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扎特—价投散户十年的知与行

发布于: 雪球转发:46回复:23喜欢:187

分享人:@胖扎特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投资经历,还有投资过程当中的一些感悟。首先感谢我们的主持人,也感谢大湾区俱乐部的组织者之一——海涛兄,还有咱们大湾区价投群很多的分享的朋友,还有做幕后工作的一些朋友,有大家的默默努力,我们这个群才会越办越好,我在咱们群里也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

今天的分享,都是我这些年投资当中的一些点滴的感悟,这些感悟可能比较碎片化一些,大家有什么问题的话,在这个报告完了之后,咱们可以继续讨论。

前言:06-19年个人投资经历简介。

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雪球ID是胖扎特,我是06年开始进入这个市场的,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了。我在14年之前主要是业余做投资,14年之后开始专职做股票投资。收益率呢,我很难去做一个非常精确的统计,因为中间有很多的资金要抽出来买房子、买车什么的,都要从股市的钱里面出。大概上,这十几年下来,我整个前前后后投入的钱,到现在有30几倍的收益。

我最初进入股市有点机缘巧合,买股票也买的有点稀里糊涂,然后赚钱赚的比较幸运,在大盘3000多点的时候就卖了,其实等于踏空了后面一半儿的牛市,不过也算是幸运的,躲过了08年的那种暴跌。

这块儿经历我就不具体展开了,因为运气成分更多一些,只是说在07年的牛市特别火爆的时候,那种经历啊,给我的影响是挺深刻的。那个时候,上了年纪的人还很少在家里面,坐在电脑前面或者说用手机下单的方式进行炒股,那时候大部分人还是在营业厅里面买股票,那种气氛,可能现在已经很难去重现当年的那种火热了,包括当时开户的那种盛况,中午吃饭的时候你去这个营业厅,开户的人从营业大厅里面一直排到院子里,再排到马路上,天气很热,人很多,就是那种气氛,可能也是促使我当时做出一种清仓决定的一个因素。

我唯一的一次全部清仓,也是那一次,后来我从来没有在股市中清仓过,我最低的仓位至少是50%,我这个人是不太会去预测点数的,不会去预测短期股市的走势,我基本上还是一个比较专注于基本面的一个投资者。

我在08年底的时候,结束了我在德国的学业回到了中国。那个时候,我也重新回到了市场,当时市场也是非常低迷的,我在建仓的过程当中也经历了十连阴,大概是过年的前后,那应该也是中国股市有史以来也比较少见的一种情况吧。那段时间,实际上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势,我挺喜欢在这种市场连续狂跌的时候建我的仓位。

当时主要的仓位是银行、保险、万科万科B,当时万科B也很便宜,四块港币左右,然后还买了茅台,茅台其实对我后来的投资来说,不论是对我的收益率的贡献,还是对我个人对股票投资的认识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股票。

2007年卖出股票踏空之后,我读了很多价值投资类的书,我从投资开始基本上就是遵循价值投资这条路。我当时记得特别清楚,我第一次看的是《聪明的投资者》,那是一个老的版本,是一个PDF的文件,里面写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你在做别人都在做的、显而易见的事情,那你一定赚不到钱”,我觉得这句话对我来说,可能是我今后投资路上的一个指引吧,对我影响很大的一句话。所以说,我一般都会在市场情绪非常差的时候,大举建立我的仓位,包括09年我当时买的银行,有深发展,就是现在的平安银行,还有浦发银行

深发展当时因为它要撇清90年代的坏账,当时深发展的主导人是新桥,新桥主要想寻求一个退出机制,所以它要把之前九几年的坏账都全部都撇掉,导致了它当年的净利润大概跌了70%。 浦发银行情况是这样的,其实浦发银行当时的业绩快报,是两块多的利润,然后呢,它的股价可能也就十一二块钱,然后因为市场传言他买了雷曼债,所以浦发银行的股价也暴跌了。但是后来发现浦发银行买入雷曼债的规模只有五六十万美金,那对于浦发银行这种体量来说,这基本上和没有也差不多,但市场并不买账,所以呢,就给了我一些捡漏的机会。

茅台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茅台是我当时所有吃过里面最贵的一只,它当时动态的市盈率将近30倍,就是100出头的时候,我当时是因为看了它的年报。后来唐朝老师写了一本书——教人读财报,它里面也提到过你如果想读中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一定要从茅台的年报读起。

当然,现在茅台有财务公司了,所以说年报相对就复杂一些,但是当时08年底09年初那段时间,茅台没有这个财务公司,你看它财务报表当中很多都是空的。所以非常好读的一份财报,而且业绩也非常的好,毛利率、ROE都非常的高。

加上当时他的产品在整个市场来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那茅台新的产品基地在建设,五年之内肯定产能会翻番的,如果再加上茅台一两次提价这样的预期的话,当时我认为20多倍的市盈率还不算贵,所以优秀的企业,我愿意多等三年五年的时间。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真的到了茅台产能翻番之后,也提价了之后,我猜中了开始,但我没有猜中结局哈,后来又来了三公消费的问题了,所以茅台的股价又跌下来了,那是后话了。

