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集团:风险机遇并存,投资价值渐显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回复:47喜欢:47

随着龙湖市值越来越低,投资价值似乎已经凸显。作为曾经的龙湖员工,虽然在职期间过的较为艰苦,但是内心还是认为,从股东角度来看,这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战略坚定、组织团队优秀,极其结果导向,将每个职能、每个员工的体能和潜能压榨到极致,最终收获远超行业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

不过在投资之前,需要回答一些基本问题:龙湖核心价值是什么?商业值多少钱?估值是多少?什么时候可以进场?龙湖有什么隐忧?现金流如何?会不会死?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硬着头皮一边学习报表,一边请教同事前辈,尝试厘清思路。财务不是本人专业,分析房地产企业涉及的知识也是非常庞杂,后续文章中肯定会出现不少错误之处,如果方向没问题就不求甚解了,如果出现逻辑错误,欢迎指出,一起讨论。

一、 商业估值

1、商业情况:

截止2023年6月在管商场合计132个(数字可能有少许出入):①自有天街共105个,已开业68,未开业37;②自有星悦荟8个均已开业;③轻资产代管天街约19个;预计2027年在手商业全部开业,实际看只会更快,一般从拿地到开业36个月以内。

2、历史数据分析:

2016年之前开业的项目从2017-2019年实现了平均15%的增幅,疫情最严重的20、22年也基本稳住,可以基本判断对于已经进入成熟期的项目,整体实现10%的增幅还是可以预期的;

2016及2017年开业的项目,在首个整租年的第二年、第三年实现了20-30%的租金增长;2018、2019开业的项目,在20-22年疫情期间也实现了累积12%,年均月4%的增幅。可以假设开业后、进入成熟期之前,租金增长率有能力达到15%;

2017-2021年期间开业40个项目,于次年形成完整经营年度,合计租金51.6亿,平均每个项目1.29亿。可以假设,后续新开业项目首个完整经营年度租金不低于1.25亿;

3、27年商业租金及估值

根据上述历史数据做保守估计。假设:后续新开项目首个完整经营年度起始租金为1.25亿,已开业的租金以2022年报为准;21年前开业的项目后续租金增幅5~12%,21年后开业的项目后续租金增幅8~15%;权益比85%(开发业务约70%);净利润为税前租金的45%(要扣除掉房地产税、利息、运营费用、管理费、所得税,这个心里比较没底,此处参考新鸿基50%的基础上减掉5%);市盈率按15-20考虑。

可以看到商业5年后估值在1130亿至1928亿之间,取均值1500亿;

4、商业后续建设成本:

未建商业37个,单个商业建筑面积约11.2万方,含地下室14.3万方(已开业面积/已开业数量=762/68=11.2),合计计容建面约414万,按1万/m2预估(区间0.8-1.1万/m2),总剩余工程款约414亿。考虑2023半年报前已经开工投入25%,剩余75%待发生,则天街剩余工程款约310亿,权益后263.5亿

二、不考虑地产开发业务的底线思维

讨论一种假设:缩表减少拿地,地产逐渐收缩,5年后仅保留商业、租赁公寓等重资产和物业、代建等轻资产,龙湖的估值是多少?

现有整盘净资产约1460亿,投资性物业1876亿,假设地产不再拿地,立刻清盘解决好交付和债务,没有任何利润。要留下全部投资性物业需要借贷1876-1460=416亿,历年没有计提过存货,补充计提150亿,则需要借贷566亿。假设5年里年均运营利润60亿利润,5年贡献300亿资金,覆盖263.5亿工程款后还剩余36.5亿。两者相抵,负债530亿。

此时,剩下了105座重资产天街+约15万套开业冠寓+4亿m2左右物业管理面积+商业及开发代建业务,如果按1500亿估值算总资产的话,负债率为30-35%,已经达到新鸿基等港资房企的标准。

再看整盘估值,商业维持1500亿不变。假设5年后:冠寓30亿收入*20%净利率(轻重合并)*15PE=90亿;物业140亿*12%净利率*15PE=252亿;其他代建代管忽略不计;合计1842亿,港币1980亿。

三、会不会死?

会不会死或者还能活多久,这类问题太难了,最后还是要拍脑袋,因为可能企业高管甚至老板都判断不了,如果能判断得了,我相信暴雷企业早就不还境外债了,早点躺下舒服多了。

这里只从现金角度进行一些简单分析。23年中报,龙湖在手现金713亿,监管资金242.3亿(报表中专门做了说明),除了资金监管外,还要考虑合作项目并表但实际受限的资金,按权益比30%计算的话至少有213.4亿,这样仅剩余713-242.3-213.4=257.3亿自由现金。

自由现金数据很难通过计算获得,据胡乱猜测和不靠谱消息:万科1040亿在手现金,自由现金约200亿;金地338亿在手现金,自由现金大概100亿左右;拍脑袋猜测,考虑到龙湖有商业租金收入不会被监管,大概自由现金在150-200亿左右。列了一个表,可做辅助参考:

