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fighter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5喜欢:22
之前民生证券的研报指出,中国目前处于这种状态,资源消耗 》 GDP增长 》企业利润增长。
在消费降级时代,这其实也是合理的。譬如过去消费升级时代,商业渠道中间的商品加价空间巨大,从厂家到代理商到经销商到零售商,不断加价,整个加价倍率很高。
而日本1990年代之后兴起的消费降级之风,首先就体现在压缩渠道空间,降低加价倍率。最典型的就是渠道自有品牌,把第三方制造商品牌都干掉了,制造工厂一律变成代工厂,渠道自己就是品牌。
目前,全球很多巨头也在推广D2C,本质上也是压缩渠道利润,譬如TI这种模拟芯片巨头,2023年报 about 75% of our revenue was direct, 2018年报About 65 percent of our sales are fulfilled through distribution channels. 短短几年前,从65%营收来自于经销渠道变成75%营收来自于直销渠道。这种靠压缩渠道空间带来的营收增长,就像挤毛巾一样已经挤到尽头了。
再比如,耐克,阿迪达斯这种溢价能力最强的消费品也是大力搞D2C,D2C营收占比都已经很高。
连这些全球最顶级的芯片巨头和高端消费品巨头都已经通过干掉渠道来赚钱,那么其它低端的芯片,低端的消费品,又如何赚钱呢?
渠道利润没有了,厂家利润也没有了,但是最上游的资源消耗绕不开。即使是渠道自有品牌替代制造商品牌,该消费的资源一点都不会少。
未来,如果全球消费降级都到了极致,渠道和制造商都不赚钱(只有最头部的AI和软件公司赚钱),但是资源消耗照样不会少。
那么结论就是,大部分渠道和制造业都是杨白劳,只有两种公司赚钱,资源公司和AI公司。

热门回复

补贴制造业是保顺差。

继续讨论。美股纳斯达克都是AI最受益的巨头,他们的利润还是有可能继续增长。本质上AI现在最强悍的是降本增效,可以大量裁人降本。而全球经济在目前大部分渠道和制造业都不赚钱的背景下,也很难支撑消费力的增长了,所以商品的需求是没有增长的。不要提东南亚印度代替中国,如果他们代替了中国,那也只是把中国消耗的资源转移到这些国家了,总量不会增长。
所以资源也许会保持高位,而AI的卖水公司和受益于AI的公司利润可以保持高位,其它的公司就会没啥利润。
所以美股纳斯达克和商品的比值也许会保持高位,但是其它股市的指数不可能如同纳斯达克这么受益于AI,他们这些股市指数相比于商品指数的比率会持续下降,这也许是是大概率的。

渠道商比制造商总体还是有优势。电商上为什么无法培养品牌?为什么欧美的很多品牌主要是线下渠道为主?为什么欧美渠道巨头那么多?为什么很多制造商品牌包括巴菲特并购的亨氏番茄酱,面对渠道自有品牌番茄酱的进攻,都难以招架?
看看法国迪卡侬,人家一个做户外产品渠道的,多赚钱,多少中国制造业公司给它打工?
当然了,你可以说中国有安踏,李宁,美国有耐克,这些都是制造商品牌,但是这些都是中高端的品牌。
如果做低价产品平价产品,没有制造商能够匹敌迪卡侬这种渠道巨头。
拼多多,本质上也是渠道,让多少制造商白白为它打工,连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都高呼电商时代让制造业品牌无法存活?

消费降级时代,白牌产品增多,本质上就是,商品的溢价能力下降,消费者愿意为有效的性能付费。如果一个产品过去存在较多基于情感价值或者非有效性能,一些花里胡哨的性能的溢价,那么溢价可能逐渐丧失,这个时候反倒利好性价比为王的供应商。
譬如日本的优衣库就是典型,很多人不再为服装的社交价值付费,一律回到基本的材料和休闲舒适性能。
当然,欧美文化特点不一样,他们那边对时尚社交的需求更强,美国人每年购买服装的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他们每年开party等各种社交文化流行,可能也是助推了他们服装的时尚社交文化。这种情况下,zara在美国的业绩持续增长,而优衣库在美国这么多年,换了很多操盘手,美国业绩始终打不开。
2023年最后一天,国际轮胎巨头普利司通正式结束了在中国商用车轮胎市场的业务。
“与乘用车轮胎不同,商用车轮胎更换频率更高,也就更难被主机厂的新车采购成本覆盖——客运、货运商户以及个体司机需要为更换轮胎付出更多真金白银。这使得商用车轮胎的价格敏感度远超乘用车。
尤其是在陆运成本持续升高的近些年,个体运输业主面对压力,开始逐渐降低对轮胎的舒适、静音等方面的需求,甚至不再依赖原厂质保以及三包服务,一再降低轮胎更换成本。“不求高品质,只要能跑就行”。而这些附加价值恰恰是外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假设未来乘用车领域也是类似商用车轮胎一样消费降级,那么欧美轮胎巨头过去的所谓附加值,就无法产生溢价了,这个时候利好中国供应商。

我也买山姆MM,冷冻蓝莓,量大实惠,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有点像以前有的小朋友过生日要去吃麦当劳

看看山姆,costco就知道了,多少国内的高收入消费群体,狂买他们两家的自有品牌产品?
如果第三方制造品牌,他们估计大部分都不会买,他们只会买头部的譬如金龙鱼食用油,福临门食用油。但是其他中小企业品牌的号召力和山姆,costco这种渠道的号召力,背书能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保饭碗吧,制造业完了,只能喝西北风了

制造业保就业,牛逼哄哄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加起来人数都没20W,全互联网从业者不到500W

我也经常在山姆买东西,但是不局限于自有品牌,山姆的牌子已经为非自有品牌背书了。总觉得普通老百姓消费的很累,不论买大件的车还是日常消费品,总要花很大精力去对比,去挑选。而在山姆这种超市想买什么直接拿就是了

外汇不保住, 让温哥华的房价怎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