但是就是300股茅台,那时候我的钱很少,我最初10万块钱进入股市,09年的时候就是那波牛市,我的资金大概到了30万左右。当时我买了300股的茅台,其实也超过了我的10%的持仓量了,因为我当时奉行的是低估分散不深入的投资策略,所以说茅台当时仓位已经不低了,这300股在后来的大跌当中,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安慰,就是茅台单支股票的这个盈利,覆盖掉了我在其他股票上的亏损。

我在09年末的时候,股市又上3000点的时候,当时我记得各大财经媒体,包括股评人,一致的口径是认为股市肯定会破4000的。但是我当时因为回国之后做一些给小微企业服务的具体工作,那我的客户包括制造业的、外贸的一些企业,其实日子是非常难过的,所以我的感觉是经济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恢复到之前的那种状态,所以我在09年底10年初,上证指数超过3000点之后,我就减了一半的仓位,本来这个操作其实还是可以的,但是后来股市跌到2700的时候,我就开始加仓了,到2500的时候就加满了。

加完之后呢,就是漫长的等待,10年到13年其实是非常难熬的,这几年,当时我算了算我A股的收益率,四年的收益率不到10%,当时那个年代,不要说信托产品动辄13%的这种年利率,就是余额宝都有7%的年利率,我当时四年挣了不到10%,可以说是非常失败了。

大概的转机是出现在14年,当时我生意上也出现了一些改变,就是我们很多给企业服务的项目,其实原来都是一些行政审批类的项目,这些项目后来就取消掉了,那我就把准备好的一些资金就投到股市上去了,当时准备要投100万,结果投了50万进去之后,就是2014年7月份之后股市就涨起来了,所以我也没有继续的投,剩下的钱我就打新股了。

14年我在最后三个月的时间,我的市值大概是翻了一番,那是我第一次一年之内在股市的盈利超100万,对我来说,其实那几个月在我投资生涯当中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时间段,对我来说也是一件比较大的事情。

15年就比较惨啦,15年刚开始中小创疯狂的上涨,然后我手里全是大蓝筹,基本都没怎么动,当时对于中小创的高估,我也是非常的担心的,包括当时我记得雪球嘉年华上Sosme 先生说了一句话,他说现在很多人在讨论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的时候,那个估值跟现在中小创的估值到底哪个贵。他说其实你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默认了中小创的估值已经很贵了,我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

但是当时手里拿的还是大蓝筹,我只是把一些仓位里非常小的、盈利也相对比较多的,比如说苏宁就卖掉了,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也卖了,但是大仓位的银行、白酒、保险、地产,我当时都没有动的。一方面呢,有种侥幸心理吧,就是因为07年那一波儿踏空,其实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大家可能会认为这个中小创涨一波之后,最后一波会有大蓝筹来拉起来,到了那个时候是一个比较好的获利了结的一个时间点,当时股市的点数大概是5000多点吧,当时都普遍认为不破前高,都不应该算是一个牛市。

因为我当时大的重仓股都是没有动的,所以后来损失还是挺大的,然后我在国家队来救市之后,很多的银行股和它的这个H股差价特别的大,我记得民生银行当时的差价有50%多,然后我当时自作聪明就把A股这个银行股卖掉了,然后都换成H股的银行股,我是等份额换了,就是1万股就换一万股,不是等金额换,这样又掏出了大概几十万的现金吧,是作为防守。但是,为什么说自作聪明呢,后来你发现其实港股跌起来一点儿也不比A股跌的少。

其实最后救命的是什么呢,就是15年我之所以没有特别大的损失,是因为我参与了分级A的买卖。当时分级A大概是普遍是七毛多钱的时候,特别是有一天分级A全部都跌停了,因为当时大家认为这个分级A无法对付这种情况,但是第二天实际上各大基金公司就拿出上千亿来买自己公司旗下的这种分级基金的产品,就是提供流动性,当时市场的反应稍微有点儿慢,我就买了很多的分级A。

分级A当时操作了两拨儿,一波涨到八毛多,然后中间我还参与了几个分级A的这个下折,然后我就卖掉了,卖掉之后又跌回来,我又买了一次,就大概操作两次分级A,分级A的盈利加上当时在邮币卡市场上打新的一部分盈利,就把我15年在A股实际上的亏损基本上就填平了,所以15年没有实质性的亏损。

16年是我比较舒服的一年,就是因为熔断,那几天我是拼命的买了很多的贵州茅台。买入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当时贵州茅台零售端的动销已经非常的好了,当时我们得到的情况是很多的经销商都已经断货了,在过年的期间,它的这个包装车间、生产线等很多的休假都已经取消了。其实很明显,说明这个行业在复苏啊,这个企业在复苏,但是实际上市场并没有反应出来。当时我贵州茅台的仓位已经超过20%了,由于仓位限制,就没有继续买了,这其实是一个错误。

