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小米的困扰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186喜欢:32

我是一个忠实的米粉,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我的每一部手机都用的是小米,原因是它的性价比确实很高。

不仅仅是手机,我还买过小米耳机,手环,电视盒子,电视,充电宝,音箱,电饭煲,路由器,剃须刀,接线板,拉杆箱,电话手表,牙刷,麦克风,电池,自拍杆,签字笔等等。

除了部分产品质量体验不好,比如剃须刀和接线板外,其他产品大多还不错。

小米的服务也挺好,比方说一台60寸的彩电,用了两年时间坏了,小米的客服上门来修发现找不到备件了,直接给我换了一台65寸的全新彩电。服务都到这一地步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然而我对是否要买小米的股票,却一直犹豫不决。

2018年上市的时候,港股整体氛围都很好,小米远远谈不上便宜,因此就没买。

后来,华为持续发力,小米在华为的强大攻势下,虽然也在成长,但是明显有些跟不上华为的增长节奏。OPPO和VIVO线下的强大布局,小米似乎也难以超越。有一次,雷军在产品发布会上直接喊出了“看淡生死,不服就干”的口号,可见当时被逼到什么程度。

华为2019年被限制之后,小米终于迎来了一波机会,可惜那时我没有入局。

然而,即使在华为被限制的情况下,小米的股价仍然从2021年的高位跌到今年初的12到13元左右,而小米的市场份额似乎也很难进一步提升了。从2021年到2023年,小米的营收从3283亿元掉到了2710亿元。要知道,这期间最强的竞争对手华为基本上是没有发力的。现在华为手机满血复活,显然对小米手机业务构成了极大压力。2024年1季度,小米全球手机业务虽然也在持续增长,但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跌出了前5名,这种趋势会不会蔓延到全球市场上?值得观察。

考虑到小米仍然是一家只成立了十几年的年轻公司,而它的竞争对手华为1987年就已经成立,全球竞争对手苹果和三星的实力更不必说,它能做到今天这个样子,已经相当厉害了。

当然,目前小米的最大看点是汽车增量业务。小米汽车迎来了梦幻开局,现在来看,小米造车大概率是成了。现在的电动车出厂就意味着贬值,而小米汽车目前在二手车市场的新车出厂还可以加价卖,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葩。这种短期现象,正如当年小米手机缺货时的黄牛炒作。当然,未来出货稳定后,小米也会和其他车企一样,回归到理性。

如果小米未来能够稳住手机业务,而汽车最终赢来类似于在它全球手机市场上的地位,未来增量仍然会很可观,毕竟汽车业务的总量是非常庞大的。

我也在考虑少量买一些小米的股票,就当是对不断创造出业界奇迹的雷军投下一张信任票吧。当然,这个只是我的个人投资,与产品运作毫无关系。

写这个帖子,只是记录一点点个人思考,最终情形还是要靠时间去验证了。

$小米集团-W(01810)$

精彩讨论

小暴棉05-27 18:00

我觉得你自己先想想怎样定义“创新”吧,苹果手机第一代Iphone 是创新,特斯拉第一辆车是创新,这个是大家都认同的。华为的确是自研了很多东西,但是你说他创新,我要打个问号,至少我没有看到他的什么技术或者概念引领了整个行业的改变,或者首发后,其他人都纷纷模仿。所以你说华为自研程度高于小米,这个我认为是对的,但是用创新来区分华为和小米,很难让人认同。

悠唐05-27 19:11

哈哈哈哈。穷也就罢了,还喜欢装,红米手机价格那么低,你还想要啥呢?给你岳父买个7000的遥遥领先,让你岳父也骄傲一下。无法理解你这类人。

阮big05-27 05:48

你对你岳父可真好

流放疯05-28 08:56

雷军就是拿小米来不断融资的,规模能做大就行了,研发这种事情不用做,等产业链成熟了直接用。要规模,又没有技术,只能便宜卖,消费者高兴了。但经销商,供应链,还有股东赚不赚钱不在考虑范围内。

lanwis05-27 17:57

小米汽车和小米手机完全是不一样的打法。况且你认为9个月交付10到12万辆轿车还是饥饿营销?小鹏和蔚来卖了这么多年一年才多少辆。

全部讨论

写得挺好,不少人对小米太疯狂。容不得别人说。小米一直是我心目中的二流投资,长期收益率大约5%-15%。不会太高。小米身为科技公司,科技沉淀太少,号称营销公司吧,运营效率也不高。商业模式也差,给人感觉低端。小米手机没有存在感。段永平确实比雷军厉害。ov虽然体量差不多,但是人家现金流更好,能分红。小米一直过着很惨。价格作为护城河,是最简单的路,也是最难的路。科技公司没有靠性价比壮大的。好在小米在增加毛利率。

从来不用小米,最早期给岳父买了一台红米,半年就卡顿卡死完全无法使用,小米就是垃圾货。

你有没有想过,小米汽车所谓的成功是建立在年产销十万左右这个基础之上的。
这和小米手机初期的网络饥饿营销有异曲同工之妙。
贴上了“性价比”的标签,是很难被撕掉的。
那么米车会不会重走手机之路?$小米集团-W(01810)$

雷军就是拿小米来不断融资的,规模能做大就行了,研发这种事情不用做,等产业链成熟了直接用。要规模,又没有技术,只能便宜卖,消费者高兴了。但经销商,供应链,还有股东赚不赚钱不在考虑范围内。

只能说你高估了华为,华为现在吃相太难看了,太注重利润了,完全不是mate40时代的华为了,华为以后还要为自己煽动民粹情绪买单的。

“60寸的彩电用了两年就坏了”,这没啥可吹的吧,我12年前的东芝现在还用的好好的,之前买过几个小米产品,直到扫地机器人没用几次就坏了,就再也不相信他家的产品了。

少量买就是没看懂,看懂了不下重仓怎么在股市赚钱,小钱永运解决不了问题!

贪多嚼不烂、全而不精,这是对小米最好的描述。

05-28 12:22

很多老股东几年来得出的结论:小米是家好公司,一直将客户放在首位的企业,但也是把广大小股东利益放在末尾的上市企业。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

05-28 10:35

小米的业务都是竞争性很强的业务,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都是竞争激烈的业务。
汽车业务刚起步,手机业务就要走下坡路。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
国内市场份额已经是others,没必要指望国外市场,孙正义说在美国发生的事情,也会在日本稍候发生。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在印尼等国家也会稍候发生,这些就是小米的海外市场。小米国内还打不过ov,在海外也只会是同一个结果。同一批人,换了个地方就能打胜仗?华为不能出海,小米在海外的对手是三星。
汽车业务,第一辆车,那么大的流量,可以说成了,可没有手机业务输血,汽车能亏多久?其实手机发生的事情,搞不好也会在汽车上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