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韭菜的成长记录--第二回 雄心壮志...志大才疏...才疏学浅...心如死灰(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出于对风险的警惕,我很认可适当分散思想。于是初出茅庐的我煞有介事的把手上的资金分了两部分,我设想中一部分以几只银行股股息收益长持为主,年化6个点以上我就满意了,另一半则好好选股,主要选择低市盈率、低价格,高增速的成长股。两部分股票都绝不追高,越高越不买,跌的时候逢低买入。我觉得自己棒棒的,这么有逻辑、有思想,一定能在市场上取得建树,年化10%简直易如反掌,一旦牛市来了,运气好点年化50%或者翻倍也不是不可能啊。

现在看来是不是标准的韭菜本菜,以为学到了一些理论,就能够把市场当做提款机,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是足以让韭菜泪洒当场、吐血三升的天堑。

其实现在回头来看,我入市的时间并不算坏,23年初3300点左右,既不至于赶上大牛市,让运气养大了韭菜的胃口,高点梭哈最后血本无归;也不至于赶上熊市底部一泻千里,彻底伤害韭菜幼小的心灵,让我清仓离场,是个进可攻退可守,很适合韭菜进场学习的位置。事实上我也确实学到了良多,只是学费有点超出我想象的贵.....,站在今天的位置,回顾当时雄心万丈的自己,觉得自己真的一无所知:

ü 到底什么才是好股票吗?是不是看上去低市盈率、高成长速度的就是好股票?

ü 对于银行股,四大行、股份行、城商行面临的行业困境和拐点,有没有自己哪怕一点点浅薄的认知?

ü 如何能够相对准确的判断股票的价值?都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到底什么时候该适当卖出股票,长持是不是就是拿着不操作?

ü 什么是不要追高?是不是只有不在上涨的时候买入才叫不叫追高

ü 跌的时候该如何买入吗?是不是只要一跌就买入,不能让账户出现亏损?

这里面的问题很多是我现在还在尝试思考答案的,而对于当时的我可能最多只思考了第一个,那就是如何在不懂行业的情况下选到好股票。

套用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我想这不就类同于在公司里做方向决策嘛,大领导负责业务方向的把握,但一开始对于具体的行业肯定也是不了解的,细节的行业趋势和产品战略最初肯定是依赖于行业和产品专家的汇报解读,领导是通过听取汇报熟悉行业,依靠敏锐的洞察力识别、发现机会,做出决策。

我就想我不懂,但我有雪球啊,雪球上那么多专家,我多看多问多思考,从里面找到我认为有价值的股票不就好了(难为我把抄作业说的这么清醒脱俗......)。

这一个时期的我没有自己的选股策略,不懂什么是价值陷阱,本着一个抄作业的心,勇敢无畏的直面市场,用真金白银交了昂贵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