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6回复:66喜欢:40
美国科技,中国互联网,以及港股高息股共同给基金带来了正回报,拉低回报的依然是消费,尤其是线下消费,尽管有些预期,但还是低估了通缩和竞争的残酷,也错误借鉴了美国类似企业的经验。

精彩讨论

STH_06-06 13:06

不能阻碍竞争对手扩张产能、打价格战竞争的行业本身的净利率是缺乏护城河的。去年看了线下的某咖啡,高峰时已经到达极限的运营效率了,店员忙得不可开交、前台堆积的外卖订单都快放不下了,当时因此下了判断认为这个生意天花板已经很近了,想要继续提升利润只有提价和开新店,单店的杯量已经达峰,如果需求更高,其实单店也很难承接,而是被周边其他咖啡店分流。所以用当时的业绩增速去做外推是很危险的。
而两个增长动力中,新开店肯定会拉低平均店效,因为好的地点路段是先被选择的,越往后一定是效益更差的。提价这一块,我也错误估计了竞争激烈度,没想到竞争对手亏损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恶化。我能接受的效率差是竞争对手亏损,但投的企业微利,上一份财报进入亏损就属于我不能接受的范围了,也变相证明了同业效率差没有那么大。
之前很多卖方甚至买方给的看多理由有一点是咖啡成瘾性更强,所以咖啡远远优于奶茶、果饮等其他饮品,这一点我是一直存疑的。如果核心销量来源于特殊风味的爆款,而不是拿铁、美式这些基础款,那其实咖啡还是没有跳出饮品行业的产品周期性。当时我关注的核心指标之一是生椰拿铁为主的风味饮料vs经典款销量占比,这一点上其实一直没有给我太多证据证明咖啡生意跳出了饮品的产品喜好周期。

PaulWu06-06 12:48

加盟模式,其实是小加盟商税务上的节约,来对抗直营的合规成本。中国的平台企业和加盟模式类似,抽水比自己下场好。

呆呆啊呆呆06-06 12:44

感觉地产不行后,高层有能力把所有的消费类的通胀,都通过公用事业给转移掉。类似于过往十几年的地产。

PaulWu06-06 13:05

周期的问题(结合估值)可以等待,生意的问题需要认错。

Ddddddamon06-06 12:53

抽水比下场好!这句话太经典了,小企业税务、人工社保等等不合规行为,对于合规直营店企业来说简直是流氓竞争

全部讨论

不能阻碍竞争对手扩张产能、打价格战竞争的行业本身的净利率是缺乏护城河的。去年看了线下的某咖啡,高峰时已经到达极限的运营效率了,店员忙得不可开交、前台堆积的外卖订单都快放不下了,当时因此下了判断认为这个生意天花板已经很近了,想要继续提升利润只有提价和开新店,单店的杯量已经达峰,如果需求更高,其实单店也很难承接,而是被周边其他咖啡店分流。所以用当时的业绩增速去做外推是很危险的。
而两个增长动力中,新开店肯定会拉低平均店效,因为好的地点路段是先被选择的,越往后一定是效益更差的。提价这一块,我也错误估计了竞争激烈度,没想到竞争对手亏损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恶化。我能接受的效率差是竞争对手亏损,但投的企业微利,上一份财报进入亏损就属于我不能接受的范围了,也变相证明了同业效率差没有那么大。
之前很多卖方甚至买方给的看多理由有一点是咖啡成瘾性更强,所以咖啡远远优于奶茶、果饮等其他饮品,这一点我是一直存疑的。如果核心销量来源于特殊风味的爆款,而不是拿铁、美式这些基础款,那其实咖啡还是没有跳出饮品行业的产品周期性。当时我关注的核心指标之一是生椰拿铁为主的风味饮料vs经典款销量占比,这一点上其实一直没有给我太多证据证明咖啡生意跳出了饮品的产品喜好周期。

感觉地产不行后,高层有能力把所有的消费类的通胀,都通过公用事业给转移掉。类似于过往十几年的地产。

没有护城河只有效率的行业,由没有竞争力企业发起的恶性竞争有时候烈度更大,短期更无奈。

感觉消费呈现了两极化趋势,普通人在往下平替,而hermes 中国销量却在创新高。

06-06 15:54

吴总可以关注下美股餐饮板块,这几年牛股辈出,一点不输科技版块。Chipotle,Cava,Sweetgreen等健康主题快餐在美国年轻人和中产之间非常受欢迎。随着美国人均GDP破8W美元,人口持续增长,经济稳健的大环境下,美国消费者对健康快餐(10-12刀一顿,versus 麦当劳8刀)的接受度会越来越高。并且这些商家还有潜在的提价空间。

06-06 13:02

所以遇到各种情况你们的对应是不变等待,还是认错纠正呢?

06-06 12:45

可能的原因:1.市场出清的还不够;2.居民收入现实和预期都远低于市场判断。

请问Paul,怎么看待全球旅行🧳市场?

06-06 12:44

回撤控制得真厉害

06-06 13:07

今年线下消费的ppmt表现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