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冠脉支架集采的两点看法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46回复:460喜欢:346

前天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出的国家冠脉支架集采细则,相信很多关心高耗的朋友都研究了,雪球上也不少分析文章。我们看完这份细则之后印象最深的是:高度认可了高耗的非标属性,但拒绝了为改良创新支付创新溢价

作为全国高耗的首个集采品种,冠脉支架的集采政策,很大程度上折射了这届医保局对高值耗材业务属性的理解、也间接透露了他们的政策立场与意图,这可能也会影响我们对其它高耗产品的远端预期。所以,可能还是挺值得重视的。

1. 承认高耗的非标属性(不会过度价格竞争)。

这次的支架集采文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意向采购量居然是按产品的品牌和注册号进行区分(看上去微创医疗的品牌号召力还可以)。仿制药集采的时候,不管是谁生产的恩替卡韦、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只要过了一致性评价都是一视同仁、完全同质化可替代的。但在这里,虽然都是“钴铬/铂铬合金+雷帕霉素/雷帕霉素衍生物”,但微创的支架和易生的支架并没有被看成是完全可替代的同质化的产品。

这点很重要,一旦承认了高耗的非标,就意味着放弃了唯低价是取的纯价格竞争的可能性。因为非标意味着差异,而差异意味着无非同质化背书、也意味着不能轻易替代。一旦不能轻易替代,就会衍生品牌问题、以及衍生于品牌的渠道问题。

这也就解释了,医保局为何要出“2850元”的兜底价,如果没有兜底价,真出现比如万瑞飞鸿、易生科技、金瑞凯利,把微创、乐普挤出市场,估计广大医生就不干了。

医保局不仅设了兜底价,而且给了终端医生充分的选择权,一个是根据医生选择按品牌归中的意向采购量,一个是意向厂商未中标时也给了医院和医生极大的选择权。有了品牌的区隔,非优势厂商通过恶性价格竞争抢市场的动机会大大弱化。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下表列示的不同品牌不同注册号,由各地医疗机构上报汇总的意向采购量(80%),假设微创的Firebird2(排名第1的那个)报了2849元,而Micell的支架报了1800元但不是最低价,然后Micell不得不面对一个极其残酷的现实:报价贵得多的微创Firebird2拿到了247940个支架的订单,自己报价低得多却只能拿到8个支架的订单!

不过,医保局为了鼓励企业自己报出低价,也还是留了一手:品牌厂商若报了高于2850的价格,如果这个价格超过最低报价的1.8倍就会流标;这些流标的意向需求,在交给医生自主选择其它中标厂商前会先保证第一名中选产品不低于10%的分配量。对于那些真实销售量很小的劣势厂商而言,这实际上会是不小的诱惑,鼓励他们去报出趋近1583元(=2850/1.8)的下限价。因此,对主流厂商报价向2850元趋同要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2. 没有设置质量分层(不能体现改良创新的溢价)。

承认了支架的非标属性,相当于在降价的下限上有了兜底效应,这是此次集采的一大亮点。但这里也有一个遗憾:没有设置质量分层,也就无法体现某些产品的“创新溢价”。

客观地说,对于“钴基合金+雷帕霉素”的普通药物洗脱支架(DES)而言,2850的兜底价并不低,留出了足够的合理利润空间:参考微创-乐普-赛诺等相关企业招股书披露信息和其它公开信息,假设普通的钴基合金DES的出厂价都在2000元上下(对应差不多3扣出厂),假设微创firebird2和乐普GuReater的成本可以做到250元而金瑞凯利-桓晨-易生等因为规模不够成本在300元出头(成本价为我们的估计,可能有一定偏差);虽然终端价会从原来的7000元左右降到2800元左右,但集采会导致出厂扣率的大幅上升,出厂价可能也就由2000元左右降到1600元左右,出厂价降幅并不会太大;而且集采不仅会提升出厂扣率,也会降低除了代理商之外的厂商需要承担的销售费用投入,部分厂商可能会尝试走向两票制,表内单价甚至可能不降反升;如果处理得当,利润上未必是坏事。事实上,之前的江苏支架集采中,微创firebird2和乐普GuReater报价已经降到3000元左右,也没对两家公司的支架利润产生负面冲击,微创甚至在江苏支架集采中明显受益。因此,对于微创、乐普们中低端的普通钴基合金药物支架而言,此次集采不见得是坏事。

