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3
回复@cfuwxd: 长持的方法,如拟获取商业收益,则必须长持获得以ROE标称的权益增长---这也是巴菲特等事实上长持的原因。否则,因人猜测“未来折现值(很大程度上纯属盲人摸象)”而获得价格提升然后短期内离场,这种做法容易把自己弄晕。长持方法在长期内会显示优势,因权益的复利增长曲线在后期非常陡峭,前提是你忍受初期缓慢的增长,尤其在溢价买入的情况下。大多数长持标的在中短期内的商业收益没有优势而长期内我看不太清楚。如果我确信中短期有安全边际且未来有值得下注的远景那仍会去做。


Net-nets平均而言3年内一般有不错的效果,这是经验值。如果发生对持有者有利的公司行为如类似部分清算的大比例分红或回购,或者卖盘,则可最大化商业收益---而溢价买入股权通常不能享有这一收益。价格波动方面,Net-nets同样可以利用。

从统计学上看超过5只的分散化已经意义不大了,更重要的是对标的的质量分析和做到实质的低相关性。$亚洲金融(00662)$ 至少具备3块市场价值规模均在20亿港币以上的不同资产,分别位于泰国,香港和大陆,因此在30亿市值时我甚至打算买到至少半仓(当然理由不止这里写的这么简单)。可惜受限于“刻意分散”的思路,我没能做到。至少最近的事实已经证明我做了错误的分散,从中可以看到分散和集中的矛盾。

最后一点关于调整组合(换股),说起来有点好笑。这两年我有个奇怪的经验,居然是:不要轻易亏本卖出资产。这是不是太简单了,小孩都应该懂。如果先找到个标价100元收益率10%的资产A,遇到熊市跌至95元,此时发现标价100元收益率15%的资产B,于是换股;然后继续熊市又跌至95元,遇到标价100元收益20%的资产C,又换股至C...这样下去(对照11年以来的恒生国企指数),虽然是貌似做了正确的事情,但万一在C或D看错了,就可能大败亏输。假设我们是商人,必不会因为市道向淡而轻易卖出自己的生意,对不对?也许在这些事情上应该尽量本分一点:如持有资产A,且现实符合前置假设,那么似乎就应该持有并获得10%的年收益。基本上,应该要拿到这个收益,定价合理后,才考虑卖出---除非换股的利益大到足以让贪婪战胜“商人假设”。

流动性确实也是个问题,但相比之下不是最首要的。//@cfuwxd:回复@eastweirdo:e兄是觉得长持比例过高,而长持主要赚roe的钱,还要忍受短期估值波动,觉得不如格式?或是其他原因?

在组合的分散化问题上,e兄是如何考虑?

对于“建好组合后才发现仍有更好标的”的遗憾是因为建好的组合流动性不佳,导致很难调整吗?
引用:
2016-07-02 11:34
半年度总结:除了一点儿套利目的的天大石油管材,什么也没买,什么也没卖。做了计算和记录,市值增长11%+。反思的话,一年多下来,投资组合的经济价值增长非常有限,算是格式方法的一个弊端。

全部讨论

2016-07-02 21:28

说一下我的理解,供e兄参考

长持是看长期ROE,这点非常正确,但是我不太同意复利增长曲线在后期陡峭的说法。其原因是大家没用对数坐标系去衡量复利增长。举例比如说你在最后10年赚了40年投资周期的99%的钱,但是没有前30年的增长,后面10年还是赚不了那么多钱,其原因是最终赚多少钱是看复合增长率的。实际上我们最终看的只是长期复合回报率,投资最终的衡量标准还是这个,不要太考虑所谓的初期缓慢而后期很快的虚幻错觉。

Net-nets,需要向e兄学习,我也没做过,不知道有机会e兄是否可以写更多的内容。

你说的调整组合的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如果D看错了,那么A其实也是可能看错的。这两者并不一定谁比谁风险低。对于此类看错的风险,只有分散化能化解。如果B显著比A好,C显著比B好,我觉得还是需要做调整。当然需要理解的A和B和C的风险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只要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我觉得这是值得长期做的事情,长期看一定会有超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