16年其实行情就开始分化了,16年17年是大蓝筹的行情,16年我整个的盈利是70%多,17年就更多了。因为16年下半年开始,我把地产的仓位都换成融创了,我之前地产仓位是万科,经历了万科b转H,那时候我学则了现金,都用来买了万科A。但是16年的时候,因为遇到了宝能的这个事件,它之前有收购南玻A的一些污点,他对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是清洗式的管理方式。

如果宝能真的控股了万科之后,我对万科的前途产生了很大的担忧,所以我当时就在万科停牌结束打开跌停板之后,我就把万科全部清掉了,换成了融创。那个时候融创才四块多钱,但是我主力的仓位一部分是在六块多,还有一部分是17年融创的业绩会之后,大概12块钱的时候建的仓位。所以说我的成本没有四块多那么低。

随着对融创的了解,我就把其它的股票都卖掉了,换成融创了。当然现在看,其实有些股票也是错过啦,主要是研究不深,比如说万华、海螺、福耀玻璃等,我都换成融创了。17年我大概是盈利200%,就是市值翻了三倍,如果说没有17年末融创的配股,(17年底的)可能市值会更高。

18年可能是我投资生涯以来最受挫折的一年吧,因为大部分仓位都集中在融创身上,融创的回撤又特别的大,我大概是30%的浮亏,无论是这个浮亏回撤的这个幅度,还是说浮亏的这个金额,都创了我投资生涯之最。

然后就是19年了,从18年底到现在慢慢有所反弹,融创已经创了新高了,之前因为我在18买了新房子又买了车,我当时撤出了一部分资金,所以我现在股票的市值其实还没有17年10月份那时候高。

这就是我大概的投资经历。

我今天的分享,第一部分是关于价值投资的一些流派,就是不同的流派的介绍和主要工具的一些探讨;第二部分,就是我在投资过程当中,我个人风格的一些演化,包括在投资当中我个人遇到的很多问题,我通过其它学科的思维框架和思维工具来解答我在投投资当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部分就是我个人投资的原则,基本上是简述啊,这个原则也是根据第二部分衍生出来的东西;第四部分就是11年12年之后,我个人投资形成了两条主要的逻辑主线,一条就是消费升级的主线,另外一条就是降速甜点的主线。

一、第一部分:价值投资的流派。

这是我心中认为价值投资的不同流派,肯定不完全准确,所以大体上分为这四类。我认为我前期就属于这种保守,偏重定性的这一类,像施洛斯、格雷厄姆的风格。那么我现在呢,就慢慢过渡向费雪和芒格,这种注重于定性,希望通过企业的成长,然后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像乔尔·格林布拉特他把估值,和这个企业的成长性、资产收益率相结合起来,所谓的神奇公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方法。

我们的偶像沃伦·巴菲特,他前期和后期的投资风格,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这种投资策略,我觉得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第二部分:个人投资风格的演化。

其实不同的投资策略,是因为它有不同的投资经历。像格雷厄姆,他们在最初的时候为什么要用那种非常严苛的折价的方法来进行股票投资,就是因为在大萧条的时期,很多的股票跌到让人匪夷所思的那种价格,低于净现金流甚至净现金打三折的股票都有很多,所以在那个时间点,你用施洛斯、格雷厄姆的方法会取得非常好的这种投资收益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呢,就像芒格说的,他们那派的价值投资者随着这个市场不断的完善,他们要不停地调高自己的这个金属探测器的刻度,因为那么便宜的公司其实后来就没有了。

你严格的去按照格雷厄姆的那种方法去选股票的话,尤其在中国的股市当中,你是很难去找到相应的这种标的去投资的。你可能找到一个两个,但是你对他这种低估分散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所以说在不同的市场当中,不同的估值体系当中,我们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找到我们认为合适的这种投资的方法和投资的风格。

我们说的价值投资,最核心的东西还是这几个:市场先生、安全边际等,你要会估值,定量分析、定性定量我就不重复了,就这些东西是最核心的,最根本的东西。但是具体偏向于什么,一个是个人性格的问题,另外一个市场的一些特点,你都要去考虑到。

其实在进股市之初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小白,我就在想,有没有什么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去跑赢市场,或者说取得令人满意的收益。其实是有的,就是所谓的低估分散不深研,就是包括这个世界上任何的股市,你用这种方法,其实都可以取得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收益。

上图就是一个网友用的低市盈率的这种策略做的一个回测,它的收益率是远远跑赢沪深300的。这个说明什么呢,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念永远要重于技术,格雷厄姆说投资:80%靠理念20%才靠技术,如果理念是正确的,你去买那些足够安全的股票,然后你要把它分散一下,你肯定很轻松的就可以取得比市场要优异的多的成绩。

回到刚才一开始我说的,这种所谓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或者巴菲特说的: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贪婪,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逆向投资的思维。其实这种思维深层次的含义,我觉得也很好理解,有人说股市是一个负和博弈的市场,但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整个股市的企业,它本身是会下蛋的鸡,他并不是像商品市场或者像外汇市场那种纯博弈的市场,每一个企业都会有一定的盈利。那么我们整个市场如果作为一个整体,它的盈利即所有市场参与者的盈利,就是所有企业真实的盈利减去我们付出的交易成本和税费。

