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再投之复利增长(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3喜欢:11

目 录

五、海螺水泥值得投吗?

六、银行板块初步分析

七、交通银行值得投吗?

八、“分红再投”总结

五、海螺水泥值得投吗?

$海螺水泥(SH600585)$ 是老牌水泥公司,是最大的巨无霸水泥公司。由于受煤炭价格上升和房地产低迷双重影响,股价自2020/07/30创新高63.56元/股以来,一路下跌至今。按前复权59.06元/股计,今日收盘价28.73元/股,跌幅为59.52%。从28.73元/股,要上涨105.57%,才能涨回到59.06元/股。由此是否可以说,海螺水泥已失去投资价值?

假设2020/07/30最高价63.56元/股买入10000股,投资总额为635600元。

2021/06/17分红2.12元/股,可得10000×2.12=21200元。除权前一天收盘价47.08元/股,股息率=2.12÷47.08=4.50%。分红总额112.35亿元,2020年度净利润351.30亿元,分红率=112.35÷351.30=31.98%。除权后一天收盘价40.91元/股,21200÷40.91=518股,即可买500股,持股变为10500股。

2022/06/21分红2.38元/股,可得10500×2.38=24990元。除权前一天收盘价37.10元/股,股息率=2.38÷37.10=6.42%。分红总额126.12亿元,2021年度净利润332.67亿元,分红率=126.12÷332.67=37.91%。除权后一天收盘价33.74元/股,24990÷33.74=741股,即可买700股,持股10500+700=11200股。

此时持股市值为11200×28.73=321776元,由于买在最高点,浮亏近一半。所以,股价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因素,直接风险主要来自买贵了(根本的风险来自公司的质地)。

如果按照近两年的分红继续下去,那一定是快速滚雪球模式。假设取中间值2.25元/股,可得11200×2.25=25200元。如果股价按今日收盘价计,那股息率=2.25÷28.73=7.83%。25200÷28.73=877股,可买900股。持股11200+900=12100股。由此可推,这滚雪球模式将会越滚越快。如果能如此继续,如果以一二十年计算,当初买在最高点影响微乎其微。

这其实是不现实的。虽然股价如此下滑是情绪的反应,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还不是由于公司的业绩发生了变化。2022年半年度营收下降30%,净利润下降34%,这才是股价下跌的直接原因。营收、净利润下跌的原因,是一开始讲的煤炭价格上升和房地产低迷双重影响。

分红的钱来自哪里?正是来自净利润。所以,前面假设分红取中间值2.25元/股,是不现实的。分析如下:

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101.62亿元,从近两年的财报看,净利润下半年比上半年多,鉴于业绩呈下滑趋势,假设下半年净利润和上半年一样,那年度净利润=101.62×2=203.24亿元。假设分红率取35%(2020年约32%,2021年约38%),那分红总额=203.24×35%=71.13亿元,71.13÷52.99(总股本)=1.34元/股。如果按照现在股价,股息率=1.34÷28.73=4.66%。可得到的分红=11200×1.34=15008元。15008÷28.73=522,可买500股。持股11200+500=11700股。结果相差很大。

所以前面《终于把分红整明白了》《继续说分红(填权)》《继续说分红(实盘)》得出的结论“越是股价降低,分红可买入的股数就越多,对投资者就越有利”,在逻辑上是有漏洞的。这是假设分红不降为前提的。问题是,出现股价降低,不管是除权后不填权,还是股价下跌,都源于营收和净利润的下滑,或预期会下滑。净利润下滑,分红自然减少,所以股价降低,可买到的股数不一定就越多。这应该就是球友对这几篇关于分红的文章颇有质疑的原因所在。

