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982回复:645喜欢:1335
有三个大的判断,回头会出长文论述,虽然我老放鸽子。先简单提一下:

1. 这次周期至少是三种周期的叠加:A. 疫情供应链扰动周期,B. 全球货币放水周期,C. 环保供给侧“长周期”。这三个周期是要区分的,这就是为什么不能简单说Taper对周期影响多大,疫情结束对周期影响是好还是坏的原因。

不同的周期品受到三个周期影响的力度是不同的。但市场和各国政府对三种周期不加区分会影响判断,比如一律认为认为疫情结束就会平息周期,但其实C环保碳中和影响下的“长周期”行情早在疫情前就开始了,疫情只是打断,疫情结束后不但不会结束,甚至越演越烈。

2. 中国对资源品上涨的真实态度值得琢磨。为什么资源飞涨,下游有意见,还这么大力度搞碳中和、搞双减?因为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不计环境成本、社会成本在廉价对外供应资源品、工业品,国际社会属于得了便宜还卖乖,买了中国的便宜货,回头还指责你污染环境、能耗大。

所以我们干脆接轨,把环保成本、社会成本 price in,以后就算碳价贵了,资源贵了,但是社会成本、环保治理成本下来了,就是划算的。或者说,这些资源本来就该是这个价,以后不再把环境难题、社会难题留给这些西部资源省,直接计价。这也符合共同富裕,东部带动西部的要求。资源看上去贵了,但算上社会成本、环保成本、治理成本等等,总成本是降低的。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3. 地产周期落幕,碳周期开启。碳周期开启我前面讲了,这不是什么过去那种短周期、小周期事件,这是长周期,大事件。很多传统傻大笨粗黑的行业会变成准特许经营行业,资源为王、产能为王的时代来了。

地产周期落幕的冲击大家最近已经感受到了,你们误以为是白马YYDS的这些股票,包括地产、银行、保险、家电、水泥(水泥可能还好,因为受益碳周期),其实统统都是地产这根绳子上的蚂蚱,全都跑不掉。它们其实都是周期股,正在下行周期的周期股,这就是它们跌跌不休的原因。

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很多很水的分析师会跟你说,这个离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有10个点的空间。所以地产大周期没完。其实呢,还有多少真正想进城的人没进城呢?很多现存的农村老人是不会再进城了的,等他们未来过世了,城镇化率自然会上来。

所以一个是走下降周期的地产诸蚂蚱,一个是走上升周期的碳中和各行业。未来投资怎么做,还用再说吗?

#碳中和就是护城河# #资源为王# #产能为王#

精彩讨论

润哥2021-09-20 20:48

高屋建瓴啊,发达的东部多花钱钱买资源吗,落后的西部资源可以卖得贵一点,区域发展不平衡获得缓解。价钱传导到欧美,欧美用更高的价钱买中国制造品,同时碳税封死了第三世界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可能。也封死了欧美再工业化的可能。制造端打造类似宝钢钢铁卡特尔联盟,对世界范围内资源进行集采(是否可行,现在还不好说),这反映一种战略布局思想,从房周期到碳周期,说得好

不讲初心2021-09-20 21:54

放个马后炮,我很早就不服中国工业品廉价出口,恶性竞争,中国工人12小时连班倒生产了全球百分之60的商品,却落不到好,反倒留守儿童老人等社会问题突出

言一的星辰大海2021-09-20 22:21

想要的结果是:

房价不降,平价或微涨(整个社会和金融系统风险可控);
全面通胀,上中下游良性传导,中产及以下阶层收入全面上涨,且涨幅跑赢通胀(共同富裕的目标);
上层阶级资产及收入膨胀速度≤通胀(打击教培,学区,为中低产阶级减少教育投入造成资源浪费,打击娱乐圈,资本圈,限制垄断型无序扩张的互联网寡头,打击偷税漏税,尽可能使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少流向上流阶层);
产业结构“真”升级,中下游制造业面临更高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倒逼企业提高研发创新能力,生产高附加值高毛利的产品服务,推动整个实体经济的技术升级,告别野蛮发展的时代

房价不涨,收入涨=房价逐步下降
通过限产减碳叠加疫情放水,提高上游利润和资源价格;
通过发放消费券,提高社会福利,扩大政府开支,增加公共预算,持续刺激消费需求,提振消费端(同时变相减少群众消费成本);
通过减少补贴,推动市场化,鼓励真正有能力的企业杀出来,只要消费端没问题,蛋糕够大,谁有本事谁吃到。补贴补不出来华为海康。

muschao2021-09-20 20:14

主要是中国不想为美国买单了,应该是单挑美国。欧美最近整个能源行业都处于紧张状态,资源周期应该不是周期了,是大势所趋。

边城男子2021-09-20 20:59

铁矿石从233美元跌到90美元,为国节省了大笔外汇,碳中和的甜头尝到了,必须再接再励,争取更大利益。

全部讨论

2021-09-20 20:48

高屋建瓴啊,发达的东部多花钱钱买资源吗,落后的西部资源可以卖得贵一点,区域发展不平衡获得缓解。价钱传导到欧美,欧美用更高的价钱买中国制造品,同时碳税封死了第三世界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可能。也封死了欧美再工业化的可能。制造端打造类似宝钢钢铁卡特尔联盟,对世界范围内资源进行集采(是否可行,现在还不好说),这反映一种战略布局思想,从房周期到碳周期,说得好

