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投资理念差异化定位的重要性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17喜欢:7

今天周中文章来思考一下,作为一个投资人和基金经理的差异化问题。

很多人去看项目和企业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你和别的企业有什么不同,你为什么能够成功,你的差异化是什么?

背后考察的是只有与众不同,比如产品特性、定位、成本、品牌、渠道甚至纯粹的价格有差异化,才能够在市场中有竞争力,这在商业上是常识,因为只有成为少数脱颖而出的人才能赚到超额收益。

但是在基金管理这个行当中却非常的奇怪,无数的基金经理和投资机构的逻辑大多是所谓的价值投资、成长股投资,所谓的基本面投资,还有“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甚至都在“俯首拜芒格”,天天聆听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教诲。

这些话耳朵都听出老茧了,但是没有听到的,我和别人与众不同的点在哪里,我发现的“独家信息”在哪里,我认为的“非共识的正确”是什么。

这里面最本质的问题在于,在那个年代,其实巴菲特和芒格等人其实最最与众不同的,从捡烟蒂到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的企业,这都是那个年代最最尖端的思考和思想。

但是到了现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整个市场的投资人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大家也都知道了巴菲特们的经典投资方法和选股逻辑,也就是互相之间的同质化越来越强,互相之间开始不断抄作业,互相直接策略的模仿很强。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中,因为有了公募基金这个比较相对收益,并且散户和客户们的跟风属性,投机属性很强的社会,互相直接的模仿就更加剧烈,会带来严重的风格转化和在某些板块形成“正反馈”的循环。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市面上的主流基金的操作模式大部分都是“价值投机”和趋势投资者。
什么意思?

以前我们点评圣农的走势的时候简单说过,价值投资者主要看企业内在价值和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价值投机者主要关注企业短期业绩边际改善以及短期盈利能力,趋势投资者主要看基本面改善以及最重要的图表,而散户什么都不看,听风就是雨,盲目跟随大新闻。

中国市场特点就是真正看中企业中长期盈利能力的资金非常缺乏,很多人都不愿意在某些公司在某些利空打击下已经进入比较合理甚至低估的位置价格的时候,进行买入承担风险(其实这个位置承担所谓的风险,风险并不高),而都喜欢等到这些公司被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把底部买出来以后,图标开始走出趋势,边际也好转了,开始不断去调研然后疯狂买入,反而做了一个价值投机来强化已经形成的趋势。


价值投资并不难学,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依然选择了价值投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公募基金的资金来源大多是个人投资者,也就是散户,看到净值下跌很少能够忍住,很容易赎回。

2、价值投资易学难精,入门或许需要5年,但是真正成为大师或许需要20年时间,真正活到那个时候的基金经理反而极少有还抱着趋势投资和价值投机的人了。

但是趋势投资只要学会了简单看几个报表和短期盈利,再看看股价图表曲线,就可以做了,无论大资金、小资金都很简单容易上手。

甚至我见到比较有趣的是一个全球的对冲基金,4个人管接近15亿美金,100亿人民币,我和他们的基金经理聊完之后无论是他们去年买的特斯拉,还是今年买的比亚迪蔚来海康威视等等,大多逻辑都是在于中短期业绩的好转和图表,研究员看似做得工作做的是覆盖大量的行业和公司,但其实是在评估市场情绪,结合基本面边际改善来做投机。

但是他们做得也很好,中期的年化能够有30%左右,长期应该会比较低一些,毕竟趋势投资不敢重仓,就算单个股票比如今年的比亚迪涨幅200%,他们也不敢配置自己资产的10%在上面,这就是趋势投资最大的缺陷:策略天生带来的无法容纳非常巨量的资金。

类似于VC界的分散趋势投机,赚取趋势下的情绪收益。

3、最重要的原因是价值投机能够赚到钱,也就是一个公司从底部起来到相对的高估位置,一共有200%的涨幅,价值投资者能吃到其中比较低估(-50%)到略微高估(50%)的100%左右利润,价值投机者能够吃到中间的(-20%—50%)的70%利润。

