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材料:到了可以贪婪的时刻了吗?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33喜欢:14

$天赐材料(SZ002709)$ #天赐材料# 今天天赐材料暴跌,应该是机构在认错斩仓。一是因为碳酸锂期货价格连续两日暴跌,现在的价格已经到了17万/吨左右。二是昨天机构调研之后没信心了。

本来前天已经写好了提纲,题目是:30元是天赐材料的底吗?结果今天直接跌破了。只能换个标题。今天的市值已经跌破自己的心理价位600亿了,但是还远没有到可以贪婪的时刻!!!

关于天赐材料的定性、定量的分析可以参见前期三篇文章,定量的分析需要更新,但是定性的分析,基本面、供需、技术等基本没有变化,还在下行周期当中:

天赐材料上的三朵乌云:需求、产能、新技术

也试着按一下天赐材料的计算器

天赐2022年报跟踪——再按一次计算器,还有25%的跌幅空间

在年报跟踪的文章里有预测今年大概率能见到600亿的天赐,今天直接到500多了,对于天赐的估值也需要做重新更新。

一、近期利空梳理

1.碳酸锂价格暴跌,而且下跌的趋势仍在,未来价格可能跌至12万元/吨,还有30%的下跌空间。

碳酸锂作为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等重要的原材料,价格下跌对下游的成本下行应该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六氟磷酸锂、碳酸铁锂等的定价关联了碳酸锂的价格,因此也会造成天赐材料主产品的价格下行。

2.宁德时代不断平衡供应商比例,电解液也一直在寻找多元化,目前有关报告给出的宁德电解液一供已经成了江苏国泰,但尚未找到确定性的证据。

宁德时代

3.比亚迪销量不断攀升,其它都不太能打。目前来看,电动汽车一超的格局已经形成,其他家合起来都打不过。

比亚迪的供应商体系里没有天赐材料。比亚迪的电解液供应商是多氟多海科新源。换句话说,比亚迪卖的越好,宁德时代和天赐的份额会越小。

4.新能源汽车占有率已达30%,离前期国家政策的目标35%空间已不大。下游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

5.各家继续扩产能,供需错配加剧。在供需严重错配的情况下,天赐材料自己的投资追加都被认为是利空。

二、行业到底了吗?

行业到底有几个特征:一是出现大面积亏损,比如之前的猪肉,四大养猪企业全部报亏;二是不仅没有新增产能,现有的产能会出现大量的关停并转,比如之前的家电、煤炭、钢铁、房地产等等,有的是自主调节,有的是政策调控。

目前来看,以上特征还并没有出现,一是今年电解液市场的供需还是处在平衡的状态,只是价格下行了。电解液头部公司的半年报,都还有利润,还未出现大面积的亏损。

二是目前包括电解液在内的动力电池各产业链还在持续的新增产能。这个在各家年报上都有说明在建项目情况,不再逐一列举。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21年、22年大家乐观预期时候定向融资的钱,还没花掉,项目本身有建设周期,一个项目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不可能就这样停掉。那样股东、监管机构都不愿意。另一方面,大家希望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即使未来会行业出清,为什么死掉的一定是我?这是大部分老板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不继续投资,随着行业的整合,未来小体量的企业接不到订单、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弱,一定会死。如果追加投资,未来如果有体量优势,可能还有活的机会,所以大家明知道可能会亏损,还是得投。

但是目前各家的利润已经下滑到了成本线附近,很多企业都是在盈亏边缘。另外,电解液的另外两个头部玩家新宙邦多氟多新增产能的方向已经转为了电子电器上游的氟化工,并已经明确表示这是未来企业新的增长点。对于动力电池的行业投入目前已在观望状态,未来会不会把更多的在建、在产的产能调整为电子电器的氟化工产品,不排除这种可能。

总体来说,整体行业已经在急速下行,行业的产能出清已经有了苗头。个人预计应该会在24年Q1开始,受下游需求的见顶、23年新增产能的投产,整个行业会继续下跌,包括天赐在内的企业会出现大面积亏损。24年会是异常惨烈的一年,也将是产能出清最为惨烈的一年。产能出清有几个方式和表现:

一是小的企业因为成本和综合竞争力不及,可能会直接破产甚至退出行业;

二是部分企业会降低开工率。规划产能>投产产能>利用产能。

三是部分企业会转移产线生产其他产品。

预计整个行业的产能出清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建设周期也是2年+,所以才有了市场21年、22年的周期红利)。这样的行业波动,在前期也因为种种内外部原因出现过至少2轮。天赐材料在前两轮中都活下来了,并且成长为了行业第一。

