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成也方便,败也方便。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7回复:236喜欢:71

Zoom在短时间内从WebEx和Skype for business手里抢下了大量视频通话用户,靠的就是方便:第一次使用,加入某个会议只需要下载app,然后输入会议id,或者更方便地,可以直接点击主持人发来的会议url链接。注意,整个过程是不需要注册和登陆的,即使要登陆也可以用谷歌/FB账号,所以速度极快。Zoom的视频会议的通话质量和功能也是没话说。平心而论这是我用过体验最好的app之一。

那为什么说败也方便呢?Zoom不需要注册登陆的特点,导致人们一方面没有意愿把关系网从其他交流方式转移过来,因为不登陆、不加好友完全不影响使用体验,反正每次开会都只要点个链接或者复制黏贴一下会议id;另一方面,正因为知道了其他人不会把主要的人际网络关系(Email、微信好友、电话号码)迁移过来,所以最终没有一个人会把Zoom当作自己最核心的交流工具。假设你想邀请一个客户参加Zoom的视频会议,即使你是他的Zoom好友,你会用Zoom通知他开会吗?想必是不会的,因为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低频app,你不能确定他有没有用完之后就删了,即使没删,也不能确认他有没有开启提醒。所以,最简洁高效的方式还是通过电话/Email/微信这些共识度最高的媒介。这就导致了Zoom很难形成网络效应,可能长时间都只会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工具。相比之下,Slack就是一个主关系网络,把人们的Email关系彻底copy了过来。对于这个今年我最看好的SaaS公司,我想单独写一篇细说。

回到Zoom,假设现在有个新的会议软件,功能和Zoom一样,而价格低于Zoom,甚至免费,那它直接就能把数量可观的用户拉走,就像Zoom拉走WebEx的用户一样,让Zoom成了一个Ex。而我觉得这个新app可能就是Slack或者微软的Teams。这两者目前已经有了视频会议功能,只要给它们加上一个让没有安装过客户端的用户迅速加入会议的功能,那就直接覆盖了Zoom的使用场景。而Zoom如果想从现在的位置进攻Slack和Teams企业团队合作的场景,那难度可就高了一个量级了。

所以,我认为Zoom目前的高增长只是因为它相比之前的产品在功能上具有优势,而并没有通过用户的网络效应牢固地建立起用户粘性,所以它长时间会停留在一个好用的工具上,直到下一个替代它的工具出现。

$Zoom Video通讯(ZM)$ $Slack Technologies(WORK)$

精彩讨论

Dtown2019-07-16 19:19

术业有专攻。无论是算法压缩传输还是硬件加速,Slack和Team都竞争不过专注的Zoom。在企业市场,能不能做和会不会成功是两个维度的讨论。否则早就是一家独大了。

新问题2019-11-04 12:00

应该方向上是不一致的。zoom主要是to B 模式,赚的主要是B端的钱,就是替代早先的POLYCOM等硬件会议。仅凭这一块,原来硬件视频会议厂商的市场空间也是很可观的,对于企业来说,社交属性倒不是硬需求,需要的仅仅就是个工具。但无论如何,zoom还是太贵

小黑爱吃肉2020-12-04 15:59

有老外开会就zoom,没有就腾讯

时间中慢即是快2020-11-07 12:34

作者的思维簡直完全反映了國內互聯網公司的思維,是個公司就想去做平台。
就跟滴滴一樣,只是個打車軟件,裡面的功能有金融,有電商,有本地生活,總之不該有的全都有了。這種做法,類似於作者的思維。
zoom只是個視頻會議軟件,能專注於本身功能並做好,就非常不錯了。

forcode2020-11-07 08:38

在线语音要做到极低延时和稳定性,是很有技术难度的。
/2005年,李学凌要创业,雷军投了100万美元。
多玩网本来只是一个讨论魔兽世界的社区,后来慢慢就做成了一个综合游戏网站。
众所周知,打魔兽需要团队配合,打传奇需要喊兄弟来砍自己,它们都有工会系统,打字渐渐不能满足需求,语音就变成了必备品。
2008年, 实时语音软件YY上线。
后面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YY 很快干掉其他同类软件一统游戏语音江湖,推动了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成就了一批互联网富翁。
但其实这里头有个事大家不太知道,YY之前已经有一批游戏语音软件,比如 TT、 iSpeak、Utalk (这个还是新浪UC官方做的),YY 最初只是很普通的一个,李学凌整天为卡顿延迟的问题发愁,日活怎么也撑不过40万,急需一个技术大牛来解决问题。
YY的投资人刘芹引荐了一个从硅谷回国创业的人,赵斌(请记住这个名字,他是本文后半段的男主)。
此人是 WebEx 的创始工程师之一,WebEx 又是个啥?世界上最屌的视频会议公司,没有之一,2007年被思科公司收购,价格是32亿美元。
赵斌到 YY 不到一年,就重构了 YY 的底层代码,实现“不卡不掉不延时”,用户量和服务承载能力成百上千倍地翻,很快甩开对手,据说李学凌还曾自掏腰包给他买了一辆奔驰。
这跟 GIPS 有什么关系呢?
赵斌是从 WebEx 出来的,根据公开资料, WebEx 一直用的也是 GIPS 的技术方案。
至此你会发现,世界上最流行的通讯软件,背后的技术一脉相承。

全部讨论

好文,完全同意。现在Google meeting(之前的google hangout)已经在教育领域里拿走了绝大部分份额,因为google有Classroom的一整套应用,是一个半生态系统在和$Zoom Video通讯(ZM)$ 在这个领域竞争。现在$Facebook(FB)$ FB从社交领域这个口子再次切入,又是一个全生态攻击一个功能性的app,相当有机会!当然,我真正看空ZM的是它不清不楚的背景,超级扯淡的隐私保护。其他不说,就profit taking也够它跌个至少30%。再加上其外太空般的估值,雪崩如果从其今天的新高开始,恰逢其时!

2019-07-16 22:28

有想过Zoom开始不要求客户注册,是为了把客户抢过来,当客户使用习惯后,可以通过注册有更多的附加功能,让客户进行注册沉淀下来吗?

2020-12-04 16:11

现在用钉钉好像有点low吗,马道长这次是坏了名声了。

疫情期间,在家办公一段时间,后面还有几个月出差不便,因此大家普遍使用在线会议软件,一开始很乱,Zoom、WebEx、飞书、腾讯会议都有人用,但到现在,无论公司内外,似乎大家都默认用腾讯会议了。不知道其他行业是否如此。

2020-11-15 17:31

没有Network Effect挺头疼的。我个人体会是Zoom的音频处理,尤其是多人同时发言时的场景处理得最好。在2B里,微软的竞争工具其实是Teams而不是Skype。由于Office 365企业版里直接打包Teams,很多公司会因为成本问题而放弃付费的Zoom。

2020-11-07 11:29

同意,疫情期间我们单位集体都安装了ZOOM,现在已近全部废弃不用了

2020-11-07 08:58

最终还是拼技术

2020-12-04 16:00

Zoom最二的决策就是现在不付费不能用。碰到国内的互联网巨头,理念上就被降维打击。

2020-11-15 16:11

到Zoom,假设现在有个新的会议软件,功能和Zoom一样,而价格低于Zoom,甚至免费,那它直接就能把数量可观的用户拉走,就像Zoom拉走WebEx的用户一样,让Zoom成了一个Ex

2020-11-07 15:58

非常认同,所以我觉得他们接下来会把这个关系做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