那么,市场参与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它的盈利相对浮动不会特别的大。作为几千家企业组成的这样一个股市,每个企业的盈利会有增长也会有下降,但是它的浮动幅度绝对不会像股指那么大,像股票参与者的人数变化这么大。也就是说,当这个市场参与者人数多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来进行博弈的时候,那么实际上作为一个整体,分到每个人头上的盈利就会变少;如果这个市场的参与者很少,那么变相的分到每一个投资者头上的企业盈利就会变多。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估值的变化,我们拿PE来举个例子,当市盈率很低的时候说明这个市场参与者很少,当参与者多的时候市盈率会变得很高。

那市盈率呢,又是收益率的倒数。也就是说当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少的时候,市场人气很低迷的时候,你的预期收益率是很高的。这其实本身就是人多的地方我不去,或者说逆向投资思维的这样的一个背后的底层的一个逻辑。

这张图就是说我对于格栅理论在投资当中,我自己的一些应用。虽然一些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对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呢,我喜欢看现象背后有什么理论的支持,如果在这个学科当中和这个领域当中找不到支持的话,我可能会在其他的学科和领域当中,去找到一些工具便于我自己的理解。因为市场是非常残酷的,波动也非常的大。你每天听到各种各样的消息,如果你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对这个事情透彻的理解的话,你很难把自己的这个心定得住,所以说底层的逻辑还是很重要的。

刚才讲了一些估值的方法,行业的一些知识,商业的常识,具体的案例我可能在后面讲,下面要说的就是我在投资当中的一些跨学科的思考,首先就是复杂系统预测的困难性,然后我再讲一讲我们这个真实世界当中,由于我们缺乏样本,所以对于我们的归纳会造成很多的影响。

之后呢,会涉及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理论,比如“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投资属于概率的游戏”,这些东西我会简单的讲一下,然后就是我们投资世界的属性,我会重点讲一讲“帕累托分形”这个事情。然后讲讲我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我们身处在一个不对称的世界里面,我们如何去找寻那些不对称的机会,或者说什么是不对称的机会。

这是芝诺悖论,就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家芝诺,他提出了这样一个悖论:他说人去追乌龟,两者相差100米每次乌龟跑10米,人跑90米,大概是这样。以这种速度进行下去,他认为呢,人只会无限的接近乌龟,而不会超过乌龟。实际上破解这个芝诺悖论,那我们回到现实生活就可以了,他认为在人和乌龟的这个运动当中,就是空间是无限可分的,时间也是无限可分的,但是我们知道你如果让人类一次运动0.001毫米,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就是现实世界跟思维实验世界完全是两个事情。

康德也说过数学和逻辑是人类先验的东西,有些东西是我们后天学习到的,但有些东西是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我们脑回路构建我们大脑思想的一种底层的一种架构。数学和逻辑就是我们底层的一种架构。

我在这里要说一件事情,就是数字并不是世间万物本源的一种属性,逻辑也不是世间万物本源的一种属性。

红苹果,我们认为它是红色的,因为光照到苹果上反射到我们的视网膜,然后我们的视觉细胞吸收过来,他的这个光谱的频率,然后反映在我们的脑子当中,成了像是一个红色的,我们定义为它红色。但是如果让一只狗去看这个苹果的时候,它是色盲,它是看不出红色的。比如说像颜色这种东西,像数字,数量这个东西完全是我们强加给事物的一种便于我们理解的工具。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工具的运用,使得我们人类区别于很多的低等的动物。尤其是牛顿之后,他那本自然哲学论中的《数学原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解释星体的运动的规律,那个时候人们就觉得自己开始接近于上帝了。那么后来呢,数学成为显学之后,包括凯恩斯的老师叫马歇尔,就开始更多地把数学的理论运用在经济学的解释当中去。

最早的经济学,我们去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它里面是没有公式的。在那个时候,亚当斯密经典的经济学,是不用数学去解释经济现象的,到后来到他的学生李嘉图开始,就是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牧民养牛,农民种土豆儿,然后大家各干各自擅长的事情,然后他用一个非常美妙的数学几何曲线来解释这个比较优势理论,这个应该是数学在经济学当中比较早的应用。

当然了,数学肯定是我们理解世界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底层的工具,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数学理论越来越复杂化,我们遇到的现实的经济、生活上的一些难题越来越复杂化。然后,我们就有一种冲动,就想用数学的公式性东西,把所有的经济学的解释都公式化,似乎好像只有用数字和公式来表达一个经济学现象才能称得上是科学。

于是呢,我们就要把复杂的情况简化,然后设立无数的假设,比如说理性人假设。然后来拟合我们现实当中的一些经济学的现象,最后呢,就出现了很多的悲剧。这个大家都知道的,那个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共有三位经济学家因为BS公式(就是那个期权定价公式)获得了诺贝尔奖,LTCM就雇佣了其中两位。包括美国的次贷危机,底层的逻辑其实就是李祥林关于高斯相依方程在信用体系应用的一个论证,这就是次级贷款评级的一个底层的逻辑。

