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黄昏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81回复:275喜欢:217

 $万科A(SZ000002)$  

中报同样增收不增利,万科和金地两家公司股价却分道扬镳——万科一路下跌,金地却逆市飘红,这实在有些诡异。

我认为这是市场及投资者对于两家公司管理层有关市值管理方式的一次投票——注意,我说的不是投资者对于两家企业实际内在价值的投票。如果是一位理性且长期关注地产行业的投资者,当然知道地产企业的中报更多的只是具有参考价值,很多时候中报里的经营数据只占全年经营业绩的25%-30%左右,根本不具有决定性意义。

作为行业龙头,当万科13年来净利润首次下滑,万科祝九胜总回复投资者的质询时,相关话术显得十分吊诡,他表示现在心情比较忐忑:“这就像读书时候的感觉,期中考成绩出来,没考好怎么回答老师。”并总结了三个导致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一是销售规模增长有限,二是毛利率下降稍快,三是转型业务的相关影响。最关键的是“销售增长对毛利下降的对冲效果有限。”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个人感觉祝总回答这个广大万科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时,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仿佛一个复读机念出了早已准备的答案——但是,尊敬的万科高管大大们,在当前地产行业利空不断涌现,政策调控逐步强化的特殊时刻,我们这些万科的追随者、粉丝们,需要你这个行业的标杆和龙头,展现出的不是呆板地回头去找原因,更要胸有成竹、自信满满地告诉我们未来的解决之道,树立起万科一如既往的优秀,能够依靠我科的品牌、管理乃至多年积累的所有资源从容应对当前困顿的自信姿态!

当困难来临之时,信心是最重要的——08年金融危机时,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一反平日的温文尔雅,以斩钉截铁的语气表示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危机,当即宣布4万亿救市政策,随后中国如救世主,力挽狂澜——这就是领袖的定力和能力!

同样面对增收不增利的中报,万科真得跟金地好好学学,什么才是责任担当,什么才是市值管理,什么才是与投资者良性互动。

万科是不会做市值管理吗?不了解投资者的真正需求吗?关注万科这家企业也有一段时间了,我觉得万科慢慢在患上了一种独有的病——我将其称为万科烂政、万科懒政。

何为万科懒政、烂政?就是一种自居行业精英,眼光向内向上,只是专注自我利益,无视公众关注的精致利己主义,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一系列令公众利益受损的商业决策及行为。自从万科的精神导师王石因备受人诟病的“宝万之争”,引咎退出万科实际经营后,CFO出身的郁亮登堂入室,就位万科老大,这是万科懒政、烂政肇起之始。

多年前智商和情商都还在线的商界偶像马云曾经说过:“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老大”,这真是商业战场上的至理名言(虽然最后马云也背叛了自己,选择了CFO张勇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当然阿里当下的境况和企业经营大家也有目共睹了)。我想2017年王石辞去董事长时可能对马爸爸这句话是没有切身体会的,所以依旧选择了相信细腻、踏实(王石评语)、“重剑无锋”的郁亮。

2017年6月30日下午,对于王石,对于郁亮,对于众多的万科员工以及股东而言,都是值得永生铭记的时刻——历时逾三个小时的万科2016股东大会宣告结束,万科总裁郁亮接过王石手中的接力棒,出任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王石正式退出万科管理层。其时,王石有一句话显得意味深长:“未来,万科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今天,我把接力棒交给郁亮带领下的团队,我相信这是最好的时候。”或许,他内心深处认为万科大开大合、狂飙突进的创业期已经结束了,在精细化的守成时代,选择一个谨慎、精致,与他个性与风格极度互补的人是万科行稳致远的最佳选择吧。

作为局外人和一个普通的万科草根投资者,无法精确评判这一抉择的利弊与成败。但是可以作为对比的是两人交接前后万科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王石领导下的万科,带有王石鲜明的个人风格,浪漫主义色彩浓厚,品牌定位从让建筑赞美生命,到后来的“城市配套服务商”。这个时代的万科,总是在探索城市、建筑、人居的关系。我记忆中有一件事,可以为这个时期的万科的公众形象做注脚:我的很多中小学同学都在广州、深圳打拼,每次回长沙都会聚聚,13、14年很多同学喜欢要我带着去长沙最知名的几个楼盘踩盘,而且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常常会重点考察万科的楼盘,而且常常在万科楼盘现场查看后会马上下单入手一套万科的房子。买套房子这么草率吗?很多同学的回复高度一致:终究要在湖南老家买套好房子给自己留条后路,家里的老人有时间也能接过来住住。要买房子肯定买万科的,房子住起来放心、省心!今后还能增值,卖出去还能赚一些,我在广州/深圳就是买得万科的房子!