2021-09-20 21:54

放个马后炮,我很早就不服中国工业品廉价出口,恶性竞争,中国工人12小时连班倒生产了全球百分之60的商品,却落不到好,反倒留守儿童老人等社会问题突出

2021-09-20 20:14

主要是中国不想为美国买单了,应该是单挑美国。欧美最近整个能源行业都处于紧张状态,资源周期应该不是周期了,是大势所趋。

2021-09-20 20:59

铁矿石从233美元跌到90美元,为国节省了大笔外汇,碳中和的甜头尝到了,必须再接再励,争取更大利益。

2021-09-20 20:42

该到补偿资源型地区的时候了,长期付出较高环境成本、社会成本和安全成本提供低价上游资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牺牲~

2021-09-20 20:22

地产周期落幕,碳周期开启

2021-09-20 23:13

我对周期的理解也不断从浅到深更新自己的认知:
我最早对周期的认知是疫情扰动全球供应链。海外工厂停工,国内的医疗器械及其他产品出口大幅增加,替代海外因疫情缺失的产能;同时出口旺盛造成的进口国港口堵塞、集装箱紧缺使得海运价格居高不下。
后来对周期的认知加入了全球放水。为了减小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各国推出经济刺激计划,推动资产和大宗商品上涨。
再后来是能耗双控背景下的周期。能耗双控让煤炭、钢铁、电解铝等品种产能受限,在几年前供给侧改革后留下来有产能的企业利润大幅增加,有的企业甚至创下了历史最好业绩。
最后是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链迎来爆发的周期。新能源产业链爆发,产业所需的上游资源需求大大增加。锂因为刚刚经历一轮周期,之前价格过低,锂矿企业之前扩产意愿弱,现在价格涨上来之后不能马上扩大产能;磷硅氟纯碱这些资源则因为环保、能耗等问题,不仅扩产受限制,现有的产能甚至也在被限制。
随着对周期的不断深入理解,我意识到我们正在经历的这轮周期,是多个因素叠加下的长周期,会是我们这一代遇到的历史性机遇。我们一定要在场,我们必须要在场!
$云天化(SH600096)$ $天齐锂业(SZ002466)$ $合盛硅业(SH603260)$

2021-09-20 22:46

三个周期的判断非常深刻、非常精准、非常震撼!我们低估了碳中和、碳达峰对重塑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中国以低价格优质产品服务全球,自己的代价是污染,资源价格偏低,中西部地区首当其冲,发展水平也较低。有一点要强调,双碳战略不仅会提升资源价格,让中西部地区受益,还会产生一批围绕新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弯道超车的企业,比如,磷、氟、硅、碱领域会产生一批市值过千亿的企业,这些企业很多在中西部地区。

某种程度上,双碳战略是全国经济发展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盘。近十年内,中西部地区会利用双碳战略嵌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顶端。这也是法庭老师经常说的,中西部地区领导都在倒逼国企主动转型升级,切入新能源赛道,国企被推着走

西部要发展,肯定不是走东部沿海地区的老路,搞所谓的产业梯度转移。西部大开发谈了二十多年,也许双碳就是重要的切入点。而东部沿海传统的制造强省如山东等可能地位会下降,除非能够转型升级的更快。

至于双碳战略包括资源、钢铁等初级产品限产,对物价和经济发展的冲击和综合影响,包括对美国的影响,决策层应该是有非常缜密的测算和推演,我也看过一些。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战略。

2021-09-20 21:03

针对如何理解周期股的资源价格上涨,庭长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上游资源的涨价可以理解为社会总成本的降低。涨价的逻辑转变成了降低成本的逻辑。消极的表征成了积极的表征。这种理解方式的转变对于我们的认知可能带来两个启发。第一,涨价完全是可持续的,因为其带来的社会成本的降低是可持续的。要从降低社会成本的角度去理解资源的涨价。第二,引导资源价格的并不完全是市场供需更有政治承诺。对资源涨价的理解要有一定的超越性。总之,碳周期的到来需要我们重新理解上游和下游,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关系。旧有的发展主义让位于新的共同富裕。

2021-09-20 20:26

从最近一年来和美的关系上看,我们是很冷淡的,不太希望会面,而美对我们最近有点希望缓和,主动来求和,希望我们多买美债,主要是美的通胀压力太大;至于美会不会加息,这个很难说,不加有通胀压力,加了经济衰退,最后结果很可能是不得不加然后再降,政策循环往复,美这次很大可能逃不开衰退的命运了。我们现在态度是不去管美怎么样,也没法管,只有把自己这一块篱笆扎好,扎稳,最后不跟美一起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