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蒂股投资的阶段反思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51喜欢:37

开始接触烟蒂股半年多了,做个阶段反思,尤其是一些过去没想清楚的地方。

这期间我筛选出的公司有18家,投入一定精力研究过的有8家公司:华晨中国,亚洲水泥,庆铃汽车股份百奥家庭互动中国动向胜狮货柜闽灿坤B南洋集团,目前下手的有四家:华晨、庆铃、百奥和中国动向。以下是对这些烟蒂股投资的五点反思:

1.华晨中国的不同:华晨中国有一个不同于其他烟蒂股的特点,即它的重组方案是有明确期限的,那么这个方案执行可能带来的价值回归就是有期限,而大多数烟蒂股公司的价值回归没有期限,即我不知道它们遇到的问题需要多久才能解决,更不知道市场需要多久才能回归。所以华晨中国这种有时间上确定性的投资,更像是一个2年期的套利,不需要受烟蒂股投资仓位的限制,值得更大的投入,我准备将其上调到15%。

2.分散投资的代价:对于没有回归期限的烟蒂股,就需要有足够的分散来对冲其价值回归的不确定性,一部分公司的价值回归会带来短期的大幅收益,而这些收益背后的代价是:另一部分公司的价值一直不回归,但它们只是还未解决已有的问题,所以我也找不到卖出的理由。最终这部分公司会越积越多,我想这也施洛斯最后手里要持有一百只股票的原因,这就是分散投资的代价。这个代价留给我的问题就是:是继续投入精力跟踪还是放着不管呢?前者意味着我会花时间在一个仓位很小而且是越来越小的目标上,后者意味着我持有一家公司却不去研究它,我发现两者我都不喜欢,该如何处理这种分散的代价,是我还没想清楚的一点。不知道有做烟蒂股投资很多年的朋友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希望能指点一下。

3.催化剂的作用:价值低估的基础之上,公司业绩反转的催化剂也很重要,像重组执行、大额分红、私有化、业绩反转都是相当有效的催化剂,都能带来相当幅度的价值回归。但我觉得投资者能确定抓住的催化剂很少,大多数都是无法提前获知的催化剂,像魏桥纺织的私有化,胜狮货柜的大额分红,对我来说都是毫无预兆的,它们确实一直有能力这么做,但什么时候这么做我完全不知道。再比如从当下看,庆铃24年的业绩能否反转?我也不知道,甚至连大概率还是小概率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知道它们的资产负债表非常坚实,继续亏几年钱也没什么问题,这也意味着公司仍然有相当长的时间,去等待催化剂出现。所以催化剂虽然对价值回归很重要,但对我做好烟蒂股投资没什么帮助。

4.烟蒂股与优质股投资的不同:二者真的很不一样,这种不同至今我还在消化当中。比如对每个公司都做一点研究的方式,其投入产出比明显偏低,五六家公司可能也就填上不到20%的仓位,和优质股投资相比,烟蒂股投资更像个难度不高但挺辛苦的体力活。再比如做烟蒂股投资我就不能花时间去理解每一家公司的生意及其与同行之间的竞争,更不能坚持对好生意和好管理层的高标准,我对公司的信心主要来自于其可靠的资产质量和巨大的安全边际,其余的方面通常会让我觉着难以下手。最终的组合像一道概率题,只要在数学期望上能赢就行,具体哪家赢,什么时侯嬴我认为自己估计不出来,但我愿意给这个组合几年时间,来做一次尝试。

5.烟蒂股投资的类型:在研究过的8家公司中,它们所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有的是重组执行问题,有的是上下游挤压问题,有的是产品竞争力下滑问题,有的是资产透明度问题,有的是利益输送过多的问题,几乎是每家一个故事。在公司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市值<类现金-负债),我比较倾向于选择行业和产品竞争力出现问题的公司,对于资产透明度有问题的公司尝试接受,其余类型的公司暂时不考虑。