但对于某些有显著创新改良的原有高端支架而言,本次集采会是不小的挑战:比如波科的SYNERGY支架和微创的FIREHAWK支架,都实现了超薄的架梁尺寸、都实现了单面释药设计,都适用了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更低的架梁尺寸和单面更低剂量涂药,能够带来更快的内皮愈合,有助于改善远端支架血栓风险。在临床上这些创新带来的性能改进显然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但现在却与普通钴基合金支架采用完全相同的集采标准,逻辑上说并不公平也不合理。普通支架从7000元降价到2800,考虑出厂扣率提升和销售费用下降是可以消化甚至有可能小幅受益的;但要让原来20000元的SYNERGY降价到2800元,再怎么处理都是确定受损。

这里的抉择困境,对原来处于行业价格体系高端的美敦力雅培同样适用:是积极报低价来保证市场份额?还是消极报高价搏一把,来维护价格?也将是非常艰难的抉择。

好在这几家公司都有多个注册号在手,有一定的战略腾挪空间:以微创医疗为例,中低端的Firebird2基本可以确定会报到2850以下,确保中低端产品的确定中标;相对高端的Firehawk可以在2850与5130(2850的1.8倍)之间,比如报3800-4000元去搏一把其它企业不会报太低。考虑集采政策对最低价有额外降价、这样报价的丢标风险也不小;万一丢标了,国内的集采市场就用中低端的Firebird2去打;Firehawk还可以重点去做标外市场和海外市场。这里也提一句,微创医疗在2019年和2020年又批了2款药物支架,从药监局的产品细节看,2019年获批的FireCondor可能是Firehawk的改进型,2020年获批的Firekingfisher可能是firebird2的改进型。这两款产品很可能是为应对集采而开发:在必要的时候,微创是可以容忍Firehawk大幅降价来换市场份额的,同时用FireCondor去攻标外的高价差异化市场。

在官网给出的27款产品中,除了微创有4款产品外,波科和雅培各占了6款,也可以采取微创类似的策略:让中低端产品积极降价确保中标,而高端产品可以报高价去搏一把,甚至高端产品可以选择直接弃标去做标外市场。相比之下,只有高价单品种的苏州桓晨(原来中标价也有接近12000)会比较尴尬:不积极降价可能就跟主流的标内市场完全无缘了;而积极降价的话,那么大的幅度确实肉疼。

我们倾向于认为,上述的高端支架产品报相对高价(比如3500-4500)去搏一把的概率不小,因为丢标后去做标外市场并非不可接受:2018年国内PCI手术量91.5万例、平均每患者植入支架数1.46个,据此推测全年支架需求量可能是134万;假设2019年18%、2020年6%增长(渠道费用被剧烈挤压很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医生的PCI手术意愿),对应2020年支架总需求167万——此次意向采购量是107.5万,假设实际执行中会超标10%对应118万,则对应仍然有接近50万(接近总量30%)的标外市场,这也会是很小的市场。

不过选择标外市场的话,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a、文件对医疗机构采购中选之外产品的措辞是“适量采购其他价格适宜的冠脉支架产品”,虽未明文规定价格比例,但也不排除医保也会去卡标外产品的支付标准;

b、标外市场竞争压力也不小,比如乐普的NANO支架、NEOVAS支架等都在标外市场,加上多产品在手的外企大概率会有多款高端产品“被迫”放弃标内市场而进入标外市场,这会显著增加标外市场的竞争压力;

c、而且,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标准改革势在必行,DRG一旦全面推行,标外市场同样会面临效率重构的压力。

“没有质量分层” ->“高价创新产品面临更大降价压力”->“部分高价创新产品因降价不足流入标外市场”->“标外市场竞争加剧、而且同样面临潜在的价格效率挤压”。因此,对于高端高价的创新型支架产品,本次集采会是个实实在在的进退维谷的挑战。而且有一定概率,这种挑战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得到实质性改变:a、即使医保局希望差异化体现创新溢价,改良型创新也难以定量地衡量其临床价值;b、基本医保天然就有保障基础医疗需求的倾向,医保局虽然有引导大变革的意愿,却无扶持改良创新的义务。

假设我们的理解真实可信,那医保局在此次集采中不采用质量分层透露的信号是值得重视的:医保局希望扶持的创新,是“从0到1”或者“从1到2”的大的变革式创新;而非“从0.4到0.6”或者“1.1到1.3”那样的改良创新——与创新药类似,某些局部改良型的创新,很可能会被当成“me-too”而无法获得创新溢价