电解液的行业进入门槛并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配方也是根据下游电池厂来定的。所以只能靠价格战来获得市场份额,本质上是一个成本竞争的行业。另外,现在电解液的价格关联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关联碳酸锂。因此实际上电解液厂商本质上没有太多的定价权,在供不应求的时候,还好一些,在供大于求的时候,会很惨。虽然天赐和客户谈的都是长协,但长协能保证需求稳定,价格并不会占便宜。

三、利润预估及估值的更新

回顾历史:

既然行业的门槛不高、竞争格局不好,为什么天赐前两年能有如此高的毛利和ROIC水平?主要得益于两点:

一是天赐本身的液态电解质技术。这种技术的优势有几点:1.液态电解质本身的投产比更高,有机构预测的兑同样比例的电解液的投入大概比固态电解质的低10%-15%左右。2.液态电解质的溶解效率更高,容易理解,不多解释了。3.以上综合导致天赐的电解液的成本是低于同行的,叠加其他一体化优势,多家券商预估的大概能低15%-20%之间。

二是前几年的逆周期扩张。过去十年,电解液经历过2轮大的周期,行业老大前后换过几次,在这个赛道里,天赐始终在投产和一体化策略。最后在需求爆发的时候一下子起来了。这些赛道,从募资、建厂、投产、试产、测试,量产至少是2年的周期。如果是新的厂家,要进入下游厂家的供应链,还有一个下游供应商验证稳定性的过程,这个大概是6-12个月。这些无形中成了前两年天赐的壁垒。

展望未来:

液态电解质、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仍然会在。但是这个优势会随着技术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

行业的供需已经发生了变化,之前大产能带来的优势已经没有了。根据最新的投资者关系互动反馈的信息,目前天赐整体的开工率还是比较高的,在手订单也还算充足。但是新增产能是否能够在下一个周期中带来竞争优势,我个人是持乐观态度的。每个行业都会经历这样的整合和周期。

年初的时候,预估23年的利润悲观预计大概在40亿,估值在600亿左右。Q3快结束了,现在更显全年利润悲观预估在20-25亿之间,估值在400-500亿之间,对应价格在21-25元之间。

未来的悲观预计:

预计23年四季报或者24年一季报开始出现亏损,24年或将持续亏损或者盈亏平衡的状态。25年产能大概率还不能完全出清,利润预估仍在20亿左右。估值维持在400-500亿之间。

乐观的预计:

24年完成产能出清,25年下班年行业龙头地位、一体化优势开始显现,利润回归到25-30亿,对应估值在600亿左右。

不管是乐观还是悲观的估计,24年都将是前期新增产能(21年、22年集中开建的)的集中释放期,也将是各家为了保住产能和市场份额拼命杀价格的一年,也将是大家利润最惨的一年。而在25年能否反转,又是个未知数。25年之后,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是否会突破和普及,也会是很大的未知数。

综合来看,天赐材料还远远未到击球区,即使愿意承担左侧交易风险的,也建议到24年观察行业的产能利用和出清情况后再说。

全部讨论

2023-09-09 14:54

高盛还是讲了大实话!

2023-09-08 21:52

相比恩捷的跌幅,他还位置还挺高

天赐就几个客户反水了

2023-09-08 20:29

2023-09-08 18:00

T-b企业的未来就看它当下的投资项目,天赐所有投资几乎都是加码电解液和正极,产能严重过剩,自己把自己卷死。多氟多只有20%资金投放到6f新增产能,其他资金都是投向电子化学品,6f的技术改造和原材料回收等降本增效项目。战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2023-09-08 17:38

产能过剩,刚刚开始股票下跌,还需要下跌到破净状态,电解液可能随技术发现而需求消失。

2023-09-08 17:15

打开一看,天赐跌幅在新能源龙头里全最少的那几个了

请了解一下天赐的磷酸铁业务,这个不是天赐的优势业务,因为他恐怕3季度业绩还要下滑。这种业绩逐季度下滑的股票都是随时股价崩盘,锂电里面也不是它一家这样走。另外天赐的中报的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都不好,在这种弱市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带来踩踏

2023-09-08 16:03

感觉说的有道理

2023-09-08 14:53

C公司的确在调整各家的比例,天赐的比例也的确在不断下降,但是说国泰超过天赐,我觉得还为时过早。这个从C公司电解液产品的结构看,LFP体系的电解液还是占了六成以上,这块天赐的六氟液盐在成本上优势大。但是国泰在三元体系也有优势,主要是森田的固体六氟在质量上的确比天赐的质量强,所以在电解液质量上也领先,适用于高端的应用场景。所以从目前规模上看,天赐还是一供。当然目前Y公司、S公司都在主攻液盐,一旦被突破,那么天赐的护城河就堪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