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成银隆第二大股东,1.9亿持股17%、市值18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38回复:149喜欢:119

格力电器年报披露前夕,董明珠再度增持珠海银隆。珠海市工商局公开信息显示,董明珠个人出资金额已达1.927亿元,持股比例上升为17.46%,超过阳光人寿成为第二大股东,仅次于广东银通的26%。

短短4个月,大姐个人持股银隆从到7.46%到10%再到17.46%。按照2016年12月的105亿估值计算,董明珠个人持股银隆市值18亿。大姐之于银隆,就像前海人寿之于格力,不过银隆的含金量远低于格力。

耐人寻味的是,在大姐增持银隆的整个过程中,格力电器大股东格力集团始终保持沉默。大姐果然上达天听,超级明星能量远超珠海市。

2016年12月,根据银隆股东众业达发布的股权转让公告,当时大姐持股银隆7.46%,和北京燕赵汇金数量相同,并列第五大股东。

到了2017年2月,格力与银隆签订200亿采购大单时,格力电器公告说大姐对银隆的持股比例已经上升到了10%,但并未披露银隆此时的股权结构。

在核准日期为3月31日的银隆注册信息上,北京燕赵汇金悄然消失,而大姐持股比例+7.46%=17.46%,显然是燕赵汇金转让了名下股份。燕赵汇金来得快去得也快,纯粹是白手套代持,你们再翻注册信息也白搭。

谁转让都无所谓,可1.9亿的出资金额是实打实跑不掉的。去年12月第一轮增资,大姐已经出了8233万。现在1.9亿是否全部到账?如果是,短短4个月时间,大姐从哪搬来1个多亿流动资金?

当初收购银隆动静多大,大姐为银隆各种站台,组团买银隆更是刷爆了朋友圈。

如今自己坐上二股东这么大的事,居然悄无声息,完全不符合大姐的性格。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钱还没全部到账。

大姐身为格力电器董事长,2015年年薪698万,2014年年薪720万(税前)。如果不质押股权,从哪弄这1个亿?

这会和晶弘冰箱的产权一样,成为又一个不解之谜吗?

200亿关联交易疑点重重

一个月前的股东大会,和银隆的200亿关联交易小股东集体投下赞成票。格力买银隆产品10亿,银隆采购格力却有190亿,表面看来赚翻了。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格力电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银隆从格力采购了19.33亿元的智能装备和30.49亿元的工业制品,合计50亿,而当年银隆营收不过79亿

公告显示,珠海银隆2016年度的营业收入为79亿元,净利润8.4亿元,2015年销售38.62亿,净利润4.16亿。

这里透露了三个关键信息:

第一,银隆采购格力产品的金额已达全年营收的63%

更吓人的是,2017年银隆预计要从格力采购190亿智能装备和工业制品,几乎相当于2016年银隆营收的两倍。

格力电器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2016年银隆资产负债率高达64%,2016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为-1.35亿,资金高度紧张。

按说手上有钱应该先解决流动性问题,可银隆居然投向固定资产,拿出50亿买了格力产品。这符合企业经营的常识吗?

第二,银隆已经是格力智能装备的单一最大客户,销售占比62%。由此计算出,2016年格力智能装备销售额为31.3亿元,在全年1200亿营收中占比不到3%

这和董明珠高调宣扬的自主研发、代言中国制造形成了巨大反差。另有消息指出,格力在武汉的智能装备基地目前并未开工建设。

格力的智能装备究竟含金量几何?

是虚张声势,还是真有可能成为格力下一个增长点?

第三,银隆的净利率已达10.6%,直追国产老大宇通客车的11%,秒杀比亚迪的5%。

银隆凭什么能做到10%?其中政府补贴发挥了多大作用?

格力电器公布的银隆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银隆营收中政府补贴为6亿元,应收账款47.7亿元,其中政府补贴20.3亿元。两项合计26.3亿元,占到2016年79亿营收的33%。

按照2016年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力度逐年下降,技术门槛大幅提升。一旦政府补贴完全退出,银隆的净利率还有多少?

最让人费解的是,按照格力电器公告,采购银隆汽车的10亿元需要在“采购合同生效后 5 个工作日内预付不低于合同总金额 10%的货款,验收合格后 5 个工作日内付款比例达到合同总金额的90%”,几乎等于全额付款。

在新能源市场,银隆是以零首付打开局面的,客户往往按十年期分期付款。这是银隆销量连续翻番的重要原因,由此造成了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高于60%。

对处处提携自己的超级VIP格力电器,银隆居然要全额收款,这合理吗?

银隆是谁的印钞机?

如果说格力是A股超级印钞机,那银隆是谁的印钞机?

去年12月大姐组团买银隆时,给的估值是105亿,照此计算大姐手中的银隆股份价值18.3亿。大姐还持股格力4429万,按目前股价31块计算,市值14亿。两块加起来大姐身家33亿。

在格力大姐只是第10大股东,在银隆则是第二大股东。格力上面有国资委婆婆,格力集团早任命了新董事长,而银隆是民营企业,话语权天差地别。

再来看下资产负债表,2016年底银隆负债总额123.17亿,比2015年增加了61.79亿,占当年营收的78%。2016年银隆所有者权益68.14亿,比2015年增加了30.78亿,相当于2016年净利润的8倍。

增加的负债中格力占了多少?2017年的190亿订单,银隆能支付多少?