看来对分红还真是没有整明白。所以,要对前面说的“分红再投模式”做一些修正,前提是分红保持稳定,也即业绩保持稳定。显然周期股不具有这个特点,不适宜作为“分红再投模式”的标的。海螺水泥显然是周期股,目前正处于困境之中。我觉得反转是迟早的事,要“倒”也是其它水泥企业先“倒”。其它企业真的“倒”了,供给减少,没倒的就反转了(这不是反转的唯一情形)。但何时反转,天知道。既然无法知道,那就不去管它。如果相信能反转,已买的犯不着急着割肉,没买的不管什么时候买都没关系,毕竟目前只有7.74的pe、0.85的pb,毕竟一只股票上涨时间只占5%,95%的时间是等待这5%的。

由此想到格雷厄姆、巴菲特,其口中的“市场先生”,时常不理智,时常涨过头、跌过头。要说清楚的是,格雷厄姆、巴菲特是利用了“过头”,而不是利用“涨跌”。如果没有“过头”,那上涨的会继续上涨,下跌的会继续下跌。所以,上涨还没有“过头”时,要享受泡沫带来的利益;“过头”了,当股民沉浸在泡沫中贪婪时,要及时退出。这就是“当别人贪婪时恐惧”。同理可理解“当别人恐惧时贪婪”。当然这些都是说说而已,做起来很难。(《成功炒股的人格要素》中有讨论)

如果撇开市场先生的涨过头、跌过头的“过头”,涨跌本身应该都是理性的,是源于股票已经出现或预期出现的业绩变化,不会无缘无故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以原著为准。

六、银行板块初步分析

银行板块,除零售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外,其余银行具有高度同质性。银行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贷款收不回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零售银行风险相对要少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估值相对较高的原因。平安银行经大幅回调后,估值明显下降,似乎已不高。

以2022/09/23收盘价为参照,估值最低的是民生银行,pe3.13,pb0.31,用“白菜价”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但我们要相信,市场给出这么低的估值,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的,别以为“市场先生”一直不理性的(相关讨论见前文《海螺水泥值得投?》)。如果看一下公告,就会发现民生银行的关联交易、轮候冻结特别多。这些好像都不是好事,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深入下去了。

如果看中银行的高股息率,那就应该首选五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至少不会破产。

先来看五大行的分红率,选取2021年度一个年份(均四舍五入为整数):

工商银行,净利润3483亿元,分红1045亿元,分红率30%;其中a股分红791亿。

农业银行,净利润2412亿元,分红724亿元,分红率30%;其中a股分红660亿元。

中国银行,净利润2166亿元,分红651亿元,分红率30%;其中a股分红466亿。

建设银行,净利润3025亿元,分红910亿元,分红率30%;其中a股分红35亿元。

交通银行,净利润876亿元,分红264亿元,分红率32%;其中a股分红139亿元。

结论1:分红率普遍较低,交通银行最高,也只有32%,其它都是30%,基本上分不出高低。建设银行a股分红占比特别低。

再来看五大行的股息率,以2021年度每股分红和2022/09/23收盘价进行计算,也就是年度分红相对于现在股价的比率,从股息率的角度看股价的“含金量”:

工商银行,分红0.2933元/股,收盘价4.40元/股,股息率6.67%;

农业银行,分红0.2068元/股,收盘价2.88元/股,股息率7.18%;

中国银行,分红0.221元/股,收盘价3.10元/股,股息率7.13%;

建设银行,分红0.364元/股,收盘价5.62元/股,股息率6.48%;

交通银行,分红0.355元/股,收盘价4.65元/股,股息率7.63%。

结论2交通银行最高,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都<7%,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居中。

再来看五大行的分红稳定性,以近10年每股分红为观测周期:

工商银行,0.239、0.2617、0.2554、0.2333、0.2343、0.2408、0.2506、0.2628、0.266、0.2933,稳定且缓慢上升;

农业银行,0.1565、0.177、0.182、0.1668、0.170、0.1783、0.1739、0.1819、0.1851、0.2068,稳定且上升幅度大;

中国银行,0.175、0.196、0.190、0.175、0.168、0.176、0.184、0.191、0.197、0.221,稳定但略有波动;

