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冰风暴来临,将彻底打破银行业同质化的观念

发布于: 雪球转发:21回复:75喜欢:19

作者 @知常容小高  

编者按 :

知常容7月11号首次预测年内银行业总体利润将同比下滑,没想到会马上受到那么多的攻讦。说我们唱衰银行业。现在现实情况提早以更坏的结果呈现:中国中期银行业总体利润同比下滑9%。证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股票投资很难做到理性客观,经济增长放缓,疫情影响严重,银行业让利1。5万亿政策出台等等这些,其实都很明显地指向银行业面临严重冲击的现实,可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是不愿意做出稍微客观一点的调整呢?有少数人可能是杠杆满仓银行股,脑袋被屁股劫持。还有少数人可能是已经形成思维惯性,不愿意花时间研究,了解真实情况。中国股市,独立思考是一种很奢侈的能力。

下半年形势将更加严峻,各种不利因素叠加,行业总体利润同比将显著下降,上半年9%的利润降幅绝不是降幅的最大值,最坏情况整体行业利润将下滑30%,不少银行甚至会亏损。

复我们的基本观点,银行业将严重分化。国有大行进入中小微贷款市场,带来的冲击是非常严重的,中小银行将被迫进入更低端,更大风险的细分贷款市场。加上很多银行多年来积累了大量隐形不良资产,多重冲击下,不好的银行会非常惨。金融脱媒,经济转型,银行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银行业将严重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招商银行早就做好准备,零售银行全面领先,这是百年基业。在贷款资产方面,提早布局,在股份制银行中,拥有最低平均收益率的贷款资产,从而拥有最强的抗风险能力。风暴过后,市场将更规范,领先的银行将取得更好的市场份额。我们预计招商银行在一两年低速增长期之后,将加速增长,并在优秀百年银行的道路上昂首阔步,稳步前行。

前言

本周银监会发布二季度银行业整体、分机构指标,其中一项引人注目——上半年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9.4%,罕见。结合此前央行1.5万亿让利计划,有人觉得银行的经营压力超出自己预期,也有不少观点觉得“利空出尽”。

结合央行上月货币政策报告以及对二季度银监会数据,利润下降一方面原因。是实际利率明显下降,好在LPR是逐步转换,加上4月份降LPR只影响一个季度,所以上半年银行息差无明显下降,但为应对新增不良和存量不良压力适当提高了拨备计提和核销力度,从而影响业绩。

另一方面我们猜测上半年疫情下的经济活动,对银行以前的非息收入中的手续费,贷款“杂费”造成一定影响,央行分解的1.5万亿让利指标中,削减3000亿各种收费看来是最快实现的部分。监管对灰色的中间收入严控影响行业整体的非息收入。

踏入三季度以来实际贷款利率已明显降低,而政策面维持对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的高力度下,我们认为全年的趋势仍将保持二季度的趋势,除非四季度经济明显向好。另一方面,在预计二季度行业提升计提力度后,不良数据仍有存量和潜在的双重压力,下半年依旧增加坏账计提的需要,其中股份行压力较小。LPR估计还会有一次20个基点左右的下降,加上全面转换,行业的净利息收入降幅将比较大。

对此,我们认为今年银行业全年的业绩将会延续上半年的趋势,全年净利润下滑将超过10%,最坏可能会超出30%。其中部分大行和股份行虽然拨备充足,但受整体趋势影响,今年难以维持以往稳定的业绩增长。业绩可能会有明显的降幅。招商银行属于最好的银行,今年利润预计没有增长。不好的银行甚至可能亏损。银行业冰风暴来临,大家做好准备吧。

 

长期来看今年加速了银行业竞争和企业融资脱媒的过程。疫情后的银行业会有更坚实的实体经济作为支撑,但行业内部优劣对比将更为明显。

 

一、如何正确看待银保监会数据——银行业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9.4%。

1.净利润同比下降9.4%实属罕见,近十年来,国内银行业也没有出现净利润下跌的现象。

银保监会公告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利润同比下降9.4%,其中大行同比下降12%、股份行同比下降8.5%。大行的净利润占统计口径内净利润51.9%(去年同期为53%),承担最大的净利润降幅,股份、城商行相对净利润下滑幅度有所减少。


(来自国信证券研报)

分单季度看,银行业单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4%。近两年银行业单季度出现净利润下降为2019年Q4,下降幅度仅0.71%。银行业全年利润呈现季节性——一季度占比相对较大,四季度占比较小。

分机构看,股份行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为26%,与行业整体趋势基本相符。若第三季度维持今年Q2单季同比跌幅、第四季度持平,全年股份行净利润依然会下降12%。

2.利润下降原因:计提增加,非息收入承压。

二季度银行业息差2.09%,环比上季度收缩0.01%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09%。其中,大行、股份行息差反而环比回升0.01%,息差下降的影响集中在农村金融机构。

