪企开始,随后蔓延至中小型猪企,典型表现为:与以往世界都在脚下的扩张豪言相比,当前主体们已然谨慎许多,就连当年出栏目标都开始遮遮掩掩,这种谨慎亦有财务窘况的助力,过往凡有不服者,市场都会给予最好的教育。

过往流行的产能去化逻辑,此轮周期下已经逐步褪去光环。

2/3 猪价反转

无论你是否愿意相信,生猪周期目前已经走到此阶段。2023全年全员亏损,2024年一季度亏损程度亦超同期,15个月以上的持续性亏损已经钝化处在扩张第二梯队里的中型猪企锐气,能繁已经降至绿波区域,扩张大部队也已总体熄火,猪价反转已经如实到来,但高度确有分歧。

有人担心今年会是2022下半年的翻版,事实上,猪价、资金实力、融资环境三项因子与两年前均存在差异,再现当年情形的概率并不大。

先说比较确定的,一个是融资环境,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将受到一定抑制,新村长上任后主抓上市公司质量,只顾融资却不注重股东回报的将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于生猪养殖板块而言实乃属于精准狙击,从CPI指数来看,收紧融资才会更利于通胀回转;

另一个是资金实力,笔者于《2024Q1猪企状况全家福》网页链接一文中重点剖析过行业现金流变化趋势及各家猪企的余粮情况,较2019年而言,2022年总体处于扩张阶段,然2023年已经进入投资收缩阶段(现金投资较上年少近200亿),2024年情况将更甚,2022年迅猛扩张的那批已经遭遇到预期落空,持续亏损叠加债务到期已经令其雪上加霜,情况比2022年时明显更糟,试问此刻,你还能随意看到那些豪言壮语者们吗?

再者是猪价,笔者自研究生猪养殖板块以来,秉持不对猪价及股价做任何数值型预测之原则,因为越研究越会深知其难度。我们不难看到来自各大券商的分析报告,几乎都有一张经典的历史猪价走势图,总有那么一句:从过往猪周期经验来看,当前如何如何了。理性地看,2018年的非洲猪瘟属于非常规周期,可供借鉴的意义有限,因此不要动辄就与其去比拼猪价高度,即使高度不及非瘟时期,也仍然不影响新一轮常规猪周期的上演;至于起自2006、2010、2014的三轮猪周期则与当前养殖主体存在巨大差异,过往周期下规模猪企的合计出栏尚不足2000万头,而2023年仅上市猪企的出栏规模即已突破1.6亿头,请问谁能证明集约化不会对周期的变动规律产生影响?变化的环境,需要用变化的思考逻辑去分析和研判。

但是,无论如何,猪周期这一特定现象不会消失,其会以不同韵律上演。因为猪周期的背后,演绎的是投资与产出之间的时间错位,以及人性贪婪与恐惧的轮回,在供需失衡与平衡之间来回摆动。

猪价反转阶段,高猪价属于或有结果,而盈利长度可以大胆期待;

3/3 业绩兑现

属于高效率猪企的盛宴。

业绩兑现阶段,成本低(财务安全),出栏增速快,养猪业务占比高的猪企将最为受益,能否识别出优质猪企将决定这一阶段的业绩;

最后提一句:猪周期上涨阶段已经来临,大家的反应是否也滞后呢?

$牧原股份(SZ002714)$ $温氏股份(SZ300498)$ $新希望(SZ000876)$

#雪球星计划# #今日话题# #今日头条#

抄送:新五丰神农集团巨星农牧华统股份东瑞股份京基智农天康生物唐人神大北农立华股份禾丰股份金新农罗牛山海大集团正虹科技*ST正邦、*ST傲农、ST天邦、中粮佳家康、德康农牧

全部讨论

在生猪市场,对未来行情出现分歧时对产能而言更可能是利好,因为产能上升压力较小。
2024下半年的供给偏紧已比较确定,不确定的是猪价高度;
2025上半年的供需状况存在分歧,这种分歧反而有利于明年上半年的行情;
2022下半年的高猪价只让约1/4的猪企稍微得以休整,今年在融资环境及盈利水平总体受限情况下,想显著提升2025上半年的猪肉供给是欠缺逻辑的。
总的来说,高度不够,长度来凑,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肯定不会太差。
提个对比:聚焦降本胜于聚焦扩张,个人认为应该反着看。
前几年:各大猪企全力向外传播自身扩张计划,生怕投资者不知道(更应看降本);
当前:各大猪企费力传播自身降本成效,生怕投资者不知道(更应看扩张);
$牧原股份(SZ002714)$ $温氏股份(SZ300498)$ $新希望(SZ000876)$

有人担心今年会是2022下半年的翻版,事实上,猪价、资金实力、融资环境三项因子与两年前均存在差异,再现当年情形的概率并不大。
$牧原股份(SZ002714)$

06-17 20:40

最后提一句:猪周期上涨阶段已经来临,大家的反应是否也滞后呢?---
说实话,但愿别大涨。能在17-19之间晃荡最好。一大涨就估计又会来一批不怕死的。

06-17 20:28

猪周期越来越难做了

06-17 23:22

现在哪里还有什么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