如果这一预期蔓延,对高值耗材的改良型创新的积极性会是很大打击。高耗的创新,很可能会跟创新药一样,在外部变化的倒逼下,进入到追求更具颠覆性差异化的更前沿的创新阶段,比如真正在性能上拉出代际差的可降解支架等。

足够长期来说,对行业未必是坏事,但在中短视角上,对其它高耗领域里的改良创新型产品的超额议价能力上,我们可能需要适度调整预期。 $微创医疗(00853)$   $乐普医疗(SZ300003)$  

 注:文中提到标的仅供逻辑示意,不构成推荐或持仓暗示。

 

精彩讨论

秦汉相对论2020-10-18 13:08

你的核心观点都来源于5家外资不会杀到2850元以下,所以微创的火鹰和蓝矾医疗吉威excr只要报到2850附近肯定能进前十,我只能说你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火鸟2很简单,关键在火鹰,外资不用杀那么多,就报2700,微创医疗火鹰如果报价高了立刻就懵比,实打实的10万条没了。
做企业的决策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是两码事,我们兵棋推演一切都是建立在对股价的影响上,很多事情正反怎么解读都可以,一切都是以自己持股的情况做考虑,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持仓大的就往好的方向解读,没有持仓的就可劲黑。
企业经营可不是这么看,如果火鹰因为报价多了一两百,甚至只是多了几十元或者几块钱,就没有进入前十,份额立刻丢掉十万条,这是企业经营完全不能承受。要想保证中标,企业就得一切因素都要考虑进去,之前的集采小概率事件已经多次发生,绝对不要忽视外资决心和动力,因为忽视的企业都付出了血的教训。
另外支架和慢性病仿制药不同,华东医药阿卡波糖、嘉林药业阿托伐他汀、正大天晴恩替卡韦丢掉医院集采,集体转向猛攻药店,还可以弥补一二,毕竟慢性病在药店的销量非常大。可支架的市场百分百在医院,完全不存在什么院外市场,丢掉集采想竞争剩余的院内份额,当外资三巨头是雪橇三傻吗,更别提乐普医疗的nana,剩余的市场注定了是更艰辛的市场,微创绝对不愿意去尝试,所以火鸟2和火鹰必须进入前十,要想保证只能在价格上找到平衡点,绝对不是你这种消极的2849,如果敢报这个价格,那才是昏了头。

秦汉相对论2020-10-18 09:39

你规则理解错了,集采文件应该重新读,一共是27个产品,第一步是报价,报价从低到高取前十(同一家企业最多三个名额进前十,超出的不入围,后面其他企业递补),排名从11到27名的直接淘汰出局。第二步才看前十名是不是符合低于2850元。
如果第一步没进前十,直接就被淘汰了。下面图片提供了一个降价不充分的假设,但是实际集采报价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更低的价格,毕竟不入前十,原有的份额就直接丢了,外资和微创的火鹰是最难受的。

格雷-lyu2020-10-18 08:45

还是要深刻认识医保局的功能。他是保障我国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这一点可能在医保费用宽裕的时候体现的并不明显,而在目前医保全面收紧的趋势下,我们还是要格外重视。这样我们对质量差异化不明显的预期会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我认为医保局这次的政策还是合理的。医保局给大家传递的信息可能就是:我保障最基本的,质保价廉的基本支出。而高收入人群想用好的,那就自费吧。这个和仿制药集采还是异曲同工的。没钱!吃医保,有钱,原研自费请自便。

狐狸投资2020-10-18 10:12

你别为难 @青侨阳光  美女了
大家都知道,她的组合里有不少$微创医疗(00853)$ 
哈哈
能把明显利空解读成【此次集采不见得是坏事】
难为她了她,敢说不持有微创算我输了。
===========================================================
我们可以简单把支架市场分为高价和低价两个市场,高价支架市场为什么可以存在,首先我不否认高价支架的优势。但是,我可以说高价支架的市场医生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为什么医生愿意推高价耗材,你选低价的他们就要不说手术没有床位,要不就把你忽悠到别的医院去做,因为现在高价支架给医院再到医生的返利很到位,一个心脏支架手术从医生到助手全都有钱拿。而集采以后,直接首次报了80%的市场用量,集采以后其实只保证了医院的利益,医生和助手的利益被大大压缩了。只有看懂这门生意的人才能看懂,不但是厂家市场的总收入要大幅下滑,连支架的整体使用量也会下滑。(支架的高返利造就的过量支架使用问题将得到纠偏,很多患者其实并不需要直接上支架,保守治疗就可。)谈哪个厂家受益,基本就是天方夜谭。。。

