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雾里瞎折腾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4
时间前提并不重要,债券发展到今天,已演化出永续债。
史密斯的意思就是强调成长的重要性。
他是英国人,不知道在英国是否如介绍般的那么出名。[笑]
凯李兄提到的喜诗糖果,它的成长来自于销售价格的调整以及产销量的增长,当然主要来自于价格调整。从利润表中体现的就是销售额与利润的增长,同时带来了自由现金流的增长。至于这增长是不是与通胀率相当,我没对比研究过,但从一般分析推断应该是超通胀率的(总体美股的收益率超过通胀率,而喜诗应该超过美股平均水平)。喜诗就是成长股的一种。
而双汇roe不低,分红也高,但营收利润增长呢?对比一下便知高低。

热门回复

史在金融投资领域里,应该非常有名。但我这人比较孤陋寡闻,寡闻到除了巴菲特和索罗斯,对其它著名的投资人,都不太知道 [捂脸]
云兄这个关于企业成长的话题,我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我就在这再拓展一下(我这里是泛指,而不针对双汇哈)。
史这句话里面有个比较重要的定语,即 “高收益” 这三个字。一般而言,【高收益】和【时间】这两个因素互相排斥。
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份在时间上能【永续】的资产,它的价值将直接取决于收益,即当下的股息率。如收益足够高,它的投资价值不会输给大部分高增长但也是高估值(低股息率)的资产。
那么,这个收益率要多高呢?
这个,我们应该可以算的(我自己还真算过[笑])。
其实,哪怕不算,我们拍脑袋也应该知道,这个收益率在 10% 上下。
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有一份票息 10% 的永续国债(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我马上清仓股票,然后全仓买入这份国债。
就这个标准而言,如双汇的分红将来真不再增长,则它当下的股息率的确还不够吸引力。
另外,不要说是增长,其实真正能做到在分红金融上【永续】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基本都是商业模式好的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才能做到这点。毕竟市场成熟后,企业要再成长的话,就只能跨界投资,做多元化了,或通过资本运作做并购了。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应该属于这类企业吧。

我是从京东超市白酒自营专区买的,20 年飞天,买的的时候是 3189 元。 不过说实话,在家自饮时,我感觉还是更喜欢老窖特曲和 1573 的口感。

就像茅台,它的最佳方案也不是扩张系列酒、分红,而是收购习酒等优质资产甚至其他香型的白酒。在总蛋糕不变或者还可能缩小的情况下,尽量收购对手资产来扩张份额,而不是通过扩产内卷来提高份额,内卷——杀敌1千自损八百。

在成熟早的海外市场,收购是避免行业内卷、资本无效再投入的市场化出清手段。但收购后整个企业的 ROE 反而下降这种现象,好象也比较普遍?但对老股东来说,只要绝对分红额一直有增长,那么收购对他们来说也算是正面的了。
公司做并购的主要驱动力,是为了整固自己在行业里的龙头市场地位,不让后来者或外来者动摇自己的位置。
但伯克希尔的主业是投资,不是产业。所以它收购就是为了获取被收购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以以用于再投资),并不涉及扩大市场份额,这点和一般意义上以扩大市场份额为目的的企业并购就不一样了。

当前每股分红 1.972 元,当前分红比例 35%,1.972/35%=当前每股盈利。
不增长时,具备 75% 分红能力。在当前 2.5% 无风险利率环境下,价值就是上面数值。

这个看上去不错,下次买瓶尝尝

理论上是这样的。如果整个白酒市场的将来,并不需要更多的中低端白酒,则茅台与其自己继续不断增加这方面的供应让市场内卷,还不如在不增加供给的前提下,以直接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
问题是,收购价多少?
当市场供需平衡时,即大家都活得比较滋润,你收购方不出大价钱,被收购方也不愿意卖。
所以,在收购案例中,最终付出方多付的案例,好象占大多数?
其实,我倒是认为,茅台的增长,完全可以在茅台本身上做更多文章。
比如,我上月在上海和朋友聚,买了一瓶茅台,结果聚会了三次,都没喝完。剩下的,都在我朋友那里放着了[捂脸]。将来这个还可能是一种趋势。再好的烈酒,饮用也要适度不是?所以,我希望可以买到一些小容量的茅台。
另外,记得段总好象说过,他希望茅台能彻底解决如何鉴别真伪的问题 - 这个,也是很多潜在消费者关心的吧?

i 茅台(官方 app) 买,货真价实,可以溯源。其他地方不清楚真假。

小容量茅台有的,还更便宜。

这些以收购为主发展起来的被成为超级收购者,最有名的就是伯克希尔,还有奢侈品公司路易威登、烈酒公司帝亚吉欧也可以归类到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