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0回复:498喜欢:113
看了付鹏2024年的经济展望视频,潸然泪下。。
“银行储蓄是很高,看起来中国人不缺钱,但是这些储蓄是谁存的,一般是厌恶风险的人会去存钱,主要就是那些70后,60后,也就是我们说的部分有钱的老人,跟日本何其的相似。”
“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有钱的老年人自然是厌恶风险的,在座的各位,你们想想,有一天等你到了50岁,你手头有1000万,你是愿意拿去投资呢,还是做大额存单吃利息,每个月拿钱。”
“除了这些人有钱,现在80后,还有90后都是打工主力,纳税主力,还要养家养娃养老人,哪来的钱去投资?00后因为才刚进入社会,本身就没钱可花,哪来的消费和投资动力。”
“上一次烧烤像今年淄博还这么流行的时候,还是下岗潮的时候,东北烧烤非常火,因为必须靠这个养活家庭,实际上经济已经差的不行了。”
“时代注定了80-95年的人是最苦的一代,我是不会赚你们钱的。”
$常辅股份(BJ871396)$ $金刚光伏(SZ300093)$

精彩讨论

威尔泥奇侠01-03 07:39

你说的有积累过舒服日子的60.70后大多都是要么在体制内,要么经商,他们也没吃多少苦,真正苦的还是在农村,每年出去打打工,养大几个子女,到现在能有什么积累

风大扯乎01-02 23:14

作为80后,感同身受,作为处于目前社会最剧烈变革地一代,只有武侠小说,音乐,游戏和电影没有亏待过我们这些普通人,还有那童年时期的美好,宁静自然风光,慢悠悠的岁月时光。。。

痴迷棋股01-03 06:53

这是典型的胡说八道,70后九几年去广东打工,住的都是10元住宿一晚的通铺。一个房间住10个人,房间里没有厕所,没有洗手间。有的时候只能去公园里面蹭睡,难道不是很苦的一代?

星辉雪夜01-03 07:37

作为过来人,98年国企下岗,我亲历的,当时东北烧烤并不火,因为那时候没人有钱吃烧烤,下岗工人的补贴金才一人一个月200元,刚够喝粥,且当时CHENGGUAN非常tough,没几个敢摆摊的,开摩的都被抓。
80-95从物质上比上一代好太多了。经济环境和1998年比也好太多了。
当前他们的困惑迷茫一是房价太高,二是经济爬坡转型的痛苦期。
真正威胁国YUN的,是少子化和低出生率。
人无论何时都要少抱怨,少负债,多储蓄,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学好本领,以待天时。
有些人故意把部分群体说得很苦,好像很理解和体贴你,潜台词是周边环境有错,目的是获取流量。网络上很多人就爱这么迎合小仙女,乘机带货,类似操作太多了。
“上一次烧烤像今年淄博还这么流行的时候,还是下岗潮的时候,东北烧烤非常火,因为必须靠这个养活家庭,实际上经济已经差的不行了。”
“时代注定了80-95年的人是最苦的一代,我是不会赚你们钱的。”

RabitRun01-03 11:22

说了一堆废话....现在哪个国家最有钱的不是60 后 70 后?他们赚了二十三十年钱,八零九零后才赚了一二十年钱,肯定前者存钱更多啊

全部讨论

作为80后,感同身受,作为处于目前社会最剧烈变革地一代,只有武侠小说,音乐,游戏和电影没有亏待过我们这些普通人,还有那童年时期的美好,宁静自然风光,慢悠悠的岁月时光。。。

这是典型的胡说八道,70后九几年去广东打工,住的都是10元住宿一晚的通铺。一个房间住10个人,房间里没有厕所,没有洗手间。有的时候只能去公园里面蹭睡,难道不是很苦的一代?

作为过来人,98年国企下岗,我亲历的,当时东北烧烤并不火,因为那时候没人有钱吃烧烤,下岗工人的补贴金才一人一个月200元,刚够喝粥,且当时CHENGGUAN非常tough,没几个敢摆摊的,开摩的都被抓。
80-95从物质上比上一代好太多了。经济环境和1998年比也好太多了。
当前他们的困惑迷茫一是房价太高,二是经济爬坡转型的痛苦期。
真正威胁国YUN的,是少子化和低出生率。
人无论何时都要少抱怨,少负债,多储蓄,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学好本领,以待天时。
有些人故意把部分群体说得很苦,好像很理解和体贴你,潜台词是周边环境有错,目的是获取流量。网络上很多人就爱这么迎合小仙女,乘机带货,类似操作太多了。
“上一次烧烤像今年淄博还这么流行的时候,还是下岗潮的时候,东北烧烤非常火,因为必须靠这个养活家庭,实际上经济已经差的不行了。”
“时代注定了80-95年的人是最苦的一代,我是不会赚你们钱的。”

说了一堆废话....现在哪个国家最有钱的不是60 后 70 后?他们赚了二十三十年钱,八零九零后才赚了一二十年钱,肯定前者存钱更多啊

难道不是00后最惨吗,刚进社会就找不到工作,看不到未来

我父亲抗战爆发那年出生的
我是60年代末期出生的。
生活在湘西雪峰山里的父亲,七岁前没穿过衣服,冬天穿笋壳鞋裹稻草,因为冷,牛拉屎后会将脚踩进牛屎里取暖。55年参军,军事训练就不说了,58年支援地方修水库,累得口吐鲜血昏倒在工地上,三年困难时期节省口粮支援地方,蒋柞树叶打粉掺进高粱粉里做窝头(树叶要反复煮、漂洗),吃后大便靠扣。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带部队在辽河湿地(大洼)军垦,刚到时3月的东北湿地,住在雨布、捆成束的芦苇搭成的小小的三角形窝棚,和洼地里粘粘的积水,乞丐叫花子都不如。
我小时候,家里差不多一星期能吃次肉,6个人半斤八两的那种,已经是不错的了。中学时代,家里住着50来平的带厨房卫生间的小小的两室一厅,就是很多人羡慕的房子了。
不要和以前比物质生活条件。

还有今年哈尔滨那么火而三亚冷冷清清,也是消费降级……当然,在这土地上,不利于团结的话还是少说
但是付鹏是我比较钦佩的一个专家,敢讲实话,而不是像胡老登,中金之辈,无脑唱多

这个观点有些缺少生活常识了,消费不是看谁存的钱多,是看谁花的钱多。
各个家庭里,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最大的开销就是孩子!不管是上学时候的教育,毕业之后的买房,还是帮儿子养孙子,这些钱60后和70后,都在源源不断地投入。
先立后破,大方向都明确了,这种生活常识怎么想不通呢?

按专家说的,老人都有钱,那还需要年轻人养么?明明是阶层的矛盾,故意粉饰成年龄层的矛盾

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是最苦的,真有意思,笑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