青侨阳光-林伟2020-10-18 12:02

你看到的,我们前面也看到了。
我们可能在观点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差异:你觉得“10名”限额会引发严重的囚徒困境,最终导致第10名的报价可能远低于2850;我们觉得“10个名额”而非“3-5个名额”+加上意向采购量锁定品牌,会弱化恶性价格战动机,最终第10名的门槛报价应该会在2850附近或高于2850。所以,不认为“10个名额”会构成大的实质性影响。
我们觉得过于劣性的价格竞争,既不充分、也没必要。
1. 集采给的是“10”个门槛名额、而不是“3-5”个门槛名额,已经很够了,主要厂商没必要非得抢个头破血流——虽然有27个注册号,但实际上市12家厂商,然后这12个厂商里的“Micell”和“Biotronik”是非常边缘化的进口小厂商,它们完全没有成本和规模优势,没有能力报出最低价,可能也没意愿去自降60%-70%价格去拼命抢下每年8个和563个支架的订单,我们觉得这两家大概率会消极应标。所以,实际上很可能是10个厂商去抢10个名额,完全没必要你死我活地死命突破底线地报低价,有多个注册号在手的波科、雅培、微创,完全可以用一个产品报低价,其它的高端产品走高端高价标外市场也是个选项、也不是非得降到哪里。
剩下厂商里,外资的价格体系和决策流程也不支持去做价格屠夫,微创、乐普、吉威是既得利益方,没有理由去报太低的价格。桓晨的定位同样不支持,终端价从12000直降80%到1500却换不来太大的份额,也不符合桓晨的利益。剩下有潜力做鲶鱼的也就金瑞凯利、易生科技、万瑞飞鸿,这3家都只有单一产品。我们认为,剩下的7家会相对温和地去争剩下的7个名额。
2. 高耗市场竞争并非简单的价格竞争,降价多未必就等于竞争力强,不能维持一定的价格体系有时可能反而削弱其产品竞争力——高值耗材不是矿泉水方便面,高值耗材本质是依附于医生服务的衍生产品,医生的选择偏好而非价格才是关键,这需要服务体系建设(比如跟台)、需要多样性仓储备货、需要医生教育、需要新产品研发、需要品牌建设。企业砍研发费用、砍渠道建设费用来换取价格优势,未必就能转化成产品竞争优势。
我们也可以做个简化的推理(数据可能有偏差、仅为了说明):假设二三线厂商成本是350,假设它们良性发展和正常合理利润的最低毛利率要求是60%,假设出厂扣率统一升到5扣,其能支撑的合理价格下限是1750元,对应1.8倍的上限是3150元。我觉得[1750, 3150]可能是值得参考的报价区间——这里的上限超过2850元,也就是说“10名额”不构成实质性障碍,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判断,等下个月出结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回头再检验。
当然,大幅跌破1750元的价格下限也并非不可能,但那需要鼓励更恶性价格战的政策(比如取消品牌锁定、以国家信用强制背书同质化,比如将门槛名额由10名降到4名或5名),把有成本规模优势的微创-乐普等头部厂商投入价格战模式才行,但那会有很大的潜在副作用,未必符合医保局的初衷。我们觉得这种可能不能完全排除,但概率不大。a、国家设立医保局的初衷是“提高居民的医疗水平”而不是“降低居民的医疗负担”,医保局支付能力的增速是远超诊疗人次增速的(支付能力每年增加10%VS 诊疗人次每年增加3%、足以支撑次均诊疗费用每年稳定的增长),医保支付能力整体是持续溢出状态、不断溢出到更好更创新的治疗上,不然医保局也用不着不断纳入创新产品、不断提高报销水平;“控费”不是医保的目的、控费只是为了提高效率来更好地扶持创新。b、非标的高值耗材不是同质化的仿制药,如果过于强调价格会很容易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如果要求奔驰宝马的车降价到2-3万,那到时候大家开的就不是奔驰宝马了;医保局应该只是想提高效率而非破坏行业的良性生态——我怀疑这也是国家设置10个名额而不是2-3个名额的考虑所在。