我们的人类,狂妄的认为由我们的这个大脑,产生的这种所谓逻辑和数理的工具,可以解释世间万物,任何的事情。而且一旦出现一个所谓的简洁美妙的公式之后,大家对这个公式就深信不疑,然后就经常会出现很多的悲剧,比如说这种黑天鹅、长尾的事件。这种悲剧是非常的多,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我们太相信于从公式中推导出来的假想世界,而现实世界跟真正的我们理想当中的世界,完全是两个样子。

所以我刚才说的是我们思维的局限性,我们人类思维天生就有局限性,所以我们在做预测的时候,不要去做太多的利润和假设,或者说去考虑太多这种理想当中的情况,把一些复杂性的和一些特殊的情况就排除在外,这样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可测的情况,然后导致你的投资出现巨额的亏损。

第二张图就是关于复杂性系统的预测边界的问题,我们身处在这个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甚至远超复杂系统的一个复杂系统。尤其是我们的投资,其实牵扯到的因素方方面面,有你知道的有你不知道的,你在这个复杂系统当中,我们的预测往往显得非常的无力。

曾经著名的数学家拉普拉斯,他有一个假说,他认为宇宙当中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大脑,它知道所有的原子精确的位置和动量,然后用牛顿定律,他就可以预知未来,也可以倒推过去。现在看这个假说挺可笑的,一个三体问题我们都解决不了。三体问题,我们只能用迭代的方法无限的接近于他的这个真相,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精确的结果。

那么,我们用迭代的方法去接近复杂性系统的真相是否可行呢,这里面就出现了馄饨数学的一些概念,洛伦兹吸子就是我们所谓的蝴蝶效应。最早发现蝴蝶效应的人就是洛伦兹,他是一个气象学家。

他当时研究气象学的时候,它是需要通过大量复杂的计算,这种计算互相也是有迭代关系的。他们当时也是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但那个年代的计算机,跟咱们的计算机是不太一样的。那个时候的计算机,它的输出端是纸带,我们现在使用电脑屏幕来做输出端,看得非常清楚。在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显示屏,只有那种纸袋,就是你输入公式,他把计算结果打印在这个纸带上,就像最早的股票交易系统,股票行情系统也是打纸带的。

洛伦兹每天同样一个结果,他输入两遍计算两遍,然后来复核结果是否有错误。但那天他复核数据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就是电脑输出的那个纸带长度不够了,然后他就偷懒,他就把原来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的这个数字,都变成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了,这样的话,纸带的这个长度就够用了,然后他把公式输入进去之后,他一摁计算就回家了。

结果第二天等他来到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第一次计算的数据和第二次计算的数据相差非常的巨大,而且越到后面相差的越大。他一开始以为是他输入错误,后来经过计算发现不是,就是因为他省略了小数点后的一位。因为它是个迭代的运算,所以说越往后计算的话,他跟之前的这个计算结果差距越大。

就像庞加莱说的:初始的微小条件的改变,会对结果造成不可预知的巨大影响。客观上使得精确的预测变得不可能,就像我们中国人一句古话叫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说你在预测的时候,因为复杂系统牵涉到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需要用到迭代很多的运算,如果无法保证你初始获取数据的这种精确性的话,哪怕有微小的误差,那么到后来你的结果跟真实的这个最后的精确的结果那就是大相径庭。

刚才我们讲的是在复杂性系统当中,这种微小的变化和微小的误差,对于我们的影响,这种不可知的巨大影响。那下面我要说的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时候,其实也是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的。

信息过载的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跟大家做一个思想实验:如果你拿了一张纸,你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然后让你去描述这张纸上画了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很清楚的说有一个三角形啊,有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你甚至可以描述他们具体的位置、大小、形状。

然后你不断的在纸上加各种不一样的图形,那你的描述曲线就会一直往上走。你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那你的描述就会越来越繁杂,那你的描述曲线就会不断上升。但是如果我突然给你拿了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各种各样不规则和规则的图形,这个时候你的这个描述曲线就会突然的下降,断崖式的下跌。就是你已经分不清楚什么是什么了,就是我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有时候信息量太大的时候,你就分不清楚什么是噪音,什么是信号。当然现在有所谓的大数据分析,不过大数据对于市场变化博弈的这种预测我还是持悲观的态度。

下面要讲的是我们在这种概率的世界当中,在投资当中我们的样本的缺乏,导致我们很难做出非常精确的预测。我们的世界是概率的世界,尤其我们的投资,实际上就是一场概率游戏。

概率的计算,有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于样本统计的收集,我们如果统计到足够多的样本,看看他样本的分布,我们大概就知道这个事情的概率。

