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7回复:6喜欢:11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价值投资的核心和精髓就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八个字通俗易懂,大多数人看一眼就以为理解了它的意思,但根据我这么多年的观察,真正理解的人不多。
巴菲特没有写过书,他的理念都在每一年给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归结起来就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段永平是这一理念的成功实践者。他对巴菲特的认识非常简单,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从来没变过。他这些年有很多关于投资的体会,都是对巴菲特这一投资理念的阐释。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想树立正确的价值投资理念,仔细的体会和琢磨他们两个人的思想就可以了。市面上关于价值投资理念的书就不要买了,要么是重复,要么是曲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知道转化为自己的认知。
巴菲特不可能教会我们投资,因为会否投资是关乎每个人自己的能力圈内的事情。所谓学习巴菲特就一件事情: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绝大多数人在这点上过不去,所以才会过于关注市场。至于怎么才能找到好公司,这本身就和巴菲特关系不大。
投资其实不需要什么理论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其实属于定义,因为股票就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股票真正得买家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公司自己,其他都是过客。
投资的本质是做企业的股东,个人投资者多是长期净买入者,有钱可收集优质股权;无钱了,可利用分红再收集优质股权。现金是手段,股权是目的。
一、价值投资的难易
价值投资的道理和原则极其简单,就是股权思维,但实践内涵又极其复杂,复杂到可能涉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有的知识和规律,复杂到让人难以坚持。
价值投资的理念很简单,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像巴菲特说的,不管什么职业,年龄多大,认同的话看一下就懂了。难在具体的执行上,哪些公司有强大的护城河,哪些公司可以持续健康的成长,什么价格买入才是好价格等,真懂非常难。所以,投资很简单但绝不容易。简单指的是原则,就是不懂不做,不容易指的是理解搞懂生意不容易。
价值投资的原则没什么好学的,说来说去就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句话会说的人非常多,但很少有人骨子里真的理解并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骨子里都是拒绝这句话的。知道和从骨子里相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知道道理和真正懂(付诸实施)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过,理解公司长期的发展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学会什么是好生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个生意,别的办法都要比这个慢而且不扎实。只有真正经历过拥有一个很差劲的公司时那种痛苦,你才能够懂得欣赏优秀公司的好。要看懂一门生意确实非常艰难,不懂企业的人很难看懂企业,而且很多年也未必就一定懂,所以大部分人最后在股市上赚不到钱是非常合理的。
如果有人认为投资简单,那只能说明他脑子比较简单;如果他认为看年报和一些概而化之的公开资料就行,那就是叔本华说的“人只能看见他能看见的”,证明他只读的“懂”年报和公开资料,这个懂,就是指像小学生一样看得懂数目大小,会像初中生一样做个线性外推,像村中塾师因为读过几本三字经就以为自己是饱学大儒懂儒教经义的懂。
段永平说看懂企业要至少四年时间,但是他没讲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也看不懂任何一家企业”,当然老巴含蓄地提过“散户就该买指数基金”,芒格提过“我的剑只教给有慧根的人,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不能开悟”。投资成功者为了避免显得傲慢,一般不会直接告诉你“我成功因为我有天赋、勤奋、聪明、智慧…….”虽然这就是成功的决定性条件。
价值投资方法易学,但好企业难寻,理念原则简单,但寻找合适股票却很难。
二、价值投资的共性与个性
价值投资共性的东西,如果是一句话,就是股权思维,或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如果再扩大一点,就是买入股权,市场先生,安全边际,能力圈。
再补充一点,就是洞察力,定价权,人性博弈。
离开了这些投资基本功底的东西,其余的都是个性化认知。你认同某个人的某些个性化认知,说明就在同一频道,可以相互切磋,不认同就求同存异,共同求索!
