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37回复:543喜欢:255
万科年报仔细看完了,拿起笔,又放下,五味杂陈,也看了很多长期投资地产股的人的看法。这份年报单看净利润,还是A股地产股第一。但财报真正透露出来的信息,确实不容乐观。
这份年报,最大的利空,其实是计划未来两年计划还债1000亿。相当于把公开债券和非标全部还完。这是融资端的利空。地产本质上也是金融企业,懂得都懂。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万科和保利的区别了。
万科2023年缩表还是非常快速(有主动,也有被动),负债端下降很多,在建和拟建也下降非常多。2024年,万科在支出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压力了,现房存货1000亿,销售额大概1500亿左右。在建的按照投资额计算,基本上进度到了75%,跟三季报差别不大。所以2024年建安支出和应付账款支出占比已经不大了。基本上每月建安支出,税费,应付等加总,大概在150亿左右的样子。月销200亿,今年公开债 ,短债等都没什么问题了。目前高频数据,三月份新房销售环比增长了45%以上,有的城市环比增长了90%,销售端在好转。
万科目前在建和现房存货,扣除报表中1年以上变动少的项目,供货货值大概在6000亿以上,看去化率了,2025年还可以供货4000亿左右,去化率自然会更差一些,两年合计销售5000亿以上还是非常有可能的。这也是万科计划两年还有息负债1000亿的底气。
真正难的是明年及以后,如果不拿地,那明年的住开销售将快速下滑至2000亿级别。可是拿地,就无法实现还债计划了。这是一个很难解开的悖论,不再拿地,相当于住开基本上废了,撑不起这么大的市值。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经营性业务还没真正的形成规模和盈利点。
融资对于每一家地产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剩下的那几家房企,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
那万科这些年做错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转型期遇到的时间不太对,选择的方向跟这个时间点也不对。从2013年万科开始转型,收购印力,收购普洛斯股权,自建万纬物流,自建泊寓,自己发展商业,物业扩张。这些业务消耗了万科至少2500亿以上的现金流,但是带来的营收只有550亿。
物流地产是吞金兽,建面1000多万方,耗资900多亿(还在扩张),目前只带来40亿营收,即使全部运营,提高出租率,也不过80亿营收左右。因为物流资产投资回报期太长了,以50年为周期。
泊寓是第一个进入租赁住宅领域的,响应号召,但过于超前,以前也没有相关政策支持,成本极高,万科扩张又很快,大概耗资了300亿,目前仅带来34亿营收,即使满开,营收不过40亿出头。因为泊寓算的也是以40到50年为周期的长钱。
商业地产倒是个不错的选择,短期就可以带来大量现金流,但进入时,商业地产竞争已经很激烈,所以规模扩张有限。
——————————
万科的战略选择有错么?今年看了招蛇的业绩发布会,看了很多行业调研,没错,可以说很具有前瞻性,做的也不错,都是行业前三,两个第一(泊寓和物流), 一个第二(万物云),一个第三(商业)。
那为何突然就不好了?时间维度出问题了。房地产行业下滑太快了,日本十年走过的路,中国三年就调整了,甚至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到位,螺旋通缩。这种下滑幅度,很难给投资重资产行业的公司辗转的空间。紧接着就是面临融资端出问题了。丧失了住开缓慢收缩的可能性。
1500多亿,不是小数目了。
同期的保利,还是专注住开,虽然历史存货结构跟万科住开极其相似,但省下来的钱可以在2022年和2023年继续大量补货,维持住规模,维持住现金流,时间换空间。
——————
万科2023年还在投资经营性业务,因为当时融资端还是很通畅,如果当时及时停止,而是选择拿地,开盘,现在会好很多。当然,万科转型够坚决,站在当时也不会想到融资端会直接断掉。
万科有价值的资产很多,也正是这些前期投入的资产才能让万科撑到现在。如果当初不投资这些资产,而是去拿地,估计早爆了。
——————
明天业绩发布会其实想知道的已经不多了。第一就是关于出售的大宗交易到底是什么,是存量商办?(今年处理了90亿),公寓?投资性股权?还是经营性业务,以什么样的方式,发行瑞慈?还是直接卖掉。这涉及到根本,因为经营性业务投入这么大,好不容易看见成果了,这个时候处理很不划算。处理前者是很大利好,盘活了沉淀的低效资产,处理后者很不好。
第二,还会不会继续保持拿地强度,以销定产(前提是月销超过300亿的情况下)。这个涉及到未来能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
————————
地产公司现在唯一的解药就是销售端,行业起不来,谁都很难维持下去,行业好转,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个人是地产股持有者,万科目前A股23000股,H股14000股。保利32000股,中海8000股,绿城6000股。地产股占比30%,仓位较重,头大。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全部讨论

03-29 19:20

这二年其实是拿地的好时候,因为房地产不行,所以ZF放出的地都是位置很好的地,而且楼面价也不高,单个项目的利润远超以前,但万科却享受不到这个红利。万科前几年拿了太多垃圾地,只有明显降价才好出货。

房地产未来是百分百在,但个别房地产公司就不好说。房地产个人觉得金融属性远远大于住属性,那么多货币发行最终会回流到房地产或者股市。地产复苏越早,万科危机也就越早结束,反之很可能就撑不过去

大势已定,还抱着这种股票干嘛,万科今年至少再跌50%

看了这些分析我还是很佩服里面流畅又环环相扣的逻辑分析,但是整个看完又似乎觉得哪里不对。似乎大家对当前地产公司面临的问题都归结为技术性问题,主要由房地产行业的抽贷造成的。如果说这个在地产调控周期的早期是个问题,现在应该不是个问题吧。如果只要不抽贷就能活下去的话我觉得国家、银行应该会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这对谁都有好处,否则地产公司就此死掉了对谁都没好处啊。这样的好事国家怎么不去做呢?没理由啊?以前不做是为了控制地产过度膨胀风险,现在这样做反而有助于降低地产下行风险啊,如果前述理由成立的话。难道不是因为行业已经发生了变化,好多地产公司已经事实上资不抵债了、需要破产重整才能重新开始了?

物业费被谁收走了,太赚钱了!

03-31 16:48

@御风飞翔:
万科2023年少数股东的收益率是5.46%,公司股东的投资收益率只有4.86%,不知道这是不是由于实控人缺乏所导致的利益输送?

03-29 15:18

发布会,郁亮说了句以后有可能是现房销售的政策,保持现金流、降低负债还是非常好的

03-29 09:08

楼主,拿着这么多万科,还这么客观看待万科的问题,非常优秀。中国企业的一个通病就是做大做强,没有资本配置能力,这可能与背后的股东不作为也有关系吧。

03-29 15:51

03-29 14:18

写得不错 万科那些所谓的转型 其实比住开业务还垃圾得多 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好处嘛 肯定被中间人吃掉了呗 而且这些所谓转型资产 流动性也非常差 没有行政力量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