全部讨论

你规则理解错了,集采文件应该重新读,一共是27个产品,第一步是报价,报价从低到高取前十(同一家企业最多三个名额进前十,超出的不入围,后面其他企业递补),排名从11到27名的直接淘汰出局。第二步才看前十名是不是符合低于2850元。
如果第一步没进前十,直接就被淘汰了。下面图片提供了一个降价不充分的假设,但是实际集采报价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更低的价格,毕竟不入前十,原有的份额就直接丢了,外资和微创的火鹰是最难受的。

2020-10-18 08:45

还是要深刻认识医保局的功能。他是保障我国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这一点可能在医保费用宽裕的时候体现的并不明显,而在目前医保全面收紧的趋势下,我们还是要格外重视。这样我们对质量差异化不明显的预期会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我认为医保局这次的政策还是合理的。医保局给大家传递的信息可能就是:我保障最基本的,质保价廉的基本支出。而高收入人群想用好的,那就自费吧。这个和仿制药集采还是异曲同工的。没钱!吃医保,有钱,原研自费请自便。

微创医疗公司制定策略的核心必须要保证火鸟2在前五名中标(可以拿外资丢掉的部分市场份额),火鹰在5-10名中标(离2850越近越好),至于FireCondor和Firekingfisher,基本就是报高价,自然流标后,和外资争夺集采剩下的市场份额。这需要方方面面的考虑,要对外资抱有绝对的警惕,这个价格平衡很难找,火鸟2很简单,报低价即可,但火鹰很难,一方面原来是2019年以前定价最高的国产货,保持了贵族身段,另一方面实打实的10万多条份额在这摆着,价格怎么平衡才能既要....又要.........,这个定价够微创喝一壶的。但一切的前提要保证火鹰一定要进入前十,如果进不去那就一切付之东流,这是微创这家公司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微创是绝对不能消极的报个2849元,或者如文中说的报2850---5130元,那是自杀,你们的说法只能是安慰一下股民的情绪,让大家保持乐观的态度。如果微创实际决策这么干,那才是昏了头

对于国产支架,其实最大的利空不是集采,而是国产替代的高速增长已成过去。
乐普和微创此前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国产替代的高峰期。如今市场份额的高速大幅增长已经不再,集采再砍掉单品的超高利润,股价还如何动则翻倍呢?(四面开花的微创还好,药品被跛腿支架后继无人的乐普不排除双杀可能)
当然,对于某些持有乐普就无脑吹的基金、持有信立泰就昧良心胡吹的……可以拉黑我了。
$乐普医疗(SZ300003)$ $微创医疗(00853)$ $信立泰(SZ002294)$

2020-10-18 09:59

文章分析的挺好的,可惜集采规则应该理解错了

2020-10-18 08:33

谢谢。深刻。降低预期,但还是坚持医疗器械投资逻辑,中国的老龄化的机遇是百年一遇的,特别是60后、70后、80后的老龄化,他们即有获得高端医疗的渴望,又有较强的支付能力。对这批以后的老人来说,自费是重要的可选项,提高生活质量是唯一追求。
作为投资者,面对长期价值,还是要坚定信念的。如何面对短期波动,是投资者的必修课,否则损失的不止是金钱,而可能是一去不复返的巨大机会。尤如,后视镜中的茅台、腾讯、恒瑞,医疗器械将是未来唯数不多的潜在高增长的赛道之一。
不想错过一个小目标。宁可错做,不能错过。

2020-10-18 08:12

冠脉支架集采细则的两点印象:承认了高耗的非标属性(排除恶性价格竞争风险),但没有设置质量分层(未能体现改良创新的应有溢价)。

2020-10-18 12:34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最后中标价不超过 600 块。目前对于支架厂家来讲,养的产线活下去比吃饱更重要。这玩意是没有 otc 的,所以,最后的竞争是会非常残酷的。如果不中标,就意味着要大规模裁撤生产线,比直接破产还惨。

明明是上限价变成了兜底价。27进10,就算用量前十的全中了,依旧有20w的量淘汰出去了,小厂必然可以多分2w的份额。必然会趋向于1500元以下的报价,大厂也需要考虑自己如何不被淘汰

2020-10-18 22:40

完完全全的无知,雅培等等外企在欧洲印度的价格早就在200刀左右了。中国市场原来格局,让他们吃了多年额外利润。现在这个集采,外企拉平中国和欧洲印度价格,是大概率事件。外企这次主力产品报价不会超过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