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龙头都有什么区别(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凯莱英,泰格医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7回复:93喜欢:195

看完相关资料以后,我只能说这个赛道的竞争者有点多,特别是CDMO小分子,产能很过剩。相对好一点的业务是上游CRO业务,竞争比较少,粘性强,还可以向下拓展CDMO业务。

CXO主要分CRO和CDMO。

CRO为生产前的临床和发现(泰格医药药明康德是CRO临床龙头,但是市占率都比较小,这个市场比较分散),CDMO为后续生产(药明康德和凯莱英小分子龙头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大分子龙头)。

临床CRO规模与CDMO规模差不多一个量级。

CDMO又分小分子(传统化学药)和大分子(生物药)。目前小分子占大多数,但是大分子增长很快,未来可能可以占40%的市场份额。

国内原料药纷纷下场做CDMO,有产能过剩的问题。

行业代表公司:

昭衍新药只有临床前CRO业务(猴子资源充足),国内订单占大头,收入大半来自于生物药(约70%-75%),小部分来自化学药的企业。根据公司披露,在国内安评领域内,昭衍ADC的市占率约30%,融合蛋白约40%,CGT更是高达40%-50%,双抗的比例也非常高。同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的关系相似,昭衍新药几乎不持有多少昭衍生物的股权。

泰格医药的优势是临床CRO这一块,国内的竞争不多,而且药企从上游往下游更好渗透。泰格医药投资了很多其他公司,是医药界里的投资小能手。

药明康德是CDMO龙头,小分子和大分子都有,大分子的话第二,第一是药明生物整个药明系,不论小分子、大分子还是细胞基因疗法,都讲究由R- D-M,端到端一体化。
康龙化成是小药明。药明的药物研发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康龙则是国内第二、全球第三。从实验室相关的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到药物生产(CDMO),R到D到M都有覆盖,近期也在孵化大分子和细胞基因治疗(CGT)。

凯莱英是CDMO小分子龙头。目前只是小幅切入临床CRO。

药石科技基础业务是小分子最源头的分子砌块,近期大力发展下游CDMO,营收占比已过半。

《价值事务所》有讲,CXO整体处于三大时代大势中,

其一是中国创新药产业崛起,从千亿向万亿量级扩容;

其二是因工程师红利,全球医药产业向中国转移;

其三便是生物医药行业开始从小分子到大分子再到细胞/基因疗法,生产/研发成本不断增加,从而带动上游CXO乃至整个生命科学服务业大幅扩容。

CXO 产业链与 新药研究流程相对应,可分为药物发现 CRO、临床前 CRO、临床 CRO 及 CMO/CDMO 四部分。

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全球 CRO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 年市场规模预计为 535 亿美元,同比增长 9.2%。其中,药物发现 CRO 占比 22.2%(市场规模 119 亿美元),临床前 CRO 占比 9.5%(规模 5.1 亿美元),临床 CRO 占比 68.2%(规模 365 亿美元)。预计到 2022 年,CRO 行业规模将达 727 亿美 元。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全球 CMO/CDMO 行业也保持增长。预计 2019 年全球 CMO/CDMO 行业 市场规模 34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2%。其中,小分子 CMO/CDMO 占绝大部 分份额,2019 年占比 72.3%,市场规模 250 亿美元;生物药 CMO/CDMO 占 比相对较小,占比 27.7%,市场规模约 96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 CMO/CDMO 行业整体规模达 519 亿美元,2019-2022 年 CAGR 为 14.5%。

小分子到大分子到CGT(细胞基因疗法)

小分子一直在我国CDMO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按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统计口径,我国小分子CDMO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10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399亿元,3年增长了2.6倍,预计2025年将达到742亿元。
小分子CDMO 细分领域龙头: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

我国大分子CDMO的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55亿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17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近500亿元(495亿元)。
药明生物目前是国内大分子CDMO的龙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1年,药明生物国内CDMO市场份额占比64.6%。昭衍生物是纯粹的大分子CDMO公司。

凯莱英人力成本最低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在整个欧美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大盘见顶的情况下,像三星生物这样的“破局者”又开始强势切入战场,尽管短期内还并不会对中国CXO造成严重影响,但在背后实则已经破坏了中国CXO公司之前的发展逻辑,因为所剩不多的产业红利只会流到更“低”的地方。

加息意味着融资成本不断攀升,严重打击了资本对于创新产业的投资力度,因此在加息周期中,药企融资难度和研发意愿是呈反比的。再加上疫情催生的研发需求已经开始减弱,更是让欧美药企的研发投入明显下降,欧美医药研发红利已经开始消退。

可能降息就是下一轮药企投资的开始,也许黎明不远了。

精彩讨论

投资散仙2023-06-24 20:45

我认为中国的药物创新不会停止,就目前而言,中国药企的体量还很小,空间是很大的。而泰格来说,不管是国企还是外企,国内临床还是要依靠国内龙头来做,泰格在临床深耕了这么多年,人脉关系还是很牢固的,这也是一种隐形的护城河。而泰格的上游和下游拓展才刚开始,未来是有机会做大的。我是看好泰格未来股价创新高,时间不确定,不建议全部压上,做个配置是没问题的。

