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丢失的U盘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7喜欢:1

产品的区域性特征有助于企业在局部地区形成垄断地位,构成基于地理区位的差异化竞争模式。也就是说,即使一家企业在全国范围和全行业层面拥有很小的市场份额,但只要它在某个局部地区拥有垄断地位,那也可以很赚钱,且可以不需要太多资本支出。

我觉得水泥行业有这种特质。尽管行业龙头如海螺的自营水泥销量占全国水泥产量比重不到15%(中国建材凭借买买买组建的水泥帝国基本和海螺打平),华新水泥则占比不到3%,但想一想,海螺的竞争对手是中国建材或天山股份吗?是华新水泥吗?还是长江中下游那一片地区数量众多的小水泥厂?因此,宏观层面的市占率统计对于分析水泥行业的竞争格局没有多大意义。

之所以强调市占率,是因为根据布鲁斯·格林沃尔德的《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一书观点,稳定而较高的市占率是一家企业可能具备竞争优势的指标之一(不是唯一,也不是一定)。

不过现实比我想的要糟糕。

一方面,即使在局部区域,水泥行业依然是个充满竞争且产能过剩的行业,海螺水泥在安徽省的市占率不过30%左右,基本上其他大型水泥企业在各自优势省份的市占率都在20%上下,也就是说,对任何一家水泥大厂,都还有70-80%的本地市场是被他的竞争对手占据的,这种市场即使谈不上是完全竞争,但也绝对说不上是垄断;另一方面,哪怕各家水泥大厂心照不宣且小心翼翼避免在区域上直接交锋,但不可避免的是,水泥企业要实现规模增长,主要手段就是跨区域投资,要么像中国建材那样并购,要么像海螺水泥那样投资设厂,这导致整个行业的竞争其实还是全国性的,且资本支出压力还是会比较大。

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啤酒行业,烟草行业,比如通策医疗,以前的爱尔眼科,包括上海机场,喜诗糖果…形成局部区域竞争优势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都面临类似问题,什么条件下的规模扩张是有利于股东价值增长的?

这涉及另一个问题,即规模增长和股东价值。作为股东,持有既定份额的企业所有权,如果企业规模增长了,对应的所有者权益也理应增长(这就是成长股的投资逻辑?),但企业规模增长并不是天上掉馅饼,它是有成本的,不仅是投入资本的加权成本和资本回报率之间的权衡,还要考虑资本回报率和规模增长之间的关系。

规模增长可能对资本回报率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果规模增长能够提高资本回报率,则说明企业具有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这是护城河的来源之一。如果规模增长降低了资本回报率,这符合经济学边际收益递减原理(这才是大部分的现实情况吧),则规模增长是存在边界的。这就是为啥查理·芒格说喜诗糖果不会走出加州的原因吧。

P.S 关于水泥企业在各省份市占率的数据是我自己根据公司年报披露的信息结合各省水泥产销量数据估算的,原始数据在一个丢失的U盘里面,写此文时全凭记忆。

嗯,周六看了场电影后,发现裤兜里的U盘不见了,我就是为了纪念一下我的U盘才写这篇文章的。

电影名叫Barbie。

全部讨论

我也是看了这本书,才开始了对垄断的分析🤝
乐观地看,海螺市占率虽不过半但是稳定,说明没受到竞争对手蚕食,符合垄断的必要条件。另外政策行规也偏向大企业、轻视小厂和低效产能,对海螺稳定市占率是有帮助的。
更大问题在于水泥可能没有用户粘性,若某一天成本优势被反超,就将失去客户、失去市占率。这时就需要考虑卖出海螺水泥了。
这在书里面也被强度过,属于是仅依靠规模效应实现成本垄断的通病。

2023-08-16 11:23

喔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