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关于招行的话题又成热点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146喜欢:21

今天要谈的话题是投资者不要对公司的正常运作过于敏感。之所以会有个感慨是因为最近连续几个关于招行比较正常的话题被媒体拿出来炒作,结合近期银行股的调整走势,好多粉丝又开始担心这,担心那了。我们先来看看其中主要的两个话题:

话题1:招行首席风险官辞任

招商银行600036)公告,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招商银行首席风险官辞任的议案》,同意朱江涛因行内分工变动原因辞去其兼任的招商银行首席风险官职务,辞任自5月28日起生效。

话题2:招行“破除股份制银行有别论”

6月4日,据财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据招行微刊官方信息,近日招商银行党委开展专题研讨学习,结合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专项工作方案,进一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招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招行表示,将深入宣导、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推动全行坚决破除“例外论”“精英论”“特殊论”“股份制银行有别论”等错误论调。

先来看第一个话题。这个话题之所以被关注,主要是因为大家非常认可朱江涛副行长最近几年在招行风控工作上成绩。近几年我国经济先后经历了疫情,房地产暴雷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个人信用贷(含信用卡),小微经营贷等多个领域成为不良的高发区。

朱江涛先生从2020年7月起担任招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他兢兢业业严把招行风控的大门,被很多投资者亲切地称为“招行的守门员”。从这几年招行的年报看,虽然资产质量风险暴露的压力很大,但是招行还保持了资产质量优于同业的传统优势。大家非常担心朱江涛卸任首席风险官后,招行的资产质量会出现反复。另外,也有投资者认为在没有安排继任者的情况下,首席风险官辞任是另有隐情。

对于这件事情,我认为投资者过于杞人忧天了。招行的风控体系和风控文化绝非一人一时之功,而且招行几十年一直是行业内风控的优等生。在首席风险官麾下是一整套高效的风控机制和成熟的人才梯队。不会因为首席风险官换人就会让招行的风控体系和风控文化发生改变。

至于说继任者的问题,我相信在体制内干过的都应该知道,重要部门的一把手聘用绝不可能是一句话就可以搞定的。通常要经过领导提名,内部审核,组织谈话,组织内公示等一系列必要的流程。所以,在流程走完之前,可能会是二把手暂代相关职能。我相信很快首席风险官的继任者就会公布。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第二个话题。这个话题其实是来自于招行微刊公众号的一篇招行党委内部学习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相关精神的宣传稿。里面提到了坚决破除“例外论”“精英论”“特殊论”“股份制银行有别论”等错误论调。在被媒体报道后,相关文章做了一定微调删除了“股份制银行有别论”等敏感字眼。

这个话题之所以被投资者关注,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招行在未来会像四大行一样接下很多政治任务。这样招行在过去优于同业的灵活经营机制,经营创新等特点会褪色。进而带来财务指标向四大行看齐。

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要看文章的主题和范围。招行微刊的这篇报道是针对招行党委内部研讨会的宣传稿。文章里面的坚决破除“例外论”“精英论”“特殊论”都是和前期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署名发布的一篇文章向看齐:

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署名的一篇文章指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纠树并举、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坚决破除‘例外论’‘精英论’‘特殊论’等错误思想。”

这种党委内部的学习研讨会肯定是要有看齐意识,向上级的要求看齐。但是,光向上级看齐肯定是不够的,还要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阐述,否则就成了光喊口号了。招商银行作为股份制银行在上级要求的坚决破除“例外论”“精英论”“特殊论”落地到本单位就可能出现破除“股份制银行有别论”的说法。

至于大家担心的招行会不会变成和六大国有行完全一样,我觉得应该还不至于。毕竟中央对于银行的定位也是有差别的。2023年12月26日,金融监管总局股份城商司在金融监管总局官网上发布的文章中对于股份制银行有着清晰的定位:

三是推动股份制银行进一步完善差异化发展定位。鼓励股份制银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商业银行治理制度,突出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在金融体系内发挥更加积极、正面的作用。支持具备能力的股份制银行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参与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力度。

原文链接:

网页链接

从金监局的定位中可以看到,股份行的定位还是要搞差异化发展,并不是要把股份行变成缩小版的国有六大行。

结合前后两篇文章中的表述看,我的理解是股份行可以搞差异化发展,但是大前提是要坚持金融的人民性,政治性,要急群众之所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大前提下再考虑差异化发展的需求,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差异化发展搞错了工作的主次。

从上面对于2个话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话题的起源都是招商银行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正常的业务公告或者宣传文稿。之所以引发投资者这么大的反应,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最近招行的股价经过前几个月一轮30%的上涨之后出现了连续的回调。正像禅宗的那句话: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帆动,而是施主的心动。

前一段股价连续反弹的时候,根本没人关注类似的负面消息,好像去年说的招行要改变零售战略方向,招行要被抓去支持制造业这类的负面消息都消失了。最近两周,股价回调各种担心,疑问又都冒出来了。

所以,我给投资者的建议是不要对公司的正常运作信息过于敏感。招行作为国内最优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管理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是毋庸置疑的。银行的营运是非常专业的领域,专业的事情我们就放心地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处理。我们小股东需要做的就是每个季度跟踪招行的财务报告,看看基本面是否发生严重的恶化。只要报表基本面没有显著恶化,相信诸如手续费收入下降,存款成本上升这些行业共性的问题不会改变招行的竞争优势。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精彩讨论

ice_招行谷子地06-10 21:40

1,首先你要确定自己有看透行业的水平,如果有,那么立刻换最优的。2,2014年招行涨幅也并不是同业第一,只是中游。2014年涨幅最高的印象中是光大。加杠杆最重要的是确定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而非压中头马。
投资是马拉松不是比赛百米。

ice_招行谷子地06-10 20:07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做基本面分析迷信流于报表浅层的指标。什么PE,PB,分红率;ROE,ROA,净息差,不良率,覆盖率。整个打分卡就搞排名,权重都是拍脑袋。
但是对行业的业务理解基本没有。如果拉个表格就能投资,那挣钱是不是太容易了?

ice_招行谷子地06-10 21:02

我不关注水平比我低的人

ice_招行谷子地06-07 09:04

我们都明白,但是很多散户搞不清楚状况

ice_招行谷子地06-07 09:52

干的吃多了容易噎着,来点水

全部讨论

再次关注这个话题,是因为唐粉们这两天根据唐书院周总结主要涉及了招商银行的内容又开始大讨论了,总体观点倾向卖出招行,说因为招行和其他银行并无本质不同,都要承接未来的政治任务(化解经济增长压力)。
之前看有人总结巴菲特致股东信里,关于护城河的描述分为三种:稀缺性(比如茅台)、差异化、低成本(比如春秋航空)。显然招行的护城河就是差异化,所以只要有招行不例外或者与其他银行一样(中国人都是从众安全,投资则相反)的说法,的确是引发负面联想的。
不知道冰哥能否补充一点意见(单独写篇文章更好了):说说招行这几年下来(尤其是王行长上任后),与其他银行的差异是更大了,还是缩小了?感谢

精英论、差异论都是腐败分子给自己作风问题的美化理由,强调自己不一样,搞钱有理,这和一个公司的发展方向没啥关系。招行和四大行差异化的根本来自于守住了银行业是服务业的这个本质,说实话,这是别的银行根本不想走的一条路,因为太难太累了,别的银行也没必要走,四大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不需要这么干。招行人是苦命人,劳碌命,股东也是,谁会为难这些朴实的人

06-07 09:38

难得读一次谷大没有列举一串串数据的招行理普(晓之以理的理论普及)而非量化指标为主的科普文章

招行的飞轮效应已经起来了,未来能做到协力不停,用力加速。

06-07 11:24

不必对经营不是太直接相关的文稿过去敏感。
今天看到招行某分行数据,预计1-6月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5%,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60%,上数据合计下降50%,不知道是个例还是怎样?

06-07 08:02

沙发

06-11 08:51

谷大,请教一下,退金令对招行有影响么?

06-07 11:06

继续努力跌,我争取下半年再买一点点。钱太少,只能希望它再跌跌

06-07 13:38

这论坛发的那个招行代销信托暴雷的图不知真假,会不会是朱下课的原因吗

06-08 22:17

我跟你说,不下降的银行才不正常。