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几句250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2喜欢:6

海天味业为什么陷入低谷?】

$海天味业(SH603288)$ $千禾味业(SH603027)$ $中炬高新(SH600872)$

这是对@首条财经 文章的评论整理。

首次双降与“开门红” 海天味业的低谷穿越

网页链接

据choice数据,2014年-2023年,海天味业分别投入营销费10.5亿元、12.27亿元、15.6亿元、19.57亿元、22.36亿元、21.63亿元、13.66亿元、13.57亿元、13.78亿元、13.06亿元,累计投入156亿元;其中2020年-2023年分别投入广告费4.86亿元、4.53亿元、3.97亿元、2.08亿元,累计15.44亿元。可若从上述危机公关处理看,似乎仍显得有些青涩

---------------------------------------------------------------------------------

这个数据很好,把它们排列一下会看得清楚一点:

年份 营销费用(亿元)

2014 10.5

2015 12.27

2016 15.6

2017 19.57

2018 22.36

2019 21.63 广告费用(亿元)

2020 13.66 4.86

2021 13.57 4.53

2022 13.78 3.97

2023 13.06 2.08

可见,2016-2019年是海天营销费用投入高点,2020年以后营销费用几乎砍半。这是因为海天在做营销渠道变革,如果再结合海天味业扩产、经营数据和经销商数据会看得更清楚一点,2020年以前海天一直在扩产和发展经销商,但是快速发展经销商和经销商队伍庞大也带来了营销费用高速增长和经销商管理难度大增(为什么会这样可以参考我专栏写海天味业渠道的文章),2020年经销商数达到历史高点,随后海天在2021年最后一次涨价迫使经销商提前囤货(所以造成海天2021年业绩巅峰),此后因为渠道库存暴涨、原料成本涨价再叠加疫情餐饮业惨淡、海克斯事件等原因,海天在2022年经营出现颓势,2023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利润双降,经销商也出现了逃离和串货。所以海天才在2021年以后对经销商渠道又做了调整,扁平化渠道,削减经销商层级,淘汰不符合条件的分销商、零售商。从2020到2023年大概砍掉了1000多家渠道商(包括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目前渠道调整还在进行中。

我觉得,2022年如作者所说,是海天业绩的分水岭,但是从经营看,2021年才是海天从经营景气期到低迷期的真正分水岭(2021年那次涨价扭曲了海天的业绩,增加了渠道库存,我认为是罪魁祸首),调味品是个周期很长的行业,但是不等于没有周期,海天味业过去三年的教训应该是教科书式的调味品周期案例,值得从业者和投资者反思。

以上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感兴趣的球友可以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讨论

赚快钱,用科技狠活生产垃圾酱油的企业,本身就是危机。

05-18 13:50

海天应该比不过欣和的六月鲜和日本的万字。
我自已包括家人朋友的家用常备的是6月鲜(欣和)。
也亲眼见过很多饭店的酱油是把几个不同品牌的酱油按一定的比列调出来(里面就有万字和欣和的6月鲜),哪天欣味达美上市倒是可以关注,也说不定在上市前为了造势需要把场子炒热时会用到海天这么一个工具

05-17 16:49

最大,一般普通投资者需要调研上市公司表外库存(常常体现为经销商手里压的货)的规模嘛?

05-18 06:36

海天酱油在小时候用过,还是塑料瓶装的那种。后来长大了,再也没买过他家的,酱油的种类太多了,基本是厨邦,李锦记,千禾,加加等等,一般都会对比下价格,并没有觉得海天的酱油,就好在哪里。作为普通消费者,是这么购物的。

05-17 20:32

奇怪,这篇是直指$海天味业(SH603288)$ 痛处的文章,为何不在海天味业吧里显示?小秘书审核文章的眼光不行,光推吹票文。我可不是那些光会写吹票文的站台V$欧普康视(SZ300595)$ ,我觉得我挑毛病的本事更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