无论这个世界的概率是如何的,他在发生之前是有概率的,在发生之后他就是100%的。这个很像量子力学里面的很多概念,包括薛定谔的猫一样。猫在这个容器里面,它是个半死半活的状态,这种东西按照我们的逻辑思维是很难去理解这个事情的,但就是这样,就是如果你不去观察他,它就是个半死半活的猫,只有他呈现出最终的结果,那就是一个100%的结果。

但是我们的时间是单箭头的,如果说我们的宇宙是一种平行宇宙的话,我们任何人都生活在平行宇宙的一个分支当中,只千万种可能性的之一的一种可能性,所以说你并不知道你现在所得到的这个结果是不是一个极小概率的结果。就像塔勒布举的一个例子,你有足够多的猩猩来打字的话,总有猩猩可以蒙出一部《哈姆雷特》了。但是我们由于样本的缺乏,因为我们历史只有一个,历史是不可假设的,有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去确定这个样本是小概率的事件,还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当然,大家可以说我们可以做重复实验,但是在我们的市场预测当中,我们很难去做重复实验,因为你的初始条件不可能保证都一样。

不过我们人的底层思维架构就是逻辑,我们还是要去把故事讲的有逻辑性。你去看我们中国的史书,都是很有逻辑的,你看那些书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奇怪,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时候,哪一家优秀哪一家拙劣,谁能得到天下,都非常的清楚。那为什么很多有识之士、绝顶聪明的人,他会站错队呢,甚至连身家性命都没有了。实际上真正你处到历史那个节点的时候,当时那个真实的环境其实是不一样的。

这个话题又衍生出另外一个关于我们人类思维的一个局限性,这也是一个思想实验,大家可以闭着眼睛想象一件曾经对你来说非常深刻的场景,一个幸福的瞬间,或者对你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个场景里面会出现你的身影,当然不是100%。这个事情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的记忆并不是硬盘复刻式的。

因为如果我们的记忆是硬盘复刻式的,那你的回忆的情景当中就绝对不会出现你自己的身影,只会出现一个主视角的画面。如果你只出现主视角的话,那说明我们的记忆是硬盘复刻式的,我们的眼睛像一个摄像机一样,然后把我们看到的我们耳朵听到的都复刻在我们的脑子里面。

但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的记忆是结果导向的,也就是说结果对于我们的记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然后我们为了节省我们的脑容量以及我们调取记忆的这个速度,所以我们会首先记住一个结果,然后我们再把跟这个结果合乎逻辑的很多的点,用一个链条把它连起来,串起来的这些点就组成了你的记忆。

所以为什么说我们的记忆一定会出错,就像很多心理学家做过那个实验一样。几个月之前,让很多学生对一个将要发生的国际性事件进行预测,预测完之后等这个事件发生了,再让这些学生回忆自己当时怎么做的预测。很多人会误认为自己预测对了,但其实他的预测是错了的,这就是因为我们人的这个脑子是后见之明,结果对于我们记忆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你去看史书的时候,任何的逻辑都是非常清晰明了的,为什么呢,是因为结果呈现在历史学家面前,她所选择的历史素材也都是合乎这个结果的逻辑的。

最近这些年出了很多新的历史专著,你会发现它会深入到历史的那个时间点,然后去还原当时的一个情境。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不是这个样子,原来历史并不是那么清楚。就像黑格尔说的一句话:历史就像一座房子,你远看它的时候是那个样子,当你真的身处这个房子里面的时候,那个房子就变成另外一个房子了。(注:这句话是我很多年前看过的,已经找不到出处了。所以可靠性存疑。)

所以,著名的投资人冯柳说过:他复盘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的不让后来发生的事件影响他当时的那个判断,他要忘掉后来发生的那些事情,而把自己沉浸于当时发生的情境。我要说这个非常非常的难,你想要后来的结果不影响你的判断,真的很难的。所以很多人跟我说,我也要拿一支牛股,然后拿它个七八年,也赚个好几倍的收益。对呀,就是你在这个股票涨了几倍之后你回头看,似乎这个事情是很确定的,很多的逻辑在支撑你的观点,但是你真正去经历这个时间段的时候,你真正从一开始的七八年前去拿这个股票,然后一路走来的时候,期间是非常非常多的曲折,有足够多的理由可以让你放弃这只股票的。

所以,屁股坐得住可能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就像很多的朋友一样,我跟他讲价值投资的道理,我跟他讲要有耐心,要等待企业的成长。但实际上呢,他当时就觉得很有道理,他真要身处他自己那个情景的时候,他什么都忘了,所以价值投资其实是挺难的。

玛雅人的故事其实就很简单:原来住的森林里发生火灾,后来搬到河边又发生水灾,后来搬到山上又发生了火山爆发。灾难总是以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人类倾向于对新近发生的事情保持更深刻的记忆。但实际上,灾难的呈现总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这种不同的方式呢,就造成了我们规避灾难的时候,其实相对来说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它往往是一个我们没有见过的形态。

这张图就是缺乏样本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过度拟合,这是一个示意图。

上图这三点呢,大家看一看就可以了。我主要想说的是第二点,就是我们对于预测的这种能力的边界在哪里,对于信息的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观察者的尺度。我这里要介绍一个尺度的概念,就是在市场当中,我们投资者的尺度是什么,我要说很遗憾,我们投资者的尺度是非常低的,我们只有分子层面的尺度。