全部讨论

挺有同感的,我放弃了,因为觉得太累。
有几只质地比较好的会继续关注,不过严格来说,这几只不算是烟蒂股。

施洛斯明确说了只投美国本土,和极少的英国股。 日本的股票再怎么符合股价低于营运资产2/3他都不考虑。 sec和本土企业文化是plus.
盲目类推就像巴菲特的标普500,和中巴的沪深300,恒生指数相差甚远。
港股要买烟蒂,只能考虑7个点以上的可持续股息护体。不然能拖死人。如果留100只烟蒂,有催化剂涨了的的卖掉。剩下的都是管理层摆烂永远没催化剂的。

03-10 22:06

烟蒂股投资,投资的不是一类股票,而是一种免费的看涨期权的交易策略。
施洛斯怎么说的?
【这个价格买入,亏不了】

03-10 21:10

港股便宜的优秀公司也多,感觉比捡烟蒂舒服些$福寿园(01448)$ $华润电力(00836)$

04-07 15:39

你提的那个问题施洛斯应该是在访谈中提到过,就是会设定一个期限,不涨也会卖出,具体是多久没说,但是应该不会比他们平均三四年换手久太多。

03-10 22:05

很有意思的思考,学习。关于第三点,好像施洛施的分享是平均四年能实现价值回归退出,但港股无论是公司治理的结构还是商业伦理法律环境都和美国差很多,所以可能回归时间会更久。感觉如果买入成本足够低,且有不错的分红,则无论是持股心态还是后续操作都会轻松很多。另外感觉也是一个动态寻找新的优秀标的的过程,如果有更好的,汰旧换新也是好的选择。

03-10 21:08

我也挺有兴趣,试着交流一下:
1.华晨两年能到6.5-7元吗?
2.集中还是分散,感觉是投资者的天性,要么就是财主那样分散,要么像鹿鼎公那样集中。烟蒂股不确定性大,很难上仓位,分散是必然的。
3.低估值本身就是催化剂,但港股要排除掉不愿意分享利益的管理层。我买海油一年半多,没感觉有过催化剂,涨多了就到了风口浪尖。
搞烟蒂股投入的精力肯定要多一些,可能一个股涨50-80%就要卖了,又得找下一个,还是看个人性格,我是习惯买优质股长期拿着。

03-10 22:08

施洛斯投资的大背景是美国大萧条之后很多公司的股价在持续跌到低残估值伴随经济繁荣带来的估值修复。对比下施洛斯和老巴各自跑出显著超额收益的时间段能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港股翻石头是一个中小规模资金翻倍的好方法,但翻石头的确既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我现在买烟蒂加在一起最多配15-20%的仓位,烟蒂没完全兑现不难受,但要是踩到一个雷真的是恶心半天。

03-11 08:16

华晨中国两年的重组期限是什么?

03-13 19:01

总结的很好,我从去年底开始也陆续买了些所谓的烟蒂股,跟您交流一下思路。我觉得首先还是要看股息率。烟蒂股的价值实现需要一些特定事件,也就是你说的催化剂,但是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所以分红就是pay me to hold(至少要5%吧)。分红可以减少投资的久期,也利于直观的比较各个投资机会,缓释等待期的心理煎熬。第二就是要低估。这个低估是指目前市值相较于未来几年可预测现金流的低估,而不是市值较资产。所以还是涉及到要对业务有一定的洞见和理解,比如海螺,如果我认定在行业萎缩的情况下他仍然可以每年分红70亿现金,那么现在港股不到1000亿市值就是低估的,同时清算价值>=市值, 我就愿意买他。
烟蒂是一个思路,很好的思路。但是我更喜欢把净现金>=负债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最后还是要看他的主营业务还能不能创造现金流。利润没有增长不要紧,但要可持续。总之增加一些条件,你第二点说的两者都不喜欢的问题就小很多了,因为你还是要分析业务,满足的公司也就那么几个,不影响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