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刚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51喜欢:90
如果没有太阳这个热源,没有空气这个介质,地球的常态是低温。
如果没有科技进步这个热源,没有负债这个介质,经济常态是低位。
如果没有业绩增长这个热源,没有新增资金这个介质,股市常态是低位。
我们无力改变太阳这个热源,只能改变介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只是介质中的一部分,占比万分之一,我觉得是被高估了作用,就像股市资金里的主力。
我们无力改变科技发展的节奏,就只能纠缠于货币释放的多少。
我们无力改变上市公司业绩,就只能抓资金的进出。但其实有人可以改变上市公司业绩的,也可以在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的。

热门回复

刚好,我想咨询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做过二氧化碳导致大气温度上升的验证性试验?碳达峰碳中和,这么长远的决定,我理解应该亲自作了若干试验、监测、验证,以确定执行后的效果如何。我确实想看看我们是基于什么理由,作一个30多年的决策。

这其实是一个基本的量子力学/化学问题。如果我们【控制一切变量】,那么CO2确实能够引起温室效应,其实甲烷、水蒸气(有云彩的夜晚更温暖)等分子都能引起温室效应。吸收的本质是分子【构型】与辐射波长之间的【共振】, 空气中的N2(占78%),O2(占20.8%)分子因为是【简单的对称分子】,吸收和辐射光谱较窄,CO2、H2O相对来说,更加的不对称,能够引起共振的【面】更加多样和复杂,吸收光谱较宽。仅仅就CO2而言,能够吸收较宽的长波辐射(恰恰与地表被太阳加热之后的辐射【红外线光谱】重合),也因此能够发射更多的长波辐射,形成所谓【大气逆辐射】,当然其中一半的辐射是射向太空的,另一部分射向大地。其实甲烷CH4的温室效应能力比CO2更强,但甲烷在大气中的总和更少(所谓牛反刍的问题),综合效应不强。但是如果考虑到太阳辐射的波动周期,地球自转【进动】的周期,我们很有可能处于一个【冰河时代】,到底温室效应能否战胜冰河时代,是一个很难说的话题。因此我们只能说,如果我们【可以控制一切变量】,如果【量子力学是正确】的,那么二氧化碳导致大气温度上升的【温室效应】是存在的,至于各国的考量和【意图】(小算盘),就超越了科学的范畴,不属于我所要谈论的范围[大笑] #浮云谈科学#

根本性原因在于中国缺少化石能源,出于未来能源安全考虑,必须要摆脱化石能源束缚,发展所谓清洁能源。属于先射箭后画靶

CO2的分子量为44(占空气的0.04%),氩气(Ar)的分子量为40(占空气的0.93%),两者几乎大小相当,氩气的占比是二氧化碳的【22倍】。但氩气确实没什么温室效应(吸收峰不在红外区)。各种分子的温室效应都是有精确度量的,其实水分子的温室效应更强(因此有云彩的夜晚,温度会更高),但大气的水循环是难以控制的,CO2恰巧属于【能控制】的里面综合效应最高的。

因为我国缺少传统能源,依赖进口,加上有新能源制造成本优势,当然就要发展新能源了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哈。在中国新能源还没成气候之前,我们也不提碳中和的。。。

1)与【常识】相反,CO2比O2多了一个碳原子,但是个头【反而更小】,氧气的分子直径为346皮米,二氧化碳多了个一个C原子,反而变小了,成了330皮米。2)同样与常识相反,氮气分子也比氧气分子要大,氮原子(65皮米)也比氧原子(60皮米)要大。参考维基:网页链接

肯定没有,中国本来不想搞的,后来为了迎合欧洲弄了点风电光电,没想到一不小心把这两产业做成全球最俱竞争力的企业集群,这下立马全面转向炭中和了。

所以天地君亲师,天排第一。

我看过国外做的观测与试验,所以才有疑惑的。我宁愿认为,是因为二氧化碳比氧气多了一个碳原子,而氧原子又比氮原子个头大。所以二氧化碳捕捉光子的概率,比空气要大一些。拿二氧化碳与空气作对比试验,二氧化碳温度肯定更高。但在空气中占比万四比例的二氧化碳,因此对大气有多大的影响,应该另作试验吧。我宁愿认为,是地表日益硬化,越来越多的水泥、柏油、金属,每天白天存储热量,然后释放给空气。

这里还是要修正一下,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占比为0.0421%,约为【万分之四】,当然,和万分之一也差不了多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