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36回复:548喜欢:252
万科年报仔细看完了,拿起笔,又放下,五味杂陈,也看了很多长期投资地产股的人的看法。这份年报单看净利润,还是A股地产股第一。但财报真正透露出来的信息,确实不容乐观。
这份年报,最大的利空,其实是计划未来两年计划还债1000亿。相当于把公开债券和非标全部还完。这是融资端的利空。地产本质上也是金融企业,懂得都懂。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万科和保利的区别了。
万科2023年缩表还是非常快速(有主动,也有被动),负债端下降很多,在建和拟建也下降非常多。2024年,万科在支出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压力了,现房存货1000亿,销售额大概1500亿左右。在建的按照投资额计算,基本上进度到了75%,跟三季报差别不大。所以2024年建安支出和应付账款支出占比已经不大了。基本上每月建安支出,税费,应付等加总,大概在150亿左右的样子。月销200亿,今年公开债 ,短债等都没什么问题了。目前高频数据,三月份新房销售环比增长了45%以上,有的城市环比增长了90%,销售端在好转。
万科目前在建和现房存货,扣除报表中1年以上变动少的项目,供货货值大概在6000亿以上,看去化率了,2025年还可以供货4000亿左右,去化率自然会更差一些,两年合计销售5000亿以上还是非常有可能的。这也是万科计划两年还有息负债1000亿的底气。
真正难的是明年及以后,如果不拿地,那明年的住开销售将快速下滑至2000亿级别。可是拿地,就无法实现还债计划了。这是一个很难解开的悖论,不再拿地,相当于住开基本上废了,撑不起这么大的市值。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经营性业务还没真正的形成规模和盈利点。
融资对于每一家地产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剩下的那几家房企,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
那万科这些年做错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转型期遇到的时间不太对,选择的方向跟这个时间点也不对。从2013年万科开始转型,收购印力,收购普洛斯股权,自建万纬物流,自建泊寓,自己发展商业,物业扩张。这些业务消耗了万科至少2500亿以上的现金流,但是带来的营收只有550亿。
物流地产是吞金兽,建面1000多万方,耗资900多亿(还在扩张),目前只带来40亿营收,即使全部运营,提高出租率,也不过80亿营收左右。因为物流资产投资回报期太长了,以50年为周期。
泊寓是第一个进入租赁住宅领域的,响应号召,但过于超前,以前也没有相关政策支持,成本极高,万科扩张又很快,大概耗资了300亿,目前仅带来34亿营收,即使满开,营收不过40亿出头。因为泊寓算的也是以40到50年为周期的长钱。
商业地产倒是个不错的选择,短期就可以带来大量现金流,但进入时,商业地产竞争已经很激烈,所以规模扩张有限。
——————————
万科的战略选择有错么?今年看了招蛇的业绩发布会,看了很多行业调研,没错,可以说很具有前瞻性,做的也不错,都是行业前三,两个第一(泊寓和物流), 一个第二(万物云),一个第三(商业)。
那为何突然就不好了?时间维度出问题了。房地产行业下滑太快了,日本十年走过的路,中国三年就调整了,甚至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到位,螺旋通缩。这种下滑幅度,很难给投资重资产行业的公司辗转的空间。紧接着就是面临融资端出问题了。丧失了住开缓慢收缩的可能性。
1500多亿,不是小数目了。
同期的保利,还是专注住开,虽然历史存货结构跟万科住开极其相似,但省下来的钱可以在2022年和2023年继续大量补货,维持住规模,维持住现金流,时间换空间。
——————
万科2023年还在投资经营性业务,因为当时融资端还是很通畅,如果当时及时停止,而是选择拿地,开盘,现在会好很多。当然,万科转型够坚决,站在当时也不会想到融资端会直接断掉。
万科有价值的资产很多,也正是这些前期投入的资产才能让万科撑到现在。如果当初不投资这些资产,而是去拿地,估计早爆了。
——————
明天业绩发布会其实想知道的已经不多了。第一就是关于出售的大宗交易到底是什么,是存量商办?(今年处理了90亿),公寓?投资性股权?还是经营性业务,以什么样的方式,发行瑞慈?还是直接卖掉。这涉及到根本,因为经营性业务投入这么大,好不容易看见成果了,这个时候处理很不划算。处理前者是很大利好,盘活了沉淀的低效资产,处理后者很不好。
第二,还会不会继续保持拿地强度,以销定产(前提是月销超过300亿的情况下)。这个涉及到未来能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
————————
地产公司现在唯一的解药就是销售端,行业起不来,谁都很难维持下去,行业好转,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个人是地产股持有者,万科目前A股23000股,H股14000股。保利32000股,中海8000股,绿城6000股。地产股占比30%,仓位较重,头大。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精彩讨论