增加的权益中大姐占了多少?2017年还会增加多少?

2015年银隆新能源客车销量3000辆,2016年计划销售1.2万辆,实际完成5000辆,接近翻倍。

2017年,银隆的销售目标暴涨到3万辆,瞬间翻了6倍。截止2017年2月20日,银隆产量是12台,这意味着剩下的10个月里银隆每月产能要达到3000台,超过2015年全年产量。

2016年上半年银隆产能5000辆,销量1507辆,产销率达到99%,产能利用率却只有30.4%。这意味着银隆总产能已达1.6万辆,这么大的产能从哪里来?资金从哪里来?产销率如何保证?

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超过10万辆,但那是乘用车市场。银隆至今未拿到乘用车牌照,仅靠新能源客车打天下。

国产老大宇通2016年新能源客车的销量是2.6万辆,银隆的3万辆目标意味着要超过宇通成为国产老大,在10万辆新能源市场中份额达到30%

这是切实可行的经营目标,还是为了IPO的又一轮市值炒作?

……

太多疑问有待解答,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却已变身银隆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7.46%,远超她在格力的0.74%。

即使不是为2018年换届铺路,上市公司董事长兼任其他公司二股东也是匪夷所思,何况这两家公司一年有200亿关联交易。董明珠的不受制约已达顶峰,格力电器完全沦为一言堂。

董明珠的身兼二职将给格力电器带来怎样的影响?银隆还要享受多少搭便车?

对一个曾经为格力做出巨大贡献的董事长,我不愿相信大姐真的有利益输送,但我更相信制度的保障甚于人性。

欲望面前无例外,不要考验人性才是对人性最大的尊重。

精彩讨论

EK0012017-04-06 10:50

董事长是别人第一大股东的我都能给你说出几十个,没常识

gogoal2017-04-06 08:36

$美的集团(SZ000333)$

其实面对很多弄不太明白的问题,只要多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就会阔然开朗了。很多人对国家对社会都会大呼要建立监督机制、事事都要透明。因为大家都懂人性,都知道要有制度和监督制约人性的弱点。但回到现实的自己事和身边事,往往大多数人又忽略,甚至不希望这种监督和透明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这也是人性。

复杂的简单2017-04-06 09:15

$格力电器(SZ000651)$ 
列几条值得商榷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1.大姐之于银隆,就像前海人寿之于格力。
我觉得:这确实完全不可比。出发点不一样,想法不一样。

2.谁转让都无所谓,可1.9亿的出资金额是实打实跑不掉的。去年12月第一轮增资,大姐已经出了8233万。现在1.9亿是否全部到账?大姐身为格力电器董事长,2015年年薪698万,2014年年薪720万(税前)。如果不质押股权,从哪弄这1个亿?
我觉得:认缴出资额和实际出资额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取得的股份不是增资扩股过程中取得的(暂且不谈一元出资额价格1元的特例,这种是一种赤果果的撸原始股东羊毛的行径),而是通过受让方式取得的,就更不应该随便拿公司的认缴出资额说事。受让的股权对应的认缴资金还没到位,那就是零元转让了,这时1.9亿确实可以实打实跑掉,但请问谁愿意不赚钱就撤出呢?如果想老股东赚一笔才走,那1.9亿是不够的。

3.格力电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银隆从格力采购了19.33亿元的智能装备和30.49亿元的工业制品,合计50亿,而当年银隆营收不过79亿。银隆采购格力产品的金额已达全年营收的63%。
我觉得:产品销售出去还有一个确认收入的时间间隔的,不是当年买入原材料,当年马上就能确认该批原材料制造出来的产品所产生的收入的。

4.格力电器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2016年银隆资产负债率高达64%,2016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为-1.35亿,资金高度紧张。
按说手上有钱应该先解决流动性问题,可银隆居然投向固定资产,拿出50亿买了格力产品。这符合企业经营的常识吗?
我觉得:这确实符合常识。没听说过可以用自己的钱改善经营性现金流的,更何况资金回流确实每一家公司都不一样的,除非像格力那样先款后货,否则很多公司阶段性现金流都不是很好看。钱拿的出来花,那就代表真的可以拿得出来,不管是自有的还是借的,只要公司愿意。

5.银隆已经是格力智能装备的单一最大客户,销售占比62%。由此计算出,2016年格力智能装备销售额为31.3亿元,在全年1200亿营收中占比不到3%。
这和董明珠高调宣扬的自主研发、代言中国制造形成了巨大反差。
我觉得:一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智能装备不是一个容量很大的行业,第二,形成营业收入确实需要时间,第三,又是收入确认需要时间的问题。