那个时期,万科在长沙的几个盘,总是要比周边的楼盘(不管哪个品牌开放商的房子)售价要高上1、2千(要知道当时价格也就6000、7000元/平米),而且还供不应求,万科就是高端、优质的代名词。在如我等这样的草根人群心目中,那时的万科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城市高质量人类的专属居所。

郁亮领导下的万科是什么样的?

郁亮上位后,不显山不露水的他以雷霆手段完成了高层权力的结构重组,而一众万科老臣远离了公司日常运作的群体核心。

万科的大股东也从甩手掌柜华润换成了实力雄厚的深圳地铁。王石时代的华润,钱多不瞎参与公司管理,从来没有给王石带领的管理团队投过反对票。而郁亮时代的深圳地铁,可不单单只是想当白衣骑士,人家是奔着万科的钱景来的,所以2020年万科股东大会上,深圳地铁董事长辛杰“粉墨登场”,表达对万科的支持,但是辛董事长随后就表示:深圳地铁选择合作伙伴的原则“不是第一就是唯一”,我们希望形成最佳合作伙伴、最优组合。我认为万科在行业内就是唯一,也是第一。

注意!认真听,仔细想:我认为万科在行业内就是唯一,也是第一。各位自己去揣摩辛董事长的言下之意吧!反正我是觉得,相对于王石之于华润,郁亮之于深圳地铁,他翻转腾挪的余地必然是非常有限吧,深圳地铁对于万科是有着强烈期许的,除了钱景还有前景。

关于王石与郁亮的差异有一个细节——其实早在2014年,王石就做出了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的“白银时代”的判断。但是王石依然大开大合,从未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万科在商业层面依然是行业老大,在产品层面依然有众多的深层次追求,很多万科从业者和行业内人士都认可,当时万科基于消费者多层次需求研发出的各种产品模型,其深度和广度是远远超出竞品对手几个层级的。但是郁亮做了什么?面对地产的白银时代,他说万科的目标要“活下来”。什么!?我没听错吧,郁亮要万科“活下来”!“活下来”?作为一个行业的标杆和龙头,作为这个行业领军企业的领头人,竟然将企业的目标设置得如此地犬儒啊!如此地卑微呢!

人们常常说,心有多宽广,路就有多辽远。面对危难的不同抉择,可以区隔出领头人和领袖的差别。领头人,可以按部就班,可以循规蹈矩,可以避开困难,可以自我解脱。而作为领袖,如马云而言:“只能在艰难时期展现你的领导力。你的工作是不断面对挑战,其他人可以睡,你不可以睡,其他人可以停止,你不可以停止。”作为领袖,未必在于你多么位高权重,未必在于你创造了多么巨大的财富,甚至未必在于你是否在物质层面给世界带来了多么巨大的改变,而在于你向世界传递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又感染和激励了多少普通人。

在我的心目中,王石足以称得上中国的商业领袖,王石曾经公开谈及自己当年放弃万科股权的决定:“从当初我们放弃股权的那一刻起,万科就走上了混合所有制道路,成为一个集体作品,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他是有大胸怀的人,我一直认为,一个向往远方和高峰的人,他的心一定是高远而纯净的——山高人为峰,说得真好!人一旦有梦想,就可以站在世界最高的山峰之巅,这一点王石做到了,当然郁亮后来也做到了,一样站在了珠穆朗玛峰的最高处——在领袖王石的感召下。

原谅我用一个词形容王石后,郁亮中的万科——犬儒!

没有创业期的无限激情、一往无前;多了守成时的谨小慎微、瞻前顾后。更重要的是,曾经让万科如此强大、美好的基因,那些让万科之所以成为万科,令人尊敬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比如对无尽远方的极致向往,对每个消费者无微不至的回馈,对产品不计成本的专注,正在现实的商业洪流中被时下的万科一一无情的抛弃,让位于对于小群体利益的锱铢必较。

如今的万科,同行和竞争对手失去了对它的尊敬和仰望:孙宏斌还会矮下身来谦恭地学习万科吗?就连当年的小弟碧桂园,恒大的经营额也已一骑绝尘连年超过万科。其他的后来者如龙湖、华润、新城也在各自的领域默默实现了对万科的超越。

如今的万科,消费者已经失去了长久以来对它的信赖和青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万科在全国大约有900个左右在开发楼盘,其中超过200个有不同程度的维权、投诉记录。在2020年央视3.15晚会中,万科广州尚城项目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引发全国舆论关注。

