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i行业大门初启 - 关于黑石投资Alnylam的一点杂谈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57回复:51喜欢:161

之前的路演中有提到,生物医药前沿这边,我们看好的方向可以概况为“入胞时代”:以前的多肽和单抗等蛋白药都只能针对胞外的受体靶点,这是极大的局限;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会进入到一个以“入胞”为核心特征的新的断代中;这里包括siRNA、mRNA、ASO等RNA药物,包括Replacement的基因导入治疗和Edit的基因编辑治疗,也包括基于腺相关病毒或Sleeping Beauty转座子或Editor技术操作的细胞疗法(CART只是其中的第一个爆款)。等后面空些的时候,我们也会再择机就“入胞时代”的几大技术路线做些专题分析。

关注生物科技的朋友都看到了黑石与Alnylam达成20亿美元战略融资的新闻:由Blackstone Life Sciences牵头10亿美元的承诺付款,收购Alnylam授权给MDCO.O(2019年被诺华收购)的INCLISIRAN的50%特许权使用费和商业里程金,同时1.5亿美元支持Alnylam开发心脏代谢项目VUTRISIRAN和ALN-AGT;由GSO牵头7.5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同时1亿美元购买Alnylam的普通股。

inclisiran的50%特许权使用费和商业里程金,10亿美元卖少了(我们自己算或值15-20亿美元),但毕竟让Alnylam在实现完全的自我造血前就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也未必坏事。

Alnylam是值得注意的。一方面是RNAi赛道可能正处于“大级别供给突破”的初期,而且RNA药物的特性暗示了平台化倾向(更容易出大公司);另一方面是ALNYLAM在第三代RNAi直接靶向递送技术上足够深厚的技术积淀,而且多个产品正在成批“涌”向临床。

ALNYLAM在2018、2019年分别有一款新药获批上市,2020、2021年仍然有望每年实现两款新药的获批:

a、治疗hATTR的Patisiran在2018年8月FDA获批(该适应症的首个疗法-已经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b、治疗AHP的Givosiran在2019年12月获批(该适应症的首个疗法-已经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c、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Inclisiran在2019年12月由诺华报产(维持期半年一针即可高效安全地控制高胆固醇血症);d、治疗PH1的Lumasiran在2020年4月正式报产(该适应症的首个疗法-已经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另外,治疗血友病的授权赛诺菲开发的Fitusiran、及Patisiran升级版的Vutrisiran也都已进入临床后期,有希望2021年获批。

一般BIOTECH公司是几年一个产品,为什么ALNYLAM可以一年一款甚至1一年两款产品?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们的理解,有两个关键点:“RNA药物的平台化倾向”,及“大级别供给突破初期的极高成功率”

RNA药物的平台化倾向;——不管是小分子化药,还是大分子单抗,它们结合靶点蛋白的分子都基于三维空间的“拟合”,这就会高度非标的筛选问题;但RNA药物和靶序列的结合,是基本不涉及三维结构的低维序列匹配;原则上,给定任何一条靶序列,都可以立即给出对应的“成药序列”。这种极强的可复制性,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单药初创药企都是3-5个在研项目,但不管IONIS还是ALNYLAM都是一长串的PIPELINE。相比单抗药物,RNA药物领域可能会更倾向于出现“格局更集中”的平台化公司在竞争范式上,拥有真正体系技术组合的企业更值得关注

大级别供给突破初期的极高成功率;——“供给突破”,意味着新技术相比传统技术已经验证了“颠覆性的降维优势”;“大级别”,意味着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而“初期”,意味着少数几家企业可以尽情跑马圈地,而不必斤斤计较于彼此攻伐。大级别供给突破初期,往往是更容易成功,而非更难成功。下图是ALNYLAM展示的一组数据:生物医药行业新药研发平均成功率5.5%,基于生物标记物的靶向药物平均成功率10%,但ALNYLAM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则高达58.4%!“大级别供给突破”的优势,可见一斑。


当然“供给突破”是行业性的逻辑,对其它RNAi企业也同样适用。而RNA药物二维属性带来的平台化倾向,又意味着“平台技术”竞争力的重要性。

新药研发本质是“创意型”行业,基于biology的设计肯定是关键。

比如乙肝病毒治疗上,Alnylam和Arbutus和瑞博生物都选了X基因,但Dicerna选了S基因,而Arrowhead同时靶向X基因和S基因,这里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选X基因虽然在保守性等参数有明显优势,但integrated HBV DNA会是个挑战。再比如PH适应症上,Alnylam选择靶向GO,而Dicerna选择靶向LDH,靶向LDH不仅可以治疗PH1还能治疗PH2和PH3,治疗范围更广,但也会带来旁路生成草酸的问题,使得在“未满足需求”最强烈的PH1单一适应症上Dicerna的Nedosiran大概率不如Alnylam的Lumasiran。

相比单抗药而言,RNAi药企可能需要我们更加注意其技术平台的竞争力。一方面是单抗技术扩散相对充分,大家相差不大,而RNAi技术远未充分扩散,大家之间技术差异还会比较大;另一方面就是上面提到的RNA药物是二维序列,更倾向于平台化,会进一步放大技术平台竞争力的重要性。