阐述投资个性化最好的例子,就是巴菲特和芒格。巴菲特的东西更专注商业认知,更简单一些。而芒格追求百科全书般的个性化认知,也就是普世智慧,看芒格的东西有时候很费劲。孰是孰非,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即可!
价值投资共性的部分就是股权思维。但实践却是极其个性化的事情,实际每个人交集并不多,可能每个人理解的价值投资真不一样。
我们要想成功,还是要把功夫和精力花在这点共性上(比如: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这可是大道认可的喔),不要觉得这几个中文字我都认识了,就理解了,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不要浪费时间模仿别人的个性部分,没必要重复别人的每句话,那只是鹦鹉学舌,更不要误把别人的个性当共性。
对于共性的东西,要反复认知,反复思考,反复实践。最后,加上自己独有的个人能力圈,就是属于我们自己成功的样子。
可见投资是高度个性化的事业。价值投资能学的东西不多,就是一点股权思维共性的东西,这点东西其实就是巴菲特的东西。而每个成功的投资者,只是在这点共性上加上了个人独有的个性化认知。
比如,段永平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入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然后是句号”。“然后是句号”,是段永平加上的,我认为是神来之笔。同时,段永平还说,“投资就是一种,即投资一家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而投机则有多种多样的玩法。”对照价值投资的四大基础逻辑,买入股权,市场先生,安全边际,能力圈,其中市场先生是比喻,安全边际也是比喻,能力圈还是比喻,只有买入股权是实体经营,当投资最接近于企业经营时才是最明智的,再加上定量分析的现金流量折现法,确实可以简化为买入股权+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可见段永平的投资理念实际也是个性化的认知,买入股权+企业家思维是个性化认知,只有经历从0到1的创业者能理解能运用自如,很多人确实是看不懂的,不懂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不懂完整的生意,除去抄作业学了也没用。
以我个人的经历而言,对价值投资的理解真的需要很多年。网上有很多优秀的投资者,他们既有共性的部分,又有个性的部分,对于蕴含其中的投资智慧,还真是需要有点悟性才行。
价值投资要“学习别人,做回自己”,具体情况要具体实践,不能照搬照抄,不然会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
三、价值投资的真谛
投资的真谛应该就一条:“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生意;买股票就是买非上市公司;买股票就是买整个公司。
投资股票就是看懂公司。每个公司其实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那就是公司自己。只有赚钱的公司才能有钱买自己。其实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的意思。这里不过是举了一个:未来现金流的用途的例子而已。
巴菲特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是格雷厄姆教给我的最基本的道理。记住,你买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只要公司生意好,而且你买的价格不是高得离谱,你的收益也差不了,投资股票就这么简单。
第一,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生意。买股票就是买了一份生意。生意要赚钱,生意要分红,返璞归真,尊重常识。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生意,就是买公司未来的净现金流折现,这点其实不用看书,懂了就懂了,不懂看书帮助都不会太大。投资的关键是具体到公司的长期经营,而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短期因素。比如美股曾经的蓝筹股柯达胶卷,它的投资价值没有被经历过的战争、疫情、加息减息、股市牛熊、大萧条等摧毁,除非你想抓住波动,否则,每一次它都会再创新高。柯达投资价值的毁灭是源于数码新技术的出现。这才是我们投资时应该注意的公司以外的因素。公司是否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取决于公司本身的经营策略是否正确,产品开发是否贴近用户,质量管控是否到位,甚至售后服务等等你能想到的一切因素。同时,公司一切都做的好,但市场变了,苏宁的张近东再牛,管理再好,面对京东淘宝以及网络销售,也无济于事。柯达胶卷自己做的再好,品质再高,数码成像的出现,也没用。实际在一个价值投资的过程中,受我们投资者自己掌握的部分,就是当初的选择。公司未来如何,其实与我们无关。所以如果你这笔投资恰巧成功了,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必然,我们能做的其实不多。不要以为自己打开了财富大门,到处指点江山。如果你成功两次,新手会有一种错觉,以为你有一双慧眼可以点石成金。别人怎么想怎么认为我们无法控制,但如果我们自己也这么认为,那就是愚蠢,说的难听一点,这样的智慧是入不了价值投资的门槛的。