独步花儿街2023-06-24 13:22

目前的暴跌,主要是中美脱钩的影响,应该是端午前的新闻吧,意味着还要继续下降空间,超底还找着呢,预计现价平台再50%左右,或者历史最高点的10-15%为目标。。
医药工业向大小分子的创新药发展,方向是明确,市场前景也广阔,结合大量创新药公司的上市,未来可期,难点是目前终端业务均以海外大品牌为主,脱钩后中国发展起来需要时间,目前利润状况可能是未来2-3年最好的状况,所以现在的低估值也意味着后2-3年的高估值了,需要跌下来调整。CXO行业都是高薪企业,运营成本由此可见,业务量一旦下降可能会立马亏损,优先资产结构好,现金流高,负债率低,周转率快的企业。。。
好在客户是大量的创新药企业,还能一二级市场大量融资,都是烧钱运营,就看还能烧多久了。

重仓持有龙头股2023-06-24 21:07

很多喜欢嘲笑别人的,看到股价跌就是喊着继续跌,根本不知道为啥,使劲找借口,涨了更是找道理,白酒代表的五粮液跌到160一堆人喊着150会破,几天涨到180一堆人抢着买,人性使然,腾讯破了200很多人觉得破150,没几个想到很快涨到400

投资散仙2023-06-24 12:43

昭衍新药主要是安评,有一定资源的优势。泰格主要是临床CRO,这个在国内比较有优势,国外相对比较难拓展。泰格现在也在上游下游一体化发展,投资有一定的优势,毕竟做临床的,那些药物有优势,泰格是可以明析的,只要不出圈即可。目前我想对看好泰格,毕竟主体业务受外部影响较小,如果一体化进展顺利,体量会不断扩大的。

全部讨论

昭衍新药主要是安评,有一定资源的优势。泰格主要是临床CRO,这个在国内比较有优势,国外相对比较难拓展。泰格现在也在上游下游一体化发展,投资有一定的优势,毕竟做临床的,那些药物有优势,泰格是可以明析的,只要不出圈即可。目前我想对看好泰格,毕竟主体业务受外部影响较小,如果一体化进展顺利,体量会不断扩大的。

投资CXO 行业的总结:
临床前安评:$昭衍新药(06127)$ ,市占率高,竞争优势明显。
临床龙头:$泰格医药(03347)$ ,国内数一数二,全球数二数三,仅次于药明系。
小分子化学药龙头:$凯莱英(06821)$ ,正在发展大分子生物药。
全产业链:康龙化成 ,老二老三地位。财务状况一半,负债率高。
相对于药明系,以上企业有极强的竞争力,相对市值较低,A/H股折价较大,业务弹性大,安全性更高。

06-07 07:25

CXO主要分CRO和CDMO。
CRO为生产前的临床和发现(泰格医药药明康德是CRO临床龙头,但是市占率都比较小,这个市场比较分散),CDMO为后续生产(药明康德和凯莱英小分子龙头,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大分子龙头)。

$药明康德(02359)$ $泰格医药(SZ300347)$ 冰火两重天。临床cro和海外收入占比低的市场目前更看好未来政策的利好。 $昭衍新药(SH603127)$
网页链接
根据药明生物投资者开放日传出的信息,截至5月底,药明生物在今年只新签了25个项目,而去年同期则是新签47个项目。如果按照这样的拓客进度推算,那么药明生物不仅难以达到去年全年120个新增项目的成绩,甚至可能无法企及2020年的103个新签项目。
新签项目不及预期,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行业竞争的显著加剧。在今年6月,韩国三星生物以较低的价格成功拿下辉瑞的生物类似药长期生产代工合同,总金额高达4.11亿美元,这也刷新了该公司的订单纪录。面对三星的低价竞争,药明系却明确表示“不打价格战”,这引发了市场对公司前景的担忧。
众所周知,2019至2022年是全球疫情肆虐的四年。不同于欧美企业的早早躺平,中国企业在那一特殊时期中展现了超凡的韧性。疫情本就激发了大量的医药研发需求,而欧美CXO行业却早已失去增长,陷于存量博弈阶段,自然承接能力极为有限,因此大量欧美研发需求订单就外溢至药明系及其他中国CXO企业。
基于此,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欧美市场医药研发红利外溢才是药明系业绩异军突起的核心关键。
以欧美CXO产业为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这个赛道的年化复合增长率实则仅为个位数,这与中国CXO产业大两位数的增长率相形见绌。当产业增速放缓甚至停滞,造成的结果一个是价格战,另一个就是产业洗牌。因为只有这两种动作才能让公司继续保持资本喜欢的增长趋势。
对比2019年与2022年全球营收规模前十位的CXO公司,虽然仅相隔三年时间,但排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有两家公司甚至直接以被收购的形式消失。

2023-06-29 10:15

CXO、CRO、CMO、CDMO……我看你晕不晕。这个行业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国际大势和科学发展观,还要掌握第一手科研材料和熟练分析管线价值,成本核算。买个CXO比买金融地产还烧脑啊。$药明康德(SH603259)$ $药明生物(02269)$ $凯莱英(SZ002821)$

2023-06-24 21:11

昭衍新药来自海外的营收占比最低,受地缘政治影响的风险最小

2023-06-24 14:46

有2021年的数据,还有预计2019年的数据,看不懂。

2023-06-24 11:48

230617作业

2023-06-24 10:22

创新药主要看汇率,汇率继续升,他们会玩玩

2023-06-24 09:22

康龙化成翻倍几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