上海宝山万科四季都会,刚交房,还未降温水管就爆裂,楼房外立面挂满了冰棱;

北京万科翡翠西湖,刻意隐瞒楼盘不利因素、漏水漏雨各种质量问题、涉嫌违规拆建;

南昌鸿海万科天空之城车库多根柱体爆裂;南充万科金润华府商铺漏水;增城万科桃源里、增城万科城……

如今的万科,和曾经的支持者和拥护者貌合神离。从“宝万之争”超脱商业规则,不可描述的种种争斗、妥协就种下了今日之果。而后每次无视广大股东的商业决策,在商业世界、在股市里每一次肆意而行,都在无情而残忍地挥霍附着于万科这一品牌上来之不易的认可、信赖。人心不可试探,如果没有尝到人心背弃的恶果,那只是因为这个时刻还未到来而已。

曾经的万科,专注于住宅地产精益求精。王石曾经说:“就算我死了,如果万科搞多元化,我还是会从骨灰盒里伸出一只手来干扰你。”

如今的万科,由精致的专业化全面转向平庸的多元化。2018年万科的品牌定位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迭代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并具体细化为四个角色:美好生活场景师,实体经济生力军,创新探索试验田,和谐生态建设者。曾几何时,恒大造车、万科养猪成为地产行业的两大谈资。

如今的万科,除地产和物业外一共有7个业务单元,分别是印力、万纬物流、酒店及度假、海外、泊寓、梅沙教育、食品事业部。

转型路上,万物云一马当先,依托有口皆碑的万科物业板块,万物云一出生似乎万众瞩目。万科物业2020年正式更名为万物云,正式向空间科技服务商转变,2020年实现营收182亿元,同比增长27.4%,过去5年复合增速34%;除了自身增长迅猛,万物云近期与外界频频联姻。2021年8月5日,万物云宣布与阳光城达成换股协议,万物云将持有上海阳光智博生活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阳光城将持有万物云4.8%股权,同时,双方成立新合资公司承接阳光城新开发项目。有消息称,万科物业还将接手一部分恒大物业的股份,如果消息为真,万物云的在管面积规模与营业收入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进一步巩固万科物业的行业领先地位。

然而有碧桂园服务碧桂园母公司市值倒挂的先例,想必郁亮对于万物云强烈的单独上市期待很头疼吧,如何安抚目前越来越独立的万物云老大朱保全,如何妥善协调好万物云这个小老弟与万科母体的关系,如何协处理好万物云上市后广大母公司股东的权益,这都是让他挠头的大难题,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发生1+1<2的糟糕结果。

除此之外的其他多元化板块,似乎难以乐观——万科多元化业务中最大的痛点就是商业。商管平台印力集团根据2020年年报,营业收入42.22 亿元,同比下降 1.62%。截至2020年,万科印力在管面积近千万平方米,跃升国内前三,仅次于万达(4000万平,截至2020年9月)、华润(1400万平,截至2020年6月)。在一二线,万科印力比不上华润、龙湖,在三四城市的运营能力也明显落后于新城控股等房企。于是万科不久前的人事调动中,向印力集团派去了老将王海武——由此可见,印力的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2018年,万科将租赁住宅业务升级为集团核心主航道业务之一,2019年成立独立事业部,集团对于泊寓的重视度不断提高。目前,“泊寓”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出租率最高的集中式长租公寓服务商,截至2020年开业14.2万间,全年营收25.4亿元,同比增长72.3%,已开业项目整体出租率超过95%。但是泊寓业务营收在万科总体占比微乎其微,而且其利润在一贯习惯赚大钱的地产行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5年6月,万科撤销物流地产事业部,成立万科物流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并正式推出独立物流品牌“万纬”。万科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也成为了万科的物流仓储服务业务境内平台。2017年,其进军冷链物流市场,成立万纬冷链物流。根据万科2020年年报介绍,万科的物流仓储服务业务聚焦发展高标仓储和冷链物流两大核心业务,经过五年发展,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商。2020年,万纬物流管理项目(含非并表项目)的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高标库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29%;冷库营业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60%。万科对万纬物流寄予厚望,然而从现实层面考察,在可预见的未来,物流行业依然只能算作万科这艘巨无霸商业航母上的一艘舰载机,它可以发挥作用却依然承担不了决定性的重任。

