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韭菜的成长记录--第三回 卷土再来...有所成长,谈谈选股策略的建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既然交了学费,总还是要有些成长,8月重新入市以来,我重新规划了资金管理方式,跟随雪球上的各路大V深入学习并整理了自己的价值投资体系,对交易策略也做了思考,借此机会也做一个梳理。

资金管理

1. 我将手上现金分两半,一半先拿去货币基金,在我自己的交易思路能够稳定,股市能够保平或略有盈余之后再考虑逐步加回市场。

2. 剩余的现金加上当时手上预留的小兴业,经过反复思考准备就保留6~8只股票。重新梳理自己的选股方法,加深对持股的理解后逐步加仓。

3. 绝不使用杠杆,随时保留一定现金仓位,现金这个问题在10月23日系统性下杀之前,我没有重视。经历过之后才发现现金管理的重要性。

选股逻辑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大V 基金从业二十载,其实之前就有关注过他的文章,但是根基太浅,光阅读文章得到的收益不足以让我获得脱胎换骨的成长,刚好7月份开始他做了系列视频课程深入浅出的讲解价值投资和自由现金流的重要性。我全部听完并做了一本厚厚的笔记(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做笔记了,有种重返课堂的感觉),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其他一些丁宁总等大V的思路,我整理了一个两步选股策略:

第一步 根据投资收益率、市赚率、总回报率三个指标建立“一眼定胖瘦”宽池,能进入这个池子的股票是可能具备投资价值的,再深入研究。

ü 投资收益率:ROE/PB是企业理论上最多可分的现金,3.3是底线,原则上大于5才关注,最好大于10。这会以PB为锚,剔除掉PB过高,盈利能力差的企业

ü 市赚率:PE*N/ROE,N会根据股利支付率的情况来调节,当股利支付率>50% N取1;股利支付率<25%, N取2, 25%<股利支付率<50%,股利支付率取1.25。整体市赚率应该<1,约小越低估。

ü 回报指数(P):PE/(股息率+未来五年平均利润增长率),个人理解这个指标其实是PEG的股息率修正版,在考虑成长性指标的基础上叠加考虑了股息的价值。这个指标的难点在于未来五年平均利润增长率是个很难估计的值,因为是粗算我目前是取过去五年的的平均值。

第二步 一眼定胖瘦中选出的股票,深入做分析,先定量(财务报表分析排雷),再定性商业模式分析(模糊正确),叠加几个一票否决指标

ü 财务定量分析:

1).五年自由现金流需要为正,最好趋于增加

2) 全年自由现金流收益率>4%,越大越好

3) 动资产回报率行业占优,说明相同资产投入情况下,该公司的回报率更高,意味着赚钱能力越强

4) 连续三年ROE>15或接近

5) 现金/有息负债比值>1,没有短期偿债风险,有息负债率不超过15%(最好不超过5%)

6) 股利支付率最好大于30%,分红融资率越高越好(股东回报意识强)

7) 缓慢成长企业(每股收益增长年均增长0-5%):PE<7 股息率>5

8) 稳健增长企业(每股收益增长年均增长5-15%):10<PE<13,股息率>4%,全年自由现金流收益率>8~10

9) 快速增长企业(每股收益增长年均增长20%以上):PEG<1,PE<20,股息率>2.2%

10) 周期股成长股:3.5%<过去五年分红收益率<未来一年分红收益率(考虑到利润变化的影响),PB处于历史低值,一定要<2(金融行业<1.2)

ü 定性商业模式分析

雪球上分析这个大拿非常多,其实尝试看懂一个企业的玩法是很难很难的,看看创业企业死掉多少就知道了,主事者要对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有所掌握尚且如履薄冰,何况局外人。越是业内人越是看到行业的悲观面(比如我是大通信领域的背景,上半年不懂的时候再小纳上放飞自我,现在任何科技类公司我都已经不敢投),所以我想作为小散,我们能做的是弱者思维,在满足财务定量分析指标的基础上,尽量了解公司的生意模式(What)、竞争力(Why)、服务对象(Who)、周期阶段(When),再此基础上

