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逊遨游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50喜欢:6
这地拿了之后,广州太古汇终于可以变成全业态商场(18万平GFA),流量远超纯奢侈品商场的。参考是沈阳万象城。面积变大了,轻奢,家庭一点的业态+电影院都可以有位置进来。
另外,不出这个价格,广州市政府会卖给太古?这个估值,是按照租奢侈品的租金来定价而已。且太古招商各大奢侈品,天河区政府也有给太古不少的扶持。
当年太古是自己强硬地没把早就建好的文化中心移交给文化局。 拖到了政府缺钱,主动把文化中心转用途为商业。这笔交易,从远期来说是赚的。护城河加强,也不怕SKP了。
$太古地产(01972)$

热门回复

我不否认太古的运营能力,只是疑惑管理层的风格有转变。过去大陆20年经济高速发展,管理层能管住手不急着出手,现在经济下行管理层却急速出手。再者,其实23年写字楼下滑对太地影响不大,因为当年太地只有10%左右的租约到期,23年内地零售增长足以抵消下降,太地还是值得持有。我在24年就清仓了太地,太地今年会有20%写字楼租约到期,现在过期的租约都是20,21年高位签的,我理解影响不少。叠加内地高端零售受阻和管理层还在不断地加大Capex。管理层在资本循环玩不动的情况下也没考虑控制Capex,我有点失望,风格变了。
只能说现在的太地已经不是之前的太地了。

我觉得不一样吧,其实重资产行业,只要gearing控制好,在一定比例下,靠着商业地产的现金牛属性,过几年就能熬回来的,股价会有支撑的。很多人看到太地是只觉得太地运营好,但在我看来,太地的capital recycling更可贵。中港两地商业地产出色的中国国贸,太地等,蛮多估值都是因为低gearing。试想一下,要是太地,国贸gearing上到30%,评级降低,funding cost高,现在危机上不也一样跟其他高负债的熬吗?
说一个不是纯商业地产的九仓(不是海港城的九置),不就是靠着不拿地,去化,降gearing,即使内地的商业地产(时代广场系列做得一般),现在也能活得很好。
financial discipline在我看来是重资产的底线,决定了能否穿越周期,其他运营上的好坏是锦上添花而已。强运营如港置,当初也因为高价拿现在交易广场的地,差点被华资收购从此走上低负债了。大家说港资的好,更多的不就是体现能穿越周期的financial discipline,本质上还是有不同的。
个人愚见。

感觉香港办公楼下滑令管理层急着寻找新的增长点,但资本循环玩不动的情况下,真的有必要这么急?连analyst都在问,十年的千亿投资计划,为什么两年内基本就把额度用得七七八八。我理解管理层为了增长是有点急了

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有点不make sense吧,要做高奢的话不是看商场主建好商场就行的,现在各大品牌商都在考虑,太地连现有的部分商场提档都有点困难,也不是说新建好的就一定行,个人认为有点过于乐观了。
当然其实上述也没什么讨论的必要,无非就是大家对前景多乐观,我站higher for longer,也对短期前景增长存疑。我以前喜欢太地也是喜欢他的谨慎。我个人比较谨慎,更喜欢一步一个脚印好好消化然后再下一步。管理层自己提出10年的千亿投资,两年就花得7788,这真的有点快。

那还是不一样的,swire有财政自律的,因为维持评级原因,限定了gearing不超过20%。拿恒隆来比少看太古了。

不看好,我个人一直觉得太地这几年拿地过猛有些急。这块地真的很贵,也许真的可能像管理层说的长期主义(10年,20年),但作为小股东能否跟着陪跑是需要想的事情。前几年太地一直管住手,但这几年真的不断的拿地我个人认为是有点急的。这波“higher for longer"会比大家想得都长。再者,我一直对大湾区趋同会影响下香港的luxury打问号,暂时从数据看,也确实没有这个趋势。港置一季度披露的数据,中环的销售额等对比去年还有增长。
从纯收租股的角度,我看好九仓,尖沙咀的写字楼组合(保险等)受通关影响租务情况会比中环等好,九置的零售部分,考虑到连港置中环的零售都有增加,个人认为九置的零售也一样。更何况九置还在降负债,管理层的意思是会出售新加坡物业进一步降gearing,即使九置现在的gearing也不高。

你看看你自己说的什么……你可以去美联储上班了,哈哈

本来您所谓的周期也不make sense,我就说大背景吧,您觉得现在人民币利率低,但08以后的QE港元利率低,做FDI,成本不高的,更别说当时经济增速双位数,没什么竞争,这样的大背景下太地都坚持discipline,管住手。现在经济增速下滑,经济面不好,人力地价建筑成本远比10年前高,太地反而步伐非常急。然后您说玩周期,我觉得不管怎么说都不make sense吧。这不就跟玩股票底部不买,半山再买?
当然我也不是说太地不好,gearing还是控制很好,管理层为了评级也严守20%的底线。我只是完全不理解管理层风格为何转变如此之快。作为前股东,也祝大家在太地上挣大钱[抱拳]
利申:不持有太地。

您说的这个才是过于乐观了,建议看看恒隆那些建的不行的商场,是不是真的想您说的长期看通胀无解有内生增长。作为小股东,看看上海恒隆建好后的股价,对比下中国国贸,然后再想想十几年回头看谁对谁错,我个人认为已经很好的证明了。
另一个我觉得不make sense的很多人的逻辑:当全部人都知道现在商业地产面临的竞争大,地价,建筑成本等比当年都高,中国经济增长降速的背景下,为什么大家会支持在这些对比以往都是负面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加大投资?内地经济增速双位数的时候坚守财政纪律,现在经济增速下降,投资成本高的时候反而大幅加大???这不就跟炒股炒在半山腰一样么?
个人愚见。

$太古地产(01972)$ 如您所说是太地变了吗?我觉得并不是,开启扩张周期都是这样,有占位发展的需求相应就很难算过来帐,一系列的资本支出包括后续运营都会承压,从这个转变往后展望一段时间,有句话也许不精确,但可以说说看:批判恒隆—理解恒隆—成为恒隆$恒隆集团(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