贷款利率下行。此前央行发表金融向企业在利率上让利9300亿,对此我们估算对生息资产端收益率影响为下降至少0.6%。值得注意的是,日前上半年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已经披露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26%,比去年12月低位大幅收窄0.48%,同比下降0.68%。


然而利率下降,息差下降并不明显。一方面上半年是对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严控,降低部分利息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反映行业的生息资产的收益率整体没有大幅下降。一是利率下行尚未传导至整个上半年银行业业绩。

LPR存量转换自今年3月1日起,到8月初已转换约50%,对二季度影响尚不明显。另外,虽然6月末新增贷款降幅明显,但金融实施向企业让利时间还未覆盖至全季度(6月末提出),对整个二季度行业净息差影响有限。而一季度货币政策主要针对的是短期流动性及部分行业的融资问题。若二季度对于解决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的政策方向和力度持续,需警惕三季度开始息差继续收窄。

减值计提增加影响净利润。在规模有序增长、息差稳定、成本收入比不变的情况下,行业净利润依然同比下降9.4%,影响因素主要就是来自对减值准备的计提。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加12.35%,不良率微升0.3%——咋看不良数据并不高,但全行业上半年末减值准备同比增加18%至1.06万亿,相比以往12~15%的增速略有加快。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多次指出稳妥推进金融风险处置,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在核销力度加大下,上半年的从利润表中的拨备计提和新增不良,实际要比2季度末的不良、拨备数据反映的变化更大。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2季度不良相关数据,是延期付息还本、再贷款贴息等流动性政策加持下的数据。延期付息还本中还存在部分贷款本金归还时间递延至2021年初,贴息、再贷款政策也掩盖了部分本应产生不良的贷款资产,部分风险有递延,后续还会产生不良压力。

若银行加大计提无疑影响净利润,我们预计2季度银行业拨备前利润、营业收入增速将明显高于净利润增速(增速计为负9.4%)。

非息收入二季度承压明显。我们认为导致上上半年行业净利润下降的因素,除了计提力度有所加大以外,我们预计全行业中间费用、非息收入受让利和疫情下的经济活动低迷影响有轻微下降。

非息收入的让利主要针对企业融资的中间收入,央行预计本部分让利金额达(时间段未确定)3000亿。从对应的文件看来,主要是企业融资产生,银行和第三方机构的介绍费、手续费、咨询费等。我们认为对此类收费的监管将持续全年。

另外疫情下的经济活动较为低迷,影响部分银行对应的银行卡手续费、结算费等中间收入。但这部分相对让利部分而言,将会随经济活动回暖重回正常。

3. 正确认识银行业利润。

银行利润大幅受到当期减值准备的计提影响。招行为例,近三年减值损失占收入比约为22~27%。一方面各项业务管理费刚性上升,波动较小,而当期减值计提多少对净利润影响相比之下更为明显——当期减值损失加减10%,影响当期净利润总额的10%左右,若反映至净利润增速,波动则更为明显。

另一方面,计提又不能完全反映当期资产质量实际情况。有余力的个别银行、或行业处于效益较好的时段具有较高的计提能力。反之,当效益较差、不良风险开始反映到财报上时,虽然实际的不良情况有所上升,当期计提也有可能不会相应提升,甚至基于对利润指标、拨备覆盖率、充足率等考量有所下降。

而不良贷款(不良资产)实际是坏账风险,常态来看资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关系。如果全行业成本端不变且息差不变,信用成本(计提)有所增加,实际上是资产普遍收益率下滑,银行的风险偏好上升所致。

因此,银行的利润并不能如其他行业一般反应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打个比方,即使在今年普遍利率下行、潜在的不良风险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个别银行依旧能实现净利润稳定增长、拨备覆盖率和不良率维持稳定,但对应的不良核销量将会明显增加,也难以避免新增不良和逾期资产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当我们关注银行实际的经营情况时,除了净利润指标,还需要认识到利润背后的各种因素有没有发生变化。

三、未来展望:短期业绩承压,加速行业优胜劣汰的进程

1. 短期:预期年内银行业利润将维持上半年趋势

我们预期我们预期全年银行业净利润下降幅度将达10%。主要基于几个因素考虑。

6月末的低实际利率将延续至全年。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上半年新发放贷款利率已经大幅下行,而上半年流动性也相对宽松。无论贷款还是企业债,市面上资产利率在普遍下行。

三季度的政策、部门工作计划中,虽未提出降息计划,但要求下半年持续引导LPR直达实际贷款、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我们认为下半年实际利率仍将保持低位运行,与6月末央行报告的水平相当。

成本端压降空间不大。另一方面,6月末国有大行、股份行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下降0.3%、0.34%,高息负债成本得到控制,但约20万亿的规模相对整体付息负债而言(约200万亿存款)而言释放的空间有限,对活期存款占比较高的大行和部分股份行影响更小。

不良压力仍存。上半年银行业不良率虽然仅仅同比升0.03%,但实际上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加了22%,明显快于10%的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加上政策延后了风险暴露的时间,后续计提压力仍存。股份行方面拨备覆盖率有进一步上升,相对压力较小。