1) 夕阳行业不选(其实辨别这个也不容易,即使真是夕阳行业也会出牛股,但个人能力不足,就不选了)

2) 优选有垄断或者能永续经营的央国企

3) 次之选择行业内市占率强到有定价权的公司(国企最佳)

4) 保底选择价格确实低到一定程度,行业有拐点(这个判断很难,目前考虑优选价格)

5) 不考虑强周期行业,比如钢铁、水泥,因为我没有能力看明白行业拐点,如果一定要买周期股优选有多种业务平滑周期,当前不在周期高点的公司,没有能力买在拐点,但至少可以买在低点区域。

ü 一票否决制

1) 大股东高位减持的不选

2) 近三年频繁多次增发的不选

3) 多年不分红或分红比例过低不选

4) 大股东大量质押股票不选

经过上述这些指标的筛选,很多公司其实都不符合条件了。确实像大拿基金从业二十载说的一样,80%的股票可能都没有投资价值。包括我父亲遗留给我的拓邦,算下来其实并不符合上面的原则。8月底我拿大V流量星球大大的部分股票池(理论上这个是经过大V筛选过一道的,本来就以价值股为主,平均市盈率本来就在20以下),加我过去买过的股票一起大约80+个测算了一下,一眼定胖瘦能够瘦到有投资价值的不足15个,里面还包括银行、煤炭,放宽条件具备观察价值的也不过25个,其他的都在天上。。。

仓位管理和建仓

按照大拿基金从业二十载课程中的建议,持仓股票最好能分散到20个,彼此无从属、无相关性的行业。综合考虑了我自身的能力,以及手上的现金,我觉得对我来讲20个有难度,目前初步琢磨定在6~8个这样,经过一番雪球上的深入学习、年报、研报阅读(其实我觉得雪球上部分大V的解读比研报有水准)之后,初步确定了持仓股票(没有大的意外,都是中长期持股了,不会做大变动)。但我需要再深入思考的是建仓的时机和方法,因为是边学边做的,此次持股的两三只股票建仓还是有点急,在此记录一下正确的建仓时机,给自己提个醒:

建仓时机最好选择是有负面情绪加持的时候,比如

1) 成长股在系统性下跌杀估值的时候分批建仓

2) 业绩暂时亏损或负面信息充分释放时建仓(比如分红票突然分红变少的时候)

买入的够便宜,才是长持的基础。深入了解基本面,对价值有个粗略的判断,然后在相对低点拉开差距买入,尤其是拉开差距买入,这一点我仍然做的不够好,最近在思考尝试搞个量化的约束给自己,正在两个轻仓的股票上试验中。

选股和初步仓位部分的学习初步告一段落,目前实操情况来看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量化的来说,在市场下杀到2930这个阶段低点的时候,我的浮亏只有3个点。心态的修炼也有进步,这个时候至少我没有慌,原因有二:

1. 对手上的股票有一定了解,觉得业绩不要发生黑天鹅的前提下,看到了价格低点。

2. 场外还有1/3的资金货币基金,真要发生大意外,有补仓拯救的机会。

自觉有点进步,要感谢雪球这个百花齐放的平台,也要感谢在学习期间直接或间接为我师的大神们,也要感谢父亲带我进入了价值投资这条路,期间我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坚定初心。

下一回预告:我可以尝试给自己目前持仓的股票做个梳理和阶段总结了。

写下本文纯粹为了记录自己在学习投资过程中的得失与体会,回顾自己的错误,以能更好的展望未来。过往链接如下:

一个韭菜的成长记录--缘起

一个韭菜的成长记录--雄心壮志...志大才疏...才疏学浅...心如死灰(一)

一个韭菜的成长记录--雄心壮志...志大才疏...才疏学浅...心如死灰(二)

一个韭菜的成长记录--雄心壮志...志大才疏...才疏学浅...心如死灰(三)

一个韭菜的成长记录--雄心壮志...志大才疏...才疏学浅...心如死灰(四)

一个韭菜的成长记录--卷土再来...有所成长...建立自己的选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