建设银行,0.268、0.300、0.301、0.274、0.278、0.291、0.306、0.320、0.326、0.364,稳定但略有波动;

交通银行,0.240、0.260、0.270、0.270、0.2715、0.2856、0.300、0.315、0.317、0.355,稳定且上升幅度大。

结论3:工商、农行、交通要好一些。

城商行的比较分析,选取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三家,以2021年度净利润、分红,2022/09/23收盘价进行计算:

北京银行,净利润215亿元,分红总额64亿元,分红率30%;每股分红0.305元,收盘价4.17元/股,股息率7.31%。

上海银行,净利润210亿元,分红总额57亿元,分红率27%;每股分红0.40元,收盘价5.99元/股,股息率6.68%。

杭州银行,净利率87亿元,分红总额21亿元,分红率25%;每股分红0.35元,收盘价14.18元/股,股息率2.47%。

结论4:北京银行不错,上海银行杭州银行无法和五大行相提并论。

总的初步结论:投资银行板块,除了投资成长性的零售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若投资高股息率的银行,可投资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农业银行

接下来再逐个分析,容我慢慢道来!

七、交通银行值得投吗?

前文《银行板块初步分析》得出初步结论:若投资高股息率的银行,可投资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农业银行。这一篇开始分三篇分别对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农业银行进行专门分析。既然是高股息率的股票,还是考察一下近10年的分红情况,都是假设在2012年买入1万股,从2013年到2022年领分红,共持股11年,分红10年。

假设2012/07/03以收盘价4.50元/买入1万股$交通银行(SH601328)$,总投资4.5万元(好像少了点,但看起来更像个散户),每次分红除权后的次日(即下一个交易日,下同),按收盘价买入(为简便计算考虑)。实盘分析如下:

2013/07/11分红0.24元/股,得10000×0.24=2400元;次日收盘价3.92元/股,可买2400÷3.92=612(四舍五入为整数,下同)≈600股(由于a股要一手一手地买,这里简单化处理,>50股按100股计,<50股不计,由此造成误差忽略不计,下同),持股10000+600=10600股。

2014/07/11分红0.26元/股,得10600×0.26=2756元;次日收盘价3.61元/股,可买2756÷3.61=763≈800股,持股10600+800=11400股。

2015/06/03分红0.27元/股,得11400×0.27=3078元,次日收盘价8.12元/股,可买3078÷8.12=378≈400股,持股11400+400=11800股。

2016/07/13分红0.27元/股,得11800×0.27=3186元,次日收盘价5.60元/股,可买3186÷5.60=569≈600股,持股11800+600=12400股。

2017/07/07分红0.272元/股,得12400×0.272=3373元,次日收盘价5.91元/股,可买3373÷5.91=571≈600股,持股12400+600=13000股。

2018/07/16分红0.286元/股,得13000×0.286=3718元,次日收盘价5.54元/股,可买3718÷5.54=671≈700股,持股13000+700=13700股。

2019/07/09分红0.30元/股,得13700×0.30=4110元,次日收盘价5.74元/股,可买4110÷5.74=716≈700股,持股13700+700=14400股。

2020/07/14分红0.315元/股,得14400×0.315=4536元,次日收盘价4.96元/股,可买4536÷4.96=915≈900股,持股14400+900=15300股。

2021/07/13分红0.317元/股,得15300×0.317=4580元,次日收盘价4.41元/股,可买4580÷4.41=1100股,持股15300+1100=16400股。

2022/07/12分红0.355元/股,得16400×0.355=5822元,次日收盘价4.58元/股,可买5822÷4.58=1271≈1300股,持股16400+1300=17700股。

至此,持股17700股,比初始值上升77%;以2022/09/23收盘价4.65元/股计,持股市值17700×4.65=82305元,比初始值上升82.90%。1.0622的10次方=1.8284≈1.829,所以10年上涨82.90%相当于平均每年上升6.22%。如果以初始4.5万为基数,今年的收益率相当于今年分红盈利÷初始值=5822÷450000=12.94%。

