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50回复:55喜欢:52
大部分时候受过基本职业训练的人和人之间没有那么大差别,但高压之下绝大多数人都变形了,你的训练水平发挥不出来,对投资而言,就是时刻保持理性,保持独立思考,并愿意承担责任。我见过不少历史表现优秀的投资人,在重压下甚至不敢打开账户,或者归咎于外因,在最需要勇气的时刻屈服于恐惧,而在需要克制的时刻则过于贪婪。投资是一场日久见人心的旅途,我们的能力很有限,规模已经或多或少在制约我们的回报,所以我有意控制规模扩张的速度。对于买不到的投资人,我还是想给予一些关于主观选股管理人挑选的建议:第一,评估一个管理人,完整经历过两轮熊市的长期收益率更为可信;第二,长期收益率的取得需要相对均匀(这个方法可以规避掉小规模时一把赌到然后躺平的类型);第三,全产品的收益一致性。

精彩讨论

黑龙_杭州2023-06-17 19:50

吴总德艺双馨,还关心封闭后买不到他产品的朋友不要踩坑,挑选基金产品方法论:
1、长期跟踪下的人格认知,至少经历两轮牛熊的长期收益率;
2、业绩归因,不能是赌某个赛道或重压某几只个股取得高收益,收益率在仓位分布和时间分布上相对均匀;
3、拉黑那些发很多个产品,然后各产品之间的收益方差很大,做不好的关闭,做好了的拿来募资。

PaulWu2023-06-17 13:57

我们已经在讨论,核心还是要追求开心嘛,这次临时开放其实是为了封闭,但我们之前承诺了的要做到。今天发这篇主要是怕我们封闭后没有买到的投资人踩坑。

嘻嘻哈哈202023-06-17 13:48

对于第二点,我深有感触。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基金产品,而且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著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从表面数据上看,年化收益率也有16,17%或者更高。但是仔细一看,绝大多数收益都是在19,20年大牛市取得的。最近两三年基本都是年年亏损。对于那些看重19,20年业绩好,而买入的投资者,基本都是站在高位,大部分人其实都是亏损的。跟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的年化收益,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第一点,第二点特别重要。

扶苏19892023-06-17 11:50

这就是Nba选秀看重天赋要年轻,讲究一个跨年龄竞赛的原因,很多人就是压力下变形,也许95%的时候这个投资者展现的是优秀水平,但是5%的时候崩溃就付之一炬。

全部讨论

2023-06-18 15:09

经历两轮牛熊这一点太苛刻了吧,这基本上要十年了…

2023-06-17 17:02

吴总,你的美元基金还接受申购,是因为申购美元产品的门槛高,对规模的影响没那么大和快吗?未来什么情况下连美元产品也会封闭(只接受已有投资人增购)?

2023-06-17 16:56

我交易不会变形,投篮就会变形。这可能就是职业和业余的区别吧

2023-06-17 15:18

在重压下甚至不敢打开账户,或者归咎于外因,在最需要勇气的时刻屈服于恐惧,而在需要克制的时刻则过于贪婪。

2023-06-17 14:33

本质还是对不确定的态度,有因为格局而赚大钱也有因为格局而爆仓,有因为谨慎而错过暴利,也有因为谨慎而避免了暴亏。根本原因都是对不确定如何处理

2023-06-17 14:26

吴总,规模已经或多或少制约回报了,可否考虑不再申购,还可以追加呀。你的产品回撤控制得挺好,极大概率追加和内生长,规模就上去了。

2023-06-17 13:39

大部分时候受过基本职业训练的人和人之间没有那么大差别,但高压之下绝大多数人都变形了,你的训练水平发挥不出来,对投资而言,就是时刻保持理性,保持独立思考,并愿意承担责任。我见过不少历史表现优秀的投资人,在重压下甚至不敢打开账户,或者归咎于外因,在最需要勇气的时刻屈服于恐惧,而在需要克制的时刻则过于贪婪。投资是一场日久见人心的旅途

2023-06-17 12:54

大部分时候受过基本职业训练的人和人之间没有那么大差别,但高压之下绝大多数人都变形了,你的训练水平发挥不出来,对投资而言,就是时刻保持理性,保持独立思考,并愿意承担责任。我见过不少历史表现优秀的投资人,在重压下甚至不敢打开账户,或者归咎于外因,在最需要勇气的时刻屈服于恐惧,而在需要克制的时刻则过于贪婪。投资是一场日久见人心的旅途,我们的能力很有限,规模已经或多或少在制约我们的回报,所以我有意控制规模扩张的速度。对于买不到的投资人,我还是想给予一些关于主观选股管理人挑选的建议:第一,评估一个管理人,完整经历过两轮熊市的长期收益率更为可信;第二,长期收益率的取得需要相对均匀(这个方法可以规避掉小规模时一把赌到然后躺平的类型);第三,全产品的收益一致性。

2023-06-17 12:30

所以投资,其实第一关要学习和掌握的是群体和社会心理学。之后才是估值,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