哈姆雷特有一句著名的话: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这其实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就是存在与否,我们人真的是否存在,我们怎么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们是否只是别人的一个玩偶,或者一个小说里面的人物,是别人塑造出来的。笛卡尔说过一句话:“我思故我在”。就是你在思考你存不存在的时候,你就是存在的。那么我们在市场当中做博弈的时候,你总在猜测别人做什么,我们都在猜测别人做什么,那如果那个人特定情况下的所有行为都能被你猜中的话,那么他就不是一个自由意志了。他如果是一个自由意识,他一定有很多东西是你猜不到的。

我们做物理研究的时候,如果我们单个研究分子的时候,它总是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我们有一个办法,就是用一个密闭的容器,然后把无数分子都放在里面,然后做热力学的研究。但是我们的尺度是很难让我们做到有这样一个上帝视角的,我们不可能把市场所有的因素都包含在一个容器里面,然后我们自己作为一个上帝,跳出这个容器去反复地研究这个容器的规律。我们只有一个样本,我们不可能得到一个统计学规律之后,我们再返回到市场当中按下一个重播键。然后我们用这种策略来从市场中取利,我不是说不可能,我是说非常非常的难。

我认为投资实际上有两个思维框架很重要,就是贝叶斯公式跟凯利公式。贝叶斯公式,实际上就是你的初始条件靠猜嘛,然后你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条件概率去给它赋予新的权重,这就是我们投资当中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你首先要有一个主观的概率,它不一定特别的精确,然后你对这个行业这个企业是长时间的了解,再调整你的权重。所以说了解一个行业了解一个企业,我认为时间相对是比较长的。一般来说,没有一两年时间,我可能对一个行业没有一个比较基础的把握,我觉得你通过几天或者是看几份研报,就对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有很深刻的了解,我觉得不太可能。

凯利公式其实咱们也没有必要去背这个公式,实际上,他就说一个赔率和胜率的事情。当有一件事情它的胜率很高的时候,那么它的赔率往往就会很低。凯利公式的两端,就是价投和风投。风投他们是做一些成功概率很小的事件,但是它的赔率极高的,那么我们价投往往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胜率比较大,我们的确定性比较高,但是相对来说我们赔率没有那么高。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说像2016年融创,它的概率也很高,它的赔率也很高,那这个时候你要下重注了。

当然了,我们可以利用凯利公式来做一些仓位的管理。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比例配置,还是非常有用的。但是这里面的概率,你是否能把概率和赔率做的很精确,这又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尽量用他的框架,不要去纠结于它的这个具体的数据。

下面要介绍一个概念,叫做帕累托分形,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是正态分布。但是,有些行业它是满足帕累托分形的,这样一个分形结构就是自相似,就像树、海岸线就是自相似,就是它身体的一个部分跟它的整体的形态是相似的。很多东西都是分形结构的,比如说我们的财富的分布。

我举一个例子,就像帕累托当时统计的意大利前20%的地主,拥有全国80%的土地。那么前4%的地主拥有多少土地呢,拥有64%的土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前20%地主的前20%的人也遵循帕累托分形。

这是完全不同于高斯分布的,就是越往头部他所拥有的资源是越不成比例的。比如说我举个例子:茅台它拥有全行业利润的一半,iphone手机也差不多。一般的话,每年的前五本畅销书,基本上就把所有的图书销量统统霸占掉了;一个明星的收入他演一部电影几千万,你如果当群演的话,可能也就一个盒儿饭。我们推演到人生来说,我们人生关键处可能只有几步,那么股市的涨幅关键可能也就那么几天,从我个人的投资经历来看的话,真正盈利的那些股票,可能就那么几只。如果去掉这几只股票,我的投资收益就会变得非常的平庸,我感觉和巴菲特那个经验也差不多。

帕累托分形也是一种不对称,其实世界上充满了不对称,我们的经济系统也是充满了不对称,我们投资实际上就是找寻风险和收益不对称的东西。

比如说之前的可转债,14年的可转债比如工行的可转债,实际上都是接近甚至低于面值在交易,那它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不对称交易。就是你的风险是有限的,因为工商银行不可能欠你的债不还嘛,但是你的收益理论上是无限的,因为它的股票上涨的,可转债的涨幅是跟它股票涨幅是同步的,这就是个典型的不对称。

不对称的这个概念是我从塔勒布的那三本书里面学到的,塔勒布的三本书:《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和《反脆弱》。我觉得这三本书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读。

我之前没有接触到不对称的概念的时候,我甚至不打新股,我那个时候是一个教条的价值投资者,我听说巴菲特从来不买上市不满五年的股票,所以我也不打新股。

这个说来挺可笑的,我14年才开始打新股,因为我当时突然想明白了,就是新股的中签,概率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你的这个付出的成本是很少的,然后它又不可能开盘就全部赔光,所以实际上你赔的这个概率是很低的。但是它可能就是你发行价的几倍的涨幅,所以是个严重的不对称,后来2014年之后才想明白这个事情。