如果分红和股价保持稳定,那复利增长的滚雪球将越滚越快。滚雪球难在刚开始时,由于复利积累少,增长速度慢;待复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增长速度将快得惊人。

假设分红保持0.355元/股不变,股价保持4.65元/股不变,分红买入的价格也是4.65元/股(具体参考《继续说分红(填权)》,此处不作说明),分析如下:

2023年分红17700×0.355=6284元,可买6284÷4.65=1351≈1400股,持股17700+1400=19100股。

2024年分红19100×0.355=6781元,可买6781÷4.65=2256≈2300股,持股19100+2300=21400股。(12年翻倍,即12年增加了10000股

2025年分红21400×0.355=7597元,可买7597÷4.65=1634=1600股,持股21400+1600=23000股。

2026年分红23000×0.355=8165元,可买8165÷4.65=1756≈1800股,持股23000+1800=24800股。

2027年分红24800×0.355=8804元,可买8804÷4.65=1893≈1900股,持股24800+1900=26700股。

2028年分红26700×0.355=9479元,可买9479÷4.65=2038≈2000股,持股26700+2000=28700股。

2029年分红28700×0.355=10188元,可买10188÷4.65=2191≈2200股,持股28700+2200=30900元。(17年翻三倍,5年增加了10000股

2030年分红30900×0.355=10970元,可买10970÷4.65=2359≈2400股,持股30900+2400=33300股。

2031年分红33300×0.355=11822元,可买11822÷4.65=2542≈2500股,持股33300+2500=35800股。

2032年分红35800×0.355=12709元,可买12709÷4.65=2733≈2700股,持股35800+2700=38500股。

2033年分红38500×0.355=13668元,可买13668÷4.65=2939≈2900股,持股38500+2900=41400股。(21年翻四倍,即翻两番;4年增加了10000股

综上可见,在对交通银行的“分红再投”中,持股数量增加第一个10000股,用了12年时间;第二个10000股,用了5年时间;第三个10000股,用了4年时间。哈哈,别简单地认为第四个10000股需3年,第五个10000元需2年……不是等差数列,好不好![大笑]

八、“分红再投”总结

前一篇《交通银行值得投吗?》表示:这一篇开始分三篇分别对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农业银行进行专门分析。现觉得,应该也是类似的情形,无非是相同的过程再重复一遍,显得很没水平的,就决定不写了。有需要的,可自行计算,都是小学数学的四则运算,没啥难的。

从《终于把分红整明白了》开始,一口气写了7篇关于分红的文字,其中《终于把分红整明白了》《海螺水泥值得投?》被@雪球创作者中心 选入“首页-推荐”中。令人惊奇的是,没有被推荐的《银行板块初步分析》竟然也有这么大的阅读量(发文时已有4.78万人阅读)。

这一系列重点分析“分红再投”模式产生的复利增长奇迹,个股已分析了$中国石化(SH600028)$、中国电信、海螺水泥、交通银行四只股票。继续一个股票一个股票地分析过去,已没有多大意义,无非就是这么个套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和第一段有点重复,但想讲的意思不一样,这里想讲,不仅银行板块,其他板块的高股息率的股票,也没必要继续分析)。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正因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才赚得稳,赚得久。

由于写得比较多,且都是针对于具体股票写的,显得有点乱。由于很多观点分散在不同的文章中,如果不能系统地看完这么多篇文章,很容易以偏概全,不得要领。所以,这一篇对分红系列做一总结,结束这一主题的讨论。

分红再投的复利增长:

结论1、两大关键因素:股息率、时间。很多股友提出股价的因素。我觉得是多余的。一方面,不只是高股息率股票投资要讲究股价,不管什么形式的股票投资,包括价值分析的投资/投机、技术分析的投资/投机、凭消息凭感觉的投资/投机(见《投资与投机之辩》),说到底都是赚差价,这是常识中的常识。如果连这点常识都没搞明白,还是放弃股票投资吧。另一方面,股息率已经包含了股价这个因素,股息率就是每股分红和股价的比率,如果股价高,相同股息时股息率自然低,反之亦然。可以说,股息率是从股息角度对股票进行估值。(相关讨论见《继续说分红(实盘)》)时间不用讲了,“做时间的朋友”说明了时间的重要性。