行走于转角2017-04-06 13:30

那是注册资金,实际上每股不是等于一元。先搞清楚公司法相关的规定,再来喷。傻逼

一朵喵2017-04-06 09:26

银隆的处境还是比较尴尬的,目前快充类的电池的发展也不仅仅是有钛酸锂。根据17年前3批目录,可以看到磷酸铁锂的快充类车型提升较快——宇通、金旅、申龙等车企的快充类磷酸铁锂车型也出来了。

2017年的第二批目录5款快充类纯电动客车,分别为:宇通客车2款,厦门金龙3款,搭载的动力电池全部为磷酸铁锂电池。和钛酸锂车型相比,快充类磷酸铁锂有着能量密度更高、成本低的优点。

钛酸锂应用在客车上,始终面临着能量密度和成本的瓶颈,尤其是随着能量密度的提升压力,钛酸锂的市场前景值得深思。

全部讨论

2017-04-06 10:50

董事长是别人第一大股东的我都能给你说出几十个,没常识

2017-04-06 08:36

$美的集团(SZ000333)$

其实面对很多弄不太明白的问题,只要多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就会阔然开朗了。很多人对国家对社会都会大呼要建立监督机制、事事都要透明。因为大家都懂人性,都知道要有制度和监督制约人性的弱点。但回到现实的自己事和身边事,往往大多数人又忽略,甚至不希望这种监督和透明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这也是人性。

$格力电器(SZ000651)$ 
列几条值得商榷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1.大姐之于银隆,就像前海人寿之于格力。
我觉得:这确实完全不可比。出发点不一样,想法不一样。

2.谁转让都无所谓,可1.9亿的出资金额是实打实跑不掉的。去年12月第一轮增资,大姐已经出了8233万。现在1.9亿是否全部到账?大姐身为格力电器董事长,2015年年薪698万,2014年年薪720万(税前)。如果不质押股权,从哪弄这1个亿?
我觉得:认缴出资额和实际出资额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取得的股份不是增资扩股过程中取得的(暂且不谈一元出资额价格1元的特例,这种是一种赤果果的撸原始股东羊毛的行径),而是通过受让方式取得的,就更不应该随便拿公司的认缴出资额说事。受让的股权对应的认缴资金还没到位,那就是零元转让了,这时1.9亿确实可以实打实跑掉,但请问谁愿意不赚钱就撤出呢?如果想老股东赚一笔才走,那1.9亿是不够的。

3.格力电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银隆从格力采购了19.33亿元的智能装备和30.49亿元的工业制品,合计50亿,而当年银隆营收不过79亿。银隆采购格力产品的金额已达全年营收的63%。
我觉得:产品销售出去还有一个确认收入的时间间隔的,不是当年买入原材料,当年马上就能确认该批原材料制造出来的产品所产生的收入的。

4.格力电器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2016年银隆资产负债率高达64%,2016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为-1.35亿,资金高度紧张。
按说手上有钱应该先解决流动性问题,可银隆居然投向固定资产,拿出50亿买了格力产品。这符合企业经营的常识吗?
我觉得:这确实符合常识。没听说过可以用自己的钱改善经营性现金流的,更何况资金回流确实每一家公司都不一样的,除非像格力那样先款后货,否则很多公司阶段性现金流都不是很好看。钱拿的出来花,那就代表真的可以拿得出来,不管是自有的还是借的,只要公司愿意。

5.银隆已经是格力智能装备的单一最大客户,销售占比62%。由此计算出,2016年格力智能装备销售额为31.3亿元,在全年1200亿营收中占比不到3%。
这和董明珠高调宣扬的自主研发、代言中国制造形成了巨大反差。
我觉得:一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智能装备不是一个容量很大的行业,第二,形成营业收入确实需要时间,第三,又是收入确认需要时间的问题。

银隆的处境还是比较尴尬的,目前快充类的电池的发展也不仅仅是有钛酸锂。根据17年前3批目录,可以看到磷酸铁锂的快充类车型提升较快——宇通、金旅、申龙等车企的快充类磷酸铁锂车型也出来了。

2017年的第二批目录5款快充类纯电动客车,分别为:宇通客车2款,厦门金龙3款,搭载的动力电池全部为磷酸铁锂电池。和钛酸锂车型相比,快充类磷酸铁锂有着能量密度更高、成本低的优点。

钛酸锂应用在客车上,始终面临着能量密度和成本的瓶颈,尤其是随着能量密度的提升压力,钛酸锂的市场前景值得深思。

2017-04-06 13:03

很明显,明明格力可以做的生意给银隆这中间商做了,利润也让银隆赚去了,打这新能源旗号掏空格力,高

2017-04-06 11:25

看不懂的问题就不看。对于格力重点是空调王者,前景很好。比起很多其他企业,格力有优秀的过往,非常好的信用,阳光透明的财务和管理层,投资的安全性和简易性上就超过了大多数企业。

2017-04-06 11:17

我更想知道董小姐那来的那么多钱,都知道她管理企业是把好手,投资能力也不弱,我承认她该有钱,但好像太多了点,工资应该很少吧,几十亿家身的董小姐,怎么很少有人关注她用于买买买的钱是从那来的?最近在看《人民的名义》,怎么我觉得董小姐就不太干净,希望我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