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有、股份行22年财报,聊投资新思维(上)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4回复:89喜欢:133

截止今日,除了浦发和华夏之外的全国股份行,以及六大国有行的22年财报都出了。老李我借此机会整理了一些数据,并和13年做了个比较,目的是谈古论今,聊聊当下投资银行股的新思维

鉴于篇幅较长,故分为上、中、下三篇发布。

好,言归正传。

一、所有分析都可以从一张ROE表格开始

没什么指标比ROE更有说服力了。

下表是过去十年间,六大国有行和八大全国性股份行ROE的变迁:

从上表可以观察到以下两点:

1)13年是一个转折点。之前,银行的盈利主要靠拉资产规模赚利息,同质化严重。之后便进入调整的十年。期间,随着四万亿坏账出清、资本监管要求提高、理财去刚兑、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影响重大事件的发生,银行业整体的ROE开始逐年下降。

2)银行业已形成较明显的差异化格局。13年,ROE在20%以上的银行一大堆,很难辨出哪家最好。十年后的今日,谁都能一眼看到鹤立鸡群的招商。

既然银行业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且已形成了一个差异化竞争的新格局,那银行股的投资者也应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投资新思维

二、对将来的两个判断

1)表内业务逐步微信化

银行的表内业务即生息业务,赚的是利差。

过去,受益于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银行和客户能和平共处,各自赚钱、各取所需。但在经济增长放缓、且进入结构调整的当下及未来,让利可能是一个长久的主旋律。

当然,让利并非要银行亏本。而是指,银行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能保证一定的盈利,做到自给自足。即,银行生息业务赚到的钱,能满足它资产扩张的资本金需求,无需从外部再融资。但同时,亦很难产生能分配给股东的自由现金流。

这就如同微信,是腾讯存在的基本盘,但本身却不以赚钱为目的。

2)表外业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银行的表外业务是包含大财富管理在内的各项中收,赚的是手续费。

和生息业务不同,这块业务,尤其是其中的大财富管理,是双赢。只要让客户满意,让客户有钱赚,客户自然就不介意分享一些手续费给银行。

人人有钱赚,家家奔小康,是经济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居民的钱只会越来越多,这就越需要专业人士来替他们打理。在这一点上,银行完全就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目前来看,这是一条长长的雪道。

三、今后的投资价值将取决于可分配给股东的自由现金流

以前,银行股的价值取决于以生息业务为主导的营收增速,即取决于其表内资产扩张的速度。往后,银行股投资价值将取决于其可分配给股东的自由现金流(其中,分红率是最直观的一个指标)。

自由现金流来自两部分业务:

1)表外的中收业务

这篇帖子写的中收业务,仅指赚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业务(不包含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三项属于投行业务的收入)。

这部分业务无需资本金,所以银行赚取的每一元钱,都是可分配的自由现金流。其中,优秀的银行能做到一边高分红,一边仍保持这块业务的高增长。

2)表内的生息业务

这部分业务的自由现金流,就是多余的资本金。

以下这个简单公式可以用来判断资本金是否多余:

分红率,指的是生息业务部分所赚净利润的分红率

生息业务ROE=杠杆倍数x扣除手佣的净利润/期初期末平均净资产

可见,只有当生息业务ROE大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时,才会有多余的资本金。

四、小结

银行股今后的投资收益将取决于以下三个因子的叠加:

分红额增长x分红率增长x估值提升

估值提升=25PE/当下股息率的倒数

举个例子

当下一只分红率30%,股息率5%的银行股,如今后三年里,

1)分红每年增长10%

2)分红率逐步提升至35%

则三年后,其估值的增长幅度应为:

(1.1^3)x(35%/30%)x(25/(1/5%))≈1.94倍

当然,最后一项估值的提升,要看市场到时给不给面子。

即便不给,仅前两项也会让股息率从5%提升至7.76%。这55%的增长,是投资者实实在在,拿到手的投资回报,且还是真金白银的现金流。

企业经营要现金流,投资一样要现金流。现金流越充足,就越能早日摆脱股价涨跌带来的诸多无奈,并最终达到那种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价投最高境界。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么一只银行股。

当然,当下有很多股息率5%甚至更高的银行股,这不难找。

难的是,我们还需分辨出,哪些银行,看上去分红高,但却有一些可能导致其分红增速缓慢,甚至不能维持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