接下来这张图,就是我引用的别人的研究成果了,就是关于这个股票市场的帕累托分形。很少的天数决定了大部分的涨幅,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的觉得自己可以做波段,这种操作其实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你是在跟概率作对,因为你要想不错过这些主要涨幅的天数,这种概率实在是太小太小了。

三、第三部分:我个人投资的五个原则:奥卡姆剃刀原则、舍与得、珍惜每一个洞。时刻保留现金、开放的心态。

奥卡姆剃刀这个原则,当然删繁就简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但是你到底删什么、什么是繁,什么是简?什么是应该留下的,什么是你应该重视的,这个东西就是艺术了,这个你很难去把它非常的细化。

我举两个投资当中我失败的案例,第一个就是在09年的时候,我去了趟香港,然后在旅行团里认识一个大叔,这个大叔是某A股公司的供应商,他跟我说这家公司,当时它的订单都排到两三年以后了,非常非常的忙,我当时就是觉得这个公司是不是会有什么机会。但是后来他给我提起一件事情,他说他买了很多的奢侈品,要回去送给这个A股公司的管理层,包括一些检验员什么的。当时我一听,我那个时候确实是一个教条的价值投资者,直接一票否决了,我觉得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应该是有问题呀,虽然它的订单已经爆表了,但是有一些道德上的瑕疵,所以这个公司我就没再去看了。那个大叔还请我去他们厂里面去参观,我也没去。后来这个股票应该涨了十倍吧,我人生当中的一个十倍股就这么错过了。

还有一个与之相反的事情,就是我当时买民生银行,10年到13年这段时间前期是是茅台涨,后来茅台因为三公消费的事情跌下来了,但是民生银行又拉起来了,民生银行当时是短期内就翻倍了。因为当时我们的监管层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把小微企业的风险资产权重一再一降,降到100%了。那么小微企业的贷款就变得有利可图了,那民生银行就突然就异军突起了。

而且民生银行当时也做了很多创新,比如产业链上的贷款,比如说联保联贷,所以它的股票一路高歌猛进。

我当时其实是有机会发现里面的问题的,因为在那段时间,就是股票飙涨的那段时间,我们公司有很多客户突然要求成立很多的公司,很多的皮包公司。

一般成立这种,就是关联皮包公司的,都是做工程的这种客户。因为他们要围标,他们就会成立很多的公司,看上去好像是不同的控制人,实际上这三五家公司都是一家儿的,然后大家各写各的标书,然后就中标是这样的。但是那些公司很多都是贸易的和制造类的企业,他们成立这种莫名其妙的皮包公司,我就会觉得很奇怪,所以我就问我们的客户,他们说他们要贷款,大概是12年13年的事情。

我就很奇怪,我说你拿皮包公司你能贷到什么款?因为我是常年帮助客户做贷款的报表的,所以我很了解银行贷款的很多条件,各种不同的贷款要求。我说你这个是不可能的,别浪费钱啦,因为成立公司有费用嘛。他说不是,他说我在民生银行贷款——三家联保,这是民生银行的贷款经理告诉我的办法,就是成立两个不相关的皮包公司,跟他那个公司联保就可以把钱贷出来。当我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非常吃惊。这说明民生银行它的贷款,它的风控体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他的激励机制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等于说是贷款经理勾结客户一起来坑自己的东家。

我又回想到,那年我在潍柴上的失误,我就觉得是不是我过于关注细节了。结果民生银行的确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所以说这个,到底删什么不删什么,到底注意哪方面的东西,这个东西也是一个艺术,就是说很难一言以蔽之,就是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细节,到底哪个细节重要,哪个细节是不重要的,这个是需要我们去精进的东西。


整理人:张龙 大湾区价投俱乐部

$中国平安(SH601318)$ $贵州茅台(SH600519)$ $万科A(SZ000002)$

@今日话题 @陈海涛周游世界 @xdove @南海飞鹰2012 @南海飞鹰2012

全部讨论

2019-05-04 08:55

胖兄学识渊博,射击精准,颇有芒格之风。@胖扎特
$融创中国(01918)$ $贵州茅台(SH600519)$

2019-07-03 22:34

后面那些理论解释大段文字降低了全文质量。

2019-05-01 07:04

感谢俱乐部朋友们的辛苦整理[跪了]

2019-04-30 23:11

做一次马来人

2019-10-31 22:36

经历分享

2019-07-05 04:32

纪录一下

2019-07-03 18:32

胖扎特:芒格形的投资者

2019-05-20 17:46

66666666,十年,知行合一,,,,,胖扎特

2019-05-12 11:27

贝叶斯公式让人与时俱进。凯利公式让人安心:有余不敢尽,留下快乐呼吸的空间。此文受益了:用鹰一样的眼睛,看到轮廓,也看清草从中的动静。

2019-05-06 12:07

和我差不多的经历,差不多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