结论2、滚雪球的速度呈先慢后快特点。“分红再投”模式,最难是刚开始时,复利累积少,增长速度慢,几乎感觉不到。随着复利累积的增加,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但至少要10年以后,才能明显感觉到复利增长的威力,直至快得难以置信。在股息率不是特别高也不是特别低,具体说是大约在6.5%和7.5%之间,按照“分红再投”模式,持股数第一次翻翻要12年;第二次翻翻,虽然增长的绝对值比第一次大一倍,但时间缩短1/4,只需要9年。换个说法,假设初始持股数量为a,变为2a需要12年,变为3a需要5年,变为4a需要4年。(见《交通银行值得投吗?》)后面的情形没有计算,可以肯定,一定会越来越快的。

分红再投的实践应用:

结论3:投资高股息率的股票,其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确定了一个股票,股息率就成为不可改变的因素,除非换股。如果换股,滚雪球重新开始。根据先慢后快的特点,换股显然是不合算的。股票确定后,剩下的就是时间因素。由结论3可知,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翻两番需要20多年(约21年)。但人生一共也没有几个20年。所以,如果要赚取高股息率股票复利增长的盈利,可以在年轻时选一只不可能倒闭的高股息率的股票,用一部分闲钱买入,每次分红再买入,有闲钱时加点仓,待到四十岁多岁中年时,将拥有一笔可观的令人艳羡的甚至令人惊叹的资产。年轻真好!

结论4:如果是上了年纪的人,比如退休人员,没有这么多时间去等雪球慢慢变大,不适宜赚取复利增长的盈利。但上了年纪的人,经不起折腾,如果要投资股票,也只能投资高股息率的股票,其他类型的股票,大起大落,亏多赢少,更不合适。当然,投资策略要改变,放弃复利增长,只赚分红收益。跟数学、物理学的公式一样,任何原理都是有适用条件的。具体来说,在自己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投资额度要适当大一点(太小了,增加不了多少现金流),将分红作为家庭现金流的来源,直接将分红花掉,享受稳妥的分红收益,用分红做些自己年轻时想做但没钱做的事情,好好享清福吧!前提当然也是投资不可能倒闭的高股息率的股票。

这四条结论,一开始头脑里是没有的。一开始只想到高股息率从来没有好好想过,应该值得好好研究一下,就试着顺着逻辑想下去、写下去,才有了这么多篇文章。感悟不够早,要是20年前就有如此认识,那该多好!当然现在也不晚,任何时候都不晚!

我自以为掌握了“葵花宝典级”的秘籍,但和一位年收益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几的高人交流后,遭到直接否定。高人反问,如果能够赚到更高的收益率,为什么只赚6%的收益率,要12年才翻倍?我顿时哑口无言。是啊,跟数学物理学的公式一样,任何原理都是有适用条件的(重复一遍),“分红再投”也是有适用条件的,这适用条件就是承认自己就这么个水平。如果觉得自己不止这么个水平,那就不应该“自废武功”!毕竟时间是最宝贵的,能快点变富,就没有必要非得慢慢变富!

说明一点,虽然写了这么多篇“分红再投”的文章,但我没有如此操作,也没有计划如此操作,因为我觉得我不应该就这么个水平,还是先搏一搏吧![大笑]

再说明一点,我所写的所有文章,都仅是说明一个思维方式或一个原理或一个观点,不构成交易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最后要感谢各位球友的抬举并留言讨论!尤其要感谢@老虎旧金山 @你说嘛就是嘛 @雪山上的雪球 认真阅读并指出错误!谢谢啦![献花花][献花花][献花花]

全部讨论

2022-09-26 10:46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