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看懂一个行业,弄清楚一家企业,通常需要很多年的积累。比如,段永平曾经说过,要看懂一门生意确实非常艰难,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当然未必一定需要到 40 岁。我认识的一个投资“前辈”(年龄其实比我小 7-8 岁)30 出头时投资就很成功了。这位“前辈”15 岁从中国台湾来美国读中学,然后上大学,然后研究生,然后去了美林,3 年后离开美林去了家房地产公司。在房地产公司期间发现一家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生意很好但股价很便宜。于是他就开始慢慢买,同时密切跟踪这家公司,在 3 年的时间里利用每个周末开车几乎跑遍了这家房地产公司的所有已建和在建工程,最后陆陆续续买了 100 多万股(在一块钱上下)。后来这家公司最多时一年赚 20 多块,109 块时被私有化的。如果能够像他那么专注于一家公司的生意,任何人都有可能成功的。有时候人们会以为做过生意的人会很容易看懂别的生意,个人认为这可能是个误解。就我自己而言,要判断出一个好的生意模式是要花很多年的,而且经常是 很多年以后依然是雾里看花(如 google)。但是,真正懂企业的人的最大优势实际上应该在对不好的生意模式的判断相对快一些,所以犯错的机会小一些。如果看不懂生意,说啥都是白说的。
第二,买股票就是买整个公司。买整个公司就是买企业剩余全部生命周期,假设你拥有整个公司你就明白了。
假设我有足够多的钱的话,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但只有很少钱的话,就只能买一小部分了。有了买下整个公司的想法,就能理解股票边际定价规则的局限性甚至荒谬性。边际定价规则隐含了两个推论,要买下整个公司,必须为每一股股票付出当前价格;要卖出整个公司,每一股股票都能卖得当前价格。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再看到某某公司市值或者某某老板身家蒸发500亿元这样的新闻时,我们就知道并没有500亿元现金灰飞烟灭,它们本身就不曾存在。我们就不会觉得是个多大的事了。
投资一家公司就是接受这家公司的现状,如果不满意这家公司,可以选择不投的。你如果在好价格买好公司,哪里都一样,什么时候都一样。如果你觉得暂时没有好公司就先休息。无论是哪个市场好公司都极其稀少,美股也是烂公司大把,否则巴菲特不会常年拿着大量现金而不买股票。从投资的角度看,如果你有闲钱的话,多买点好公司,拿着就好了,基本上就躺在几个好公司身上了。躺赢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买股票就是买非上市公司。买非上市公司就是买资产,以分红的形式用三、五年或七、八年时间收回本金,使自己的投资做到很难亏损。
投资的最基本定义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和上不上市无关。你们只要把这公司想象成一家非上市公司,没有股价的变化就明白了。对投资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能把上市公司看成非上市公司,然后理性地去想应该怎么做。不过,绝大多数人大概做不到这点。客观讲,没办法将一家公司看成非上市公司来投资的话,最后多数是会亏钱的。最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以现在的价格,这家公司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你还买不买?只要把公司想象成一家非上市公司,没有股价变化就明白了。不过,绝大多数人大概做不到这点。
做投资和做企业其实没啥区别,差别只是在不在一线而已。没觉得投资和自己经营企业有什么本质区别。不同的地方是投资时是你认同的人在经营。所以同样价钱下买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区别,上市只是给了退出的方便而已。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企业做大做强后,我们持有的那一部分跟着变大了。而企业由小变大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投资的利润之上的追求可能体现在寻找那些有利润之上的企业上面。
股权思维与实业思维的结合点,在于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
“尽量用净资产买进股权(相当于实业原始入股),净资产收益率ROE就是你的收益率,只有买入那一刻与股价有关(留够足够的安全边际),后期就完全远离股价远离市场波动纯看企业发展状况了,是年化复利15%还是18%或12%的问题了,一切交给时间近似躺平了。”
——这句话对理解股权思维太重要了!
对买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的股权资产认知,最大的作用是整个股权思维方式彻底改变了,远离了那种低估买进高估卖出的股价博弈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在同一个频道,是说不清楚的,这种知识属于Know-How!