所以,我们不仅要看股息率,更要看哪家银行,有着和经济发展规律共振的业务方向,及与之匹配的资产负债结构。只有这类银行股,才最有条件维持分红额的较高增长,才最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提高分红率。只有持有这种银行股,才最可能等到戴维斯的三击,才最敢安心和时间做朋友。

$招商银行(SH600036)$ $招商银行(03968)$ 

精彩讨论

Ooo丁蟹ooO2023-04-11 09:08

银行股,跟普通行业的股不同,
不能只看roe和股息的吧?
还有一些专属银行股的数据,
例如我整理的这张图

老凯李2023-04-13 22:32

估值兄,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随着宏观经济的调结构和增速换挡,市场对经济增速将会长期放缓这一预期,已达成了共识。在此共识下,市场对银行业,也从过去那种更看重增长,变为现在更重分红。背后的逻辑是,既然增速会一直放缓,那就应该有越来越多可以分红的多余资本金。这导致市场对银行业估值的方法,也从之前的 PB 逐步转为 DDM 的股息增长模式。

老凯李2023-04-13 06:34

南京的年报好像还没出来,我就看了一下它的中报,以及宁波的年报。看得并不太仔细,所以只能说说总体感觉:

1)两家银行在资产端的配置很接近:贷款占比不高,债权投资类占比较高
2)负债端,南京的存款占负债比还高一些,不过宁波存款的稳定性可能更有一些

3)两家(尤其是宁波),三项投资收益占比较高,似乎在走兴业式的“投行路线”


对于城商行,我认为,规模不应该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扎根本地、服务中小微才是。如规模真上不去了,那不妨缓扩张、高分红。所以,就它们而言,融资是最没道理的。

估值的救赎2023-04-13 21:07

银行是带着杠杠的资产,单纯使用自由现金流和成长性那套估值好像不太完整。我觉得主要还是要用总资产-总负责的估值方法。也就是觉得资产到底值多少,再减去刚性的债务得到银行股的最终估值。比如你认为银行总资产有4%是可能的坏账,杠杠是12.5倍,那么就应该给0.5倍市净率。实际上我们每年看主流大部分银行贷款减值准备里面损失都只有0.3%-0.5%,其他债券和同业资产就更达不到这个数了。市场对于银行的估值体系是过于悲观的。如果银行股1倍市净率,那么银行股每年5%的每股收益增长加上3%的股息率相当于稳定的收益率8%。给1倍市净率又刚刚好8-9倍市盈率。部分小银行甚至超过这个数。$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宁波银行(SZ002142)$

全部讨论

2023-04-11 09:08

银行股,跟普通行业的股不同,
不能只看roe和股息的吧?
还有一些专属银行股的数据,
例如我整理的这张图

银行是带着杠杠的资产,单纯使用自由现金流和成长性那套估值好像不太完整。我觉得主要还是要用总资产-总负责的估值方法。也就是觉得资产到底值多少,再减去刚性的债务得到银行股的最终估值。比如你认为银行总资产有4%是可能的坏账,杠杠是12.5倍,那么就应该给0.5倍市净率。实际上我们每年看主流大部分银行贷款减值准备里面损失都只有0.3%-0.5%,其他债券和同业资产就更达不到这个数了。市场对于银行的估值体系是过于悲观的。如果银行股1倍市净率,那么银行股每年5%的每股收益增长加上3%的股息率相当于稳定的收益率8%。给1倍市净率又刚刚好8-9倍市盈率。部分小银行甚至超过这个数。$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宁波银行(SZ002142)$

2023-04-11 05:55

看RORWA即可

不太理解分红率=1-(风险资产增长率/roe),这是怎么得来的?

2023-04-13 23:13

如果银行利润不增长的话他会怎么分红?该给什么估值?

2023-04-12 08:37

此文拨开了银行投资的迷雾,高质量的思考

2023-04-12 06:58

随着长期利率的不断走低,银行的息差在不断收窄,靠扩张规模增消耗资本金收来增加利润的传统业务模式已走到尽头,银行的出路在客群,在大财富管理,在中收

2023-08-28 09:15

学习

2023-04-18 09:58

好文,值得学习学习!

2023-04-13 23:37

@马克陈  现在用股息率来做评估了,觉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