麒儒03-29 12:33

业绩发布会看完了,也解答了我月初的一个帖子的疑惑。为何万科去年前三季度好好的,一切正常,第四季度突然就不太好了。
万科以前靠着自己的财务指标和经营口碑,享受的是央企待遇,纯信用贷。但是第四季度,随着政策的改变,配套城市项目融资机制的推出。万科以前是总对总的贷款,突然变成了项目对项目。项目投入资金,但只能一点一点的拿回来,而项目本身融资能力有限。形成了剪刀差。这种转变是突然的,祝总也明说了,万科被突然的变故打蒙了。这个也不怪金融机构,机构对万科的支持已经足够了,但必须符合政策,要合规。经过这几个月,万科也找到了解题的思路,提到了优秀同行(此处指龙湖),应该也是沟通学习了。这对万科的融资端是巨大的打击,万科未来几个月的举动跟半年前的龙湖没什么区别了。提前还贷(计划两年有息负债降1000亿);增加经营性贷款(龙湖也是抵押了100多座商场);申请白名单,让项目资金融资,集团减少流血;减少拿地,苟着,保证活下去。这种态度,其实也解答了另外一个问题,万科到底是不是国资,目前看,不属于国资类。
万科的经营性业务规模比龙湖大很多,但总规模也大很多。
降低有息负债1000亿,剩余2200亿,这也是所有金融机构一起测算过的,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万科的抵押贷款金额就是2200亿左右,抵押物主要就是商业广场,物流仓库,和写字楼等(猜测应该不含万物云股权和泊寓,这两种资产很难抵押,也不合规),参考龙湖的计划,计划今年经营贷1000亿,这个额度也符合万科的资产规模。
现在还能活下来的民企,无一不是靠着前期积累的经营性资产。
这里有个期限,就是2年内降低1000亿。那么在这两年内,万科也无力继续大规模拿地了,2022年和2023年万科货值均在行业前五。今年拿地货值应该会掉到10名开外了。
虽然经营性业务的出售或者发瑞慈,以及房产销售会让万科这几年业绩不至于难看,但2025年,2026年,靠什么来提供利润增长?
还有就是出售了部分经营性业务(大概率是写字楼和成熟商场),会对总的经营性业务有多大影响。即使2026年万科转型成功了,经营性业务到时候能贡献多少利润?
如果未来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了,万科住开未来会怎么样?像龙湖一样?龙湖未来住开利润贡献也就60亿以下了(实际应该会更低,龙湖从不计提减值),万科规模和有息负债是龙湖两倍,降到120亿甚至以下?如果是这样,那未来的万科给10倍估值也没太高的赔率(目前A股1000亿市值),还得损失机会成本,关键还没分红。
——————————
最后,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两年央企都在大手笔拿地?市场情况下滑越要拿?一定要保住规模?招蛇看起来财报更健康,也想着转型,但前提也是一定要保持规模。绿城提出计划缩表,减少投资,立马股价就暴跌?华润更是在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市场表现不好的情况下还得拿地?难道公司能预知未来?(这不可能,要不然应该前期少拿,今后再多拿)
,想明白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有自己粗浅的认知,但还是想听听高手的解读,这样有利于我们对这么生意的认识。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不管投资哪家地产公司,哪怕央企也好,未来也不得面临困境。
——————
(今天,万科没有大家预期的暴跌,保利也没跟万科拉开差距,说明市场还是明白的,目前的地产企业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只能等销售回暖)。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招商蛇口(SZ001979)$

用户799876848503-29 15:08

地产公司不拿地,等同于工厂不开工,工厂不开工是不是要裁员,降本增效;地产开发公司存在的价值就是不停拿地,拿错了最多公司亏钱,公司亏钱,不影响公司员工拿工资,拿绩效,不影响管理层吃香喝辣,如果不拿地,意味着清盘裁员,没有了员工,管理层自然没必要留,所以管理层坚持拿地,直到彻底倒下那一天。跟骑自行车一个原理,一直瞪,不登就倒下,管理层只能在失去现在的工作和拿地之间做选择。