对比几个典型企业的情况看,龙湖还能维持2:1不到的现金短债比,短期应该没有暴雷的危机。往消极了看,8/9月拿地都是一个月一块小地,意思一下,说明资金真的很紧张。往积极了看,持有商业和物业还有200亿左右的融资空间,能关键时候补充现金流救命。总之安全垫可能也没那么厚吧,报表中还有419亿的“貿易應付款項及應計建築開支”,猜测是保理之类的吧,虽然其中部分可以通过项目受限资金支付。

拿不超过200亿的自由现金+200亿左右潜在新增融资,对抗370亿一年内有息负债+419亿保理之类的,感觉心里也不是非常有底。

四、要不要买,什么时候买

横向对比,有一些强护城河的企业,估值已经到了历史底部,这些企业负债率低,现金流稳定,不会死,正在跟随总量经济从底部逐季度改善业绩,相对确定性的存在1倍以上收益空间。比如腾讯美团,比如伊利洋河等等。除了消费白股外,甚至一些低负债率的收租型港股房企,也大概率存在1倍以上收益空间。

而房地产行业这种局面到底会持续多久很难预料,优秀如龙湖,如果市场持续低迷,也没法一直抗下去的,归零的风险不是没有的。而且龙湖还存在不计提存货、商业估值调节利润、长期维持高利润持续高分红等隐忧,暂时不去深究了。

当然,我相信这个市场不会就此消亡,以后长期维持在8-10万亿的规模仍然是可期的,城市化空间仍然存在(2022年65%),一二线核心城市的改善需求也将长期存在。如果龙湖能扛过这一轮危机,5-10年后中国房地产行业,龙湖将会代表少数活下来的民企,以高效率、高利润、低负债、多业态闪耀于一众央企及国企之间。

回归现实,长期看好行业发展,短期关注能否活下来。因此综合考虑,对比1980亿港币的估值(因为没考虑地产开发估值,不再作打折处理),市值660亿(股价10元)时,有2倍收益空间,可考虑建仓不超过10%;市值500亿(股价7.5-8元),有3倍收益空间,不超过20%仓位。

心态要好,到不了价格就不建仓。买不到2倍收益的龙湖就算了,拿着1倍收益的腾讯也挺好,毕竟拿着龙湖是要承担远超腾讯的风险的。

最后强调:里面涉及的诸多数据都是不靠谱的猜测、臆断,如有雷同概不负责,如不雷同也不负责

$龙湖集团(00960)$ $万科企业(02202)$ $金地集团(SH600383)$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报表中还有419亿的“貿易應付款項及應計建築開支”,猜测是保理之类的吧,虽然其中部分可以通过项目受限资金支付
我特别好奇:什么是保理?这是个什么玩法?难道是:利用第三方公司的供应商应支付款项?然后,给点利息?是这个意思嘛?
$龙湖集团(00960)$ $万科A(SZ000002)$

2023-11-06 06:20

哈哈,分析非常细致,建议对标一下新城发展,也许会有更好的机会。

2023-11-05 21:51

非常感谢楼主细致入微的数据整理和分析。从商业这块来说,最后的数据也支持我们常常听到的观点:“商业地产是一个回报率只有4-5%甚至更低的重资产垃圾生意”。
但是我觉得,这个生意在未来的低息高通胀时代,是一门好生意。在产生能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现金流的同时,以天街的区位和质量而言,是抵抗高实际通胀的利器。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抗通胀可能比高收益更诱人。所以在赔率上我觉得可以更乐观一些。
至于能不能活下来,政策方向上一张态度强硬的正向或者负向A4,就会起到盖棺定论的效果。龙湖万科和金地的区别可能也仅仅是 留给龙万的时间更多一些。只要活的够久 好事情就会发生

2023-11-14 10:18

讨论一种假设:缩表减少拿地,地产逐渐收缩,5年后仅保留商业、租赁公寓等重资产和物业、代建等轻资产,龙湖的估值是多少?
您这个思路,我觉得是对的。
假设5年里年均运营利润60亿利润,我假设为经营性现金流?我只能给10倍估值,大概也就是600亿左右吧。
这差不多,龙湖的商业,特别是重资产,绝大部分都是在次次等级的位置,纯属社区商业。

在广州的就不太行,体验太差了。物业服务太拉垮了。

2023-11-11 11:28

龙湖以后会怎么样?研究新城就行。新城21年下半年就不拿地了,早于龙湖两年。新城的重资产广场24年基本完工,早于龙湖2—3年。新城的销售额/有息负债大于1,应该领先龙湖1年以上。

2023-11-09 19:22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从小到大亲眼见证了龙湖的优秀$龙湖集团(00960)$

02-18 04:30

好文,现在9.3元,想以分红入股龙湖,现在股息已经达到10%,如果以后翻2倍以上还是会卖的,我就住在北京长盈天街旁边,天天晚上都去溜达,这么说吧!如果龙湖哪天都归0了,那北京的商场没一个能活下来

01-02 15:29

这个图没有更新23年的租金

2023-11-16 18:53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