欧文.费雪说,资产就是能够产生收入的一切事物,而收入是一连串的事件,所以资产是收入的贴现值。净资产也就是股东权益,构成分2项或3项:股东入资(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利润积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非利润性资产增值(利润表中汇兑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买净资产靠每年净资产收益率推高的股东权益。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思维方式,包含了买净资产相当于企业原始股东的入股,再加上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增长(高净资产收益率)来推动内在价值上涨,根本不需要考虑股价或市场出价。买净资产相当于买原始股、买非上市公司,也构成了我们完整的买非上市公司的投资体系!
巴菲特说,我是一个好的投资家,因为我是一个好的企业家;我是一个好的企业家,因为我是一个好的投资家。这一点很关键:我们不是在买卖股票,我们是在选择企业。以股东的心态做投资是最本质、最本分、也是最聪明的投资方式。
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这种纯粹的价值投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价值投资者追求的是价值,有些不碰股票的人,也可以是最好的价值投资者,因为他们懂价值投资最精髓的东西,不懂不碰,而且长期而言,他们的投资回报比股市上 85%的人都好,因为他们没在股票上赔钱。有至少 85%的人是不适合投资的,突然发现自己不适合,也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只要现在“回头是岸”,你的“不投资”表现至少可以比 85%的人好。学习巴菲特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远离股市。巴菲特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但我发现,只有很少人会去真正认真地学,所以能学会的人很少。
其实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只是一些基本的理念和原则,就是买入股权的股权思维方式。投资的七大投资基本功底,买入股权,市场先生,安全边际,能力圈,洞察力,定价权,人性博弈。其中市场先生是比喻,安全边际也是比喻,能力圈还是比喻;洞察力是一种艺术,定价权是一种演绎,人性博弈是一种基因。至于投资的三大逻辑,成长逻辑、套利逻辑和清算逻辑,在投资实践中是选择清算逻辑、套利逻辑,还是成长逻辑,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其实都是对的。
总之,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在买这家公司,买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所有的股票都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那就是公司自己会最终影响到股价,其他人对股价的影响都是浮云。这个真正的买家就是公司自己,买股票的钱来自于盈利。是否回购或分红都不是回报率的关键,但真正能赚到钱的好公司最后都一定会通过某个或某几个途径将利润给到股东的。买股票就是为了赚钱分钱,牢记自己的小股东身份,投资的钱都是省吃俭用挤出来的钱。投资的本质是做股东,股东的本分是坐等分红,以及分析管理层是否理性经营和决策,除此之外,若还总想赚取股票的差价,难免有贪心和无知之嫌疑。真正的长期投资,就是长期持有稀缺公司的股份,无问波动,无问西东!
价值投资是实践的学问,一笔好的投资离不开四好模式:好的理念,好的公司,好的价格,好的人性。其中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权思维是投资的最高境界。
——2022.6.4

全部讨论

2022-06-04 13:02

最重要一点就是不懂不做!就算是做企业出身的企业家们都一样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圈。对于我们这些没经营过企业的人来说,可能懂的东西较少,但并不是不能去做投资,只要秉承一点:不懂不做。

2022-06-04 11:59

紧紧抓住时代的趋势变化,对于很多传统行业出身的企业主是非常难的,思维固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加速。而投资确是要看清楚未来的变化和方向,所以即使你牢牢抓住投资就是生意的主线,也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被时代所抛弃。做投资真的要不断学习,不断否定和自我完善,适应时代的发展,否则真的很难成功。

02-09 08:30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最好体现就是关注ROE而不是PE
安全边际或者说合理价格可以比较PB和长时间ROE带来的资产增值

2022-06-04 15:33

从实业到投资【从实业到投资】从实业转行到投资,比较成功的,极其稀少。因为做投资的人未必能管好企业,这是确定的。但是做好企业就能成功投资,也不尽然。

2022-06-04 14:16

非常认同

2022-06-04 10:11

企业家和投资家,两者的定义不同,对各自的能力要求也不同,虽然也有相同的部分。

投资家不一定就是企业家,企业家也未必就是投资家。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