又掉坑里了03-29 07:28

有些悲观了,两年压降1000亿有息负债不意味住开业务就废了。这一千亿负债压降并非都是住开业务的,不少应该是经营业务,这部分只要多发几个reits,就能降低不少。剩下的几百亿也不一定是全部压缩,两年时间如果能活下来企业也会产生利润,增量利润可以来还负债,但还是可以维持一定规模,只是说不扩张了。
目前这只是管理层基于现状对未来预判之下的一个缩表计划,但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未来行业形势变了,计划也就得调整了,关键还是看销售情况。

都江堰都教授03-30 16:23

其实,这次危机对万科是好事,是涅槃重生、转型成功要渡的劫,可以打破管理层对开发业务的幻想,更多发力经营业务,转型提速,配合国家消费reits 的放行,万科今年就能在三个领域发reits了,已经完成了从0到1,接下来就是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从1到10,就像三井不动产转型成功一样。房产进入存量时代,不动产领域大有可为,开发业务商业模式太差,保存基本规模就可以了,万科已经领先同行一个身段了,一定会劫后重生!$万科A(SZ000002)$

麒儒03-29 20:35

我来说说我这个问题的想法吧。
地产公司高杠杆,毛利率又受限。那么就必须采用高周转的策略。一旦高周转玩不下去,就非常难受,尤其是纯住开企业。
那些企业一直拿地的原因就是,现在抢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流量盘,高周转,这样就可以贡献正向的现金流。新盘的去化和存量盘的去化是两个维度。绿城存量盘去化率不足50%,不拿新盘这怎么玩?所以绿城计划缩表的时候,市场就大跌回应。绿城开始拿地,才稳住,只有不断的卷,拼新盘,才能保证现金流健康,也才能在发展中慢慢去化存量盘。哪怕新盘几乎不赚钱。这也是招商蛇口业绩会说的,要转型,但是规模一定要保持在前五。滨江那年拿地,下午立马开工,连4%的利润都没有,还得这么做,就是因为现金流的需要。现金流一旦受挫,面对的就是债务问题。
所以销售如果继续下跌,那纯住开房企的无效存货就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也是目前继续拿地的房企也没走出独立行情的原因。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房企,都不能有效进行缩表。有经营性业务的公司缩表比纯住开缩表稍微好受一些。
很多人说香港的地产公司,其实这是有本质区别的。香港地产公司拿地可以一直放着,等市场好了再开盘,但内地公司不行,拿地超过5年不开发,就会被收回。如果房价涨了,因为土地增值税的存在,房企很难有效积累资金和资产。也就是房价即使上涨,对地产公司利润贡献和资本积累也有限。这也是内地房企很难走低周转,高毛利路线的根本原因。土地制度不改变,要实现现房销售,对现在所有地产公司都是无差别打击,总不能每家有息负债都5000亿吧。一旦去化不理想,利息都把房企拖累死了。
$保利发展(SH600048)$ $万科A(SZ000002)$ $招商蛇口(SZ001979)$

全部讨论

麒儒04-25 17:22

你没听懂话里边的意思。你想想长租工作做的大的为什么是万科,龙湖,朗诗,旭辉等等。而不是四大央企。什么身份,敢不听话。

徐正儿04-25 17:20

当然喜欢的话,做好自己的选择就行。

麒儒04-25 17:16

这就叫做企业的社会责任,你是老大,你都不行动,是不是有问题啊

徐正儿04-25 17:14

国家提倡的就是很好的赚钱业务吗?听话就能让公司商业模式更好吗?

麒儒04-25 17:11

意思是国家大力提倡房企做的事,是坑房企的么?什么身份,敢不听话。

徐正儿04-25 17:00

杠杠高,并且遇到了房子极高泡沫的时代,意味着很难卖,就要出大问题

徐正儿04-25 16:57

长租房,物流都是很差的模式

Phoenixz5604-18 15:52

教授,请问怎么看万科出售普洛斯股权?

阅后即删04-16 22:47

不是拿不拿地的问题,是用什么钱拿地的问题,高杠杆拿地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自有资金配合适度扛杆,精开缓售,提高单项目利润率是成熟经济体房开的普通模式,说白了就是要开始拼如何盖好房服好务!

简单豆豆04-15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