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成也方便,败也方便。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7回复:236喜欢:71

Zoom在短时间内从WebEx和Skype for business手里抢下了大量视频通话用户,靠的就是方便:第一次使用,加入某个会议只需要下载app,然后输入会议id,或者更方便地,可以直接点击主持人发来的会议url链接。注意,整个过程是不需要注册和登陆的,即使要登陆也可以用谷歌/FB账号,所以速度极快。Zoom的视频会议的通话质量和功能也是没话说。平心而论这是我用过体验最好的app之一。

那为什么说败也方便呢?Zoom不需要注册登陆的特点,导致人们一方面没有意愿把关系网从其他交流方式转移过来,因为不登陆、不加好友完全不影响使用体验,反正每次开会都只要点个链接或者复制黏贴一下会议id;另一方面,正因为知道了其他人不会把主要的人际网络关系(Email、微信好友、电话号码)迁移过来,所以最终没有一个人会把Zoom当作自己最核心的交流工具。假设你想邀请一个客户参加Zoom的视频会议,即使你是他的Zoom好友,你会用Zoom通知他开会吗?想必是不会的,因为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低频app,你不能确定他有没有用完之后就删了,即使没删,也不能确认他有没有开启提醒。所以,最简洁高效的方式还是通过电话/Email/微信这些共识度最高的媒介。这就导致了Zoom很难形成网络效应,可能长时间都只会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工具。相比之下,Slack就是一个主关系网络,把人们的Email关系彻底copy了过来。对于这个今年我最看好的SaaS公司,我想单独写一篇细说。

回到Zoom,假设现在有个新的会议软件,功能和Zoom一样,而价格低于Zoom,甚至免费,那它直接就能把数量可观的用户拉走,就像Zoom拉走WebEx的用户一样,让Zoom成了一个Ex。而我觉得这个新app可能就是Slack或者微软的Teams。这两者目前已经有了视频会议功能,只要给它们加上一个让没有安装过客户端的用户迅速加入会议的功能,那就直接覆盖了Zoom的使用场景。而Zoom如果想从现在的位置进攻Slack和Teams企业团队合作的场景,那难度可就高了一个量级了。

所以,我认为Zoom目前的高增长只是因为它相比之前的产品在功能上具有优势,而并没有通过用户的网络效应牢固地建立起用户粘性,所以它长时间会停留在一个好用的工具上,直到下一个替代它的工具出现。

$Zoom Video通讯(ZM)$ $Slack Technologies(WORK)$

全部讨论

2019-07-16 19:19

术业有专攻。无论是算法压缩传输还是硬件加速,Slack和Team都竞争不过专注的Zoom。在企业市场,能不能做和会不会成功是两个维度的讨论。否则早就是一家独大了。

2019-11-04 12:00

应该方向上是不一致的。zoom主要是to B 模式,赚的主要是B端的钱,就是替代早先的POLYCOM等硬件会议。仅凭这一块,原来硬件视频会议厂商的市场空间也是很可观的,对于企业来说,社交属性倒不是硬需求,需要的仅仅就是个工具。但无论如何,zoom还是太贵

作者的思维簡直完全反映了國內互聯網公司的思維,是個公司就想去做平台。
就跟滴滴一樣,只是個打車軟件,裡面的功能有金融,有電商,有本地生活,總之不該有的全都有了。這種做法,類似於作者的思維。
zoom只是個視頻會議軟件,能專注於本身功能並做好,就非常不錯了。

2020-04-25 08:19

Zom足够专注,技术足够硬,否则也不能从几个巨头手中硬生生抢下那么大的份额。目前B端尤其是比较大的公司,政府机构都因为私隐问题禁止Zoom,这块实际上已经很难抢回来了,留下的用户只要够方便够便宜就不会迁走。

2020-11-07 09:33

开会用过slack,Skype, zoom,腾讯会议,钉钉,微信等。zoom的体验最好。 视频会议的瓶颈主要是卡顿和延迟。同样的网络环境下,zoom可以做到最好,而且无缝集成到outlook,会议室可以绑定pad,绑定相机 等等, 会议录屏,上传云盘,分享 会议视频等,整体生态挺完善。 简单说,zoom有今天,背后有很多因素,对比同类竞品,可以说是做了95分到99分的那部分,这还挺难的。 当然要关注zoom和其他工具的后续发展,但也并非是谁都可以到99分。
再扯几句slack. slack文字聊天 讨论挺方便,而且不同设备可以很容易同步,甚至有时可以拿它当文件中转服务器。 我们很容易想到做个大而全的东西,比如把zoom和slack的优点都合并起来做到一个app里,有点像微信?有了瑞士军刀,是否做开瓶器 造小刀的就没生意了?不太像

2019-07-16 20:11

高频降维打击低频

反思:新产品的优势在功能,老产品的优势在分销。$Zoom Video通讯(ZM)$ 之所以成功,可能恰恰在于它放弃了传统的注册、绑定手机/邮箱的繁琐程序,放弃初期的“网络”和所谓的粘性,从而换取分销效率。当足够用户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网络自然就成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Slack Technologies(WORK)$ 的分销效率就差很多,必须一个企业所有员工一起用,这个比Zoom点个链接就能加入确实慢了几个数量级。直到最近的Slack Connect才算是找到了点窍门。

2020-11-07 09:30

Zoom还是有弱网络效应的,用Zoom的人越多,新加入的机构用户选择Zoom的可能性越大。

2019-07-16 21:16

我也觉得是这样,slack是一个平台,zm是一个工具,只要slack上加一个视频会议功能,员工就不愿意再去打开工具了

2020-04-25 03:14

微信当年也不是用电话号码注册的。QQ,邮箱号码都可以,现在再试试这样可能吗?互联网企业要的是流量,你跟他讲门槛低。这不是说你这家网红店我吃不上,我就看你怎么倒闭的心态一模一样。一个公司的估值看成长性预期,都给你用计算器咔咔的一顿计算,哦,值和不值,那你只适合去买茅台。挣自己看得懂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