前三大家在AAT适应症上都有布局,给了非常难得的横向比较机会:参考已公开数据,ALNYLAM的ALN-AAT02、ARROWHEAD的ARO-AAT在人体POC验证临床(1期临床)中表现出的血清AAT降幅和持续性大体相当(或ALNYLAM微占优),Arrowhead的ARO-AAT与Dicerna的DCR-A1AT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表现出的血清AAT降幅和持续性大体相当(或Arrowhead微占优)。暗示了,Alnylam、Arrowhead、Dicerna在siRNA修饰、递送等方面在临床层面上大体相当。

但这并不等于siRNA的修饰、递送等是容易的。已经有产品进临床的RNAi药企有5家,5家都有自己的靶向HBV的siRNA产品。如果我们把siRNA按递送技术分的话,这5家包括国内的瑞博生物都已经换成了基于GalNAc为主的第三代直接靶向递送技术,三代相比二代脂质体递送的优势已经是共识,但不等于5家的效果都是可比的。

Arbutus在2020.3.26日公布靶向乙肝病毒X基因的AB-729的1a/1b期数据(总共15受试):180mg组12周时的HBsAg平均降幅-0.98 Log;在360mg队列的5名受试者中有2名出现了无症状的可逆的3级ALT升高;在180mg队列的4名受试者中,有1例短暂性的1级ALT/AST升高、1例1级的ALT升高。与阿里拉姆和箭头基本没有肝功异常相比,ARBUTUS这么高的肝功异常(HBsAg的降幅也不高),平心而论是非常糟糕的结果,因为对于乙肝这样的已经有基础治疗药物的慢病,对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这样的临床数据在美国继续推下去意义不大,这也是为何临床数据公布后本就市值不大的Arbutus再次大跌的原因。

AB-729的失利,暗示了做好siRNA的修饰和递送并不容易,但在提示siRNA技术风险的同时,其实也反衬着行业的技术壁垒和前三企业可能存在的竞争优势。

$阿里拉姆制药(ALNY)$ $Arrowhead制药(ARWR)$ $Dicerna制药(DRNA)$

注:文中涉及的个股仅供逻辑展示,不构成持仓暗示或投资建议。

精彩讨论

山行2020-04-14 23:59

中文字都认识,英文查字典也可以,意思就不知道了

青侨阳光2020-11-01 22:21

看雪球ID名称,您是做RNAi开发相关药物的研发人员吗? 这类信息算是相对基础的信息,在各公司官网的ppt和主要相关文献梳理过程中就可以比较方便的找到。
几家选的基因位置不同,各有优劣,但到现在为止没有最终定论。 Arrowhead最初选的X基因,但是选的位置在DR1之前,这段区域并不完全保守,有一部分病毒在整合过程中会缺失,所以在抗病毒的临床数据上会有很大差异,有些效果很好,有些效果非常不好。 之后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补了一个S基因,S基因是极度保守的,这样两个基因搭配是相当于双保险的,从目前的临床进展来看数据不错。
Alnylam和Arbutus都是选的X基因,他们并没有给出具体选择的序列位置,但在从标识位置可以基本判断是在DR2以后的序列位置,X基因的DR2序列之后的基因是相对更加保守的(如图所示可以看出来,当然也还是不是完全100%保守,但缺失的状况是很少很少了)。但从这段序列的修饰上,不同公司的差异还是蛮大的,Arbutus的AB-729就明显差于Alnylam(Vir)和Arrowhead这两家。所以,不仅序列选择很关键,序列的化学修饰也很关键,并不是看到是GalNac就可以直接判定它的效果优异的。
Dicerna很有意思,它在体外的细胞实验发现了一个现象,它发现只用S基因比S+X基因的抑制效果还要好。所以他们选择S基因,这组数据他们在体外重复了很多遍都是该结果,目前还需要等待在人身上临床试验结果的验证。

星罗棋布9992020-04-15 01:46

转发学习。寻找介入这项技术的A股。

全部讨论

2020-04-14 23:59

中文字都认识,英文查字典也可以,意思就不知道了

转发学习。寻找介入这项技术的A股。

2020-04-15 07:50

mark。瑞博生物已经用了最新的递送技术?记得之前说他们还在用脂质体递送

2020-04-15 00:19

非常好的一个讨论,但是技术上确实太难了。持续关注。

2023-10-30 22:18

“一般BIOTECH公司是几年一个产品,为什么ALNYLAM可以一年一款甚至1一年两款产品?我们的理解,有两个关键点:“RNA药物的平台化倾向”,及“大级别供给突破初期的极高成功率”。
ALNYLAM展示的一组数据:生物医药行业新药研发平均成功率5.5%,基于生物标记物的靶向药物平均成功率10%,但ALNYLAM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则高达58.4%!“大级别供给突破”的优势,可见一斑。
相比单抗药而言,RNAi药企可能需要我们更加注意其技术平台的竞争力。一方面是单抗技术扩散相对充分,大家相差不大,而RNAi技术远未充分扩散,大家之间技术差异还会比较大;另一方面就是上面提到的RNA药物是二维序列,更倾向于平台化,会进一步放大技术平台竞争力的重要性。” #希音医药#

2020-07-22 17:17

请教卢总,圣诺的多肽纳米颗粒(PNP)递送系统如何?@青侨阳光

2020-06-20 19:13

RNA药物和靶序列的结合,是基本不涉及三维结构的低维序列匹配;原则上,给定任何一条靶序列,都可以立即给出对应的“成药序列”。这种极强的可复制性

2020-04-15 08:13

看不懂,理解起来就是这个行业抓龙头,强者恒强。

2023-01-09 06:00

先驱就是先烈,等消灭几家再上。圣诺能不能活下来?

2023-01-08 22:47

深度好文,必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