而其余的梅沙教育、万科的酒店冰雪业务、养猪业务等大多仍处于价值挖掘阶段,还处在孵化期。

不管这些业务营收是好是差,对于万科来说,更核心的问题在于,相对于地产开发业务,多元化业务占比始终太小。根据2020年财报,所有已经披露的业务,营收加起来为289.36亿元,只占当年总营收的6.9%。就连郁亮自己面对多元化业务的现状都在调低自己的预期:“虽然现在不能挣大钱。挣快钱,但是仍然可以挣慢钱、长钱和老实钱。”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命运早已经为一个人最初的选择定好了最后的结果,种花得花,种豆得豆,你选择了简单易行而非经历重重磨砺,就不要奢望邂逅风雨之后的美丽彩虹。

所以,各位朋友,2021年的万科中报,这一串串让人刺眼的数字其实并不令人意外。这是万科为当初的抉择买单。

万科正处于自成立以来最艰难的时刻,商业世界是一个奖罚分明的规则之地,你在春天播种的季节因为偷懒而不去种下未来的希望,就不要奢望在金黄的秋天收获丰硕的果实。你在温暖的春天种下的只是一颗梨树,就在收获的季节摘下树上属于自己的梨子,千万不要眼馋别人怎么能在自己的自留地上采摘到火龙果。

这是万科的黄昏,但绝对不是地产这个行业的黄昏。


全部讨论

2021-09-01 08:09

对上市公司的信心来自于多种多样,唯独不来自于管理层的豪言壮语

2021-09-01 23:05

文笔不错,但对投资判断没用啊。
十年前万科就思考后地产时代怎么发展了,那时候他们开了无穷尽的会,拜访了很多其他行业的企业,比如美的这种。但是无解,其实不需要那么费劲,搞投资的,有些方面要超越他们,我早就明白这个道理,看看地产规模,十几万亿,普通制造业最大的是汽车,不到三万亿,其次是手机,不到一万亿,然后是空调吧,几千亿。
也就是说,地产一旦到达天花板,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直接替代他的规模。最初万科提出了除了一棵大树,还要下面弄一片丛林,后来郁亮提出的当好农民种好地,这个其实就是最好的思路。万科这方面的决策是好于恒大的新能源车与碧桂园的机器人的。
说白了,天花板是行业的问题,谁来了也没办法。王石当年无非是想去国外发展,后来退了,不退的话,国外恐怕也不行。
另外,相对同行优势,后面越来越小,那是必然的,那些同行会慢慢学习的,这又不是高科技行业。

您这篇文章角度不错。对于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以及万科的态度,我认为郁亮近几年有两句比较精彩的话,作了比较好的概括。
第一句话,2019年6月28日,万科股东大会上,郁亮表示:万科是一个农民,把地种好是本职,至于政策怎么变,不预测、只应对。作为农民不管天气好坏都要把地种好,先把粮食种出来。
第二句话,2020年10月17日,郁亮在深圳与北方区域的媒体记者做了一场见面交流。郁亮指出,“房地产行业至少有1000年的历史发展,与餐馆、旅馆一起是三大最古老行业,是常做常有,这个行业会根据环境变化去不断适应、不断进化新东西。”

做好农民、常做常有,这是万科的态度。

$万科A(SZ000002)$

2021-08-31 20:02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怎么就成了不作为了?金地今天要是跌了八点几,你会不会换一个主旨,写出一篇完全不同的文章来?我希望你好好的理解人家说的“先能力后规模”这几个字到底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公司的运营,股价的走势,远远没有你想的,在报表当中多加这么一两句话那么简单。

2021-09-01 22:16

能怪万科吗?现在一二线城市限制了卖的价格,便宜的都能卖掉,做质量好的没法胜出。如果手机价格限定在2000元,苹果手机也胜出不了。汽车价格限定在10万,宝马奔驰也会做差。

2021-08-31 19:02

深度好文,万科在郁亮治下只会越来越平庸。希望深圳地铁早点出手

2021-09-01 13:00

万科都是明牌,我几个月前回复的帖子就说了,地产的周期大约是两年半,万科受到17年高地价的影响是最小的,基本在2020年万科已经卖了70%多17年的地了,剩下的也就影响一季度二季度,大概率三季度利润就上去了,因为18年的地比17年地价平均低百分之二三十,有啥需要分析的。明的不能再明的牌。

2021-09-02 00:23

优秀的企业应该聚焦客户需求、而不是投资者的需求,聚焦公司管理、而不是市值管理

2021-08-31 18:26

说白了就是万科管理层和股东利益不一致,万科管理层不会看任何股东的脸色,这是这种品质让万科能优秀到今天,也是这种品质,让万科的优秀和许多股民无关

2021-09-01 21:37

万宝之争王石做得对,宝能就是不够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