这个利润其实来自于中国市场中的交易者不成熟,追涨杀跌带来的超额收益。

我们怎么去看待市场中这么多资金风格这个问题,代表了我们对自身的能力、风格、差异化的认知和理解。

理论上而言,类似于商业中的产品越是同质化,产品溢价越低,如果能够在企业中打造出品牌,可能还可以获取溢价。

投资策略越是同质化,选股审美越一致,超额收益越低,当然在基金这个行当也可以打造出品牌比如某领、某林等也可以算有品牌的投资机构,但是现在市场发现,这些机构哪怕依靠定增和二级市场买入,并不能像实业中品牌机构提供很好的售后保证,价值保证,甚至还会来割韭菜的时候,纷纷不再神话大机构,弃之如敝。

这背后的差异就在于,品牌厂商提供的产品和非品牌厂商提供的产品是有差别的,但是品牌投资机构提供的钱和普通投资者提供的钱都是一模一样人民币,有什么差别呢?

反而很多品牌机构买入公司价格非常高,估值不便宜,恰恰如果迷信品牌机构,就是被割了韭菜,这也反映出了二级市场的天生带来的博弈性。


回到本文的主题,如果把基金经理和投资人当做一个公司,一定要注重差异化的打造,无论是对公司的差异化认知,还是对行业的差异化认知,或者是对市场博弈、宏观经济的差异化认知。

虽然巴菲特当年说“我们从不去跨三尺的栏,我们总是选择了一尺好跨的栏”。

但在互联网社会的当下,问题在于,一尺好跨的栏(比如茅台格力美的)很多都被人跨了,价格不便宜,那么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跨哪些“在别人眼里看来是三尺的栏,但对于自己来说是一尺的栏”呢?

 @秦三河    @北海渔夫   @夜雨听风投资   @魔都天天天蓝   @空中月  

 $圣农发展(SZ002299)$    $乐普医疗(SZ300003)$   $格力电器(SZ000651)$  

全部讨论

2020-11-12 11:02

如果一家机构以企业当下的价值为基础,针对企业业绩的改善的概率和空间进行下注,难道就因为不以企业长期的现金流为基础,就被归类为投机了吗?相对而言,前者更不依赖于对未来的预测,后者更依赖对未来的准确预测,哪个更偏向于投机呢?

2020-11-12 11:23

做投资的人,不要过于反对博弈,事实上巴菲特就是博弈高手,那句经典的话“在别人悲观的时候乐观”就是高明博弈者的体现。

2020-11-12 10:57

哪有百分百的投资,只要对未来进行了预测,或多或少就存在投机的成份了,所谓的价值投资以未来的现金流为基础,但未来就是未来,未来到来了才知道是怎样的,以一个未知的预测性的玩意为基础进行下注,难道就是百分百的投资了吗?

2020-11-12 13:16

mark 很喜欢西总的思考。借用今天刚看到的稻盛和夫的一个公式,思维方式给结果带来的影响可能是负值。最近感触比较深得是信息化时代,即使大家看到的是同样的信息,但是在不同的思维模式下得出的结果正好是相反的,在西总文章里体现出的就是认知差异,感觉已经不能叫差异了,是有更深的功力。不知这样说是否违背了西总原有的意思。
感觉我自己现在正处在一个该如何选择的矛盾阶段。

2020-11-12 12:10

西老师的观点有道理,但差异化也不能太执着,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股票最终还是要卖的,最后还是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才会有人接手。那种把一个股票拿一辈子的做法,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做不到。一是未来很难预测,价值预测其实非常之难,尤其是外部条件变了以后,价值不一定就存在,比如茅台,如果有一个研究说明酒精与癌症之间有确切关系,茅台五粮立马就成渣渣;二是大多数投资者资金量都不太大,都有利润要求,不能像老巴那样中期不挣钱也没有压力。

2020-11-12 12:04

说的非常好

2020-11-12 11:21

一个未来发展状况容易预测的企业是非常少的,这些企业基本上都被外资挖掘完了,这时候根本没法买,也就是说这类型的企业容纳的资金很有限!剩余的企业要么是科技股,周期股等等,这些企业巴菲特也没有现成的方法,那怎么办?这些公司的买入和卖出机会基本上就是大周期的悲观低点买入,市场过度乐观卖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