综上考量,假设银行应对新增(包括潜在)不良计提态度、处置核销力度以及风险偏好相对二季度不变的情况下,我们预期全年银行业净利润下降幅度可以达到10%。三四单季度行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速约为-15%、-5%。

2. 长期:竞争激烈,优胜劣汰

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城商行首当其冲。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大行开始下沉,进入以前中小行高收益率资产业务,主要体现在中小微贷款业务。而大行的充足率、拨备安全垫和负债成本优势皆远超地方银行。

异业挑战叠加金融脱媒,加速优胜劣汰。去年11月以来企业债融资存量的同比增速开始超过人民币贷款增速。质量较优的企业,其融资对贷款的依赖性这几年已在降低,而今年疫情及其对应政策加速了这一趋势,到了今年7月存量的企业直接融资同比增速更超过20%,已经明显超过贷款、社融的平均增速。

加上来自异业对金融行业的竞争,长期来看,银行业以往一贯的稳定经营情况难以在每一间银行上出现,优胜劣汰以及类似包商的情况今后还会再次上演。解决融资问题后的实体经济虽然可以更好的为金融行业作基础,但此后银行间优劣对比将更为明显。

我们认为大行今后将会更多进入基础中小微贷款,同时保有先有业务规模。考虑到大行的优势,中小行业务空间会有萎缩。目前国内股份行则相对灵活,资产配置和业务开始呈现各自特色,息差和抗风险能力也优于城商、中小银行,整体来看股份制行在未来行业竞争中最有优势。

推荐阅读

银行让利势在必行 银行业洗牌有助招商银行二次崛起——招行跟踪报告

首发于公众号:知常容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文章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不构成对证券的推介,投资者因依赖上述资讯进行投资决策,需自行承担相应风险

 @今日话题    @徒步三萬里    @雪球私募    $招商银行(SH600036)$   $宁波银行(SZ002142)$   $工商银行(SH601398)$  

精彩讨论

ice_招行谷子地2020-08-14 07:52

说核销数据没有的也好意思吹自己研究银行多少年?今天我免费教教你,央行会公布银行体系每月的贷款核销数据。以后多花点时间研究,少吹牛逼。

ice_招行谷子地2020-08-14 09:19

你可以选择付费提问

地球的宇宙眼2020-08-13 17:58

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在这篇研报中提及,就是这次中期全行业利润下滑是过去多年风险暴露的最后一次全面清算;还是今年疫情风险的一次初步暴露;还是,两者影响的综合。
这个问题的回答对后期全行业预期有重大影响。
如果说是今年疫情的一次初步暴露。有一个逻辑似乎有问题,就是本次疫情风险对中小微型企业带来的损失应该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但是,本次全行业利润下滑中,四大行的利润下滑程度最大。

四大行的利润下滑程度最大,似乎说明这是过去多年风险暴露的最后一次全面清算。农商行表现极差似乎说明今年疫情风险的全面暴露叠加过去多年风险暴露。

中国好公司2020-08-14 07:35

怎么这么多评论都被删除了?

老黄牛20132020-08-14 08:00

小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啊

全部讨论

讨论已被 知常容 删除

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在这篇研报中提及,就是这次中期全行业利润下滑是过去多年风险暴露的最后一次全面清算;还是今年疫情风险的一次初步暴露;还是,两者影响的综合。
这个问题的回答对后期全行业预期有重大影响。
如果说是今年疫情的一次初步暴露。有一个逻辑似乎有问题,就是本次疫情风险对中小微型企业带来的损失应该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但是,本次全行业利润下滑中,四大行的利润下滑程度最大。

四大行的利润下滑程度最大,似乎说明这是过去多年风险暴露的最后一次全面清算。农商行表现极差似乎说明今年疫情风险的全面暴露叠加过去多年风险暴露。

2020-08-14 07:35

怎么这么多评论都被删除了?

2020-08-13 18:10

讨论已被 知常容 删除

2020-08-13 19:15

讨论已被 知常容 删除

2020-08-13 18:24

事实证实了你之前的结论是对的,有前瞻性。

2020-08-13 20:30

讨论已被 知常容 删除

2020-08-13 19:29

又是个什么都不懂在这里胡吹的,银行给实体让利指的是银行增加给实体的贷款并缩减利差说白了就是上面要求缩减其他贷款增加小微和对公业务尤其是制造业贷款这叫“让利”,你即然判定银行行业不好那受冲击最大的就应该是招行和平安这两个搞零售的但你一边说银行日子不好一边还吹搞零售的怕不是脑子被驴踢了。

2020-08-14 07:48

2008年金融危机厉害吧?
银行们不照样挺过来了,
看看宁波银行,活的多滋润。
可以不夸张地讲,
任何一次危机过后,
新兴势力都将迎来一次更高的飞跃。

2020-08-13 20:30

讨论已被 知常容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